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三国演义大数据
今日热点
VS
涉及章节
涉及年代
 
 
提及密度
 
 
 
 
事件热度
 
 
 
 
人际广度
 
 
 
 
文武倾向
 
 
 
 
人际关系
 
 
更多数据请点击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对诸葛亮伐魏的联想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演义》后期的主要写作思路。但是有七个必定失败的因素在出伐前就已经困扰着诸葛亮和蜀军,使得诸葛亮的北伐是必败无疑。下面我来说说这些必定失败的因素。 一、民心之败。得民心者得天下。此时三分天下,魏占其二,魏国已经控制了中国的绝大多数地区,而此时北方百姓的心中以魏代汉的思想已经得到稳固,南方的百姓经过战乱,他们更加希望安居乐业,发展家园。可是诸葛亮的这次北伐却扰乱的难得的平静。所以不管是魏国百姓还是蜀国百姓,都会因为诸葛亮的北伐对诸葛亮失去信心。 二、地理之败。西北之地自古就是出骑

漫谈于禁、乐进

为曹魏名将之中,于禁、乐进二位将军当是佼佼者。 陈寿的《三国志》将于禁、乐进、张辽、张颌、徐晃五人共为一传,且有“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之语,但以雨纹观之,张颌、徐晃地位略逊于禁、乐进、张辽。《乐进传》中记载:“建安十一年,太祖表汉帝,称进及于禁、张辽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论功纪用,宜各显宠。’於是禁为虎威进,折冲辽,荡寇将军。”曹操在汉献帝前着重夸赞三人,并特别加官,可

马谡为什么该被杀?

京剧中有一出很有名的戏,叫《失、空、斩》,蜀中大将马谡因违反诸葛亮的法令,在与魏国大将张郃的对抗中兵败失了前军营寨街亭,导致诸葛亮被迫搞了一次冒险的空城对敌,诈退敌军因而躲过一劫。后总结战争失败的责任时,按军令状斩了马谡。马连良的马派,谭富英的谭派,言菊朋的言派都有此剧的名段,许多六十岁以上的人有的还可以吟唱两口,确实好听。毕竟是戏,有许多情节是人为编造的,像空城计这段,于史无征,没有的事,马谡也没立什么军令状,纯属是编小说的虚构。杀马谡这事也有两个说法:一是死于狱中,一是以法被杀。为什么被杀

分析夏侯惇受宠之谜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是来提出这么一个疑问的――为什么夏侯惇论行军打仗不如夏侯渊,论勇武战功不如曹仁、张辽,而曹操对他的待遇却是最好的?三国志记载:“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同时他的官阶也是最高的。当曹操还是个杂号将军――奋武将军时,他就为司马,接着就是校尉一级的折冲校尉。曹操死前他也是当时诸位将军中最大的――前将军。(刘备当汉中王时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可知在前右左后将军中,前将军是最大的。)曹丕即王位后,他就马上成为最高将军等级――大将

刘备的难题

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展开来写的重头戏,历史上仅仅那么一句“凡三往乃见”,小说的作者竟然妙笔生花写出了有声有色的三回故事,真让人佩服作者编故事的本事。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也就是曹操南下荆襄的前一年,刘备见到年轻的诸葛亮,他们的交谈涉及天下大事,被目为对策史称《隆中对策》。对策中的主要内容为两部分:一是分析形势,指出曹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也”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

今日推广
文史推荐
热点专题

三国文史周刊(第一期)

三国文史周刊(第一期)

三国在线隆重推出文史周刊,为您盘点这一周新上线的各类文史文章:人物评论、事件辨析、史籍资料、文艺诗歌、文化新闻,我们统统一网打尽!

