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三国演义大数据
今日热点
VS
涉及章节
涉及年代
 
 
提及密度
 
 
 
 
事件热度
 
 
 
 
人际广度
 
 
 
 
文武倾向
 
 
 
 
人际关系
 
 
更多数据请点击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贾诩究竟聪不聪明?

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中称的上神机妙算的只有诸葛孔明先生一人。诸葛亮确实是一个富有智慧的人,那么就没有另外的聪明人能与他娉美?实际上三国时代智者辈出,又何止一两个呢!现在我想浅谈一下三国著名谋士之一:贾诩。 贾诩在《三国演义》中出场只三数次,比照干脆没有台词或仅有一两句台词的“群众演员”似乎略见体面,但也只是属稍高于“跑龙套”层次的小配角,绝不会有几个读者把眼球聚光到此人身上。可是正史上并不是这样平凡。贾诩是在一个灰暗昏乱的背景下走上历史舞台的。他本

谈谈赵云的中军官职

何谓“中军”?比较通俗一点的说法,既经常围绕在“京师”或“主帅”身边的军队。 一、主骑(192-194) 赵云传:“本属公孙瓚,瓚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 “主骑”,既“主管骑兵”。[资治通鉴]在此处作“主骑兵”(卷六十)。其实“主骑”既可完整地表达此一含义。如:[新唐书][哥舒翰传]

三国志中赵云《云别传》小考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将领。虽说他是众多三国群英中颇受今人推崇的人物之一,但其身上也颇具争议。纠其矛盾的中心点之一,就在于[陈志]的[赵云传]和[裴注]的[云别传]。 正方基本上站在肯定[云别传]的立场,认为赵云智勇双全,可当得上“完美”一词。常言“[啥啥啥]都可以相信,为啥不信[云别传]”。反方基本上站在否定[云别传]的立场,认为赵云一无是处,仅仅是个“侍卫长”尔。常言“[云别传]若是可

对诸葛亮伐魏的联想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演义》后期的主要写作思路。但是有七个必定失败的因素在出伐前就已经困扰着诸葛亮和蜀军,使得诸葛亮的北伐是必败无疑。下面我来说说这些必定失败的因素。 一、民心之败。得民心者得天下。此时三分天下,魏占其二,魏国已经控制了中国的绝大多数地区,而此时北方百姓的心中以魏代汉的思想已经得到稳固,南方的百姓经过战乱,他们更加希望安居乐业,发展家园。可是诸葛亮的这次北伐却扰乱的难得的平静。所以不管是魏国百姓还是蜀国百姓,都会因为诸葛亮的北伐对诸葛亮失去信心。 二、地理之败。西北之地自古就是出骑

漫谈于禁、乐进

为曹魏名将之中,于禁、乐进二位将军当是佼佼者。 陈寿的《三国志》将于禁、乐进、张辽、张颌、徐晃五人共为一传,且有“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之语,但以雨纹观之,张颌、徐晃地位略逊于禁、乐进、张辽。《乐进传》中记载:“建安十一年,太祖表汉帝,称进及于禁、张辽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论功纪用,宜各显宠。’於是禁为虎威进,折冲辽,荡寇将军。”曹操在汉献帝前着重夸赞三人,并特别加官,可

今日推广
文史推荐
热点专题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背后故事大揭秘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背后故事大揭秘

公元288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师北伐攻打曹魏,身受诸葛亮器重的参军马谡被派往驻守战略要地街亭,而马谡在街亭违背诸葛亮的部署不听从副将王平的劝告,主观武断在远离水源的山上安营扎寨,结果曹魏大军蜂拥而至,围困孤山,蜀军大败,马谡失魂落魄灰头土脸地逃回大营致使街亭失守,这就是著名的马谡失街亭的故事。事后诸葛亮上表刘禅免去自己的丞相职务降级三等,并且处斩了主要负责人马谡,这就是有名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但是却折射出众多复杂的问题,马谡该不该杀,诸葛亮为何要杀马谡,马谡到底是不是被诸葛亮

后汉三国时代,孔融这样的知识分子有什么用?

