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三国演义大数据
今日热点
VS
涉及章节
涉及年代
 
 
提及密度
 
 
 
 
事件热度
 
 
 
 
人际广度
 
 
 
 
文武倾向
 
 
 
 
人际关系
 
 
更多数据请点击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曹魏名将曹真战绩考

近日闲逛四处,发觉曹真人气极高,近乎被口径一致地称之为“一代名将”。不少强帖甚至比之于诸葛、司马之流,更有甚者称其用兵远过司马、诸葛。凡此种种,某家实在“心不能平”,故抒愚意,粗略评议一下子丹战绩。 看曹真同志的战绩(以下皆取自本传): “讨灵丘贼,拔之,封灵寿亭侯。”当时的曹真,已经统领了虎豹骑,又有“鸷勇”之名。讨平这“贼”字辈的“小人”自是信手拈

关公想将女儿嫁给谁?

《三国演义》中,东吴孙权为了和荆州的关公拉近关系,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为媒,想娶关公的女儿做自己的儿媳妇。关公知道后,当着诸葛瑾的面大骂孙权,说:“虎女焉能嫁犬子!”把孙权比成了狗。结果是两家闹翻,孙权派吕蒙抄了关公的后路,夺了荆州,杀了关公父子,并由此引发了吴蜀一场大战,张飞和刘备也在战前战后分别死去,关公的那句骂人话“虎女焉能嫁犬子”可以说是后果不堪设想。 我记得“毛批”曾评论过关公这句不恰当的话,刘备娶过孙权的妹子,

家乱而国衰,一纸兴亡看东吴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要说孙权,早年也是个英雄人物,坐领江东,举贤任能,大破黄祖于西塞山,两拒曹操于濡须口,就连在逍遥津处境最艰险时,他仍能“便马善射”,无怪曹操会发出那样的感叹。然而,东吴兴由孙权,亡亦由孙权。古人云: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江东最高统治者的孙权,晚年在家事的处理上却相当糟糕,简直是糟糕透顶。由此,家都不齐,国非但不治,而且是大乱而特乱,东吴由此而衰,孙家又出了个孙晧这个不肖子孙,连

不要过分贬低历史上的赵云

赵云,三国里人气最旺的人物之一,也是很多人心目中最喜欢的三国英雄。这主要是因为在《三国演义》中,赵云智勇双全,德才兼备,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代表。但由于在《三国志》等史书记载中,赵云的战绩比较少,尤其是缺乏统率大军、独镇一方的表现,人们对历史上赵云为将的真实能力产生了质疑。加上演义描写和民间流传里赵云的声誉和威名太盛,导致不少人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成了坚定的贬赵派,对历史上的赵云嗤之以鼻。 看了大量关于赵云的激烈争论的文章,自己也认真阅读了《三国志》后,我渐渐修正了原先赵云在自己心目中的定位,接

三国时期的樊城保卫战

一、荆州问题的由来 荆州是故楚地,长期以来就是独立于中原文化的经济、文化区域。其经济中心是江陵(故楚都“郢”就在江陵附近),一条经襄阳、宛城的“驰道”把它和中原地区连接起来。在历史上,楚文明与中原文明长期敌视,其分界大致在襄阳、宛城一线,一般认为,襄阳是楚地的门户,宛城是中原(“中国”)的门户。在三国时期,荆州地区由于地广人稀,区域内还有大量未归化的原始部落,经济并不发达。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讨董联军起时,长沙太守

今日推广
文史推荐
热点专题

梦回三国:三国时期是如何“高考”的?

梦回三国:三国时期是如何“高考”的?

最近两天全中国关注度最高的一个词也许就是“高考”。因为它不仅关系到考生的未来更重要的是它要为国家选拔优秀的人才。其实早在一千多年的三国魏晋时期中国就有了完整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作为群雄逐鹿的三国时代,它在选拔人才方面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大变革时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三国时期是如何通过自己独特的“高考”方式来选拔人才的?