英年早逝,壮志未酬的蜀汉谋士:庞统

英年早逝,壮志未酬的蜀汉谋士:庞统

庞统,刘备之军师中郎将。少时朴钝,未有识者,唯颍川司马徽异之。后郡命为功曹,属周瑜。性好人伦,勤於长养。吴将周瑜卒,统送丧至吴。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鲁肃、诸葛亮皆荐之,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於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除之,先主不从。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三计。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拜

三国最孤独的悲情谋士:陈宫

三国最孤独的悲情谋士:陈宫

陈宫(154 - 198),字公台,东汉末年吕布帐下谋士,东郡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人。性情刚直勇烈,足智多谋,年少时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青州黄巾时战死,陈宫等人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但此后陈宫因曹操杀害边让而与曹操反目,并游说张邈等人背叛曹操迎吕布入兖州,辅助吕布攻打曹操。吕布战败后,为曹操所俘,宫求即就戮,从容赴死。

让孙权闻风丧胆的五子良将——张辽

让孙权闻风丧胆的五子良将——张辽

张辽(169—222),字文远,并州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县),魏前将军、五子良将之首。以武力过人被召为从事。先后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及至吕布败后才归于曹操。从曹操以后,辽随军征讨,多有战功,与关羽解白马之围,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斩乌丸单于蹋顿于白狼山,又讨平梅成、陈兰贼寇。赤壁战后,曹操留张辽、乐进、李典等守合肥,以御孙权。后孙权果引十万大军入寇,张辽率八百步兵冲阵让孙权军丧失士气,后孙权退兵,张辽观察后令军断桥,追击,差点活捉孙权。威震江东,江东儿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辽名吓之。被曹操

在权与利的深渊里挣扎的一代枭雄——董卓

在权与利的深渊里挣扎的一代枭雄——董卓

董卓(? - 192),字仲颖,凉州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早年为汉将,在西方平定少数民族叛乱,后来又参加讨伐黄巾起义,数次兵败,却依然升为前将军,掌管重兵。董卓拥兵自重,驻兵于河东,不肯接受朝廷的征召而放弃兵权,正逢京都大乱,何进被杀,董卓趁机进京,控制了中央政权。之后董卓废汉少帝,立汉献帝,关东诸侯联盟讨伐董卓,董卓放弃洛阳,移都长安。董卓生性残虐,当权后横征暴敛,激起了民愤,最后被王允和吕布谋杀。

  • 古今中外十大好色文人:苏轼娶幼女 拜伦姐弟乱伦

    古今中外十大好色文人:苏轼娶幼女 拜伦姐弟乱伦

    NO。1:苏轼娶幼女为妻 苏轼前两个女人是表兄妹,第三个女人是他的侍妾王朝云,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时买下的,当时朝云只有十二岁,姿容俏丽,能歌善舞,聪敏过人,甚得苏轼的欢心。秦观赞她“美如春园、目似晨曦”,后来她一直陪伴苏轼左右,直到病死在惠州,年仅三十四岁。 NO。2:曹操争风吃醋杀孔融 “铜雀锁二乔”家喻户晓,有人戏说曹操为两个美女大动干戈。更令人玩味的是孔融之死。曹操在攻下袁熙时,本欲纳袁熙之妻——绝世美女甑氏为妾,没有想到被儿子曹丕捷足先登。恰逢一向不喜欢曹操的孔融送来贺信,

    相关人物: 曹操 孔融 袁熙 祢衡 曹丕 阅读 542

  • 论所谓的“诸葛亮智激孙权”

    论所谓的“诸葛亮智激孙权”

    历来人们都说赤壁之战前,多亏了诸葛亮“智激孙权”,才使得孙权决心抗击曹操。或者说的更白些,若没有诸葛亮去“智激孙权”,那么赤壁之战就打不起来,孙权就不会去筹备三万兵马给周瑜,黄盖就不会亲临前线,周瑜就不会部署战术……这一切的一切之所以能够发生,根本取决于诸葛亮的“智激”。所以赤壁之战完全是诸葛亮一个人的功劳,其他人都是草帽,全部任由诸葛亮摆布,就连军队大权也被他给掌控着。 只要是智商正常的人,都不会得出这一白痴到极点的结论。 且不论筹集兵马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儿,就说孙权真的没有抗魏决心吗?孙

