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三国演义大数据
今日热点
VS
涉及章节
涉及年代
 
 
提及密度
 
 
 
 
事件热度
 
 
 
 
人际广度
 
 
 
 
文武倾向
 
 
 
 
人际关系
 
 
更多数据请点击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马谡为什么该被杀?

京剧中有一出很有名的戏,叫《失、空、斩》,蜀中大将马谡因违反诸葛亮的法令,在与魏国大将张郃的对抗中兵败失了前军营寨街亭,导致诸葛亮被迫搞了一次冒险的空城对敌,诈退敌军因而躲过一劫。后总结战争失败的责任时,按军令状斩了马谡。马连良的马派,谭富英的谭派,言菊朋的言派都有此剧的名段,许多六十岁以上的人有的还可以吟唱两口,确实好听。毕竟是戏,有许多情节是人为编造的,像空城计这段,于史无征,没有的事,马谡也没立什么军令状,纯属是编小说的虚构。杀马谡这事也有两个说法:一是死于狱中,一是以法被杀。为什么被杀

分析夏侯惇受宠之谜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是来提出这么一个疑问的――为什么夏侯惇论行军打仗不如夏侯渊,论勇武战功不如曹仁、张辽,而曹操对他的待遇却是最好的?三国志记载:“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同时他的官阶也是最高的。当曹操还是个杂号将军――奋武将军时,他就为司马,接着就是校尉一级的折冲校尉。曹操死前他也是当时诸位将军中最大的――前将军。(刘备当汉中王时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可知在前右左后将军中,前将军是最大的。)曹丕即王位后,他就马上成为最高将军等级――大将

刘备的难题

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展开来写的重头戏,历史上仅仅那么一句“凡三往乃见”,小说的作者竟然妙笔生花写出了有声有色的三回故事,真让人佩服作者编故事的本事。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也就是曹操南下荆襄的前一年,刘备见到年轻的诸葛亮,他们的交谈涉及天下大事,被目为对策史称《隆中对策》。对策中的主要内容为两部分:一是分析形势,指出曹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也”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

关于张飞生平中的几件大事

一、“杀”与“欲杀”。 吕布传注引英雄记曰:布水陆东下,军到下邳西四十里。备中郎将丹杨许耽夜遣司马章诳来诣布,言“张益德与下邳相曹豹共争,益德杀豹,城中大乱,不相信。丹杨兵有千人屯西白门城内,闻将军来东,大小踊跃,如复更生。将军兵向城西门,丹杨军便开门内将军矣”。布遂夜进,晨到城下。天明,丹杨兵悉开门内布兵。布于门上坐,步骑放火,大破益德兵,获备妻子军资及部曲将吏士家口。 先主传注引英雄记曰:备留张飞守下邳,引兵与袁术战於

详推张飞的年龄

张飞传:“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也,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 由于[张飞传]未载其生年,为了弄清此点,惟有依上所记载,试作推断。 这里首先需弄清两点: 1、“少”的含义。 2、“俱事先主”的具体时间。 一、“少”的含义。(今暂以[蜀书]中之“少”来一窥究竟。) 1、从整体上来说,“少”是指某一特定的时间段。 董允传:“(陈)祗

今日推广
文史推荐
热点专题

沾满鲜血的曹魏王朝那些被曹操杀掉的名士

沾满鲜血的曹魏王朝那些被曹操杀掉的名士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一个新政权的建立往往都会经历很长的动荡时期。魏武帝曹操作为一代枭雄,无论身前与身后都是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求贤若渴,并三下求贤令,为免绝天下英雄之望能容忍刘备等人的反叛。可他又为了自己的政权杀了不少声名显赫的名士。正是这些杀戮,使得人们议论纷纷。为什么不能容忍手无寸铁的名士?为什么能不顾这些名士的贤才?综观史实,可以发现,这些名士之被杀,或因为名士自身原因而咎由自取,或因为特殊的政治环境而不得不死,或因为曹操雄猜个性而作了糊里糊涂的牺牲品。各种原因,不

勇敢坚贞的化身,英武超群的代名词——赵云

勇敢坚贞的化身,英武超群的代名词——赵云

赵云(?-229),三国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龙。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阪,他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军将军,从攻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寡不敌众,退回汉中。次年卒。他曾在汉中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备誉为“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大辞海》中国古代史卷。

[转载] 曹魏五都考论

[转载] 曹魏五都考论

摘要:曹丕改长安、谯、许昌、邺、洛阳为五都大有深意。若检索曹魏兴起之历史,则五都仿如曹魏走过的五个脚印。一言蔽之,谯乃曹操兴起之都,许昌乃汉亡之都,邺乃魏兴之都,长安乃稳定关中、凉州,防范蜀汉之都,洛阳乃混一区宇之都。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载黄初二年(221年)“改许县为许昌县。以魏郡东部为阳平郡,西部为广平郡。”裴松之引《魏略》曰:“改长安、谯、许昌、邺、洛阳为五都,立石表,西界宜阳,北循太行,东北界阳平,南循鲁阳,东界郯,为中都之地。”[1]77侯康云:“鱼豢《魏略》八十九卷。京兆

