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三国演义大数据
今日热点
VS
涉及章节
涉及年代
 
 
提及密度
 
 
 
 
事件热度
 
 
 
 
人际广度
 
 
 
 
文武倾向
 
 
 
 
人际关系
 
 
更多数据请点击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曹魏名将曹真战绩考

近日闲逛四处,发觉曹真人气极高,近乎被口径一致地称之为“一代名将”。不少强帖甚至比之于诸葛、司马之流,更有甚者称其用兵远过司马、诸葛。凡此种种,某家实在“心不能平”,故抒愚意,粗略评议一下子丹战绩。 看曹真同志的战绩(以下皆取自本传): “讨灵丘贼,拔之,封灵寿亭侯。”当时的曹真,已经统领了虎豹骑,又有“鸷勇”之名。讨平这“贼”字辈的“小人”自是信手拈

关公想将女儿嫁给谁?

《三国演义》中,东吴孙权为了和荆州的关公拉近关系,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为媒,想娶关公的女儿做自己的儿媳妇。关公知道后,当着诸葛瑾的面大骂孙权,说:“虎女焉能嫁犬子!”把孙权比成了狗。结果是两家闹翻,孙权派吕蒙抄了关公的后路,夺了荆州,杀了关公父子,并由此引发了吴蜀一场大战,张飞和刘备也在战前战后分别死去,关公的那句骂人话“虎女焉能嫁犬子”可以说是后果不堪设想。 我记得“毛批”曾评论过关公这句不恰当的话,刘备娶过孙权的妹子,

家乱而国衰,一纸兴亡看东吴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要说孙权,早年也是个英雄人物,坐领江东,举贤任能,大破黄祖于西塞山,两拒曹操于濡须口,就连在逍遥津处境最艰险时,他仍能“便马善射”,无怪曹操会发出那样的感叹。然而,东吴兴由孙权,亡亦由孙权。古人云: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江东最高统治者的孙权,晚年在家事的处理上却相当糟糕,简直是糟糕透顶。由此,家都不齐,国非但不治,而且是大乱而特乱,东吴由此而衰,孙家又出了个孙晧这个不肖子孙,连

不要过分贬低历史上的赵云

赵云,三国里人气最旺的人物之一,也是很多人心目中最喜欢的三国英雄。这主要是因为在《三国演义》中,赵云智勇双全,德才兼备,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代表。但由于在《三国志》等史书记载中,赵云的战绩比较少,尤其是缺乏统率大军、独镇一方的表现,人们对历史上赵云为将的真实能力产生了质疑。加上演义描写和民间流传里赵云的声誉和威名太盛,导致不少人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成了坚定的贬赵派,对历史上的赵云嗤之以鼻。 看了大量关于赵云的激烈争论的文章,自己也认真阅读了《三国志》后,我渐渐修正了原先赵云在自己心目中的定位,接

三国时期的樊城保卫战

一、荆州问题的由来 荆州是故楚地,长期以来就是独立于中原文化的经济、文化区域。其经济中心是江陵(故楚都“郢”就在江陵附近),一条经襄阳、宛城的“驰道”把它和中原地区连接起来。在历史上,楚文明与中原文明长期敌视,其分界大致在襄阳、宛城一线,一般认为,襄阳是楚地的门户,宛城是中原(“中国”)的门户。在三国时期,荆州地区由于地广人稀,区域内还有大量未归化的原始部落,经济并不发达。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讨董联军起时,长沙太守

今日推广
文史推荐
热点专题

袁绍:被历史的尘埃所淹没的三国英雄

袁绍:被历史的尘埃所淹没的三国英雄

袁绍:东汉末世族豪强。汉大将军、冀州牧。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大氏族,初平元年从渤海起兵,号召天下讨伐董卓,被推为盟主。群雄割据。绍占据中原,为割据势力之首。然袁绍未听部下之谏,失去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良机。汉帝被曹操挟至许昌,曹操自封为大将军,而封袁绍为太尉、邺侯。袁绍以势强,耻为操之下,遂不受封。操以大将军让绍。袁绍破公孙瓒。与曹操征战。建安五年,袁绍兵精粮足,攻打曹操。在官渡被曹操大败。自此势力衰弱。官渡之战后,建安七年,在平定河北诸郡叛乱的途中,袁绍发病而死。

孙权的王牌江东的支柱

孙权的王牌江东的支柱

江东集团是一个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它的创始人是孙坚,奠基者是孙策,发展壮大使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是孙权。当然,他们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们的集团里,有一大批文臣武将,为江东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次,我们就来了解东吴的四大军事巨头。

厚厚一部二十四史:权臣历历 篡位自立或抄家灭族

厚厚一部二十四史:权臣历历 篡位自立或抄家灭族

原文载于《历史总是叫人惦记》作者:梅毅(赫连勃勃大王),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瑶台春梦胭脂泪,香消乱世胡笳声——蔡文姬

瑶台春梦胭脂泪,香消乱世胡笳声——蔡文姬

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挚友和老师。生在这样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蔡文姬从小以班昭为偶像,也因此从小留心典籍、博览经史。并有志与父亲一起续修汉书,青史留名。可惜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才生儿育女。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想到恩师蔡邕对自己的教诲,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文姬归汉后,嫁给了董祀,并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