(转载)单骑定荆州:刘表年轻时比刘备还猛

(转载)单骑定荆州:刘表年轻时比刘备还猛

许多人对刘表的印象,不外乎是昏聩暗弱、胸无远略、不思进取。这大概是受到了《三国演义》等小说、影视、戏曲中的人设的影响。实际上,年轻时的刘表颇具雄武之气、豪侠之风,堪称一时英杰。若非如此,他也不可能在乱世中稳坐荆州八郡、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当然,刘表晚年确有很多失策(人无完人,独裁者不论怎么聪明,总会有一些失误之举),《三国演义》因剧情需要将其晚年失策进行放大渲染,容易给人留下片面印象。

安阳发现曹操墓

安阳发现曹操墓

12月27日上午,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宣布重大考古发现,曹操高陵在河南安阳得到考古确认。至此,曹操墓到底在何处这一千古之谜终于被破解!

末路英雄姜维的无奈:从哪里来终究回哪里去

末路英雄姜维的无奈:从哪里来终究回哪里去

姜维:蜀汉大将军、凉州刺史。幼年丧父和母亲生活,喜爱郑玄的经学,曾为魏中郎将,参天水郡军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后投蜀汉,因他忠勤时事、思虑精密、敏于军事、即有胆义,又兼心存汉室,故深得诸葛亮的器重。诸葛亮于五丈原病逝后,姜维令杨仪反旗鸣鼓,导致尾追的司马懿退兵。姜维继诸葛亮之略,伺图中原,恢复汉室。又因其熟悉西方风俗,欲以羌胡为羽翼断陇西为蜀汉所有。蒋琬和费祎在位时实行保境安民,姜维每次出兵不过万人,但费祎被刺杀后能实行自己的志向,于是伺机累次兵伐中原,降李简、斩徐质、大破王经,一时挫魏国之威。

还原真实的鲁肃:三国最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

还原真实的鲁肃:三国最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

鲁肃,字子敬,东吴著名的军事统帅。早年鲁肃在袁术手下当东城长,后经周瑜的推荐,成为孙权的参谋,很早就为孙权谋划了成就帝业的战略计划,深受孙权器重。赤壁战前,鲁肃在联合刘备、劝说孙权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在之后协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赤壁战后,鲁肃从大局考虑,又劝说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继续巩固孙刘联盟。周瑜去世后,鲁肃接任他的位置,负责处理荆州事务。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去世,年仅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也为其发哀。

  • 论曹操的战区任命制度

    论曹操的战区任命制度

    三国时代是伟大战略家的决好舞台,战略,军事艺术与谋略的综合体现,简单一点说,历史上某人如果既是政治家又是军事家就基本具备要求了曹操应是其一。首先我要引进战区的概念,将三国时代的中国分为以下几个战区:汉中战区,荆襄战区,合肥战区,辽东战区,我今天重点谈谈魏国方面:不知道大家是否留意过,古时大凡战乱时期,往往各国的君主与具镇守在外的大将存在一种十分微妙的矛盾:君主将军权交与将领,但却又害怕将领门造,反于是往往一有关于这些将领要造反或是举动异常的情报,君主门就会夺回将领的兵权,甚至杀掉他们,例如:战国

    相关人物: 曹操 曹洪 公孙恭 韩浩 牛金 满宠 李典 乐进 曹仁 阅读 1368

  •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受崇拜的偶像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受崇拜的偶像

    绵延五千余年的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社会,曾经是一个英才辈出的漫长历史过程。在这已经逝去的悠悠岁月中,那些曾经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和文明发展史上放射出辉光的历史名人,确实浩如烟海,灿若繁星,施以胜数。然而,在中国古代层出不穷的名人之中,被后世戴上炫目光环并尊之为“圣人”者,却仅有二人,他们就是被民间尊称为“文圣”的孔子和“武圣”的关公。诞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的孔子,在其七十余年的生涯中,用尽毕生的精力和智慧,创立了以“礼”和“仁”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孔子的思想,不仅构成了维系二千余年中国封建等级社会的理论

