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三国演义大数据
今日热点
VS
涉及章节
涉及年代
 
 
提及密度
 
 
 
 
事件热度
 
 
 
 
人际广度
 
 
 
 
文武倾向
 
 
 
 
人际关系
 
 
更多数据请点击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谈谈赵云的中军官职

何谓“中军”?比较通俗一点的说法,既经常围绕在“京师”或“主帅”身边的军队。 一、主骑(192-194) 赵云传:“本属公孙瓚,瓚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 “主骑”,既“主管骑兵”。[资治通鉴]在此处作“主骑兵”(卷六十)。其实“主骑”既可完整地表达此一含义。如:[新唐书][哥舒翰传]

三国志中赵云《云别传》小考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将领。虽说他是众多三国群英中颇受今人推崇的人物之一,但其身上也颇具争议。纠其矛盾的中心点之一,就在于[陈志]的[赵云传]和[裴注]的[云别传]。 正方基本上站在肯定[云别传]的立场,认为赵云智勇双全,可当得上“完美”一词。常言“[啥啥啥]都可以相信,为啥不信[云别传]”。反方基本上站在否定[云别传]的立场,认为赵云一无是处,仅仅是个“侍卫长”尔。常言“[云别传]若是可

对诸葛亮伐魏的联想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演义》后期的主要写作思路。但是有七个必定失败的因素在出伐前就已经困扰着诸葛亮和蜀军,使得诸葛亮的北伐是必败无疑。下面我来说说这些必定失败的因素。 一、民心之败。得民心者得天下。此时三分天下,魏占其二,魏国已经控制了中国的绝大多数地区,而此时北方百姓的心中以魏代汉的思想已经得到稳固,南方的百姓经过战乱,他们更加希望安居乐业,发展家园。可是诸葛亮的这次北伐却扰乱的难得的平静。所以不管是魏国百姓还是蜀国百姓,都会因为诸葛亮的北伐对诸葛亮失去信心。 二、地理之败。西北之地自古就是出骑

漫谈于禁、乐进

为曹魏名将之中,于禁、乐进二位将军当是佼佼者。 陈寿的《三国志》将于禁、乐进、张辽、张颌、徐晃五人共为一传,且有“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之语,但以雨纹观之,张颌、徐晃地位略逊于禁、乐进、张辽。《乐进传》中记载:“建安十一年,太祖表汉帝,称进及于禁、张辽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论功纪用,宜各显宠。’於是禁为虎威进,折冲辽,荡寇将军。”曹操在汉献帝前着重夸赞三人,并特别加官,可

马谡为什么该被杀?

京剧中有一出很有名的戏,叫《失、空、斩》,蜀中大将马谡因违反诸葛亮的法令,在与魏国大将张郃的对抗中兵败失了前军营寨街亭,导致诸葛亮被迫搞了一次冒险的空城对敌,诈退敌军因而躲过一劫。后总结战争失败的责任时,按军令状斩了马谡。马连良的马派,谭富英的谭派,言菊朋的言派都有此剧的名段,许多六十岁以上的人有的还可以吟唱两口,确实好听。毕竟是戏,有许多情节是人为编造的,像空城计这段,于史无征,没有的事,马谡也没立什么军令状,纯属是编小说的虚构。杀马谡这事也有两个说法:一是死于狱中,一是以法被杀。为什么被杀

今日推广
文史推荐
热点专题

论门阀士族对三国权力斗争的影响

论门阀士族对三国权力斗争的影响

士族,就是世代做官的家族。一个家族,怎么可能代代都做官呢?因为那时做官不容易。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说,在汉代,一个人要想通过正规途径做官,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是士人第二,必须通晓经学第三,必须被举为孝廉。孝廉就是孝子廉士,这是德的要求。通晓经学也叫明经,这是才的要求。必须是士人,则是身份的要求。士在周代,原本是最低一级的贵族。到了汉代,则变成了最高一级的平民。

诸葛亮是否称得上“千古贤相”?

诸葛亮是否称得上“千古贤相”?

我国历史上的文人墨客从来不吝啬对诸葛孔明的赞美之词,如“大业定三分,伊吕洵堪称伯仲奇才真十倍,萧曹未许比经纶”“生为兴刘尊汉室 死犹护蜀葬军山”。而另外一边,鲁迅先生曾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无限夸大诸葛亮的智慧与能力,把他描写成“多智而近妖”。而历史学家胡觉照认为,从树立、拔高诸葛亮个人形象,直到将他塑造成一个完人而推上神坛,是《三国志》、历代政治家、史学家、《三国演义》等集体力量的结晶。在2007年时候,更是有专家学者联合发出呼吁,要求把诸葛亮请下神坛。历史上的诸葛亮是否被神话?我们

烈火张天照云海 周瑜于此破曹公

烈火张天照云海 周瑜于此破曹公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刘备、孙权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三国搜异录(中)

三国搜异录(中)

