公众号

小程序

三国演义大数据
今日热点
VS
涉及章节
涉及年代
 
 
提及密度
 
 
 
 
事件热度
 
 
 
 
人际广度
 
 
 
 
文武倾向
 
 
 
 
人际关系
 
 
更多数据请点击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三国志中赵云《云别传》小考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将领。虽说他是众多三国群英中颇受今人推崇的人物之一,但其身上也颇具争议。纠其矛盾的中心点之一,就在于[陈志]的[赵云传]和[裴注]的[云别传]。 正方基本上站在肯定[云别传]的立场,认为赵云智勇双全,可当得上“完美”一词。常言“[啥啥啥]都可以相信,为啥不信[云别传]”。反方基本上站在否定[云别传]的立场,认为赵云一无是处,仅仅是个“侍卫长”尔。常言“[云别传]若是可

对诸葛亮伐魏的联想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演义》后期的主要写作思路。但是有七个必定失败的因素在出伐前就已经困扰着诸葛亮和蜀军,使得诸葛亮的北伐是必败无疑。下面我来说说这些必定失败的因素。 一、民心之败。得民心者得天下。此时三分天下,魏占其二,魏国已经控制了中国的绝大多数地区,而此时北方百姓的心中以魏代汉的思想已经得到稳固,南方的百姓经过战乱,他们更加希望安居乐业,发展家园。可是诸葛亮的这次北伐却扰乱的难得的平静。所以不管是魏国百姓还是蜀国百姓,都会因为诸葛亮的北伐对诸葛亮失去信心。 二、地理之败。西北之地自古就是出骑

漫谈于禁、乐进

为曹魏名将之中,于禁、乐进二位将军当是佼佼者。 陈寿的《三国志》将于禁、乐进、张辽、张颌、徐晃五人共为一传,且有“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之语,但以雨纹观之,张颌、徐晃地位略逊于禁、乐进、张辽。《乐进传》中记载:“建安十一年,太祖表汉帝,称进及于禁、张辽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论功纪用,宜各显宠。’於是禁为虎威进,折冲辽,荡寇将军。”曹操在汉献帝前着重夸赞三人,并特别加官,可

马谡为什么该被杀?

京剧中有一出很有名的戏,叫《失、空、斩》,蜀中大将马谡因违反诸葛亮的法令,在与魏国大将张郃的对抗中兵败失了前军营寨街亭,导致诸葛亮被迫搞了一次冒险的空城对敌,诈退敌军因而躲过一劫。后总结战争失败的责任时,按军令状斩了马谡。马连良的马派,谭富英的谭派,言菊朋的言派都有此剧的名段,许多六十岁以上的人有的还可以吟唱两口,确实好听。毕竟是戏,有许多情节是人为编造的,像空城计这段,于史无征,没有的事,马谡也没立什么军令状,纯属是编小说的虚构。杀马谡这事也有两个说法:一是死于狱中,一是以法被杀。为什么被杀

分析夏侯惇受宠之谜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是来提出这么一个疑问的――为什么夏侯惇论行军打仗不如夏侯渊,论勇武战功不如曹仁、张辽,而曹操对他的待遇却是最好的?三国志记载:“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同时他的官阶也是最高的。当曹操还是个杂号将军――奋武将军时,他就为司马,接着就是校尉一级的折冲校尉。曹操死前他也是当时诸位将军中最大的――前将军。(刘备当汉中王时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可知在前右左后将军中,前将军是最大的。)曹丕即王位后,他就马上成为最高将军等级――大将

今日推广
文史推荐
热点专题

三国十大英年早逝人物

三国十大英年早逝人物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在三国的历史里,有许多风云人物因为各种原因壮志未酬,英年早逝。让人为之扼腕痛惜。清明节又将来临,让我们一起来纪念那些早逝的英灵。

