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三国演义大数据
今日热点
VS
涉及章节
涉及年代
 
 
提及密度
 
 
 
 
事件热度
 
 
 
 
人际广度
 
 
 
 
文武倾向
 
 
 
 
人际关系
 
 
更多数据请点击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曹魏名将曹真战绩考

近日闲逛四处,发觉曹真人气极高,近乎被口径一致地称之为“一代名将”。不少强帖甚至比之于诸葛、司马之流,更有甚者称其用兵远过司马、诸葛。凡此种种,某家实在“心不能平”,故抒愚意,粗略评议一下子丹战绩。 看曹真同志的战绩(以下皆取自本传): “讨灵丘贼,拔之,封灵寿亭侯。”当时的曹真,已经统领了虎豹骑,又有“鸷勇”之名。讨平这“贼”字辈的“小人”自是信手拈

关公想将女儿嫁给谁?

《三国演义》中,东吴孙权为了和荆州的关公拉近关系,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为媒,想娶关公的女儿做自己的儿媳妇。关公知道后,当着诸葛瑾的面大骂孙权,说:“虎女焉能嫁犬子!”把孙权比成了狗。结果是两家闹翻,孙权派吕蒙抄了关公的后路,夺了荆州,杀了关公父子,并由此引发了吴蜀一场大战,张飞和刘备也在战前战后分别死去,关公的那句骂人话“虎女焉能嫁犬子”可以说是后果不堪设想。 我记得“毛批”曾评论过关公这句不恰当的话,刘备娶过孙权的妹子,

家乱而国衰,一纸兴亡看东吴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要说孙权,早年也是个英雄人物,坐领江东,举贤任能,大破黄祖于西塞山,两拒曹操于濡须口,就连在逍遥津处境最艰险时,他仍能“便马善射”,无怪曹操会发出那样的感叹。然而,东吴兴由孙权,亡亦由孙权。古人云: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江东最高统治者的孙权,晚年在家事的处理上却相当糟糕,简直是糟糕透顶。由此,家都不齐,国非但不治,而且是大乱而特乱,东吴由此而衰,孙家又出了个孙晧这个不肖子孙,连

不要过分贬低历史上的赵云

赵云,三国里人气最旺的人物之一,也是很多人心目中最喜欢的三国英雄。这主要是因为在《三国演义》中,赵云智勇双全,德才兼备,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代表。但由于在《三国志》等史书记载中,赵云的战绩比较少,尤其是缺乏统率大军、独镇一方的表现,人们对历史上赵云为将的真实能力产生了质疑。加上演义描写和民间流传里赵云的声誉和威名太盛,导致不少人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成了坚定的贬赵派,对历史上的赵云嗤之以鼻。 看了大量关于赵云的激烈争论的文章,自己也认真阅读了《三国志》后,我渐渐修正了原先赵云在自己心目中的定位,接

三国时期的樊城保卫战

一、荆州问题的由来 荆州是故楚地,长期以来就是独立于中原文化的经济、文化区域。其经济中心是江陵(故楚都“郢”就在江陵附近),一条经襄阳、宛城的“驰道”把它和中原地区连接起来。在历史上,楚文明与中原文明长期敌视,其分界大致在襄阳、宛城一线,一般认为,襄阳是楚地的门户,宛城是中原(“中国”)的门户。在三国时期,荆州地区由于地广人稀,区域内还有大量未归化的原始部落,经济并不发达。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讨董联军起时,长沙太守

今日推广
文史推荐
热点专题

拨开三国演义迷雾 领略真实的英雄豪杰

拨开三国演义迷雾 领略真实的英雄豪杰

这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阴险狡诈的曹操,宽厚仁慈的刘备,忍辱负重的孙权,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三国演义的画卷中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掩卷遐想之余我们不仅会问,在真实的三国历史上他们果真是这样么?如果不是的话又是什么样的形象呢?让我们一起走出演义的迷雾,还原那些曾经被后人误读数百年的三国英雄!