中国古代的谥法(转)

中国古代的谥法(转)

立谥制度的起源是周中期为周公旦和太公望制谥,用以如实反映逝者的生前事迹与功劳。谥号通常用于尊称古代帝王、大臣、学者和贵族有些名人的谥号由于久经使用,几乎成为他们的别名,如曾文正(曾国藩)、岳武穆(岳飞)、陶靖节(陶渊明)等。根据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的考古研究,此风俗约于周穆王前后普及。

烈火张天照云海 周瑜于此破曹公

烈火张天照云海 周瑜于此破曹公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刘备、孙权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 曹操缘何会有“梦中杀人”的怪异举动

    曹操缘何会有“梦中杀人”的怪异举动

    众所周知,曹操生性多疑,防范戒备之心更甚。这种防范之心伴随了曹操一生,从未有丝毫懈怠。这倒也不难理解,经常杀人者总是担心会被别人杀。尤其像曹操这样一个纵横四海、杀人无数的“魔头”级人物,怎么可能不去为自己的安全着想呢。 话虽如此说,但曹操的防范措施显然是有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味道了,思虑之周密,手段之残忍,无所不用其极,而“梦中杀人”就是曹操的发明创造。按说,像曹操这样一个身居高位的大人物,警卫措施一定是非常到位的,武艺高强之徒,忠诚可靠之辈,壁垒森严之所,外人多半近身不得。曹操的担心在于,自

    相关人物: 曹操 董卓 吕布 王允 杨修 陈宫 阅读 1324

  • 马超悲凉凄苦的后半生

    马超悲凉凄苦的后半生

    在三国演义里,马超的身世是非常悲惨的,他全家三百多口被曹操诱骗屠杀。在讨伐曹操失败后退回甘肃,自己的两个儿子又被信任的部将杀死,最后投靠了刘备,总算是见了天日,得到了刘备充分的信任,一直担任着把手汉中的重任,并且被授予了骠骑大将军的显爵,在荣誉和恩宠中幸福的度过了最后的岁月。让不少人在同情他的同时又少感安慰。 但是,历史上的马超在投靠刘备后日子过的是非常压抑和痛苦的,他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并且处处受到排挤和压制,在惶恐中度过了后半生。演义中说他是在诸葛亮讨伐南中后和北伐中原前去世的,推测一下大概是

    相关人物: 马超 刘备 曹操 张鲁 张飞 关羽 刘璋 诸葛亮 李恢 马腾 阅读 948

  • 青梅煮酒评诸葛亮

    青梅煮酒评诸葛亮

    三国演义写诸葛亮的用兵有一个误区,演义一方面说诸葛亮用兵一生谨慎,一方面又说诸葛亮打仗奇谋百出。其实这是有矛盾的。所谓“兵法,诡道也”。诸葛亮用兵谨慎也就制约了奇谋,就不能出奇制胜。诸葛亮每次北伐,必从祁山出发,魏延就提出一着险招,让诸葛亮给他拔一万军队,由子午谷出兵,径袭长安。诸葛亮总是坚持不肯。关于魏延子午谷出兵的计划能不能成功,这里不作讨论。只是,从中或许可以看到诸葛亮用兵的思想,和演义中的出奇制胜是不同的。陈寿评:“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rdquo

    相关人物: 诸葛亮 刘备 法正 司马懿 关羽 张飞 孙权 张郃 曹操 马超 阅读 2437

  • 三国历史上刘备借荆州的真相是什么

    三国历史上刘备借荆州的真相是什么

    荆州,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是天下的枢机。其地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自古便有霸王之姿,楚国盘踞于此,常称雄于诸侯。难怪著名地理学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谈到:“湖广之形胜,在武昌呼?在襄阳呼?抑荆州呼?曰: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正是这个兵家必争之地,霸王兴起之方,时至后汉三国,却被文士刘表所占据。其人只会坐观成败、图收渔人之利,而不会身临战阵、攻城夺地,自守尚还可以,但缺少图王定霸的气魄,

    相关人物: 刘备 孙权 曹操 曹仁 周瑜 鲁肃 甘宁 满宠 阅读 2630

  • 三国并无“隆中对”

    三国并无“隆中对”

    请大家注意我们的观点,在三国时期并没有“隆中对”或“隆中策”这回事,也没有“隆中对”或“隆中策”这种叫法或说法。对“隆中对”或“隆中策”的肯定或赞美,在陈寿在《诸葛亮传》的本传和编撰《诸葛亮集》的上言中没有提到,在同时期他人的转述或评价中也没有提到,在诸葛亮的影响力很大的蜀国内部也没有发现。蜀国后期的文人杨戏写的《季汉辅臣赞》中赞扬诸葛亮的功绩有“献策江滨”的说法,但那很明显指的是诸葛亮联合东吴的事情,并非是指隆中献策。三国后期吴、蜀两国交往密切,东吴那边也有很多诸葛亮的“粉丝”,经常对诸葛亮赞

