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三国演义大数据
今日热点
VS
涉及章节
涉及年代
 
 
提及密度
 
 
 
 
事件热度
 
 
 
 
人际广度
 
 
 
 
文武倾向
 
 
 
 
人际关系
 
 
更多数据请点击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对诸葛亮伐魏的联想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演义》后期的主要写作思路。但是有七个必定失败的因素在出伐前就已经困扰着诸葛亮和蜀军,使得诸葛亮的北伐是必败无疑。下面我来说说这些必定失败的因素。 一、民心之败。得民心者得天下。此时三分天下,魏占其二,魏国已经控制了中国的绝大多数地区,而此时北方百姓的心中以魏代汉的思想已经得到稳固,南方的百姓经过战乱,他们更加希望安居乐业,发展家园。可是诸葛亮的这次北伐却扰乱的难得的平静。所以不管是魏国百姓还是蜀国百姓,都会因为诸葛亮的北伐对诸葛亮失去信心。 二、地理之败。西北之地自古就是出骑

漫谈于禁、乐进

为曹魏名将之中,于禁、乐进二位将军当是佼佼者。 陈寿的《三国志》将于禁、乐进、张辽、张颌、徐晃五人共为一传,且有“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之语,但以雨纹观之,张颌、徐晃地位略逊于禁、乐进、张辽。《乐进传》中记载:“建安十一年,太祖表汉帝,称进及于禁、张辽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论功纪用,宜各显宠。’於是禁为虎威进,折冲辽,荡寇将军。”曹操在汉献帝前着重夸赞三人,并特别加官,可

马谡为什么该被杀?

京剧中有一出很有名的戏,叫《失、空、斩》,蜀中大将马谡因违反诸葛亮的法令,在与魏国大将张郃的对抗中兵败失了前军营寨街亭,导致诸葛亮被迫搞了一次冒险的空城对敌,诈退敌军因而躲过一劫。后总结战争失败的责任时,按军令状斩了马谡。马连良的马派,谭富英的谭派,言菊朋的言派都有此剧的名段,许多六十岁以上的人有的还可以吟唱两口,确实好听。毕竟是戏,有许多情节是人为编造的,像空城计这段,于史无征,没有的事,马谡也没立什么军令状,纯属是编小说的虚构。杀马谡这事也有两个说法:一是死于狱中,一是以法被杀。为什么被杀

分析夏侯惇受宠之谜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是来提出这么一个疑问的――为什么夏侯惇论行军打仗不如夏侯渊,论勇武战功不如曹仁、张辽,而曹操对他的待遇却是最好的?三国志记载:“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同时他的官阶也是最高的。当曹操还是个杂号将军――奋武将军时,他就为司马,接着就是校尉一级的折冲校尉。曹操死前他也是当时诸位将军中最大的――前将军。(刘备当汉中王时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可知在前右左后将军中,前将军是最大的。)曹丕即王位后,他就马上成为最高将军等级――大将

刘备的难题

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展开来写的重头戏,历史上仅仅那么一句“凡三往乃见”,小说的作者竟然妙笔生花写出了有声有色的三回故事,真让人佩服作者编故事的本事。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也就是曹操南下荆襄的前一年,刘备见到年轻的诸葛亮,他们的交谈涉及天下大事,被目为对策史称《隆中对策》。对策中的主要内容为两部分:一是分析形势,指出曹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也”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

今日推广
文史推荐
热点专题

(转)令东汉由盛到衰第一人——梁冀

(转)令东汉由盛到衰第一人——梁冀

梁冀是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庆父、赵高、梁冀、董卓、来俊臣、李林甫、秦桧、严嵩、魏忠贤、和坤)之一。