古人的几种“号“,你知道几个?

古人的几种“号“,你知道几个?

古代中国人的号不仅是我们熟知的绰号、外号那么简单。在古代,号有着很多的种类。自号、赠号、谥号这些分别是指什么,又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盘点下。

从托孤重臣到一介草民——李严一案始末

从托孤重臣到一介草民——李严一案始末

李严字正方,后改名李平,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公元231年,蜀军北伐时,李严延误押运粮草,为推卸责任而阻挠诸葛亮的北伐,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获罪,被废为平民,迁徙到梓潼郡(治今四川梓潼)。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李严得知这个消息后,认为以后再也不会有人能够起用自己了,因此心怀激愤而病死。

沾满鲜血的曹魏王朝那些被曹操杀掉的名士

沾满鲜血的曹魏王朝那些被曹操杀掉的名士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一个新政权的建立往往都会经历很长的动荡时期。魏武帝曹操作为一代枭雄,无论身前与身后都是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求贤若渴,并三下求贤令,为免绝天下英雄之望能容忍刘备等人的反叛。可他又为了自己的政权杀了不少声名显赫的名士。正是这些杀戮,使得人们议论纷纷。为什么不能容忍手无寸铁的名士?为什么能不顾这些名士的贤才?综观史实,可以发现,这些名士之被杀,或因为名士自身原因而咎由自取,或因为特殊的政治环境而不得不死,或因为曹操雄猜个性而作了糊里糊涂的牺牲品。各种原因,不

回首一笑百媚生——貂蝉

回首一笑百媚生——貂蝉

关于貂蝉的出身,有野史这样交待:其人本姓霍,无名,今山西忻州人。自幼人才出众聪敏过人,因而被选入汉宫,任管理宫中头饰、冠冕的女官,故称‘貂蝉’官。因遭十常侍之乱,避难出宫,为司徒王允收留并认为义女,方才成就了离间董卓、吕布父子的壮举。关于貂蝉的结局,有评话这样叙述:吕布死后,貂蝉被曹操带回许昌,作为侍女留在丞相府中,关羽屯土山约三事暂时降曹之后,曹操为了笼络关羽之心,特赐美女十人,貂蝉便是其中一位,当关羽听到貂蝉报出姓名之后,感其胆识,撩髯称了一声“好”之后,闭目不言挥手令去,貂蝉听后,明白关羽

  • 曹操的上位之路:进攻进攻再进攻

    曹操的上位之路:进攻进攻再进攻

    曹操迎奉献帝,本不待劝。谋士荀彧还是讲了几条理由:“……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这都是站在曹操的利益角度看问题,迎天子有三大利益:一、人望,二、人心,三、人才。都以人为本。 迎天子以后到底能加分多少,曹操没底,何况加的都是软实力,不是兵马粮草,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假,但能令的都是小诸侯,但是要令比自己更强大的诸侯,以曹操一贯的现实主义作风,他还不至于昏头到这个地步。 自己实力不够,迎奉天子等于暴露野心,袁绍一直把曹操当成自己的小兄弟,以曹操的老板自居

    相关人物: 曹操 袁绍 郭汜 李傕 荀彧 刘备 阅读 144

  • 关于刘备害死关羽的大阴谋

    关于刘备害死关羽的大阴谋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关羽是大意失荆州后,被吴国人所杀,但隐藏在这个表面情况后的是一个惊天大阴谋---那就是刘备是害死关羽的主谋,关羽之死是刘备一手酝酿的一个阴谋。为什么这么说呢,听我细细道来。刘备在其本稳定了蜀中后,下一步该干什么呢。猪哥当然是要进一步平定南蛮以获取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但这只是猪哥的步骤,因为猪哥知道无论魏或吴,实力都不容小视,轻易不能攻克,这在后来的六出祁山不用险谋中得到了充分的证实,猪哥还是有一定的远见卓识的。但刘备这么想么?不。刘备这个人是个彻底的小人和阴谋家(这点我将专