五子良将徐晃征战史

五子良将徐晃征战史

徐晃生性俭约、谨慎、严肃,交战前常派斥候侦察,已达至《孙子兵法》所讲的“先为不可胜”,后才交战。战胜后徐晃军将士追奔争利,“士不暇食”。将士不得闲息,于是军中流传一句话:“不得饷,属徐晃。”徐晃听见后笑说:“我捶跛汝钨錥邪?”(见《太平御览》卷757引《魏略》)又曾慨叹:“古人患不遭明君,今有幸遇上,当建功报效,怎可以著眼于建立个人名声呢!”终生不怎样广交朋友。

三国搜异录(上)

三国搜异录(上)

三国故事流传极广,中国传统艺术——评书、评话的三国故事均来源于三国演义和民间传说。今天我们要搜索的是三国故事中的奇闻异事、奇人异士,这些可能不被正史或者演义类书中记载,但是在民间却流传甚多,并且世代相传,直至今日。

落寞的曹营智将程昱

落寞的曹营智将程昱

一直以来,人们常说曹营有五大谋士,荀彧、荀攸、郭嘉、贾诩和程昱,这五个为曹操南征北战,统一北方,出谋划策,立下了无数的功勋。这其中程昱在曹操初期与郭嘉荀攸荀彧等人,眼见江山沦丧,民生凋敝,所以帮助曹公重整河山,屡建奇勋。忠心曹公,心无杂念。看刘备,有先见之明以区区七百兵士坚守鄄城,不独智谋出众,胆识勇略也超出了一般人。 由于演义的思想倾向,蜀汉的人物往往更会引起大家注意,人物刻画的也更加生动,传神。关羽之义,张飞之勇,赵云之忠,诸葛之智,人所共知,相比之下,魏派吴派人物相形见绌,显得平淡无奇

彻底摧毁诸葛亮隆中对的东吴名将:吕蒙

彻底摧毁诸葛亮隆中对的东吴名将:吕蒙

吕蒙(178—219),字子明,豫州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三国时东吴名将。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并于濡须数御曹军,屡献奇计,累功拜庐江太守。在军旅之时,亦发愤读书,深为孙权、鲁肃所倚赖。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于合淝战奋勇抵抗魏军追袭,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又后上代鲁肃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然而旋即得病,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岁。

  • 《闲品三国》:历经疆场而拙于用兵——评刘备的军事能力

    《闲品三国》:历经疆场而拙于用兵——评刘备的军事能力

    昭烈帝刘备白手起家,几经艰辛,终于建立了蜀汉政权,从涿郡兴兵到病故白帝,可谓驰骋疆场,戎马一生。期间历经大小战斗无数,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刘备都是见证人和参与者。他的军事能力如何,一直是广大三国爱好者和研究家讨论的热门话题。有人认为刘备“拙于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也有人觉得刘备在军事上很有才能,,甚至撰文为刘备平反,将刘备称之为“一代名将“。那么,究竟戎马一生的刘备在军事上的造诣如何呢?让我们通过相关的历史记载回到金戈铁马的后汉三国,重温刘备的战斗历

    相关人物: 刘备 曹操 吕布 袁绍 袁术 张飞 陶谦 韩暹 刘岱[东汉] 阅读 2550

  • 说刘备

    说刘备

    徐州的小三角关系中的另一个角色刘备。他在徐州的状况简直可以说是死里逢生。他柔弱的身段与超高的EQ,绝对可以成为弱势小国,或是处在强权环伺中的所有弱势族群、个体最好的学习模板。照说,刘备出生为一介平民,没有背景、没有所谓的“招牌”,也没有功绩。在这场优胜劣败的淘汰赛中,如果有人必须先出局的话,很可能刘备就是首当其冲。因此,对刘备而言,生存就是最重要的法则。可是,如何才能求得生存呢?刘备很清楚他光靠关羽与张飞的武力绝对不可能赢得一切,因此,如果他要生存下来,在这个阶段,他必须在形象与品牌上创造出一种

