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东吴孙权为了和荆州的关公拉近关系,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为媒,想娶关公的女儿做自己的儿媳妇。关公知道后,当着诸葛瑾的面大骂孙权,说:“虎女焉能嫁犬子!”把孙权比成了狗。结果是两家闹翻,孙权派吕蒙抄了关公的后路,夺了荆州,杀了关公父子,并由此引发了吴蜀一场大战,张飞和刘备也在战前战后分别死去,关公的那句骂人话“虎女焉能嫁犬子”可以说是后果不堪设想。 我记得“毛批”曾评论过关公这句不恰当的话,刘备娶过孙权的妹子,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要说孙权,早年也是个英雄人物,坐领江东,举贤任能,大破黄祖于西塞山,两拒曹操于濡须口,就连在逍遥津处境最艰险时,他仍能“便马善射”,无怪曹操会发出那样的感叹。然而,东吴兴由孙权,亡亦由孙权。古人云: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江东最高统治者的孙权,晚年在家事的处理上却相当糟糕,简直是糟糕透顶。由此,家都不齐,国非但不治,而且是大乱而特乱,东吴由此而衰,孙家又出了个孙晧这个不肖子孙,连
赵云,三国里人气最旺的人物之一,也是很多人心目中最喜欢的三国英雄。这主要是因为在《三国演义》中,赵云智勇双全,德才兼备,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代表。但由于在《三国志》等史书记载中,赵云的战绩比较少,尤其是缺乏统率大军、独镇一方的表现,人们对历史上赵云为将的真实能力产生了质疑。加上演义描写和民间流传里赵云的声誉和威名太盛,导致不少人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成了坚定的贬赵派,对历史上的赵云嗤之以鼻。 看了大量关于赵云的激烈争论的文章,自己也认真阅读了《三国志》后,我渐渐修正了原先赵云在自己心目中的定位,接
一、荆州问题的由来 荆州是故楚地,长期以来就是独立于中原文化的经济、文化区域。其经济中心是江陵(故楚都“郢”就在江陵附近),一条经襄阳、宛城的“驰道”把它和中原地区连接起来。在历史上,楚文明与中原文明长期敌视,其分界大致在襄阳、宛城一线,一般认为,襄阳是楚地的门户,宛城是中原(“中国”)的门户。在三国时期,荆州地区由于地广人稀,区域内还有大量未归化的原始部落,经济并不发达。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讨董联军起时,长沙太守
在后世的历史学家看来,曹操在官渡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后,似乎袁、曹之争的结果已经决定了。但在当时,曹操可没有这么乐观。官渡之战的直接成果不过是打退了袁绍的进攻,避免了一次失败。说到胜利,那似乎还很遥远。事实也的确如此。官渡之战后,曹操又花了六个整年的时间才彻底消灭了袁氏的势力,统一了北方四州。——这比项羽、刘邦的楚汉之争持续时间还要长。这中间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战略决战:黎阳之战、邺城之战以及白狼山之战。每次作战都经历了半年左右,比官渡之战不稍逊色。 官渡胜利后,曹操为自己
本专题下的系列故事纯属作者胡编乱造,请大家不要当真。若你想真正了解这段历史,可翻阅《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等书籍查询,全国各大书店均有销售,各大文学网站均有下载,谢谢!……好吧,我承认这段导语写得很失败,不过没办法,有的人就是老夫子,自己板着个面孔就算了,还不让人家开心一笑,真担心那些一本正经的人说这个专题“低俗”!警告,阅读本恶搞专题您还要较真的话,那就太失败啦! 谨以本专题向三国在线知名写手金剑幽幽致礼,感谢您为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欢乐!
黄月英,三国时荆州沔南白水(今湖北襄阳)人,沔阳名士黄承彦之女,诸葛亮之妻,诸葛瞻之母。本名于史无载,“月英”是她在民间传说中的名字。黄承彦以黄月英有才,向诸葛亮推荐,请求配婚,诸葛亮答应后遂与黄月英结为夫妻。相传黄月英黄头发黑皮肤,但知识广博。但也有一说指黄月英本人极美,因此遭到乡里其他年轻女性的嫉妒而诋毁她的容貌。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相传是从黄月英的传授的技巧上发展出来。荆州一带的特产,相传部分也由黄月英所制造或发明。现今襄阳一带,还可以听到很多关于诸葛亮与黄月英的动人传说。
用朱子彦的话来说,很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都是“盖棺不能论定”。其中,时代背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不同的政治空气下人们会对同一个人物作出不同的历史定位。同一个人物的多个侧面会随之从不同角度被放大。而曹操形象在中国历史上的多次变迁则是最典型的代表。
这几年,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是一年不如一年了,所以三国人物们实在看不下去了,决定自己搞一台迎春的文艺晚会。经过精心的筹办和编排,终于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在乌巢体育场顺利举办,并且通过E3TV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套节目传输给全世界的人民群众。以下是晚会的实况录像。
孙权是吴国的开国皇帝,自幼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仁贤用能、挽救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建安十三年孙权与刘备联盟,大败曹操于赤壁,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建安二十四年孙权偷袭刘备的荆州成功,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章武二年,孙权称吴王,建兴七年称帝,建立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