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三国演义大数据
今日热点
VS
涉及章节
涉及年代
 
 
提及密度
 
 
 
 
事件热度
 
 
 
 
人际广度
 
 
 
 
文武倾向
 
 
 
 
人际关系
 
 
更多数据请点击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东吴皇位继承人问题与陆逊之死

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孙权为吴王,立长子登为王太子。黄龙元年(229年),权称帝,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市),登为皇太子。太子官属有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宾客有谢景、范慎、刁玄等,“于是东宫号为多士”。登生母身分低贱,连其姓氏都末见于史册。孙权所爱王夫人生子和及霸,登常有让位于和之意。孙权赤乌四年(241年)登死。下一年,权立和为太子,不久,封霸为鲁王。权之爱霸,更甚于和,对霸的待遇,同太子没有什么两样。 因此,和、霸不睦,大以也分为二部,比较正派的大臣如陆逊、诸

贾诩究竟聪不聪明?

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中称的上神机妙算的只有诸葛孔明先生一人。诸葛亮确实是一个富有智慧的人,那么就没有另外的聪明人能与他娉美?实际上三国时代智者辈出,又何止一两个呢!现在我想浅谈一下三国著名谋士之一:贾诩。 贾诩在《三国演义》中出场只三数次,比照干脆没有台词或仅有一两句台词的“群众演员”似乎略见体面,但也只是属稍高于“跑龙套”层次的小配角,绝不会有几个读者把眼球聚光到此人身上。可是正史上并不是这样平凡。贾诩是在一个灰暗昏乱的背景下走上历史舞台的。他本

谈谈赵云的中军官职

何谓“中军”?比较通俗一点的说法,既经常围绕在“京师”或“主帅”身边的军队。 一、主骑(192-194) 赵云传:“本属公孙瓚,瓚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 “主骑”,既“主管骑兵”。[资治通鉴]在此处作“主骑兵”(卷六十)。其实“主骑”既可完整地表达此一含义。如:[新唐书][哥舒翰传]

三国志中赵云《云别传》小考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将领。虽说他是众多三国群英中颇受今人推崇的人物之一,但其身上也颇具争议。纠其矛盾的中心点之一,就在于[陈志]的[赵云传]和[裴注]的[云别传]。 正方基本上站在肯定[云别传]的立场,认为赵云智勇双全,可当得上“完美”一词。常言“[啥啥啥]都可以相信,为啥不信[云别传]”。反方基本上站在否定[云别传]的立场,认为赵云一无是处,仅仅是个“侍卫长”尔。常言“[云别传]若是可

对诸葛亮伐魏的联想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演义》后期的主要写作思路。但是有七个必定失败的因素在出伐前就已经困扰着诸葛亮和蜀军,使得诸葛亮的北伐是必败无疑。下面我来说说这些必定失败的因素。 一、民心之败。得民心者得天下。此时三分天下,魏占其二,魏国已经控制了中国的绝大多数地区,而此时北方百姓的心中以魏代汉的思想已经得到稳固,南方的百姓经过战乱,他们更加希望安居乐业,发展家园。可是诸葛亮的这次北伐却扰乱的难得的平静。所以不管是魏国百姓还是蜀国百姓,都会因为诸葛亮的北伐对诸葛亮失去信心。 二、地理之败。西北之地自古就是出骑

今日推广
文史推荐
热点专题

喜怒不形于色探析历史上真实的刘备

喜怒不形于色探析历史上真实的刘备

刘备,字玄德,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县]人,蜀汉的开国皇帝,相传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少年丧父,与母亲贩鞋织草席为生。黄巾起义时,刘备组织义兵,随政府军剿除黄巾,有功,任安喜县尉,不久因鞭打督邮弃官。后诸侯割据,刘备势力弱小,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几经波折,却仍无自己的地盘。赤壁之战之际,刘备联吴抗曹,取得胜利,从东吴处“借”到荆州,迅速发展起来,吞并益州,占领汉中,建立蜀汉政权。后关羽战死,荆州被孙权夺取,刘备于称帝后伐吴,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击败

烽火连三月:三国历史上改变格局的几次大战

烽火连三月:三国历史上改变格局的几次大战

战火弥漫的三国烽烟从未间断。在三国动乱的历史中,最著名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每一次战争都对后来的局势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说就是官渡之战决定了中原大地的霸主;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足的局面;夷陵之战则使鼎足之势更稳固。可以说整个三国都贯穿在这几次大战中。除此之外还有十八路诸侯与董卓的会战,关羽的荆州之战等。这些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战役永远的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诸葛亮是否称得上“千古贤相”?