    相关人物: 刘备 关羽 张飞 黄忠 赵云 法正 马超 张达[蜀] 范强 庞统 阅读 9988

  • 知音难遇:曹操是最懂蔡文姬的人

    知音难遇:曹操是最懂蔡文姬的人

    [人物小传]:蔡文姬,名琰,东汉末年女诗人。博学有才,辨通音律,曾因战乱没于匈奴达12年。曹操思贤慕才,用金璧赎回。[君子心语]:所谓红颜知己,就是要你相信,在这个世界,总有一个人,会知道你的好。蔡文姬1。乱世危卵蔡文姬,一个受过知识熏陶的女人,在遭受了耻辱后还能活着,她的心中经历过怎样的惊涛骇浪呢?当文姬走进丞相府,站在曹操等众人面前的时候,“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后汉书?列女传》)。本来不该是这个样子的。她是汉末大儒、史学家与文坛领袖蔡邕的女儿,是有着家学渊源的千金大小

    相关人物: 蔡琰 曹操 蔡邕 董祀 董卓 王允 韩寿 浮云 文武 何进 阅读 1834

  • 论赵云功过

    论赵云功过

    我论功过,我不是不喜欢赵云,我也不是喜欢赵云,咱就中立了,肯定有错别字,不要说出来,伤害我弱小的心灵。 我说的是演义,并非历史是演义,演义里赵云的功绩还是陈到的,他们是结合品嘛。以下是功: 1。救了公孙瓒,就是救主嘛 2。汝南的时候救了刘备一命,偷袭性砍了高览,打败非常疲惫的张合 “赵云一战张郃,10数合张郃气力不加拨马便走,子龙乘势冲杀张郃,郃又欲战。”张郃从汝南刘备老巢远道回来已经是疲惫之师,故有气力不加之说 3。长坂坡,救了阿斗,杀了50多名有名字的曹将 4。最重点的功绩,夺了的卢

    相关人物: 赵云 刘备 张郃 刘禅 韩德 谯周 陈到 韩瑶 韩瑛 金环三结 阅读 1034

  • 论蜀汉南中政策与南中民族关系——从谯周反对“南逃”论说起

    论蜀汉南中政策与南中民族关系——从谯周反对“南逃”论说起

    一、谯周反对“南逃”的论说 “南中”是今天云南省、贵州西部及四川西南部等地区在两汉魏晋时期的地理名称,东汉时属于益州南部,设有永昌、益州、越、柯四郡和犍为属国[1](p。465),三国时期隶属蜀汉政权。公元263年,曹魏军队攻进了蜀汉北部,逼近蜀汉都城成都。蜀主刘禅惶惑无计,益州士人谯周力排众议,断然否定了投靠孙吴和南逃南中的意见,主张投降曹魏。他在朝议中驳斥群臣说:“若欲奔南,则当早为之计,然后可果今大敌以近,祸

    相关人物: 谯周 张嶷 诸葛亮 马忠[蜀] 霍弋 刘禅 李邈 张翼 李恢 刘备 阅读 2922

  •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孙策形象的比较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孙策形象的比较

    《三国演义》中的孙策形象,“戏份”不多,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读者在慨叹曹操的天下无敌手之余,假想一下如果孙策不早逝,那么天下的霸主姓曹还是姓孙,都是未知数。在《三国演义》中,孙策出场只有四次。第一次是在第七回,其父孙坚出征,孙策主动请缨,并初露锋芒。此时的孙策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绰枪上阵,已见英风军队败北后,作者描写“程普保着孙策,急待寻路”①,可见作者非常注意孙策此时的形象定位是初出少年,还不能有力挽狂澜的魄力和经验但是,一句“父尸在彼,安得回乡!”,既写出了孙策丧父的哀痛,也写出