    相关人物: 刘备 吕布 刘协 张飞 曹操 陶谦 袁术 关羽 阅读 907

  • 孙权与张昭之间的相处

    孙权与张昭之间的相处

    《三国演义》中的张昭,给人的印象无非就是:目光短浅、为人可笑,十足的一个小丑。有网民曾经辛辣地说过:孙权是不是没脑子啊?张昭这种货色也给他那么高的地位,看来东吴也不过如此,怪不得所有人都吵不过一个诸葛亮,呵呵~~~ 当然,这仅仅也是只读过《三国演义》的人所唯一能够发表出来的感概,而读过《三国志》等历史书籍的人们可能看法就有所不同了——历史上的张昭当然不会这么“简单”。 对于张昭与孙权的相处关系,稍微看过一点儿历史的人都不难知道:他们之间经常发生

    相关人物: 张昭[吴] 孙权 周瑜 孙策 刘禅 诸葛亮 公孙渊 太史慈 吕蒙 鲁肃 阅读 1160

  • 质疑岳飞的死因:秦桧不是真凶而是大蠢货

    岳飞的主战固然与秦桧的主和完全相反,但要将岳飞之死全归咎于秦桧有失公平。首先是皇帝主和,虽然中间有主张之变,但赵构总的倾向是主和。这决定了岳飞政治上的不正确。岳飞主张“迎请二帝还朝”,对赵构的地位是一种威胁。二帝回来干什么,怎么安置法,都是大问题。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赵构是绝不希望岳飞的计划成为事实的。以秦桧与韩侂胄两大“奸臣”案例结果做比较,不同的政治主张却同被打入历史的另册用岳飞与后来明代的于谦比,也是不同的政治主张,却同样也以生命的代价换来了列入正册的资本。岳飞要迎二帝还朝,于谦【注4】

    相关人物: 阅读 405

  • 管理故事:懂得审时度势的贾诩算无遗策

    管理故事:懂得审时度势的贾诩算无遗策

    历史上有这样一种人,天资聪明,在生存竞赛中,往往趋利避害,而且还能帮助领导谋画计策,并且算无遗策,有半仙之能。 成功不是偶然的。有些人成功是必然的,因为他们懂得利用时势,把握机会,在每一场角逐中能稳操胜券,步步莲花。 在东汉末年与三国时代,有一个谋士叫贾诩。年轻的时候,并不知名,算得上是个默默无闻之辈。只有汉阳有个叫阎忠欣赏他的才能,说贾诩有张良、陈平的能力,评价相当高。贾诩进入公务员队伍,因身体有病,便辞了职。当他与其它人结伴而行至道中,碰到叛乱的少数民族氐,所有人被劫持。贾诩灵机一动撒了个谎

    相关人物: 贾诩 曹操 张绣 曹丕 袁绍 曹植 董卓 马超 段煨 阅读 1313

  • 数英雄人物还是曹操

    数英雄人物还是曹操

    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朝代更迭,数易其主,一时鸡犬相闻,人民安居乐业一时刀光剑影,铁蹄践踏,让人抚卷而叹。一个和平的时代是不需要英雄的时代,没有英雄的时代是乏味的历史。读史我最喜欢春秋战国、楚汉争霸、三国鼎立、隋唐英雄、汉宋边塞烽烟这几段历史。我不是造反有理的好战分子,只是喜欢那些金戈铁马,驰骋沙场的英雄们,这些人坦荡于天地间,啸傲于乱军中,谱写了一首首激昂高亢的英雄赞歌。 东汉末年,先有黄巾起义,后有董卓之乱,中原大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所谓时势造英雄

