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三国演义大数据
今日热点
VS
涉及章节
涉及年代
 
 
提及密度
 
 
 
 
事件热度
 
 
 
 
人际广度
 
 
 
 
文武倾向
 
 
 
 
人际关系
 
 
更多数据请点击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贾诩究竟聪不聪明?

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中称的上神机妙算的只有诸葛孔明先生一人。诸葛亮确实是一个富有智慧的人,那么就没有另外的聪明人能与他娉美?实际上三国时代智者辈出,又何止一两个呢!现在我想浅谈一下三国著名谋士之一:贾诩。 贾诩在《三国演义》中出场只三数次,比照干脆没有台词或仅有一两句台词的“群众演员”似乎略见体面,但也只是属稍高于“跑龙套”层次的小配角,绝不会有几个读者把眼球聚光到此人身上。可是正史上并不是这样平凡。贾诩是在一个灰暗昏乱的背景下走上历史舞台的。他本

谈谈赵云的中军官职

何谓“中军”?比较通俗一点的说法,既经常围绕在“京师”或“主帅”身边的军队。 一、主骑(192-194) 赵云传:“本属公孙瓚,瓚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 “主骑”,既“主管骑兵”。[资治通鉴]在此处作“主骑兵”(卷六十)。其实“主骑”既可完整地表达此一含义。如:[新唐书][哥舒翰传]

三国志中赵云《云别传》小考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将领。虽说他是众多三国群英中颇受今人推崇的人物之一,但其身上也颇具争议。纠其矛盾的中心点之一,就在于[陈志]的[赵云传]和[裴注]的[云别传]。 正方基本上站在肯定[云别传]的立场,认为赵云智勇双全,可当得上“完美”一词。常言“[啥啥啥]都可以相信,为啥不信[云别传]”。反方基本上站在否定[云别传]的立场,认为赵云一无是处,仅仅是个“侍卫长”尔。常言“[云别传]若是可

对诸葛亮伐魏的联想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演义》后期的主要写作思路。但是有七个必定失败的因素在出伐前就已经困扰着诸葛亮和蜀军,使得诸葛亮的北伐是必败无疑。下面我来说说这些必定失败的因素。 一、民心之败。得民心者得天下。此时三分天下,魏占其二,魏国已经控制了中国的绝大多数地区,而此时北方百姓的心中以魏代汉的思想已经得到稳固,南方的百姓经过战乱,他们更加希望安居乐业,发展家园。可是诸葛亮的这次北伐却扰乱的难得的平静。所以不管是魏国百姓还是蜀国百姓,都会因为诸葛亮的北伐对诸葛亮失去信心。 二、地理之败。西北之地自古就是出骑

漫谈于禁、乐进

为曹魏名将之中,于禁、乐进二位将军当是佼佼者。 陈寿的《三国志》将于禁、乐进、张辽、张颌、徐晃五人共为一传,且有“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之语,但以雨纹观之,张颌、徐晃地位略逊于禁、乐进、张辽。《乐进传》中记载:“建安十一年,太祖表汉帝,称进及于禁、张辽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论功纪用,宜各显宠。’於是禁为虎威进,折冲辽,荡寇将军。”曹操在汉献帝前着重夸赞三人,并特别加官,可

今日推广
文史推荐
热点专题

从英雄到帝王 江东政权的奠基之路

从英雄到帝王 江东政权的奠基之路

也许大家都应该清楚,江东的帝王都是赫赫有名的,威镇四方,尤其是“江东猛虎”的孙坚号称“小霸王”的孙策“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的孙权,哪个不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提及这些人,人们大概往往会用一个“英雄”来形容,然而,简简单单的一个“英雄”显然不足以包罗万象,因为英雄毕竟不同于政治,不同于帝王,不同于权术。而这三位不同的开创者对江东政权的建立也是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三国人物评传(第四辑)

三国人物评传(第四辑)

三国历史、三国人物故事,经过《三国演义》一书的传播,在社会上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是未经文学加工的历史人物本来面貌如何,一般读者并不深究,《三国人物评传》一书用评传形式介绍三国人物,每传二、三千或六、七千字不等。主要依据《三国志》编写,力求突出重点,便于阅读。本站专题此前已推出三辑,今奉上第四辑,介绍该书中的三个人物:法正、刘巴、廖立。

威震华夏的关羽荆襄水军

威震华夏的关羽荆襄水军

关羽水军是一个时期内刘备所拥有的唯一的军事力量。依靠这支军事实力的存在,诸葛亮出使孙吴,孙、刘结成联盟。赤壁之战关羽水军是孙、刘联军主力之一,与孙权水军协同作战,以少胜多,大败曹军。关羽水军是刘备南徇四郡的主力,依靠这支主力两栖作战,拓定荆州,得以壮大实力,进取益州,形成鼎足之势。