被后世误读最深的三国英雄:吕布

被后世误读最深的三国英雄:吕布

吕布,擅长骑射,武力过人,闻名于并州刺史丁原用布为主簿。董卓入京后,诱使吕布杀死丁原,率其众来投。董卓大见亲侍,令布为骑都尉,随侍左右。布亦父事董卓。然董卓常因小忿而欲杀布,布惧,在司徒王允的教唆下杀掉了董卓。卓党李傕等啸聚为贼,攻打长安,布不能拒,逃走,先后投靠袁术、袁绍、张杨,最后在张邈、陈宫的策划下入主兖州,与曹操展开数度激烈的争夺战,先胜后败,投靠徐州的刘备,屯兵小沛。吕布趁刘备攻袁术之机夺取了徐州,后在曹操的调解下与备和解。袁术攻打刘备,吕布以辕门射戟为赌注,使袁军退却。袁术起兵伐吕

魏延,谋杀诸葛亮的军事接班人

魏延,谋杀诸葛亮的军事接班人

魚豢的《魏略》写出了蜀国大将魏延被杨仪等人谋杀的真相。陈寿有老师谯周提供的魏延被谋杀事件真相的第一手资料,由于社会环境的制肘而难以正面写入《三国志》,便在《三国志》里表现了当时蜀国官方史料的矛盾、错误和漏洞,留下了揭示魏延事件真相的种种史料线索,客观上成为《魏略》的佐证。裴松之错判《魏略》所写魏延案件的史料性质为无根据的敌国传言。常璩的《华阳国志》错误地裁剪编排史料,论说魏延事件颠倒史实。

梦回三国:三国时期是如何“高考”的?

梦回三国:三国时期是如何“高考”的?

最近两天全中国关注度最高的一个词也许就是“高考”。因为它不仅关系到考生的未来更重要的是它要为国家选拔优秀的人才。其实早在一千多年的三国魏晋时期中国就有了完整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作为群雄逐鹿的三国时代,它在选拔人才方面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大变革时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三国时期是如何通过自己独特的“高考”方式来选拔人才的?

女人能顶半边天

女人能顶半边天

《三国演义》中有不少女性形象,如倾国倾城的大乔小乔,四大美女之一的貂婵,等等。她们都不是重要人物,最多是些主要人物的亲属等等。她们在三国这个混乱的男人世界中,就如同荆棘丛中一抹红,为这个刀光剑影的时代平添了几分儿女情长。女性在三国的男人世界里,似乎只是陪衬,起着无关紧要的作用。但如果没有她们,三国的世界是单调的,不完整的。(仅以此专题祝各位MM们三八女生节快乐,祝各位GG们三八男人劳动节快乐!^0^)

  • 刘备设立五虎抬高黄忠是为打压关羽吗

    刘备设立五虎抬高黄忠是为打压关羽吗

    虽然演义不是正史,但是大体上却能够体现正史当中刘备的政治智慧。 当前部司马费诗到达荆州,关羽问:“汉中王封我何爵?”在关羽看来,汉中王是自己义兄,自然要给一个大大的官爵。费诗说,是五虎上将之首。关羽没有生气,问,是哪五虎。当费诗说是关张赵马黄之后,关羽大怒,表态不堪与黄忠这个老兵并列,不肯接受将印。这时候费诗有一番回答,这个回答必然是费诗一路走来,仔细盘算之后才对关羽说的,甚至我们可以说,费诗的回答,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回答,也是军师诸葛亮,汉中王刘备的回答。 费诗说:“将军差矣。昔萧何、曹参与高

    相关人物: 刘备 关羽 黄忠 费诗 马超 张飞 赵云 诸葛亮 张鲁 孙权 阅读 1625

  • 从另一角度剖析吴国偷袭荆州

    从另一角度剖析吴国偷袭荆州

    在蜀迷心中,最大的缺憾恐怕就是吴国偷袭荆州了。但是,之前两国还是盟友,为何突然会翻脸呢?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谈谈荆州的重要性。实际上,曹操统一了北方,拥有广大的后方,有充足的后勤保障,又有众多人口。但是,惧于蜀吴联盟,更有无数英勇将领,急未可图。对于吴国来说,只需在合肥、寿春等地据险而守,况且拥有强大水军,曹军是不可能攻进来的。而蜀国鼎盛时期更加是攻占了富饶的东川、荆州,尽管人口较少,资源较为缺乏,土地较为贫瘠,但是,蜀国有五虎上将,魏军更加无法突破蜀军防线。所以,短期的自保是不成问题的,但是,若

