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中国三国时代著名的医学家,与曹操同乡,并为其所杀。这位古代神医的故事在中国妇孺皆知。但是,历史上果真有如此神奇人物?史学界历来看法不一。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认为,华佗本身就是个神话故事,而且他的故事原型来自于印度佛教传说。这个故事与“曹冲称象”一样,都是印度的舶来品。但也有学者对陈寅恪的观点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华佗确实是中国的神医。历史上的华佗到底是何样人物,看来也只能作为一个不解之谜留待后人去考证。 第一个系统研究华佗神话的人,不是别人,而是一身严肃,治学严谨的大学
近日闲逛四处,发觉曹真人气极高,近乎被口径一致地称之为“一代名将”。不少强帖甚至比之于诸葛、司马之流,更有甚者称其用兵远过司马、诸葛。凡此种种,某家实在“心不能平”,故抒愚意,粗略评议一下子丹战绩。 看曹真同志的战绩(以下皆取自本传): “讨灵丘贼,拔之,封灵寿亭侯。”当时的曹真,已经统领了虎豹骑,又有“鸷勇”之名。讨平这“贼”字辈的“小人”自是信手拈
《三国演义》中,东吴孙权为了和荆州的关公拉近关系,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为媒,想娶关公的女儿做自己的儿媳妇。关公知道后,当着诸葛瑾的面大骂孙权,说:“虎女焉能嫁犬子!”把孙权比成了狗。结果是两家闹翻,孙权派吕蒙抄了关公的后路,夺了荆州,杀了关公父子,并由此引发了吴蜀一场大战,张飞和刘备也在战前战后分别死去,关公的那句骂人话“虎女焉能嫁犬子”可以说是后果不堪设想。 我记得“毛批”曾评论过关公这句不恰当的话,刘备娶过孙权的妹子,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要说孙权,早年也是个英雄人物,坐领江东,举贤任能,大破黄祖于西塞山,两拒曹操于濡须口,就连在逍遥津处境最艰险时,他仍能“便马善射”,无怪曹操会发出那样的感叹。然而,东吴兴由孙权,亡亦由孙权。古人云: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江东最高统治者的孙权,晚年在家事的处理上却相当糟糕,简直是糟糕透顶。由此,家都不齐,国非但不治,而且是大乱而特乱,东吴由此而衰,孙家又出了个孙晧这个不肖子孙,连
赵云,三国里人气最旺的人物之一,也是很多人心目中最喜欢的三国英雄。这主要是因为在《三国演义》中,赵云智勇双全,德才兼备,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代表。但由于在《三国志》等史书记载中,赵云的战绩比较少,尤其是缺乏统率大军、独镇一方的表现,人们对历史上赵云为将的真实能力产生了质疑。加上演义描写和民间流传里赵云的声誉和威名太盛,导致不少人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成了坚定的贬赵派,对历史上的赵云嗤之以鼻。 看了大量关于赵云的激烈争论的文章,自己也认真阅读了《三国志》后,我渐渐修正了原先赵云在自己心目中的定位,接
魚豢的《魏略》写出了蜀国大将魏延被杨仪等人谋杀的真相。陈寿有老师谯周提供的魏延被谋杀事件真相的第一手资料,由于社会环境的制肘而难以正面写入《三国志》,便在《三国志》里表现了当时蜀国官方史料的矛盾、错误和漏洞,留下了揭示魏延事件真相的种种史料线索,客观上成为《魏略》的佐证。裴松之错判《魏略》所写魏延案件的史料性质为无根据的敌国传言。常璩的《华阳国志》错误地裁剪编排史料,论说魏延事件颠倒史实。
曹植可以说是三国时代最杰出的文学家,整个三国时代的文风的领导者。由于很有才学,早年被曹操宠爱,几乎被立为太子,后因种种原因失宠。魏文帝时,他受兄长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魏明帝时,曹植多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终未能如愿,忧郁而死,年仅四十一岁。曹植为建安文学中成就最高者,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
三国里一直为人们千古传诵的“桃园三结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为报效国家结为异性兄弟,这誓言唱响至今,不知影响了多少热血男儿。人们一直传诵着这个故事,也一次次有人效仿着焚香结义。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便谈到:"今我国民绿林豪杰,遍地皆是,日日有桃园之拜……"(《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清代一些会党如三合会等在他们颇为庄重的入会仪式上,必定不会忘记插上桃枝,以此象征他们是在桃园结义。 我们仿佛能够看见在涿郡张飞庄后那花开正盛的桃园,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
12月27日上午,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宣布重大考古发现,曹操高陵在河南安阳得到考古确认。至此,曹操墓到底在何处这一千古之谜终于被破解!
以下十个三国人物当中,除孙邵在演义里未提及,其他九位在演义里都有被低估,或与史实不符之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