我愿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

我愿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情人节之际,请让我们再次细细品读三国乱世上的爱情故事,并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众人都醉我独醒:谋士荀彧的大汉情结

众人都醉我独醒:谋士荀彧的大汉情结

荀彧,字文若,从小就被人认为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后辞官回乡带领族人迁到冀州。荀彧认为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便去东郡投靠曹操,曹操非常欣赏他,把他比作张良并任他为司马,那年荀彧二十九岁。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临危不惧单身前往说退豫州刺史郭贡的数万人马,并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不久吕布败走,荀彧又劝说曹操迎接汉献帝,因此被升为侍中、尚书令。因为荀彧多次推荐优秀人才给曹操如戏志才、郭嘉等,所以曹操更加敬重荀彧,每有大事都先与他商议。袁绍势力强大,曹操对是否与他开战而犹豫不决,荀彧就用四胜四败

  • 诸葛亮给儿子的人生十堂课

    诸葛亮给儿子的人生十堂课

    第一课:宁静的力量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 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的环境。 现代人大多数终日忙碌,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人生方向? 第二课:节俭的力量 「俭以养德」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 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简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你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第三课:计划的力量 「非澹泊无

    相关人物: 诸葛亮 阅读 236

  • 张辽成为曹魏第一将非因逍遥津大胜

    张辽成为曹魏第一将非因逍遥津大胜

    三国时期,曹操最擅用人,手下文臣武将群星灿烂。除去诸夏侯曹因为亲属原因备受恩宠外,异性武将中最有名的是曹魏五子,也就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那张辽为何备受曹魏恩宠,成为五子第一人呢? 说起排名,在中国一向有讲究。首先是论亲疏,于是才华平平的夏侯惇成为仅次于曹操军中统帅,斤斤计较的大款曹洪也可以担任骠骑将军其实是论资历,在五子之后曹魏其实还有不少骁将,比如李典、臧霸、文聘之流,说起武功和五子差别并不很大。尤其是李典,颇受陈寿推崇,反倒是五子之中的于禁、乐进战功平平,缺少独当一面的成功战

    相关人物: 曹操 张辽 孙权 昌豨 乐进 张鲁 于禁 荀彧 陈兰 李典 阅读 1023

  • 曹操三哭郭嘉给后世什么启示

    曹操三哭郭嘉给后世什么启示

    曹操虽然为人奸诈,善以权术御人,然而。对待人才,也和刘备、孙权一样,礼贤下士,深为尊重,而且,也常流露真情,为才而“哭”。如,曹操一哭旬攸,两哭典韦,三哭郭嘉就是很好的例子。 新三国郭嘉剧照 据《三国志·魏书·荀攸传》记载:“攸深密有智防,自从太祖征伐,常谋谟帷幄。”曹操对他非常信任,经常在众人面前夸奖他,还曾对自己的儿子曹丕教导说:“荀公达,人之师表也,汝当尽礼敬之。”后来,荀攸在跟随曹操征伐孙权的途中,不幸死了,曹操很悲痛,史书上说,那期间,“太祖言则流涕”。也就是一提到苟攸就伤心流泪。

    相关人物: 曹操 郭嘉 典韦 孙权 刘备 张绣 荀攸 曹丕 阅读 4516

  • 曹魏四大谋士

    曹魏四大谋士

    在曹操的智囊团中,应当特别提出的是荀彧、荀攸、郭嘉、贾诩这四大谋士。他们辅佐曹操统一北方,建立了殊勋,既替曹氏奠定了基业,也成就了自己的英名。郭嘉:郭嘉的智谋(确切的是争王霸天下的智谋术)在曹营是出类拔萃,他足智多谋,屡出奇计,替曹操规划灭吕布,破刘备,斗二袁,讨乌恒,为统一北方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郭嘉多谋善断在帮助曹操平定北方时多有功绩,郭嘉向曹操进言“急攻吕布”。“绍方北击公孙瓚,可因其远征,东取吕布。”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身为骁勇善战一代名将,却在郭嘉言下被当作北征袁绍路上忙里偷闲顺手

    相关人物: 曹操 郭嘉 荀攸 吕布 荀彧 贾诩 袁绍 颜良 刘延[魏] 阅读 4260

  • 读《三国演义》,学知人善任

    读《三国演义》,学知人善任

    俗语云:人无完人,金无赤足。虽然三国多俊才,但各有所专,一个人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超凡脱俗,既有其长,必有其短。谋臣长于策划,短于武功武将驰骋疆场,但难以洞悉全局如姜维,邓艾之类文武双全之才是少之又少,且其人也只是帅才,论武功较量,难敌许褚、吕布之流。身为领导者的任务就是熟悉手下人才的长短之处,尽量用其长而避其短。汉高祖刘邦就曾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饋,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这说明了领导者未必是全才,但是