    相关人物: 孙权 刘备 诸葛亮 曹操 周瑜 关羽 阅读 2318

  • 历史疑云中的徐州牧陶谦

    历史疑云中的徐州牧陶谦

    三国演义上面写得清楚,陶谦是一个很谦虚厚道的老者,为了让徐州的老百姓能有一个好的归宿,不把自己的官位传给儿子,而是不惜三让徐州给刘备。似乎陶谦就是一个柔柔弱弱的人,那么历史上真实的陶谦究竟是怎样的人,是不是只讲仁义,没有手段的君子,如果是那样的话,为何能长期占据徐州?,难道他有很大的背景和后台,江湖没奈何只得看看历史。 原来陶谦也曾经是一个厉害的角色,小时候,父亲死得早。学习很刻苦,但是很顽劣,不是一个老实孩子,喜欢和别人争强好胜。十四岁的时候,曾经扯一块红布或是其他颜色的布匹,挑在旗杆上,后

    相关人物: 陶谦 张温[吴] 董卓 曹操 朱儁 郭汜 李傕 皇甫嵩 孙观 张闿 阅读 5821

  • 甘宁生卒年考

    甘宁生卒年考

    甘宁传:“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也。少有气力,好游侠,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渠帅群聚相随,挟持弓弩,负毦带铃,民闻铃声,即知是宁。人与相逢,及属城长吏,接待隆厚者乃与交欢不尔,即放所将夺其资货,於长吏界中有所贼害,作其发负,至二十馀年。止不攻劫,颇读诸子,乃往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后转托黄祖,祖又以凡人畜之。” 刘焉传:“兴平元年,痈疽发背而卒。” 又刘焉传注引英雄记曰:“焉死,子璋代为刺史。会长安拜颍川扈瑁为刺史,入汉中。荆州

    相关人物: 甘宁 孙皎 黄祖 陆逊 孙权 吕蒙 刘表 潘璋 刘焉 凌操 阅读 4726

  • “一时瑜亮”:谁是“瑜”,谁是“亮”?

    “一时瑜亮”:谁是“瑜”,谁是“亮”?

    近日传媒上一些报道经常出现成语“一时瑜亮”,原意是形容两个有大本事的人物难分高下,一如汉末三国的名人周瑜和诸葛亮。不过使用这个成语时实在要非常小心,否则很容易令人误会。谁是“瑜”、谁是“亮”?许多时更万万不能弄错!证诸史实,周瑜和诸葛亮其实是不同类型的人材,出道时间不同、年寿亦不同(瑜卒年三十六、亮卒年五十四),建功立业的环境有异,总体表现就不容易比较。而且《三国演义》虚构的“三气周瑜”故事深入人心,小说中周瑜被描写成心胸狭窄和忌才,临死前更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叹。于是又有“瑜亮情

    相关人物: 周瑜 刘备 诸葛亮 孙权 曹操 刘璋 曹仁 鲁肃 张飞 关羽 阅读 1025

  • 片言闲语话曹操

    片言闲语话曹操

    丙戌三月十一曰夜(时公元二00==月八曰),与贤弟论孟德之事,未尽其言,次曰晨起拟成此文,兴一家之谈。夫孟德天下枭雄。方天下乱势,诸侯并起,操以寡弱之力,惨淡经营,成一方阀据。其时董卓乱权,淫威天下,十八路诸侯尽起相伐,河北袁绍拥重兵而为盟主。然本初素寡断,陈兵未进,唯图安逸。操愤起,自引兵征战,败而亡,变不附绍也,始知本初无英雄之为耳。后领许都,励精图治,生息兴盛,遂以天下之困,迁献帝入许,挟天子以令诸侯,此昔年齐桓之霸业也。方其破袁绍于官渡一役,遂雄并江北,图谋天下之志。无奈天不遂人,以东风