后汉三国时代,孔融这样的知识分子有什么用?

孔融之死是被后世知识分子谈论得最多的三国故事,因为很像一个为了正义理想,而牺牲在强权政治下的光辉儒家知识分子形象。其实并非如此,孔融这个人偏狭残忍,死得一点也不冤枉。我们错以为东汉亡于外戚干政与党锢之祸,其实,正是像孔融这样的儒家知识分子的勾心斗角拖垮了东汉,但是可笑的是,历史却把他们带进另一个完全不属于他们的三国时代。

最全三国时期“特种部队”大盘点

最全三国时期“特种部队”大盘点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种兵,英国有过装备弯刀的廓尔喀部队和梅支队,美国的“海豹”突击队,中国现有的“雪豹”突击队也是。但是,如果你认为特种部队是现代社会的产物,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三国时代就已经拥有各式各样的“特种部队”,汉末三国时期的统帅们也知道,有时候光是靠人多并没有绝对优势,何况也没有那么多粮食养活太多的军队,所以他们纷纷建立起了自己的“特种部队”,希望这些超级精锐的部队,能对战争起到决定性作用。

凭什么把《三国演义》踢出“四大名著”?

凭什么把《三国演义》踢出“四大名著”?

几年前,科学家们经过仔细研究,缜密商议,决定将冥王星“开除”出“九大行星”的队列,从此以后冥王星一个人孤零零的漂泊太空之中无人理睬,处境是多么的悲凉啊!如今,学者们又开始拿文学名著下手啦,又经过“仔细研究,缜密商议”,他们认定大名鼎鼎妇孺皆知的《三国演义》居然是一部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18禁的作品:残暴的皇权,腐朽的忠孝节义,煞费苦心的阴谋诡计,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战场……真是让人比用了谷歌还心神不宁啊!他们提出呼吁,要求把毒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三国演义》剔出“四大名著”的队列,要让祖国的花朵在和

名著也有硬伤《三国演义》中的地名错误

名著也有硬伤《三国演义》中的地名错误

《三国演义》是一部通俗的历史演义小说,开创了中国章回体小说的先河,曾被誉为“第一才子书”,被评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书中既有真实的历史,也有作者的艺术创造,一般认为是“七实三虚”。但有一些“虚构”反而成了作品的“硬伤”。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地名的错误,对《三国演义》中地名的错误及进行校勘,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那段过去的历史。

  • 陆逊和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分析

    陆逊和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分析

    陆逊作为三国时期著名将领,其战略思想却鲜有发掘。而且陆逊不象诸葛亮一样有隆中对这样的系统化的战略论述。但是作为孙吴政权的一名军事家政治家,我们却可以从陆逊的诸多书信和言论中将其战略思想归纳总结出来。我们择其典型者分析一二。黄龙二年(230年)春,孙权欲派军队取夷州(今台湾)、朱崖(今广东徐闻及海南岛),曾征求陆逊的意见。陆逊都认为不必,上书说:“臣愚以为四海未定,当须民力,以济时务。今兵兴历年,见众损减,陛下忧劳圣虑。忘寝与食,将远规夷州,以定大事,臣反覆思惟。未见其利,万里袭取,风波难测,民易

    相关人物: 陆逊 诸葛亮 曹叡 孙权 刘备 曹丕 曹操 张松[刘璋] 阅读 2446

  • 让人疑惑的赵云

    让人疑惑的赵云

    整部《三国》,你大概找不到一个比赵云更叫人喜欢的角色了。忠勇明智,让他一个人占全了。而且,还是那样的“偶像”级帅哥,以至于从界桥到长坂坡再到定军山,无论在连环画还是在京剧里(这是我那个时代仅有的影像艺术),他以一个英武过人的青年将军形象过了三十年,好像时光流逝把他给忘了。 关于赵云的第一个疑惑就是关于年龄的,按照《演义》的说法,赵云第一次出现是在界桥之战中大战文丑,救了公孙瓒,当时的赵云是“少年将军”,我们可以估计为二十岁左右,而刘备此时大约三十