    相关人物: 诸葛亮 马谡 孙权 张辽 曹操 刘备 关羽 乐进 李典 司马懿 阅读 840

  • 刘禅是一个比刘备要好的君主

    刘禅是一个比刘备要好的君主

    刘禅他本人在演义中和正史中,虽然表现得不是很好,大家多认为刘禅是个亲小人远,这也并非是刘禅的本意。你们想想他一上来,顶头就有个猪兄,让他不能亲临政事,而且诸葛亮、姜维、还有蒋琬、费祎等等,都是把政权握在自己手里的,这样做不是吗?那你们在看看,这个刘禅的为人和处事方面,刘备教刘禅的“亲闲臣,远小人”,而青年天子刘禅从大局考虑,委曲求全。诸葛亮的违背了先主辅政的嘱托,进而代政,并长期大军在外,犯了君臣大忌。尽管刘禅与诸葛亮君臣之间也存在着些许不谐,而刘禅也是为大局着想,克制

    相关人物: 刘禅 诸葛亮 魏延 蒋琬 刘备 姜维 孙皓 夏侯霸 费祎 杨仪 阅读 6954

  • 关羽杀退许褚、徐晃二人之我见(罗版)

    关羽杀退许褚、徐晃二人之我见(罗版)

    关羽的武力定位向来争议很大,我所指的争议不是低层次的大喊大叫,而是许多真正的客观公正的武评爱好者之间争议也很大,关羽杀退许褚、徐晃二人是支持关羽武力很高的重要论据之一,本人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由于是初读罗版,如果出现一些浅薄、简陋实属正常,能够与大家交流、讨论,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才是最重要的! 原文:彧曰:“丞相坐镇徐州,拨一军马诱之,若关公出战,既分投袭之若城一陷,关公必擒矣。”操曰:“吾素爱关公人才武艺勇冠三军,吾欲得之以为己用。”郭嘉曰:“吾闻关公义气深厚,必不肯降。若使人说之,恐被其

    相关人物: 关羽 许褚 徐晃 夏侯惇 程昱 曹操 张辽 刘备 阅读 1945

  • 嵇康:三国时期风流绝代的悲情名士

    嵇康:三国时期风流绝代的悲情名士

    嵇康(223年-263年),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州)人, “竹林七贤”的首领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玄学家。他出生高尚,是曹操的曾孙女婿,曾任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他“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做作”,以一种高蹈脱俗的姿势,标榜出一类别样洒脱的文化人格以其悲壮唯美的人生方法,剧烈出一种独立自尊人文精力,成为名士中最具含金量、最具杀伤力的文化偶像。 仪范超常世所标 大抵称得优势流名士者,首先,要有名士的心胸风范。假如嵇康、孟浩然、李白都长得相似武大郎,对不起观众,那风流二字基

    相关人物: 嵇康 钟会 司马昭 山涛 潘岳 王戎 吕安 毌丘俭 阅读 1057

  • 诸葛亮为何会被神化

    诸葛亮为何会被神化

    诸葛亮为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可称中国古代最受赞誉崇拜,也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演义》还将他描绘成一个能神机妙算、未卜先知的智慧之神。他辅佐刘备建立蜀国,其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人生与品格,是人们心目中最完美的辅弼大臣形象,成为中国人理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英雄人物。诸葛亮的形象已经深深扎根在民众的心中,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的地位极为重要。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否符合这一形象?如果有相当差距的话,人们为什么要刻意塑造这个完美偶像?这个偶像在中国传统政法文化中又象征或意味着

    相关人物: 诸葛亮 法正 刘备 朱褒 曹丕 刘禅 邓艾 关羽 阅读 3402

  • 智慧化身诸葛亮是怎样走上神坛的

    智慧化身诸葛亮是怎样走上神坛的

    诸葛亮画像 在中国民俗文化中,诸葛亮一直被视作智慧的化身。特别是当《三国演义》问世后,人们对诸葛亮的顶礼膜拜更是达到了的登峰造极的地步。正如鲁迅先生所批评的那样: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那么,诸葛亮到底是如何走向神坛的呢?笔者以为,促使诸葛亮走向神坛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因素之一:诸葛亮的自我包装 早在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时候,就常常抱膝长啸,以管仲、乐毅自居。管仲以治理国家见长,乐毅以攻城拔寨为先。年轻的诸葛亮向世人宣告:我兼此二人之长,我既能政坛扬眉,又可沙场凯旋。 诸葛亮还借助亲友们的力量,

    相关人物: 诸葛亮 陈寿 刘备 刘禅 习凿齿 孙权 李邈 司马衷 司马炎 阅读 2851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cne3online.com
三国搜
文史
人物
连环画
书籍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