诸葛亮是否称得上“千古贤相”?

我国历史上的文人墨客从来不吝啬对诸葛孔明的赞美之词,如“大业定三分,伊吕洵堪称伯仲奇才真十倍,萧曹未许比经纶”“生为兴刘尊汉室 死犹护蜀葬军山”。而另外一边,鲁迅先生曾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无限夸大诸葛亮的智慧与能力,把他描写成“多智而近妖”。而历史学家胡觉照认为,从树立、拔高诸葛亮个人形象,直到将他塑造成一个完人而推上神坛,是《三国志》、历代政治家、史学家、《三国演义》等集体力量的结晶。在2007年时候,更是有专家学者联合发出呼吁,要求把诸葛亮请下神坛。历史上的诸葛亮是否被神话?我们

最后的汉室宗族活跃在东汉乱世舞台的刘姓诸侯

最后的汉室宗族活跃在东汉乱世舞台的刘姓诸侯

汉末王室多故,大厦将倾,朝廷将重振朝纲的希望寄托在一些有能力的宗亲大臣身上。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任命东海恭王之后刘虞为幽州牧,鲁恭王之后刘焉为益州牧,后来刘表又曾担任荆州牧。 虽说刘氏宗亲地广兵多,有实力与袁、曹等人抗衡。刘虞尽心汉室,在朝廷威信很高,在幽州政绩显著,他想清雪国耻,却有心无力,连一个公孙瓒也摆不平。刘焉野心勃勃,想在益州建立自己的王国,但死后其继承者刘璋暗懦无能,不善用人,被刘备取而代之。刘表平定江南后只顾自保,无四方之志,不能驾驭刘备,更不是曹操的对手。

凭什么把《三国演义》踢出“四大名著”?

凭什么把《三国演义》踢出“四大名著”?

几年前,科学家们经过仔细研究,缜密商议,决定将冥王星“开除”出“九大行星”的队列,从此以后冥王星一个人孤零零的漂泊太空之中无人理睬,处境是多么的悲凉啊!如今,学者们又开始拿文学名著下手啦,又经过“仔细研究,缜密商议”,他们认定大名鼎鼎妇孺皆知的《三国演义》居然是一部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18禁的作品:残暴的皇权,腐朽的忠孝节义,煞费苦心的阴谋诡计,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战场……真是让人比用了谷歌还心神不宁啊!他们提出呼吁,要求把毒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三国演义》剔出“四大名著”的队列,要让祖国的花朵在和

  • 关羽究竟中了谁的借刀杀人计

    关羽究竟中了谁的借刀杀人计

    对于蜀汉政权来说,关羽失荆州是一个致命伤,也是蜀汉历史上的最大悲剧。关于蜀汉在荆州战役中不发救兵的问题,大多数人都认为是来不及去救。但因为《三国志》中没有记载,所以后世对此也是猜测纷纷。然而到了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提出了一个惊人的看法,说是由于关羽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方针,所以诸葛亮决定要借吴人之手除掉关羽!“诸葛借刀杀关羽”于是被炒得沸沸扬扬。 诸葛亮的失职 在讨论诸葛亮的失职问题之前,需要先弄清楚一个关键问题——关羽攻打襄樊,到底是谁的决定?这场战争是不是从一开始决策上就存在失误呢?