三国故事流传极广,中国传统艺术——评书、评话的三国故事均来源于三国演义和民间传说。今天我们要搜索的是三国故事中的奇闻异事、奇人异士,这些可能不被正史或者演义类书中记载,但是在民间却流传甚多,并且世代相传,直至今日。

三国人物评传(第四辑)

三国人物评传(第四辑)

三国历史、三国人物故事,经过《三国演义》一书的传播,在社会上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是未经文学加工的历史人物本来面貌如何,一般读者并不深究,《三国人物评传》一书用评传形式介绍三国人物,每传二、三千或六、七千字不等。主要依据《三国志》编写,力求突出重点,便于阅读。本站专题此前已推出三辑,今奉上第四辑,介绍该书中的三个人物:法正、刘巴、廖立。

  • 最好的导演 最差的道具师——三国舞台上的曹操

    最好的导演 最差的道具师——三国舞台上的曹操

    孙权提到的“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一个“酷”字,概括得很到位。曹操曾为了鼓励士气,下令地方官,把各地的寡妇全都集中配给将官做妾和士兵当妻,代价是什么?许多家庭因骨肉分离而恨极了曹操,而有些地方官为了邀功请赏,乘机大量掠占有夫之妇和未婚之女为妾。最终的账,都要算到曹操的头上,代价更大,老百姓骂你是“奸雄”,还是轻的。 关于曹操的疑问太多,梳理一下小说和正史,起码有如下几则:一、年轻时,很多人不看好曹操,他毫不在乎,可当桥玄夸他有“命世之才”时,他的情绪明显异于平素,这是为何?二、青梅煮酒时,明知刘

    相关人物: 曹操 关羽 刘协 杨修 孙权 刘备 桥玄 蒋干 陈武 刘表 阅读 663

  • 马谡为什么该被杀?

    马谡为什么该被杀?

    京剧中有一出很有名的戏,叫《失、空、斩》,蜀中大将马谡因违反诸葛亮的法令,在与魏国大将张郃的对抗中兵败失了前军营寨街亭,导致诸葛亮被迫搞了一次冒险的空城对敌,诈退敌军因而躲过一劫。后总结战争失败的责任时,按军令状斩了马谡。马连良的马派,谭富英的谭派,言菊朋的言派都有此剧的名段,许多六十岁以上的人有的还可以吟唱两口,确实好听。毕竟是戏,有许多情节是人为编造的,像空城计这段,于史无征,没有的事,马谡也没立什么军令状,纯属是编小说的虚构。杀马谡这事也有两个说法:一是死于狱中,一是以法被杀。为什么被杀

    相关人物: 诸葛亮 马谡 刘备 马超 关羽 魏延 李严 曹操 张飞 孙权 阅读 5181

  • 《三国演义》疑惑之一:诸葛亮为什么要挑逗周瑜?

    《三国演义》疑惑之一:诸葛亮为什么要挑逗周瑜?

    在赤壁之战的准备过程中由于诸葛亮展现了非凡的能力,导致周瑜三番五次想杀掉诸葛亮,而且设计了几次陷阱,准备借机除掉诸葛亮。虽然诸葛亮几次都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化解了危机,但诸葛亮为什么在知道周瑜对自己的态度的情况下还是一次又一次地故意与周瑜作对,激起周瑜的怒火,让周瑜非要除掉自己而后快呢?诸葛亮第一次与周瑜见面,就引起了周瑜的杀心。事情的起因是由于诸葛亮看出孙权只是勉强同意和曹操开战,在心里并没有下定决心,所以告诫周瑜要先让孙权下定决心。这样才不会在未来的战争中由于犹豫不决影响指挥。周瑜在发现孙权确

    相关人物: 诸葛亮 周瑜 刘备 曹操 孙权 鲁肃 刘琦 蔡瑁 诸葛瑾 刘表 阅读 800

  • 伐张绣——曹操爱上了一个寡妇

    伐张绣——曹操爱上了一个寡妇

    整个朝廷现在已握在曹操手中,但曹操觉得好像比以前并没好多少,似乎更麻烦了,现在一只眼睛要盯住朝中的大臣:人们肚子吃饱了总要找点闲事的,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来骂娘的人多的是另一只眼睛却不够用的了:西面新收州郡未安,东面宿敌吕布虎视,北边是强大的袁绍,南边是时刻找点麻烦的刘表,实际上是四面不安,三面临敌。 尤其是这刘表与袁绍,说他们穿一条裤子有点过,却恰如一个人的两条裤腿,北边的袁绍只要一有点动静,南边的刘表准有点动作,这许都还是一片平原,四面都无易守险地,要想安全唯有保持进攻态势,若等别人的钢

