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睿拍-拍照读世界
  • 当前位置:数字三国 > 三国文史 > 正文
  • 晋宣王司马懿怎样出仕曹操显示才干的

      

      两晋的故事必须得从宣王司马懿说起,这一点毫无疑问,虽然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才是真正晋王朝的始祖,并且司马懿在世时也没有封王称帝,死后才被儿子司马昭追为“宣王”,司马炎追为“宣帝”,但是司马家的天下要是没有司马懿生前煞费苦心的到曹氏手中挖墙脚,当然也就没有让那些败家子后代用来败家的资本。

      汉灵帝光和二年的某一天,也就是公元179年,具体是哪一天,史书上并没有交代。河内郡的司马防家迎来了一件大喜事,刚刚而立之年的司马防第二个儿子降生,增添了一名男丁。司马防得子之喜,自然是不用说,他为这个孩子取名为“懿”字,有德行美好之意,当然司马防可能不会想到他的子孙后代在几十年后夺了江山,做了帝王。

      司马懿的降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一切都很平常,在民间也没有什么像朱元璋降生时紫光冲天的传说,当然更没有司马家的祖坟风水好的说法。当然司马懿跟朱元璋是不一样,朱元璋家几代贫农,而司马懿家几代以前就是做官的,他的老子司马防是京兆尹,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爷爷司马俊是颍川太守,跟现在的石家庄市长差不多,爷爷的爸爸司马量是豫章太守,相当于现在的南昌市长,而司马懿爷爷的爷爷司马钧是东汉安帝时候的征西将军,差不多是现在的大军区首长。如果从司马懿高祖司马钧开始担任东汉的政府官员算起,司马懿已经超越了官二代的范畴,司马懿和朱元璋就不是一路人。

      司马懿的家族在河内是一个大家族,这不是因为他是官几代的缘故,也不是因为司马防生了八个儿子的缘故。而是根据史书记载,司马家的先祖司马昂在秦末的时候,与项羽、刘邦等诸侯共诛暴秦,被项羽封为殷王,王都就在河内,由此司马家在河内开枝散叶,形成了庞大的家族体系。

      司马懿是司马防的第二个儿子,他还有一个哥哥和七个弟弟。大哥司马朗,字伯达;三弟司马孚,字叔达;四弟司马馗,字季达;五弟司马恂,字显达;六弟司马进,字惠达;七弟司马通,字雅达;八弟司马敏,字幼达。司马家八兄弟,因为八个人的表字都有“达”,所以并称为“司马八达”,其中以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三兄弟的才能最为出众。司马家族在河内的地位和威望除了靠祖先的荫庇,还要靠家族的人丁兴旺,按封建思想来说,就是司马家娶的媳妇争气,司马防一口气就生了八个儿子。

      汉魏的时候,看一个人是否会有出息,基本都是通过当时的名士看面相,类似于现在的算命先生,但是区别于现在骗钱的算命先生。而当时很多有钱人就请这些名士看相,让他们的儿子都跟着出名,借用的就是这些名士的名气,犹如骥尾之蝇。但是如果真正有才能的人,这些名士也会主动的看相。东汉末年,当曹操还很卑微的时候,名士乔玄和何颙觉得曹操异于常人,就叫曹操去拜访汝南一个著名的评论家许劭,曹操就这样带着厚礼去拜访许劭,但是由于曹操为人放荡不羁,许劭不给曹操看相,曹操就威胁他,最后不得已的说:“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虽然说司马懿降生的时候没有紫光冲天,没有黄龙附体,但也有名士给他看面相。司马懿就没有曹操这么霸道,不过他的运气就是这么的好,在他十六七岁的时候,很淡定的在大街上走着走着,就遇到了当时著名的名士杨俊,杨俊一看这个小伙子,富贵之相,就说这个小伙子不是一般人呀!当然杨俊一个人这么说可能还不具有说服力,曹操统一北方后,任命名士崔琰为尚书,这个崔尚书和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交情比较好,有一次和司马朗交谈的时候,说到司马懿,就对司马朗说:“你的弟弟司马懿聪明亮节,英武刚断,你是比不上的了啊!”当然这仅仅只是说司马懿能力比较好,并没有认为司马懿有帝王之相。

      可能是因为杨俊这么点评司马懿之后,名气就逐渐在外了,刚过弱冠(二十岁)之年的司马懿,便被郡中的大官推举为上计掾。由于司马懿的名气比较大,再加上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为曹操做事,曹操听说了司马懿的大名之后,就派人去请他到府中任职。不过司马懿也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人,看到当时汉室已经衰微,有雄才大略的司马懿肯定就不想为曹操卖命了,不过相比于当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人品是相当的旺,司马懿也觉得“不可与其争锋”,司马懿便躲在家里等待机会,借口自己有风痹病。

