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睿拍-拍照读世界
  • 当前位置:数字三国 > 三国文史 > 正文
  • 胡觉照与《出师表》:平视的瞳孔里没有神圣

     作者:赵福生 来源:三秦都市报

      《出师表》该不该撤出中学课本?诸葛亮是否要当皇帝?他是不是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发明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究竟是谁最先说出来的?木牛流马是伟大的发明吗?……本报记者对话胡觉照。

    今年4月,西安市委党校历史学教授胡觉照上书教育部,建议从中学课本中撤出《出师表》。本报独家报道后,初期,胡觉照被人“骂翻天”,后来,他的支持者明显增多。有人撰写博客日志称,胡觉照的建议,掀起了全国范围内学国学的一个热潮。本报的报道引起凤凰卫视的关注,该台组织全国顶级的诸葛亮专家做客《一虎一席谈》进行了一场《该不该把〈出师表〉剔除出中学课本?》大辩论。7月28日,播出了上集,8月3日将播出下集。胡觉照这位陕西省通过网络“红透了”全中国的“争议人物”再次成为社会聚焦的对象。昨日,胡觉照欣然邀请记者,进行了一场对话。

    我请凤凰卫视先看博客

    记者:您是怎么到凤凰卫视的?

    胡教授:凤凰卫视一位姓常的编导从网上看到《三秦都市报》对我进行专访的题目以后,想请我去做一个专题栏目。我请她先把我的博客仔细看一下,不久,这件事确定了下来。我于12日早晨到北京,7月13日下午3点到6点多做的节目。

    记者:听阿姨说,今天打电话要采访您的外地媒体有几家,您却推辞了?

    胡教授:不是推辞了,而是推迟了。当全国对我进行“声讨”的时候,是《三秦都市报》给了我一个说话的平台,进行过几次客观公正的报道,这个事在学者圈中反响好,我对此事很感激。所以早上接到您的电话后,我当然要把他们推到后边,不能忘了老朋友。特别是客观公正的朋友。

    辩论焦点一:诸葛亮是否要当皇帝?

    记者:辩论分了几轮?

    胡教授:三轮。第一轮是我同中国国际诸葛亮研究会副会长聂振弢先生进行的。他一掬飘逸的白胡,是一个忠厚的长者。我们虽然观点很冲突,但是我俩是拉着手一块进场的。全场观众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主持人胡一虎反复说,这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场景,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记者:看了上集的播出,连我都被感动了。

    胡教授:第一轮辩论的是如何看待《出师表》。我认为它是宣战书。

    记者:有这么严重吗?

    胡教授:它当然是宣战书。这得从当时的三国鼎立的大势分析:曹魏拥有1000多万人口,当时全国共分13个州,孙吴占有两个半州,即荆州、交州和扬州的江南部分,蜀汉仅有益州一州。曹魏占有九州半,而且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处于上升时期。曹魏之间力量比较是何等悬殊!诸葛亮出兵伐魏还必须翻过鸟都难以飞过的秦岭,它给行军,布阵,粮草运输都增加了无尽的困难,所以说,他根本不可能取得胜利。

    记者:诸葛亮的动机也不对?

    胡教授:我在《〈出师表〉做的皇帝梦》和《诸葛亮皇帝梦难圆》的两个系列文章中已经详细分析过了。北伐的动机是错误的,是希望通过军事偷袭获得侥幸的胜利。贪的是功名地位。所以说,主张北伐图的是贪兵。贪兵是非正义之师。而诸葛亮多次称“孤”,史料里有记载,他是想当皇帝。后来,他实际当了“太上皇”,国家大事小事,他一个人“说了算”。当时,蜀国民众不支持这场战争。对孔明先生怨言很多。

    记者:那么,您怎么看待诸葛亮的五次北伐?

    胡教授:先统一认识问题的标准。当我们说到历代军伐混战的时候,都是予以谴责的;当我们笼统说到三国时期,军伐混战时,也是予以谴责的;那么,为什么到了讨论诸葛亮北伐的时候,明明是挑起了新一轮的军伐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却总是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为他辩护?这不是道德的二元化标准吗?

    辩论焦点二:如何理解感恩?

    记者:从凤凰卫视的节目中,我看到他们都对诸葛亮的感恩思想十分推崇,而您却不以为然,为什么?

    胡教授:我当时回答,连牛羊都懂得跪哺……那么,对国家、对绝大多数民众的感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感恩。感恩不是人生的最高价值的取舍,它在极其狭小的范围内才有意义。首先,感恩得服从大义,所以在中国成语中有义不容“情”,大义灭亲等超出了“义”的范围,感恩就是犯罪行为。当前的许多腐败窝案中,有些人就是因为感激上级的提拔而上了贼船的,终于沦为罪犯。

    其次,感恩必须以出让自己的权益为前提,而且也不能自虐自残。感激刘备的知遇之恩,不能把蜀国民众都绑在战车上。民众跟刘备没有知遇与感恩之关系。

    辩论焦点三:如何理解“忠诚”?