    相关人物: 关羽 刘备 诸葛亮 曹操 孙权 吕蒙 赵云 陆逊 陈寿 黄忠 阅读 861

  • 从廖立获罪看晚期关羽和刘备的关系

    从廖立获罪看晚期关羽和刘备的关系

    廖立,是荆州人,在蜀汉政权中属于显赫的荆襄派。诸葛亮有言,曰:“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在诸葛亮的眼中,廖立和庞统是并列的。可见其能了,虽然孔明的识人本领很一般。廖立历任长沙太守、巴郡太守、侍中、长水校尉。可由于自认为蜀汉中只有孔明比他强,而自己的官阶却比一向都瞧不起的李严还低,于是,向李邵、蒋琬发了一通牢骚。说道:“昔,先帝……后,至汉中,使关侯身死无孑遗,上庸覆败,徒失一方。”不过,他忽然觉得太露骨了,马上又说:“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接着,大骂向朗、文恭、郭演长(疑即郭攸之

    相关人物: 廖立 刘备 关羽 吕蒙 诸葛亮 费诗 黄权 黄忠 马超 阅读 2721

  • 吕蒙靠忽悠拿下零陵——真正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吕蒙靠忽悠拿下零陵——真正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刘备主力尽数入蜀,关羽留守荆州的担子可不算轻松,兵力大减之下,对北、东两方向只能被动防御,北方的曹军还好说,凭借自己的威名,再加上曹操的注意力已不在襄阳前线,双方还能暂时维持一条默认战线,谁也不愿轻易挑起大的战事。 后方的荆南三郡就不同了,本来靠东的一部分就在江东军手里,又加上江东军的盟友身份,荆州军难以主动以武力驱赶,这片江南水乡实是孙权嘴边上的肥肉,只是不知道他何时张嘴来咬而已。 翻脸的主动权在孙权手里,孙权见刘备初定益州,原刘璋旧部未必那么易于驯服,致书刘备索要三郡而被拒后,先礼后兵的程

    相关人物: 刘备 吕蒙 关羽 郝普 孙权 鲁肃 曹操 刘璋 夏侯渊 阅读 785

  • 炮轰《炮轰郭嘉》

    炮轰《炮轰郭嘉》

    拜读了《炮轰郭嘉》后,怒火中烧,恶气难吞。欲加之罪,何患无词!1 十胜十败之说 郭嘉这一番话并没有掺杂过多的个人感情色彩的意味。他或许故意把这一番话说的很绝对,才会使曹操下定决心讨伐袁绍。这一番话不仅把曹操从疑惑不决中推了出来,更是把自己推了出来。试问,在曹操面前说的天好地好,夸下海口,到最后如果曹操败了(十有八九是毁灭性的失败),那么郭嘉有面临着怎样的境地呢?即使曹操没有杀他,他也无脸再在曹操出呆下去,后来也就可想而知了。而“嘉少有远量。…自弱冠匿名迹,密交结英俊,不与俗接…”(《三国志·郭嘉

    相关人物: 郭嘉 曹操 袁绍 荀彧 陈群 袁术 贾诩 吕布 阅读 5972

  • 诸葛亮曾开启中国官员财产申报的先河

    诸葛亮曾开启中国官员财产申报的先河

    “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临终前,他在给蜀汉后主刘禅的最后一篇奏章中,做了一次财产申报。 诸葛亮可能不会想到,一千多年后,不少后人将称他为“财产公示第一人”,并把他作为当代公务员的楷模。 琅琊诸葛家族,曾在三国两晋时期人才辈出,且多入仕当“公务员”,但这个家族在政治上也快速陨落,甚至留下“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家训。 诸葛家族做“公务员”,都带有非常明显的共同特征。但如何做好公务员,这个话题,穿越一千多年,仍然很有探讨价值。