    相关人物: 曹操 刘备 董卓 许褚 关羽 张绣 马超 典韦 孙权 袁绍 阅读 197

  • 诸葛亮生平几大疑案

    诸葛亮生平几大疑案

    一、手足之疑 当年诸葛珪早死,其子诸葛亮投靠从父诸葛玄,但诸葛玄打算赴任于豫章郡为太守,就任的同行之人还有诸葛亮之弟诸葛均及诸葛亮的二个姊姊,除了诸葛瑾外。诸葛亮与其兄诸葛瑾伯仲之间,为何诸葛瑾得以单身奉养继母远避江东,然后虽被推荐而仕事于孙权,业已荣华富贵,却不顾手足之情。诸葛瑾当初丢弃四位兄弟姊妹的生死不顾,事后生活安稳又不回头寻找,诸葛瑾会不会有遗弃的嫌疑,这不得而知。对诸葛亮而言,这其中的诸葛兄弟相互关系之微妙,耐人寻味。同时在徐州还有个从弟诸葛诞,在魏国享有盛名,诸葛昆仲之中,诸葛亮

    相关人物: 诸葛亮 刘备 曹操 刘表 诸葛瑾 诸葛诞 周瑜 孙权 庞统 刘禅 阅读 1134

  • 三顾茅庐之真假

    三顾茅庐之真假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世人皆知,几乎都深信不疑。其实不然,在我看来,是诸葛亮自己去见刘备,至于为什么这样,我们实事求是的分析,希望能够抛砖引玉。首先,三顾之说仅存于陈寿之《三国志》,准确来说是诸葛亮之《出师表》,因为陈寿也是根据此来断定刘备曾经三顾茅庐,力排其它言论,因为他不会去怀疑诸葛亮,不敢去怀疑他的人品,现在的人同是如此。所以三顾茅庐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被当作求贤若渴、尊重人才的典范。但查看其它史料以及相关记载,则大相径庭。三国人鱼豢写的《魏略》中,所写刘备初见诸葛亮的情况,并不

    相关人物: 诸葛亮 刘备 曹操 陈寿 刘禅 郭嘉 鱼豢 刘表 李严 阅读 3025

  • 三国人物与金庸人物之比较

    三国人物与金庸人物之比较

    相信三国人物与金庸人物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作者在这里作一个比较,希望朋友们看了以后把你认为更搞笑的组合用评论告诉我。一、刘备与段延庆点评:两个人都是有雄心壮志的平民皇族,同样有着坎坷的生活经历,但不同的是一个人把艰难化为仁德,一个把艰难化为屠杀。情景再现:刘:吾乃大汉刘皇叔,中山靖王之后,汉景皇帝阁下玄孙。段:俺乃延庆太子是也。刘:吾有兄弟三人,史称桃园三兄弟。段:俺有兄弟姐妹四人,人称江湖四大恶人。刘:搞错没有,女的你也跟她结拜……“当当当当……”音乐起,叶二娘上,唱:“刘大哥说话,理太偏,谁说

    相关人物: 刘备 曹植 黄月英 孙权 孙夫人 赵云 曹性 华雄 阅读 2833

  • 孔明首次北伐全过程

    孔明首次北伐全过程

    蜀汉建兴五年、魏太和元年,公元227年。 汉中 孔明在此发表了一篇令后世无限感慨的《出师表》,北伐拉开了序幕。 当北伐大戏上演之前,还有一个前奏不得不提,就是孟达叛魏,当年孟达降魏的时候,可以说无限风光,可惜好景不长,曹丕驾崩、桓阶、夏侯尚皆亡,孟达又拥兵自重,心中不安是与日俱增,终于在孔明和李严的书信下,孟达要叛魏归蜀。孟达这个叛变计划可以说是公开的秘密,魏蜀吴三方都知道。就像隔壁炖肉,我不可能闻不到味一样,同在东三郡的魏兴太守申仪,就没少给孟达打小报告,当然也有私怨在里面。司马懿一边用书信迷

    相关人物: 马谡 诸葛亮 赵云 孟达[蜀] 张郃 曹真 魏延 郭淮 马遵 阅读 1706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cne3online.com
三国搜
文史
人物
连环画
书籍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