    相关人物: 孙策 于吉 袁术 孙坚 孙贲 许贡 吕范 朱治 阅读 3236

  • 揭开诸葛亮不为人知的11次大型自我炒作

    揭开诸葛亮不为人知的11次大型自我炒作

    诸葛亮在我国历代评价甚高,甚至一度被别有用心脑子进水者追捧为“智圣”,然而在张一一先生看来,诸葛亮此人一生中好为大言虚名无实,“六出祁山”未能取得中原寸土,全靠炒作哄得稍逊一筹的另一对炒作高手刘备父子团团乱转,诸葛亮一生中自我炒作的案例太多,张一一先生这里但取“一一”之意,只举他一生中较为夸张的十一例一一曝光之。 第一件是“比管乐”。这“管乐”可不是什么单簧管、双簧管、萨克斯、长笛、巴松、小号、大号、长号、圆号、中音号……而是春秋战国时期两位大名鼎鼎、功勋卓越的大人物管仲和乐毅。管仲相齐桓公,称

    相关人物: 诸葛亮 刘备 姜维 孟获 刘禅 徐庶 司马懿 张飞 周瑜 黄承彦 阅读 1666

  • 十大谋略家之郭嘉(1)--奔袁投曹

    十大谋略家之郭嘉(1)--奔袁投曹

    一、奔袁投曹郭嘉(170一207),字奉孝,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郭嘉生活的东汉末年,天下动荡不宁,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黑暗腐败。公元184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此后,东汉王朝虽竭尽全力镇压了农民起义,它自身却也名存实亡了。很快,地方豪强、州牧郡守竞相起兵,军阀混战和割据的闹剧便上演了。郭嘉自幼身怀大志,见识深远。汉末天下乱象已萌,他便长期闭门苦读,终于掌握了广博的政治、军事和历史知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见解。20岁左右时,正是东汉末天下大乱开始之时,他仍隐匿名迹,尚未显露锋芒。

    相关人物: 郭嘉 袁绍 曹操 董卓 戏志才 荀彧 郭图 何进 阅读 2671

  • 谈谈曹操与刘备的不同之处

    谈谈曹操与刘备的不同之处

    望见那么对曹操的崇拜帖,而且,几乎没有一个人说他的“反面事迹”,将它捧得如同神一般,甚至holy shit。。我想说几句了,纯属个人浅薄之见,欢迎来喷 我想说的第一点,就是曹操在人格上,处事方针上,都与一个人惊奇的相似,那就是我们伟大的毛主席 这观点可能太标新立异了。。还是那句话,欢迎来喷。。 首先是领兵作战上,这个不必解释了吧,在军事上,都实现了以弱胜强,军事才能毋庸置疑 然后是人格上,同样是心狠手辣 再然后是文学上,都会写诗 最后是一个微妙的关联,毛主席很喜欢读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司马光所著

    相关人物: 曹操 刘备 许攸[袁绍] 丁夫人 刘表 关羽 曹昂 陈琳 袁绍 黄权 阅读 3207

  • 华容道新解

    华容道新解

    对于华容道许多人都认为那是曹操与赤壁之战后败走被关羽放掉的地方。说到放了曹操,在演义中可说是孔明一手安排的。真正的历史我不是很清楚。到底是孔明故意放的还是关羽私自放的呢?在这我们且以诸葛亮故意使关羽放曹操走之。我现在假设一下如果当时曹操与华容道被关羽杀后的世间局势。如果当时曹操死后,可以想象会出现两种局势(1)种是整个曹魏势力动荡,处于群龙无首的状况。当时的诸葛亮和周瑜之间的赤壁战后的荆州争夺以刘备集团胜利结束。对于当时的曹魏局势,汉中的张鲁不可能会放过这次机会,定会虎势长安。而以荆州为根据地刘

    相关人物: 曹操 刘备 孙权 曹丕 张鲁 诸葛亮 关羽 曹植 刘璋 阅读 2136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cne3online.com
三国搜
文史
人物
连环画
书籍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