    相关人物: 诸葛亮 诸葛瑾 诸葛诞 孙权 司马懿 刘备 蒋琬 麋芳 邓芝 司马昭 阅读 391

  • 郑强胜:三国诸葛亮“蜗居”南阳的真实原因

    郑强胜:三国诸葛亮“蜗居”南阳的真实原因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妇孺皆知、影响最著的人物,尤其是诸葛亮的智慧绝对是历史上无人匹敌,因此人们把他与孔子并列,孔子为“至圣先师”,诸葛亮为“智圣”。能够称为“圣人”的,绝非一般人物,在人们的心目中高不可攀。 浏览汉史,发现诸葛亮的发迹与南阳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出师表》中,诸葛亮曾表白自己的奋斗历史,给人们讲述了一个为什么长期“蜗居”南阳的故事。“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相关人物: 诸葛亮 刘备 徐庶 庞统 阅读 204

  • 曹操的豁达使他寿终正寝

    曹操的豁达使他寿终正寝

    公元209年,曹操在赤壁大败,索性一把火烧掉了所剩战船,率军经华容向江陵一路败退。孙刘联军则水陆并进,尾随曹军,紧追不舍。《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山阳公载记》说:曹操战船被烧,率军从华容道步行而归。华容道上一片泥泞,根本无法通行,加之那天又刮大风,行走十分艰难。于是曹操下令,命羸弱之兵割草垫路,大军才得以通过,而羸兵被人马践踏,深陷泥中,死亡无数。眼看大军就要通过华容道,曹操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诸将本已狼狈不堪,见曹操大笑,十分不解,问曹操为何发笑。曹操说道:“刘备的才智与我不相上下,但他

    相关人物: 曹操 袁绍 魏种 马超 韩遂 张绣 刘备 陈琳 阮瑀 阅读 584

  • 阴阳谋士:庞统与法正

    阴阳谋士:庞统与法正

    对于古代的读书人来说他们有两条路可供选择,由于不同的人性情志向不同又会有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大部分读圣贤书的英才们向往的崇高理想,但是往往现实是很残酷的,任何理想都像金字塔,越往上人越少也越难进足。每一个有学识或者没有学识的文人在面对仕途不顺的时候,往往都会感叹怀才不遇生不逢时,他们是否真的是被埋没的治国人才姑且不谈,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会看淡了名利之后归隐山林。就像: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这类文人未完成理想,却在失意之时找寻到了新的

    相关人物: 刘备 庞统 法正 刘璋 曹操 诸葛亮 庞德公 司马徽 张松[刘璋] 陆绩 阅读 3001

  • 司马懿:被骂千年,我得罪了谁

    司马懿:被骂千年,我得罪了谁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数十位在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将这些人的历史与故事置于巨幅的时空背景之下,从具体的事实切人,去演绎他们的传奇人生,重新审视这些历史现象,在争议中细看历史,力图剖析历史空白处那些不为人知的深层真相,引领读者去反思中国封建文明给中国历史、给国人,乃至当下的社会带来的影响。 【部分文摘】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司马懿是狡诈多疑和老谋深算的代名词,也是三国中备受争议的一个人。作为一个准备施展才干的人,身在乱世却不为乱世所迷,身伴枭雄,却少为枭雄所动,司马懿无疑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那么,

    相关人物: 司马懿 曹爽 诸葛亮 李胜 曹芳 曹丕 曹操 阅读 599

  • 三国人物与金庸人物之比较

    三国人物与金庸人物之比较

    相信三国人物与金庸人物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作者在这里作一个比较,希望朋友们看了以后把你认为更搞笑的组合用评论告诉我。一、刘备与段延庆点评:两个人都是有雄心壮志的平民皇族,同样有着坎坷的生活经历,但不同的是一个人把艰难化为仁德,一个把艰难化为屠杀。情景再现:刘:吾乃大汉刘皇叔,中山靖王之后,汉景皇帝阁下玄孙。段:俺乃延庆太子是也。刘:吾有兄弟三人,史称桃园三兄弟。段:俺有兄弟姐妹四人,人称江湖四大恶人。刘:搞错没有,女的你也跟她结拜……“当当当当……”音乐起,叶二娘上,唱:“刘大哥说话,理太偏,谁说

    相关人物: 刘备 曹植 黄月英 孙权 孙夫人 赵云 曹性 华雄 阅读 2842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cne3online.com
三国搜
文史
人物
连环画
书籍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