    相关人物: 赵云 刘备 诸葛亮 黄忠 曹操 魏延 吕布 关羽 张飞 刘禅 阅读 3153

  • 那些死得憋屈的三国名将

    那些死得憋屈的三国名将

    《三国演义》中,东吴猛将太史慈临死前大叫: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尽长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太史慈名扬天下,勇冠三军,虽然没有和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等一流武将交手的经历,但曾和小霸王孙策不分伯仲,可见也是“三国”时期最优秀武将之一。“三国”是一个激情四射,人才辈出的年代,无数勇将、谋臣用他们的武艺与智慧演绎了无数精彩纷呈的传奇,像夜空中绚丽的星辰,闪烁着勾魂夺魄的光芒,让我们时隔千年依旧心驰神往,使你觉得只要有才华,有勇气,就有机会实现心中的梦想。所以太史慈死的时候,令他

    相关人物: 关羽 华雄 黄忠 文丑 颜良 夏侯渊 太史慈 张辽 徐晃 赵云 阅读 2975

  • 三国第一算卦大仙——吴范

    三国第一算卦大仙——吴范

    吴范,字文则(和于禁一个字)会稽人,是三国第一算卦大仙。经典算卦事件如下:最初,孙权欲讨黄祖,吴范就算了一卦,预言说:“今年打的话,不会很顺利,不如明年。明年戊子,荆州刘表也会身死国亡。”后来孙权不听,征讨黄祖,果然不克,估计将领凌操也是战死在这一战第二年,孙权再次征讨黄祖。吴范算了一卦,然后劝孙权大军急行,必然能够大破黄祖最后果然打得黄祖弃城逃亡然后孙权怕黄祖溜了,吴范算了一卦,说“黄祖跑不远,必然被我们生擒”果然当天五更时分,黄祖被擒归营。而且这一年,刘表果然病死,一切都如吴范预言。后来刘备

    相关人物: 孙权 黄祖 关羽 刘备 刘表 吕范 吕岱 凌操 张鲁 潘璋 阅读 986

  • 司马懿建国为何与曹操篡位之路如出一辙

    司马懿建国为何与曹操篡位之路如出一辙

    孟德就是曹操,三国曹魏政权的实际缔造者,生前当了一辈子汉臣,死后被追谥为魏武帝。仲达就是司马懿,西晋司马政权的开创者,终生为曹魏政权打工,死后被追谥为晋宣帝。 由于曹操和司马懿的生平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人们总是把两人相提并论,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两人的形象大同小异,都是所谓的“白脸奸臣”,本事大得很,名声却很糟糕。 两人都曾为东家殚精竭虑,立下过汗马功劳。曹操在东汉政权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的时候应运而出,把有名无实的汉献帝迎到许昌,取得“挟天子以令不臣”的优势。从此南征北战,荡平群雄,名义上对汉室有

    相关人物: 曹操 司马懿 袁绍 曹爽 诸葛亮 刘协 曹叡 曹丕 阅读 5124

  • 三国第一痴情男为老婆高烧降温有奇招

    三国第一痴情男为老婆高烧降温有奇招

    说起三国人物的爱情,很多人都会说起吕布和貂蝉,其实这两位不过是吕布单相思,貂蝉从来都是玩弄吕布的感情。还有一对明星夫妻,刘备和孙尚香,这两位的婚姻就更谈不上什么爱情了,孙尚香可不是什么温柔美人,经常上百名佩剑女兵相随,刘备进房间找孙尚香,负责侍卫的赵云都担心刘备会被杀害。还有其他的夫妻,比如周瑜和小乔,据说还不错,不过周瑜整天忙于公务,小乔难免空闺寂寞,新版《三国》借题发挥,以为小乔和诸葛亮关系暧昧。真正的三国第一痴情男,是一位大家很陌生的人,名字叫荀粲。 荀粲,字奉倩,他老爸是为牛人,在三国中

