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闲逛四处,发觉曹真人气极高,近乎被口径一致地称之为“一代名将”。不少强帖甚至比之于诸葛、司马之流,更有甚者称其用兵远过司马、诸葛。凡此种种,某家实在“心不能平”,故抒愚意,粗略评议一下子丹战绩。 看曹真同志的战绩(以下皆取自本传): “讨灵丘贼,拔之,封灵寿亭侯。”当时的曹真,已经统领了虎豹骑,又有“鸷勇”之名。讨平这“贼”字辈的“小人”自是信手拈
《三国演义》中,东吴孙权为了和荆州的关公拉近关系,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为媒,想娶关公的女儿做自己的儿媳妇。关公知道后,当着诸葛瑾的面大骂孙权,说:“虎女焉能嫁犬子!”把孙权比成了狗。结果是两家闹翻,孙权派吕蒙抄了关公的后路,夺了荆州,杀了关公父子,并由此引发了吴蜀一场大战,张飞和刘备也在战前战后分别死去,关公的那句骂人话“虎女焉能嫁犬子”可以说是后果不堪设想。 我记得“毛批”曾评论过关公这句不恰当的话,刘备娶过孙权的妹子,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要说孙权,早年也是个英雄人物,坐领江东,举贤任能,大破黄祖于西塞山,两拒曹操于濡须口,就连在逍遥津处境最艰险时,他仍能“便马善射”,无怪曹操会发出那样的感叹。然而,东吴兴由孙权,亡亦由孙权。古人云: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江东最高统治者的孙权,晚年在家事的处理上却相当糟糕,简直是糟糕透顶。由此,家都不齐,国非但不治,而且是大乱而特乱,东吴由此而衰,孙家又出了个孙晧这个不肖子孙,连
赵云,三国里人气最旺的人物之一,也是很多人心目中最喜欢的三国英雄。这主要是因为在《三国演义》中,赵云智勇双全,德才兼备,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代表。但由于在《三国志》等史书记载中,赵云的战绩比较少,尤其是缺乏统率大军、独镇一方的表现,人们对历史上赵云为将的真实能力产生了质疑。加上演义描写和民间流传里赵云的声誉和威名太盛,导致不少人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成了坚定的贬赵派,对历史上的赵云嗤之以鼻。 看了大量关于赵云的激烈争论的文章,自己也认真阅读了《三国志》后,我渐渐修正了原先赵云在自己心目中的定位,接
一、荆州问题的由来 荆州是故楚地,长期以来就是独立于中原文化的经济、文化区域。其经济中心是江陵(故楚都“郢”就在江陵附近),一条经襄阳、宛城的“驰道”把它和中原地区连接起来。在历史上,楚文明与中原文明长期敌视,其分界大致在襄阳、宛城一线,一般认为,襄阳是楚地的门户,宛城是中原(“中国”)的门户。在三国时期,荆州地区由于地广人稀,区域内还有大量未归化的原始部落,经济并不发达。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讨董联军起时,长沙太守
最近两天全中国关注度最高的一个词也许就是“高考”。因为它不仅关系到考生的未来更重要的是它要为国家选拔优秀的人才。其实早在一千多年的三国魏晋时期中国就有了完整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作为群雄逐鹿的三国时代,它在选拔人才方面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大变革时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三国时期是如何通过自己独特的“高考”方式来选拔人才的?
许多人对刘表的印象,不外乎是昏聩暗弱、胸无远略、不思进取。这大概是受到了《三国演义》等小说、影视、戏曲中的人设的影响。实际上,年轻时的刘表颇具雄武之气、豪侠之风,堪称一时英杰。若非如此,他也不可能在乱世中稳坐荆州八郡、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当然,刘表晚年确有很多失策(人无完人,独裁者不论怎么聪明,总会有一些失误之举),《三国演义》因剧情需要将其晚年失策进行放大渲染,容易给人留下片面印象。
12月27日上午,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宣布重大考古发现,曹操高陵在河南安阳得到考古确认。至此,曹操墓到底在何处这一千古之谜终于被破解!
姜维:蜀汉大将军、凉州刺史。幼年丧父和母亲生活,喜爱郑玄的经学,曾为魏中郎将,参天水郡军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后投蜀汉,因他忠勤时事、思虑精密、敏于军事、即有胆义,又兼心存汉室,故深得诸葛亮的器重。诸葛亮于五丈原病逝后,姜维令杨仪反旗鸣鼓,导致尾追的司马懿退兵。姜维继诸葛亮之略,伺图中原,恢复汉室。又因其熟悉西方风俗,欲以羌胡为羽翼断陇西为蜀汉所有。蒋琬和费祎在位时实行保境安民,姜维每次出兵不过万人,但费祎被刺杀后能实行自己的志向,于是伺机累次兵伐中原,降李简、斩徐质、大破王经,一时挫魏国之威。
鲁肃,字子敬,东吴著名的军事统帅。早年鲁肃在袁术手下当东城长,后经周瑜的推荐,成为孙权的参谋,很早就为孙权谋划了成就帝业的战略计划,深受孙权器重。赤壁战前,鲁肃在联合刘备、劝说孙权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在之后协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赤壁战后,鲁肃从大局考虑,又劝说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继续巩固孙刘联盟。周瑜去世后,鲁肃接任他的位置,负责处理荆州事务。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去世,年仅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也为其发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