    相关人物: 袁绍 曹操 灵思皇后 满宠 袁术 程昱 荀攸 阅读 913

  • 重读三国史之曹魏建国之路

    重读三国史之曹魏建国之路

    1、兖州之变:拥汉派士大夫给予曹操致命一击 曹操以阉宦后裔出身,本不受帝国知识分子们待见。两次党锢之祸,宦官集团和世家大族早已势同水火。曹操早年的发迹,就很得力于他努力地与宦官集团划清界限,为被禁锢的党人公开鸣冤,与袁绍等士大夫们亲密交游,都是这种努力的表现。 曹操作为汉末一方诸侯,其势力成型的标志,可以定位在初平三年被兖州士大夫们推举为兖州牧,并且这一职位得到了袁绍等其他诸侯势力的认同。但也恰恰是在兖州牧任上,曹操遭遇了他一生最为惨痛的一次失败:在其东进徐州攻击陶谦期间,兖州士大夫集体叛变

    相关人物: 曹操 袁绍 孔融 刘协 荀彧 许昌 边让 陶谦 吕布 袁氏 阅读 226

  • 史书中的青梅煮酒论英雄

    史书中的青梅煮酒论英雄

    根据笔者所了解的,青梅确能增酒兴,但不是用火滚煮,滚煮的青梅酒便成为一种醒胃、杀虫、止痛的药酒了,干脆把《百病中医药酒疗法》所载的配方也附在这里吧,朋友们可自行配制,品尝口味如何,用来治病据说疗效显著,以其助兴饮酒?可能不怎么样。 [原料]青梅30克,黄酒100毫升。 [制法]将青梅和黄酒放入瓷杯中,置有水的蒸锅中加热蒸炖2分钟,去渣,即成。 [功用]醒胃、杀虫、止痛。 [主治]食欲不振,蛔虫性腹痛以及慢性消化不良性泄泻者,均可用之。 [用法]口用。每次温服10~30毫升。 但成熟的青梅或杨梅

    相关人物: 刘备 曹操 袁术 孔融 袁绍 袁谭 朱灵 程昱 阅读 559

  • 东成西就说马周——兼谈“信布之勇”

    东成西就说马周——兼谈“信布之勇”

    《三国志•杨阜传》和《马超传》载杨阜说曹操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若大军还,不严为之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曹操虽“善之”,但其时田银、苏伯又反于河间,“军还仓卒,为备不周”。其后果皆如杨阜所言,“超果率诸戎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杀凉州刺史韦康,据冀城有其众”。所谓信、布,就是韩信、黥布(英布),是西汉开国名将,《史记》《汉书》常将二人并列。“超有信、布之勇”的评价值得重视,这意味着在当时人看来,马超在领兵打仗方面还是颇有水平的,以至于一提到马超,首

    相关人物: 周瑜 马超 孙权 诸葛亮 孙策 关羽 彭羕 曹操 杨阜 阅读 3642

  • 谈谈孙权

    谈谈孙权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其中“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乃曹操语,时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操攻濡须,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留下这句著名的评语。魏武帝生性高傲,能得到他的肯定实为不易,这也正说明了孙权确有过人之处。吴国都尉赵咨曾对其主作过一番评价:魏帝问曰:“吴王何等主也?”咨对曰:“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帝问其状,咨曰:“纳

    相关人物: 孙权 刘备 鲁肃 吕蒙 曹操 关羽 周瑜 孙登[吴] 阅读 1713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cne3online.com
三国搜
文史
人物
连环画
书籍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