刘备不用"哭技"照样打下江山

刘备不用"哭技"照样打下江山

刘备当时是一个典型的老实人,小时侯由于家穷,而公孙瓒的父亲在物资方面帮助他,然而这一切对穷困潦倒的刘备来说就显的格外珍贵,于是刘备就刻苦学习,但当是的学校学的几乎全是什么孔子的经典啊......都是约述人思想的东东,老实厚道的刘备在思想精神上就受束不少,强列的道德感就“捆”着这么一个老实人,造就了他儒雅得有些怯懦的性格,于是刘备就注定走上了一条以仁义解救天下的道路。

  • 诸葛亮一战确立江湖地位?

    诸葛亮一战确立江湖地位?

    【缘起】 诸葛亮出山时,享受到那个时代最高的“三顾”待遇,惊艳了天下人。但他也需要一场战争来回报这个最高待遇,这场战争就是火烧博望坡。 火烧博望坡真相如何?在今天的博望镇是否还能寻找到火烧的痕迹?诸葛亮是否在这里活动过?诸葛亮需要用战争证明自己 诸葛亮出山所打的第一仗,便是火烧博望坡。博望坡在今河南省方城县的博望镇,离南阳市不过30公里。 我们从南阳市出发时,正值一场大雾笼罩南阳盆地。团团大雾,给我们此行添了几分神秘。 我们并不确定此行能有多少收获,但我们知道,这一役对于诸葛亮

    相关人物: 诸葛亮 夏侯惇 刘备 赵云 张飞 关羽 刘封 李典 阅读 581

  • 看三国之曹操的大棒

    看三国之曹操的大棒

    新三国第44集中,曹操想请司马懿做儿子曹冲的师父,没想到司马懿另有志向,不同意,宁愿去做县令,曹操这时说了一句话“你不从,我必杀你”。司马懿惊得一脸茫然,最终不得不同意。 在曹操眼里,他杀一个人是如此容易之小事,仅仅因为那人不服从他的命令,他就可以挥舞起杀人的大棒。而面对曹操的猖狂,司马懿除了服从外,竟然没有任何办法。 让任何人免于恐惧的自由是一个民主法治社会的基本保障,如果面对恐惧,我们没有任何反抗的办法,那么,这个社会是不能长久的。中国历代频繁爆发的农民起义,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是,每次

    相关人物: 曹操 司马懿 曹冲 阅读 171

  • 飞将军中原绝舞——悲剧豪雄吕布

    飞将军中原绝舞——悲剧豪雄吕布

    读《三国演义》者,大多看完之后,对吕布的最深的印象怕就是燕人张翼德说的“三姓家奴”,为人好勇斗狠纯粹是个一介武夫,还奴颜卑膝,不讲道义善变又无主见,只是如果去看看《三国志》,这些恶行恐怕要略翻一下才是。不管演义小说中把他写成怎么样,但是在历史记载中的吕布,按我的看法却是个由于个人性格而导致最后身死名灭的悲剧豪雄,即使不算是英杰,也当可算得是一时豪雄,绝对不是象演义上描写得那样不堪的一个小人。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先以“骁武给并州。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

    相关人物: 吕布 董卓 刘备 曹操 袁术 丁原 袁绍 王允 张杨 陈宫 阅读 3134

  • 识时务者为俊杰──细谈南郡防卫之役太守的应对

    识时务者为俊杰──细谈南郡防卫之役太守的应对

    一、前言 建安二十四年,正逢关羽征伐襄樊,吕蒙展开偷袭荆州,趁虚而入。 二、战前局势 (一)荆州守备: 1军队:关羽北伐樊城时,没有全数出兵,特意布署部分守卫士兵留驻,主要防范吕蒙抄杀后路,这点连吕蒙自己都意识到关羽的防人之心:「(关)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吕)蒙图其后故也。」(1) 2情报网络:关羽设置江边屯候,以便通知关羽知悉荆州的一举一动,万一南郡遭受袭击,关羽就回军协防。 (二)守将及城池: 1南郡:由麋芳任职之南郡太守所留守。麋芳为麋竺之弟,祖先擅于货殖买卖,家财可达巨亿,在吕布击破

    相关人物: 关羽 吕蒙 麋芳 孙权 虞翻 刘备 士仁 周瑜 曹仁 程普 阅读 857

  • 关羽找跟班的标准

    关羽找跟班的标准

    关二哥不是个一般的人,大伙管他叫“武圣”,这个名头可不是白来的。今个俺就来表一表关二哥的过人之处。大事不说,就从关羽先生选择跟班儿的眼光来看,就可以发现二哥具有常人不具备的高屋建瓴、洞烛机先的超凡本事。 关羽过五关的经历很辛苦。精力除去对付敌人不算,遇到要投奔自己的人,也要善于辨析良莠、去粗取精。一路上来投奔二哥的有廖化、裴元绍,还有周仓。这三人来历差不多,但关羽慧眼识金,单单选中了周仓。事后周仓的一系列表现证明,咱二哥的选择具有不可辩驳的正确性。 首先是出身。二哥