    相关人物: 荀粲 许允[魏] 荀彧 傅嘏 夏侯玄 荀攸 小乔 孙夫人 刘备 吕布 阅读 593

  • 三国里最黑暗的五件事

    三国里最黑暗的五件事

    1。 刘备摔子如果不是候宝林的提醒,“刘备摔子”本来是没有希望荣登榜首的。有一点几乎是三国迷所公认的,阿斗的弱智低能与童年的遭遇有着很大的联系。大家试想一下,不到一岁的小孩,被虎将裹在怀里,左冲又突,估计早已被震晕过去了。如赵云所说,“适才尚在怀中啼哭,此一会不见动静,多是不能保也。”好不容易逃脱曹军的魔爪,回到父亲的怀抱,却又被“掷之于地”。太残忍!太残忍!莫说是一个睡梦中的婴儿,就是一个大人被抬起来毫无防备地摔一下,估计也得脑震荡。后人更是加油添醋地写道,“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

    相关人物: 刘备 曹操 孙权 关羽 刘禅 赵云 吕布 王允 张飞 刘安 阅读 3688

  • 时代变了,看《三国演义》的人也变了

    时代变了,看《三国演义》的人也变了

    以前是刘备正统仁义现在是刘备伪造身份假仁假义以前是曹瞒奸贼现在是曹操霸气英雄豪杰以前是诸葛亮智绝现在是诸葛亮好笨好蠢还好坏以前三国演义的主角是刘备诸葛亮现在是三国演义主角是曹操赵云以前是吕布三姓家奴遗臭万年现在是吕布天下无双流芳百世以前是关羽忠义武圣现在是关羽做了婊子还立牌坊打架从来只靠偷袭真实水平就一水货走麦城本事还不如廖化以前是祢衡大才子骂曹操骂的好现在是祢衡就是满嘴喷饭一粪青以前是杨修大才子被曹操嫉妒害死现在是杨修吃饱了撑着在老大面前显摆还插手人家家务死了活该以前是荀彧荀攸尽忠汉室辅佐曹操

    相关人物: 刘备 曹操 诸葛亮 祢衡 杨修 荀攸 左慈 刘禅 荀彧 关羽 阅读 435

  • 从襄樊之战看关羽

    从襄樊之战看关羽

    一般人认为,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机稍微晚了点,如果乘着曹操大军还在汉中与刘备对峙的时候,效果会更好一点。即使再晚一些,当宛城发动反曹起义的时候,也是有好处的。但关羽却选择了七月,这是为什么呢?关羽应该是考虑到正是涨水的季节,有利于水军沿汉水进攻,不利之时也可以沿汉水撤退。这应该是在步骑兵方面实力不如曹军的关羽所被迫采取的策略。至少可以在天时与地利方面占据不败之地。实际证明,在这个季节的战争对水军较强的关羽来说还有意想不到的好处。由于八月的连续大雨,由七个军组成的于禁部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最受曹操

    相关人物: 关羽 徐晃 曹操 张辽 刘备 于禁 满宠 阅读 1250

  • 赵云是如何弄丢刘备家眷的

    赵云是如何弄丢刘备家眷的

    关于赵云怎么丢的刘备家眷,我发现除了英雄兄以外,大家的看法惊人的一致。英雄兄的看法是赵云是在保护着刘备家眷去找刘备时,不幸被乱军冲散。为不可抗力。而大家则普遍认为赵云是离开刘备家眷自己玩冲阵去了(而且带走了军队),冲阵的目的则是为了去救援刘备。结果张飞先救走了刘备,等赵云赶到,已寻不见了刘备。再赶回营地,又丢了家小。 看看原文,似乎真有那么点意思: 却说赵云自四更军至,与曹军厮杀,往来在曹军阵内冲突,寻不见玄德,又失了主人老小。赵云自思曰:“家眷二十余口,至亲三口:甘、糜二主母,小主人阿斗,都分

    相关人物: 刘备 赵云 张飞 刘禅 关羽 麋芳 曹操 曹豹 昭烈皇后 麋夫人 阅读 1004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cne3online.com
三国搜
文史
人物
连环画
书籍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