    相关人物: 诸葛亮 孙权 刘备 曹操 周瑜 鲁肃 董卓 刘协 阅读 1388

  • 略论董卓代汉成功的七大优点

    略论董卓代汉成功的七大优点

    1、唯贤是举,人尽其才,董吕二人最大的优点就是爱惜人才,从不枉杀贤士,且能积极采纳智士的贤达明谏,所以董卓只一李儒,吕布只一陈宫,却能让群雄魂不守舍,疲于奔命,因此孔明等人在董卓帐下更能各尽其才(孔明是待价而沽,绝不会做一辈子自耕农),盛世可期,反观阿瞒大耳之辈,谋士如云,却杀戮无度或刚愎自用,故一败再败。 2、心系天下,从董卓见到两位皇子后想择明君为汉帝就可看出,董确实想为天下苍生谋福祉做实事,因此董卓虽然乱世用重典,但国泰民安也是指日可待,而阿瞒大耳等人只为自保和私欲而翦除异己,心中哪有天下

    相关人物: 董卓 曹操 诸葛亮 蔡邕 李儒 何进 陈宫 吕布 阅读 797

  • 诸葛亮创业为何惨败收场?

    诸葛亮创业为何惨败收场?

    诸葛亮成功空降蜀汉集团 蜀汉集团是一家从事医药及保健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千人规模的民营企业。蜀汉集团老板刘备,经朋友徐庶介绍,三顾茅庐,终于请出德能勤绩俱佳的资深经理人士诸葛亮,倾心交谈的结果使诸葛亮与刘备在企业管理、人力资源、财务管控、市场运营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2004年元月,诸葛亮被刘备任命为蜀汉集团的CEO。刘备在辅助几个月后退居幕后,只担任董事长,由诸葛亮完全操盘日常的经营管理。诸葛亮在蜀汉集团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享有人事、财政等方面的绝对支配权。 有了刘备的充分信任和授

    相关人物: 诸葛亮 刘备 徐庶 赵云 阅读 316

  • 察全局谋万世-高明的孙策

    察全局谋万世-高明的孙策

    《三国演义》中,孙策的描写并不是很多,给人的印象是什么呢?给人最多的是---一臂千斤,武艺绝伦,世之虎将,夹死于糜,喝死樊能,人皆称“小霸王”。但孙策的智谋与战略眼光在演义中很少提到。演义中孙策用智屈指可数:1、取江东,假死巧夺秣陵2、取查渎,设伏大败王严孙策真的只是一员年轻的虎将吗?演义中袁术暗常叹:“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袁术作为一镇诸侯不是没有眼光的,只不过由于其野心太大,出于私心才导致后来的失利。袁术的看法没有错,孙策才智聪颖过人。在孙坚战死后,孙策才一十七岁,为报父仇,背井离

    相关人物: 孙策 袁术 孙坚 于麋 樊能 陈纪[袁术] 刘勋[魏] 刘繇 王朗[司徒] 阅读 2833

  • 论“三姓家奴”吕布之武力

    论“三姓家奴”吕布之武力

    近来看到有些文章常常贬吕布之武力,而借以夸大其它武将之武力,(诸如赵云、张飞、马超、姜维等)这里我要说的是这些文章常常连有个人感情在里面,而忽略了事实。论“三姓家奴”吕布武力先说其为人,此人品德实在不可以用较差来形容,简直可以用卑劣来形容。为其权势认其他人做父亲,同样为富贵美色杀其义父。兵败定陶后投刘备,刘备好心收留,却将其徐州霸等等诸多恶名,虽然如此吕温侯还总想美化自己的名声。而且吕布这个人还胆小惜命,为小利而忘大义。再论吕布其智力,我们可以用常人来形容,这个人的智力是最平凡不过的了,没有什么