    相关人物: 周仓 关羽 赵云 庞德 典韦 魏延 黄忠 廖化 杨修 裴元绍 阅读 402

  • 从火烧战船论及地理

    从火烧战船论及地理

    一、前言 除非史料本身有明显错误,否则不应随便怀疑真实,在未确定其为虚假之前,只能先相信其为正确。 赤壁之战有无火烧船事件,颇具争议,火烧船由谁所烧,争议亦不惶多让。由于史料各说各话,著名的赤壁火烧船存在疑问,至少有三种说法:分别是曹操烧船(依《吴主传》)、刘备烧船(以《山阳公载记》)、周瑜烧船(从《周瑜传》)及刘备与孙权共同烧船(见《先主传》)——究竟为谁所烧,莫衷一是。 就事实的细节分析,深究还原其代表之意义。以下就火烧船事件的描述,勾勒出赤壁的地理位置。 二、疑义相与析 (一)起火点:江中

    相关人物: 曹操 刘备 孙权 周瑜 关羽 刘表 黄盖[吴] 刘琮[刘表子] 赵俨 阅读 687

  •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揭秘奸雄曹操厉行节俭的一面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揭秘奸雄曹操厉行节俭的一面

    三国时期的曹操,历来是人们褒贬不一、多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三国志•武帝纪》称曹操为“汉相国参之后”,(即曹参的后代)历代均为官宦,而其父曹嵩却是曹家养子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年轻时曾多次上疏切谏,批评朝政,自己却“持法峻刻”,甚至属下有错也棒杀之好学多思,手不释卷,在文学上多有建树,而更突出的则是伴随着奸诈的“运筹演谋”,在屡败屡战中的克敌制胜。正如名士许子将当面对曹操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正因为如此,后人对曹操之人之事进行了各种各样的

    相关人物: 曹操 曹丕 董卓 高堂隆 曹叡 袁绍 王立 张范 阅读 818

  • 陈宫:宁死不吃“回头草”的三国悲情谋士

    陈宫:宁死不吃“回头草”的三国悲情谋士

    在三国时期色彩缤纷的人物谱中,陈宫是一个来去匆匆的角色。作为一位著名的谋士,陈宫的经历着实令人感叹。 张冠李戴捉放曹 一般而言,我们所了解的陈宫是《三国演义》“捉放曹”的情节勾勒出的形象。经过京剧和各种地方戏的传唱,可谓家喻户晓。戏剧中写的是曹操谋刺董卓不成,匆匆逃出洛阳,在中牟(今河南中牟)县被捕的事。县令陈宫听到曹操说谋刺董卓是“为国除害”、要回家乡“召天下诸侯兴兵共诛董卓”时,不禁大为感动,当即弃官与曹操一起出走。出逃途中,曹操先误杀了吕伯奢的家人,后又杀了吕伯奢,并悍然宣称“宁教我负天下

    相关人物: 陈宫 曹操 吕布 袁术 郝萌 张邈[东汉] 董卓 高顺 韩胤 吕伯奢 阅读 1380

  • 巨石破土而出 公孙度造神收揽民心

    巨石破土而出 公孙度造神收揽民心

    一般我们都习惯称呼东汉之后的时期为三国,即魏蜀吴三国。其实在三国之外还有一个第四国,即公孙度建立的辽东。从189年公孙度开始经营辽东,到238年公孙度的孙子公孙渊北灭,前后50年。就算是和魏蜀吴三国的建国时间(魏国46年,蜀国43年,吴国52年)相比,也毫不逊色。当然,最大的区别是魏蜀吴三国都曾经称帝,而辽东公孙家族却对曹魏若即若离。不过,事实确实,从公孙度霸占辽东开始,49年来,辽东有着独立的政治、军事、外交,完全符合一个独立王国的各项考核指标。 那么,公孙度为何能够在称霸辽东五十年呢? 在稳

    相关人物: 公孙度 邴原 管宁 太史慈 阳仪 柳毅 公孙渊 袁绍 曹操 阅读 367

  • 由姜维沓中避祸的真相兼论姜张廖的关系

    由姜维沓中避祸的真相兼论姜张廖的关系

    首先我不认同“张翼廖化都曾明确反对姜维的战略就认为他们不齐心”,我们哪天不是和身边最亲的人在各种事情上分歧一堆呢。至少姜维长期带出去北伐的一批人关系是没有疑问的(包括廖化张翼和其他不知名的将领)。服从是军人的第一本职,姜维不是脑残,打仗不是请客吃饭,他犯不着给自己埋定时炸弹,魏延杨仪的例子在前面呢。况且廖化张翼都有明确记载是被姜维一手提拔起来的,是他的左右手,廖张并没有单独出战的特别战功,应该是因为主要是因为是姜的亲信兼能力相对可以兼资历老所以才被提拔到高位。我相信其他将领也是。(大将军权力是很

    相关人物: 姜维 黄皓 董厥 诸葛瞻 张翼 廖化 陈寿 刘禅 阎宇 蒋琬 阅读 1118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cne3online.com
三国搜
文史
人物
连环画
书籍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