    相关人物: 关羽 张飞 陈寿 刘禅 阅读 2285

  • 西凉军团的表演:让我们一块肝胆俱裂

    西凉军团的表演:让我们一块肝胆俱裂

    本文依据史料为《裴注三国志》。黑刘备的人总认为这个世界上就是有刘备这么一种人:表面上一副侠肝义胆,骨子里却包藏祸心。行为上善于小恩小惠收买人心,实际上虚情假意,挟民众以图一己之私利。在他们眼中,屁民们就是一群傻×,乌合之众,不明是非,不懂大义。一代旷世奇雄曹操破空而出,屁民们竟然不知道去追随,反而成群结队被一个织席贩履之徒骗着到处颠沛流离,衣食无着,逃难徐州,浪迹荆襄。所谓的万人敌关羽和张飞不过是贩夫走卒和屠夫铁匠一般的蠢人,欺世盗名尔。在他们眼中,刘备那能与民共生死?不过是被打的无处藏身,到处

    相关人物: 董卓 袁绍 曹操 何进 刘协 李傕 刘备 郭汜 吕布 灵思皇后 阅读 1147

  • 论曹丕主动放弃襄阳的真实性与错误

    论曹丕主动放弃襄阳的真实性与错误

    在中国历史上,襄阳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军事重镇。尤其是在南北对峙的时期,襄阳的归属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双方军事格局的强弱。 在三国时期,魏国以合肥、襄阳、祁山为其东、南、西三条战线的战略性据点,在整个对吴、蜀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这三个战略据点中,合肥、祁山根据记载一直由魏军精锐部队坚守,从没有丢失过。唯一曾经被敌人占领的一个战略据点就是襄阳。那么,襄阳究竟是如何被敌人占领的呢?它是被吴军攻占的吗?本文就此问题展开讨论。1、襄阳的战略地位 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襄江(汉水)南岸。其北面紧邻襄江,

    相关人物: 曹丕 孙权 曹仁 吕常[魏] 司马懿 关羽 曹操 徐晃 刘备 于禁 阅读 1308

  • 辨析易中天《品三国》的“士族论”

    辨析易中天《品三国》的“士族论”

    辨析易中天《品三国》的“士族论”(要点一)一、先强调说明一下本人对汉末三国时期“士族”的基本看法,以便和易中天先生的观点有所区分。首先,可以先很肯定地说出一个本人的结论:在东汉末期和三国时期,还没有士族这个阶层,也没有士族这个概念。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下)》中反复论述的“士族”这个重要词汇,在整本《三国志》中一次也没有出现过。换句话说,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中一直挂在嘴边的“士族”,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只是历史的一个候补演员,还没有机会在这段时期的历史大片中正式露脸。易先生把士人的概念理解成为

    相关人物: 诸葛亮 张裕 张温[吴] 来敏 廖立 辛毗 虞翻 崔琰 孔融 杨修 阅读 2270

  • 马谡何以得死罪?

    马谡何以得死罪?

    公元228年,诸葛亮开始筹划第一次北伐,大胆启用“知识型”人才马谡,让他率领一支劲旅抢先占领北伐战略要地街亭。结果马谡的表现令全军失望,还获了死罪,未等执行死刑,即被关死在军牢中。一千多年来,马谡之死让很多后人不解,认为马谡不该死,古来就有胜败是兵家常事之说,若败军之将都得处死,那如何让当事人在失败中总结、成长!何来身经百战之说!别的不说,单以红军长征来说,谁不知道是被国军追起屁股一路跑完的,那红军将领谁还有脸活在世上!马谡之死,同样让我困惑了几十年,经过不断地学习,思考,如今还是悟出了些线索,