    相关人物: 吕布 张飞 关羽 赵云 许褚 刘备 马超 颜良 魏续 韩当 阅读 4646

  • 害死魏延的杨仪结局:后悔未投魏国 遭流放后自杀

    害死魏延的杨仪结局:后悔未投魏国 遭流放后自杀

    诸葛亮是个被神化了的人物。本文倒可以让我们认识到这个神人多疑的一面。 《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写道:刘备攻取长沙,降服黄忠、魏延后,诸葛亮对刘备说:“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此说虽是小说家罗贯中之虚构,但也近乎写实。诸葛亮对魏延多存疑虑,不予重用,且借机除之,以致最终被杨仪乘机以所谓“叛逆”之罪将魏延杀害。魏延是蜀汉举足轻重的栋梁之才,遭此厄运,实在令人不平和惋惜。历史是公正的,应当用史实为魏延正名,平反昭雪。 魏延是一位效忠蜀汉,深得刘备依赖和重用的良臣。魏延出身行伍,早年领部属随刘备入

    相关人物: 魏延 诸葛亮 杨仪 刘备 刘禅 邓艾 费祎 郝昭 曹真 姜维 阅读 1912

  • 有德不可敌——被忽视的三国英雄袁涣

    有德不可敌——被忽视的三国英雄袁涣

    《三国志·魏书第十一》记载,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人也。曾任陈郡功曹、沛南部都尉、梁相,后征为谏议大夫、丞相军祭酒。魏建国后,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 袁涣父袁滂,字公熙,为汉司徒,“纯素寡欲,终不言人之短。”“中立于朝,故爱憎不及焉。”德泽后世,袁涣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教。当时诸公子多越法度,依仗官二代的身份为所欲为,“而涣清静,举动必以礼。”曹操战败吕布以后,发给众官“车各数乘,使取布军中物,唯其所欲。众人皆重载,唯涣取书数百卷,资粮而已。众人闻之,大惭。”袁涣“前后得赐甚多,皆尽散之,家

    相关人物: 袁涣 吕布 曹操 袁敏 刘备 袁术 曹丕 阅读 764

  • 三国历史上的十大将简评

    三国历史上的十大将简评

    纵观演义中的战争,哎,有此战法吗?在下以为,为将者应指挥千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应象韩信那样指师百万纵横弛骋于沙场,攻城拨寨无坚不摧如霍去病那样千里闪击漠北王庭,杀敌于卧榻之中。故我选出三国能争善战的名将十人。一、曹操,字孟德。治世能臣,乱世枭雄曹操不畏豪强,举免官吏,杖杀犯法的宦官蹇硕的叔父的事广为传诵。《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有“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这应该是曹操年轻时的理想。诸侯讨董卓之战,曹操仍然慷慨激昂:“诸君听吾计,使勃海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

    相关人物: 曹操 刘备 姜维 关羽 孙策 周瑜 陆逊 孙权 孙坚 司马懿 阅读 26319

  • 浅谈东吴人物的寿命(短命篇)

    浅谈东吴人物的寿命(短命篇)

    浅谈东吴人物的寿命(短命篇)再读了和这两本书之后,发现了东吴的那几块料的寿命很有特点,短命的占了很大一部分,但长命的也有不少,带我一个一个解释。孙坚字文台37岁很可惜的一个人。中记载:“年十七,与父共载船至钱塘,会海贼胡玉等人从匏里掠去贾人财物,方于岸上分之,行旅皆住,船不敢近。坚谓父曰‘次贼可擒。’父曰‘非尔可图也。’坚行操刀上岸,以手东西指挥若分布人以罗遮状。贼望见,以为官兵捕之,即委财物散走,坚追之,得一级而还。十七岁,比我只大三岁,就当上县吏,勇追海盗,其胆略可见一斑。还有:“汝,颖贼困

    相关人物: 太史慈 孙权 张辽 袁术 孙策 关羽 刘繇 吕蒙 曹操 刘磐 阅读 7461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cne3online.com
三国搜
文史
人物
连环画
书籍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