    相关人物: 诸葛亮 刘备 陈寿 曹操 孙权 刘琦 刘琮[刘表子] 刘表 杨戏 阅读 1124

  • 吕布这个“跳槽王”最终却成了“跳槽亡”

    吕布这个“跳槽王”最终却成了“跳槽亡”

    【妙语“三国”】 ●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当个体户。 ● 吕布这个“跳槽王”最终却成了“跳槽亡”。 ● 跳槽者起初的梦想都很美好,但事实证明,跳槽是把双刃剑。 人在职场,跳槽是司空见惯的事。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当个体户。不过,跳槽也是一门学问,跳好了平步青云,跳不好不仅壮志难酬,甚至可能性命难保。 三国里跳槽的精英大致有这样几种类型: 第一种是创业型的跳槽者,其代表人物是刘备。刘备先依附刘焉,后来跟过袁绍、曹操这些“大企业家”,还跟刘表干过,甚至和吕布谈过

    相关人物: 吕布 曹操 许攸[袁绍] 袁绍 刘备 张松[刘璋] 刘璋 董卓 魏延 阅读 339

  • 名著里的处事智慧 从《三国演义》中学批评

    名著里的处事智慧 从《三国演义》中学批评

    读《三国》,最要紧的是读懂其中做人处事的智慧。比如,《三国演义》中有三种高明的批评方式: 第一种,以赞扬甲的方式批评乙和丙。曹操赤壁战败后,在逃跑的路上几次仰面大笑,和众将议论周喻本该如此如此用兵,颇见自信乐观。曹操华容道脱难之后被曹仁接入南郡安歇,曹仁为之置酒解闷,当时众谋士全都在座,他忽然仰天大恸。众谋士问道:“丞相于虎窟中逃难之时,全无惧怯,今到城中,人已得食,马已得料,正须整顿军马复仇,何反痛哭?”曹操回答说:“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道:“哀哉,奉孝!痛

    相关人物: 曹操 刘备 法正 张飞 郭嘉 诸葛亮 曹仁 关羽 阅读 289

  • 李严“统内外军事”辨

    李严“统内外军事”辨

    李严“统内外军事”辨 章武三年,蜀先主刘备病危,李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三国志·李严传》)从这里看,似乎李严在刘备托孤后处在一个颇高的地位,以掌蜀汉内外上下军权,而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诸葛亮《出师表》中有这样的句子“……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这里的内外是宫内宫外的意思。而“统内外军事”中的内外,也是这个意思。李严在永安却可统内军事,原来刘备夷陵之战后,将他本人的办公场所置于永安,故有永安宫。“章武二年,先主徵严诣永安宫,拜尚书令。(《三国志·李严传》

    相关人物: 李严 诸葛亮 刘备 陈到 赵云 曹真 诸葛瑾 陆逊 阅读 1360

  • 历史上的曹操竟然是蔡文姬的蓝颜知己?

    历史上的曹操竟然是蔡文姬的蓝颜知己?

    蔡文姬,一个受过知识熏陶的女人,在遭受了耻辱后还能活着,她的心中经历过怎样的惊涛骇浪呢? 当文姬走进丞相府,站在曹操等众人面前的时候,“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后汉书。列女传》)。 本来不该是这个样子的。她是汉末大儒、史学家与文坛领袖蔡邕的女儿,是有着家学渊源的千金大小姐,诗书礼仪她不懂吗?礼教名节她不明白吗?但是现在,披着头赤着脚,站在一群男人面前,一步一步磕头,这是为什么? 她没有退路了,宁做太平犬,勿为乱世人。她不幸遇到了乱世。对别人或许是个机遇,对她,则是一种糟蹋。那

    相关人物: 曹操 蔡琰 蔡邕 董祀 董卓 王允 何进 阅读 2475

  • 战事、政务俱都喜忧参半后汉年代

    战事、政务俱都喜忧参半后汉年代

    曹操年轻时曾装着中风奚落过叔父、骗过了老爸。难道是出于当时阿瞒早有预感?曹操倒还真落了个脑中风的病根,不定期的发作,病发时头疼欲裂,唯有当时的名医华佗能予与针灸缓解,不过却不能根除。 曹操认为这是那华佗持医术自重,欲长期要挟自己,便借华佗诈说妻病请假不归拖延召唤,拘押了华佗。后来干脆不顾当时谋主荀彧的劝告刑毙了这一旷世名医。 当时曹操杀人的理由牵强的很:“我不杀这小子,他也不会为我根除此病,没什么可忧烦的,权当世间没生出此鼠辈来就是了!”――就这也该死罪? 素称目光长远的曹操偏没预备自己将来需要

    相关人物: 曹操 关羽 侯音 曹仁 华佗 曹彰 刘备 轲比能 夏侯渊 阅读 432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cne3online.com
三国搜
文史
人物
连环画
书籍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