    相关人物: 张绣 张济 曹操 贾诩 刘表 袁绍 段煨 郭汜 李傕 吕布 阅读 467

  • “十胜十败论”分析

    “十胜十败论”分析

    曹操和袁绍是三国时期两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们两人从小便是朋友,曾今一起干劫人新娘的恶作剧[①]长大后又一起在朝中工作,灵帝置西园八校尉时,二人又分别担当典军校尉和中军校尉[②]董卓乱京,两人又一起举兵讨伐,之后二人互相利用发展势力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人之间又展开了决定北方霸主的官渡决战,最后是曹操消灭袁绍,统一北方。观其二人一生,可谓不择不扣的一对冤家。 陈寿评价曹操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③],评价袁绍为“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问善而不能纳”[④]之人,乃综其二人一

    相关人物: 曹操 袁绍 郭嘉 荀彧 审配 田丰 贾诩 刘备 郭图 董昭 阅读 5854

  • 蜀汉真的是“国不置史”么

    蜀汉真的是“国不置史”么

    陈寿在《三国志,蜀书,后主传》里留下了这么一句话: 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於为政,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 看了这句话,大家首先就会想:“原来蜀国没有史官啊!难怪史料不全了!”但事实上蜀国当时设置了史官的,只是应该在刘备称帝前没有专门的史官。 古代的史官叫“太史”,在西周春秋时代,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为朝廷大臣。到了秦汉,改称为“太史令”,职位渐低。司马迁就是西汉的太史令,其主要职责是记事修史,推算

    相关人物: 陈寿 刘禅 刘备 黄皓 姜维 诸葛亮 张南[蜀] 冯习 阅读 621

  • 评赵云

    评赵云

    评赵云最近有很多挺赵派把赵云说得跟神似的,各方面能力超强,没有半点缺点。对这种盲目吹捧的行为我本来打算不闻不问的,毕竟我也挺喜欢赵云。但是后来看到有些挺赵派吹赵必贬关,我觉得不得不出来澄清一些事了。挺赵派每次说到赵云,就把演义中赵云的美谈拿出来吹说到关羽,就说演义中关羽的事迹都是假的。这种双重标准实在让人难以忍受。比如救阿斗一事,《三国志》只说”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根本没提到什么七进七出,斩五十几员上将之类的。只不过是保护刘禅母子在混乱中不致失散罢了。赵云

    相关人物: 赵云 刘备 魏延 诸葛亮 关羽 曹真 刘禅 昭烈皇后 阅读 4153

  • 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一)

    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一)

    三国鼎立形成的历史原因是极其复杂的。就根本性的历史原因来说,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所形成的三分人才均势和三分地理的均势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三分的奠定,首先是军阀混战使汉末人才分散,形成了曹、孙、刘三个坚强的领导集团。反过来说,正是汉末人才三分。东汉末军阀混战,为何人才三分,这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是一系列偶然事变的分合所形成的必然之势。在乱世之中,局势未明朗之时,际遇交合带有较大的偶然性。但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天下扰攘,君择臣,臣亦择君,又是必然之势。荀彧、郭嘉、董昭初投袁绍,后投曹操就是很好的例

    相关人物: 曹操 刘备 孙权 袁绍 董卓 刘璋 刘表 袁术 周瑜 吕布 阅读 2795

  • 泪眼看黄天

    泪眼看黄天

    灯火通明的广宗极乐宫里,一个头发斑白、满面枯槁的老者直挺挺的躺在精美的龙床上,双眼微闭,轮廓分明的脸上蒙上了一层黯淡。他盖着的绣龙黄缎被,在长明灯的照耀下熠熠闪光。世界正动荡,灯影也正摇曳床前两侧垂手立着一群头裹黄巾的粗犷汉子,一动不动,如木人一样。偶尔有谁抽动酸楚的鼻息,揉揉含泪的眼睛,也只是一瞬的事:他们尽可能克制住自己的悲痛,而那个床上的老人,他们敬若神灵的领袖,生命之火却正散发着最后的余辉。一个面目清秀的小道童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努力不打破这沉闷而安详的气氛,离床较近的那名汉子往那老人

    相关人物: 张角 严政 裴元绍 皇甫嵩 卞喜 廖化 张梁[起义军] 周仓 波才 袁绍 阅读 2830

  • 论赵云、马超、周瑜、姜维武艺之高低

    论赵云、马超、周瑜、姜维武艺之高低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爱的人物是“三枪一剑”。“三枪”是指赵云、马超、姜维“一剑”是指周瑜。今天,我想和大家谈一谈这四员大将的武艺排名。我个人认为,赵云应该排在第一位。我根据“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这句话来排的。当然,光凭一句话难服众人心喽!不过,大家仔细想一想,赵子龙救公孙瓒时与文丑激战五六十回合未分胜负,这已经说明赵云武艺挺不错的了。再加上子龙单骑救主连杀曹操手下数十名兵将、单人截江夺阿斗、据汉水以寡胜众、子龙七十多岁又连斩五将……看看子龙这么多光辉战绩,怎能让我不把他排在第一

    相关人物: 赵云 姜维 马超 周瑜 曹操 张飞 王方 李蒙 阅读 9701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cne3online.com
三国搜
文史
人物
连环画
书籍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