      司马懿躲曹操不要紧,不过以曹操的聪明才智肯定不会相信一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会患上风痹病,就派人去监视司马懿,派去监视的人发现司马懿在床上一动不动,真的像患上了风痹病一样。不过司马懿怎么会知道曹操会派人来监视他呢?由于司马懿跟曹操一样,性格比较多疑,从一开始就防备到曹操会派人监视他。在《晋书·后妃传》中记载,司马懿推辞了曹操的征召装病在家,有一天突然下起了暴雨,想起外面还晒着书,就不自觉的去收书,但是被家里的奴婢看到了,司马懿的夫人张春华就把这个奴婢给灭了口。

      由此可见,若非司马懿情不自禁去收书,连家里的奴婢都没发现他是装病,一个二十岁的小伙子有这样的心机,确实不得不说司马懿的“韬光养晦”之术用得出神入化。曹操虽然就这样被司马懿骗过去了,但毕竟纸终究还是包不住火的,就在曹操刚刚统一北方那年,又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椽。当然此时的曹操,就没有了当年的好脾气,更是直接来硬的,命令他的手下去请司马懿出山,并对手下说:“如果有一点点的犹豫,就把他给我抓了!”这下把司马懿给吓坏了,只好赴任。

      刚开始的时候曹操并没有怀疑司马懿,请到司马懿之后,还让他与太子来往,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主簿等官职。后来有人说司马懿有狼顾相,所谓狼顾相,就是回头看时像狼一样。曹操就召见了司马懿,命令他回头看,曹操发现司马懿的头转了一百八十度而身体都没有动,便对他产生了猜忌之心,对太子曹丕说:“司马懿不是做臣子的人,必然会干预你的家事。”司马懿做事也格外的小心谨慎,勤勤恳恳,曹操也很看重司马懿的出众的才能,后来曹操称王时,司马懿也表示支持,加上曹丕和司马懿的关系较好,由此才没有杀他。

      司马懿在曹操生前屡出良策,渐渐得到了曹操的信任,但官爵并没有晋升。曹操死后,司马懿的官运一发不可收拾,司马懿拥护魏文帝曹丕有功,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曹丕讨伐东吴的时候,司马懿升为抚军大将军、假节、录尚书事,留守许昌。曹丕将许昌重地都交给了司马懿来守,可以看出曹丕对司马懿是非常的信任,在《晋书》中有记载,曹丕曾对司马懿说:“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也就是说,曹丕东征,司马懿帮他应付西边的事;曹丕西征,司马懿帮他应付东边的事。曹丕对司马懿的信任类似于东晋初期的“王马共天天下”的格局,曹丕的意思很明显是说司马懿帮他罩着一半的天下,殊不知,司马懿要的是全天下。

      公元226年,曹丕在洛阳病逝,司马懿便与曹真陈群曹休受曹丕遗诏辅佐魏明帝曹叡,并督荆、豫二州军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司马懿率军平定了孟达在上庸的叛乱,并与曹真共同抵御诸葛亮进军雍凉,后来曹真代替曹休为大司马时,司马懿升任大将军。公元231年,曹真病逝,司马懿掌雍凉军事,抵御诸葛亮,直到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

      公元235年,司马懿升任太尉,镇守雍凉,这时的司马懿已经位极人臣了,而且因为战功卓越,在朝中也是深得众望。公元237年,辽东公孙渊背叛魏国,幽州刺史毌丘俭与他交战不利,公孙渊就自称“燕王”。此时的司马懿再过两年,已经是六十岁的老头子了,但魏帝曹叡还是召司马懿到洛阳,命司马懿率军征讨,并于次年正月率牛金胡遵等步骑四万,出征辽东。

      司马懿用兵辽东一年,便平定了公孙渊的叛乱,于是班师回朝,但曹叡却一病不起,病逝于景初三年(239年)正月。曹叡死后,年仅八岁的齐王曹芳继位,先前辅佐曹叡的大臣曹真、曹休、陈群都已病故,由于司马懿是三朝重臣的原因,便与曹叡关系较好的曹真之子曹爽受遗诏共同辅佐少主曹芳,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曹爽为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此时的司马懿刚好六十岁,而从这一年开始也是司马家夺天下的一个分水岭。

    阅读:
  • 相关阅读
  • 推荐专题
    热点人物
    美团红包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