    相关人物: 马谡 诸葛亮 张郃 魏延 刘备 赵云 杨仪 王平 张飞 关羽 阅读 636

  • 论关羽[一]

    论关羽[一]

    关羽,字云长。生年不详,卒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开国元勋,位致前将军、汉寿亭侯。有趣的是,在关羽死后,却受到各朝各代统治者的喜爱,由此平步青云,由侯而公㈠,由公而王㈡,由王而帝㈢,由帝而圣㈣,由圣而神㈤。达致“儒称圣㈥,释称佛㈦,道称天尊㈧,三教尽皈依”的高度。然而,在其尽显风流千年之后,在21世纪的今天,却成了众多“三国迷”心中讨厌的对象。咎其主要原因,可能来自于关羽本身那种不可理喻的傲气。而又随着不喜欢这股傲气的人越来越多,进而产生了所谓“贬关派”,从诸多方面否定关羽

    相关人物: 关羽 刘备 曹操 诸葛亮 马超 鲁肃 黄忠 孙权 赵云 阅读 3124

  • 玉轩竹原创《续<梦呓三国>》<一>宛城的呜咽

    玉轩竹原创《续<梦呓三国>》<一>宛城的呜咽

    世上的胜利有很多种,但是胜利的代价也不尽相同,就看你的胜利是否真的值得了,对于战争,每个人都有一种观点,但是对于当事人,心理更是都有着一笔帐目,是赔是赚就看他敢不敢,能不能说句实话了。宛城一战,曹操收服了张绣极其部众,但曹操得胜以后显然忘记了一种应有的戒备,这是人之常情,更是人的弱点,垂手已得的胜利使他的机敏变得略显些须愚钝,看着毫不费力的将士和手下不曾沾血的将领,他的心全部放了下来,曾经处心积虑准备的一场战役,就这样很被动的胜利了,思维的惯性让当时尚年轻的曹操有些不能承受,精神的紧张一下子变成

    相关人物: 曹操 邹氏 张绣 曹安民 曹昂 典韦 张济 阅读 1044

  • 三国时期最痴情的三个男人

    三国时期最痴情的三个男人

    今天是七夕节,也就是中国情人节。这一天上演的爱情故事举不胜举,比如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不过那是民间传说,未必是真实的。如果缠绵悱恻的甚至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三国时也有几个,因为那时有三个最痴情的男人。 其一, 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曹植 这个男人是三国最杰出的大才子,被称为“建安之杰”,因为早年对自己的嫂子甄洛情有独钟,所以才借酒消愁,错过了很多不该错过的东西。当年曹丕和曹植夺嫡的时候,也曾经让甄洛去接近曹植,但是其实两个人早就心心相印。后来曹丕被立为太子,曹植郁郁寡欢。接着曹丕做了魏王,一年后甄妃被残

    相关人物: 夏侯尚 曹植 曹丕 荀粲 文昭皇后 曹操 曹真 曹洪 夏侯渊 阅读 938

  • 也论陈群廷诉郭嘉的缘由

    也论陈群廷诉郭嘉的缘由

    争论郭嘉的“不治行检”究竟所指何事,已经颇有些时日了。一些观点,令我实难认同,由是也在此不自量力地论上一论。总结网友的观点,对陈群廷诉郭嘉的缘由,大致有三类解释:一为嗜酒好色说,二为礼仪失当说,三为官风不正说。 个人以为,一为无稽之谈,二三有些可能。 先看正史记载,十分言简意赅。“初,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然以群能持正,亦悦焉。”由此,我们大致可知,事情发生在曹操的公署,陈群几次在公开的办公场所向曹操申诉郭嘉不治行检,郭嘉不以为意,我行我素,曹操十分欣赏郭嘉的作派,

    相关人物: 郭嘉 陈群 曹操 孔融 班固 陈纪[袁术] 程昱 严白虎 阅读 1413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cne3online.com
三国搜
文史
人物
连环画
书籍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