    记者:我们在学习《出师表》时,老师特别强调了诸葛亮的忠。对这点我的印象很深,这也有错误吗?

    胡教授:“忠于谁”,是根本问题。我认为应该忠于民众是“忠”,不应该是“忠君爱君”,应该是“民本”而不是“君本”。

    记者:您提的“民本”思想与社会和谐有什么关系?

    胡教授:这是一脉相承的。在《一虎一席谈》的节目中,我就谈到对古代民众的冷漠和无情就是对今天民众的背叛和残忍。当我在重新评价诸葛亮时,实际上是想通过这场讨论更新民众的观念,让大家树立“民本”的观念。

    辩论焦点四:诸葛亮是否三个“家”?

    记者:我从《一虎一席谈》的记录中看到,在那场辩论中,几个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很高,说他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发明家。

    胡教授:政治家、军事家都没有严格的定义。伟大两个字可不是随便乱讲。伟大的政治家是应该赠送给对社会发展、民众安居乐业作出更大贡献的人。先从政治上来看,诸葛亮的“隆中对”造成了赤壁大战,造成了国家68年的分裂倒退,使得东汉末年全国5868万人口下降到西晋初年的1616万人口。他如此治理蜀国,给民众带来了“离乱之痛”,伟大在什么地方?

    记者:那伟大的军事家呢?

    胡教授:五次北伐五次失败,能说明他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吗?

    记者:您对称诸葛亮为伟大的发明家怎么看?

    胡教授:我先得问问你,你所说的诸葛亮的发明都是指什么?

    记者:我所了解的当然是木牛流马,连弩等。

    胡教授:木牛流马其实是个四个车轮的手推车。《诸葛亮集》中记载木牛流马是一脚四足,动者为足,载一斛粮,群行一日二十里,说明它是个四个车轮的手推车,行动很慢,效率很低,赶不上用肩挑。

    记者:不是说它能自己行走吗?

    胡教授:那是罗贯中先生的演绎,是艺术虚构,当时机械动力、电动力、磁动力以及储存能量的电瓶动力,发条等通统没有,怎能自行运动呢?据我考证,木牛在第四次北伐中使用了一次,就被诸葛亮淘汰了。第五次就改用流马运输。流马同木牛的区别是在车子的两边加了两个大木箱。自诸葛亮死后,他的继承人蒋琨、费袆、姜维都不再使用,当然流马也被淘汰了。

    记者:连弩呢?它不是诸葛亮的发明吗?

    胡教授:不是,查一下司马迁《史记·始皇本纪》就知道,徐福在欺骗秦始皇时就提到连弩,早诸葛亮400多年,《诸葛亮传》中陈寿说的非常清楚,诸葛亮对连弩只是有所改进而不是发明,即所谓“损益连弩”。

    辩论焦点五:“鞠躬尽瘁……”谁是原创?

    记者:大家都赞成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名言您怎么老是和它“过不去”呢?

    胡教授:这一句名言是张冠李戴,它不是诸葛亮的“版权”。《后出师表》出自于张俨的《默记》,是后人的托名伪作。况且歌颂者并没有弄清楚诸葛亮死后用兵的用意。他是在用死于前线来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推卸北伐屡屡失败的责任。中国人历来都把高尚的道德放在第一位,才具的不足就成了其次。所以陈寿在《诸葛亮传》中也说,“奇谋为短”。连军事家都难够格,何谈伟大?

    平视的瞳孔里没有神圣

    记者:从凤凰卫视回来之后,您有什么感想?

    胡教授:感受最深的有这么几点,第一,观众很热烈,也很文明。他们有从浙江、广西、上海、武汉、襄樊、西安等地来的,对这个事颇为关注。第二点,这次辩论异乎寻常的激烈,但不深刻,个别人也有失学者风范。

    记者:在您接受的采访中,有让您最感动的记者吗?为什么?

    胡教授:有,我特别想说的是北京电台节目主持人向昌锋这一位青年朋友。他在送我上火车时说:“从理性上,我接受了您的观点,在感情上,我确实不能接受。”这是朋友之间掏心窝的话,也反映了一大批同胞的矛盾感受。

    记者:您最想对《三秦都市报》的读者说点啥?

    胡教授:毕竟诸葛亮被神话了这么多年。要还原他十分艰难。一个观念的更新很不容易,历史本来是凹凸镜,折射出来的是虚幻的放大的倒立图像,要把凹凸镜抽掉,把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我有足够的耐心。我最想说,平视的瞳孔里从来没有什么神圣。

    本文相关人物: 诸葛亮 陈寿 刘备 张俨 徐庶 姜维
    阅读:
  • 相关阅读
  • 推荐专题
    热点人物
    美团红包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