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睿拍-拍照读世界
  • 当前位置:数字三国 > 三国专题 > 正文
  • 万古伤心白帝城——夷陵之战始末

    专题制作:淡淡天蓝

      刘备的伐吴之战由于陆逊的一把火,丧师折将,使得蜀汉的实力受到了极大的损失,后人一般很难理解刘备一代枭雄怎么会干出这种事,(他的支持者,崇拜者)无不为之叹息遗憾。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刘备的东征是为了蜀汉政权的稳定,是一次极好的政治行为。
  • 1
  • --- 1 ---

    刘备伐吴的真实目的

      章武元年秋七月,刘备“帅诸军伐吴”开始了他军事生涯中最为绚丽的演出。虽然史载刘备东征是以惨败告终,但这并不能说东征伐吴是个错误的决策。在刘备看来,他不得不东征,因为根本没有选择,即便事先已经知道了此仗必败,东征还是不能取消,而且自己还必须亲自去。这一切都得从蜀汉集团内部的构成说起:原从集团、荆州集团、益州集团。正是由于三大集团各自的小算盘,才使得刘备骑虎难下,不得不走上伐吴的道路。
  • 2
  • --- 2 ---

    夷陵之战双方实际兵力探讨

      受小说《三国演义》影响,很多人都认为夷陵之战是吴军以少胜多的经典之战。但是在《资治通鉴》和《三国志》中,没有任何蜀军兵力大大超过吴军的记载,连吴军主帅陆逊多次给孙权的军情报告中,也根本没有提及“敌众我寡”之类的问题。相比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均有明确的记载或话语表明双方兵力有较大差距。所以,实际上在夷陵之战中刘备和陆逊的兵力是很接近的,属于基本实力相当。吴军方面主要由孙权所派遣由陆逊统率的抗蜀军和原在巫山、秭归一线的防御部队组成;蜀军择友四部分军队组成:冯习为大都督的前军兵团、刘备统率的中军兵团、700里沿线的留守部队和江州一带的后军接应部队。
  • 3
  • --- 3 ---

    刘备兵败并非因为七百里联营

      刘备军推进至夷陵时受阻,无法前进,已经进入吴境六七百里,沿途的一些险要关口肯定是需要派兵把守的,你不可能不守!这是符合基本军事常规的。并且总计50营,前线夷陵就有40营,说明都集中在前线临敌,并没有犯分散兵力的错误。

      诸葛亮没有说这不对,陆逊也没有说这不对,吴军将领更是说他已经守牢了,现在攻不破了。那是谁说的呢?曹丕诈说的,刘备不懂用兵啊,刘备不会打仗啊。

      刘备再不会打仗,总比曹丕强。刘备这一趟打过来,每进一步,任意时候都是处于“连营”状态,陆逊怎么不攻击呢?可见根本不是这个原因。

  • 4
  • --- 4 ---

    诸葛亮打夷陵之战也难免失败

      其实夷陵之战这一仗是很难打的,当时不少有识之士都很清楚:夷陵之战怎么打都难免避免失败的结局。首先是后勤供给的问题不好解决,蜀汉多为丘陵地貌,运粮草十分不便。这一点非常致命,诸葛亮后来的多次伐魏,皆因粮草问题无功而返;其次是东吴都督陆逊也不是吃素的,采取“持久战”与刘备拼消耗,打乱了刘备速战速决的计划。第三,夷陵之战从春天开始,双方多有交锋,胜负各半,僵持到了夏天,蜀汉士兵难以适应闷热天气,病死者很多,士气极为低落,仗已经没法打了。第四,闷热天气为陆逊“火烧连营”创造了条件。可以说,即便是诸葛亮亲临前线,夷陵之战也不会取得胜利,最多能成功实施“战略转移”,退出战场罢了。
  • 5
  • --- 5 ---

    夷陵之战前后蜀国国力损失

      刘备集团在东汉末年人才大规模流动时期,积累的人才是三国中最少的,在赤壁之战后。刘表的旧部纷纷南归刘备。加上后来收复益州刘璋旧部,人才积累进入一个黄金时期!而此后人才凋零也非常严重,入川时折了军师中郎将庞统!而后损失了关羽父子,争夺汉中时损失了吴兰、雷铜、任夔!随后,法正、刘巴、马超、黄忠先后病故!夷陵之战张飞被杀,马良、程畿、冯习、张南、傅肜、王甫、沙摩柯等人皆战死,杜路、刘宁等势逼降吴;黄权退路遭阻而降魏!在短短的几年中,蜀国核心层面的人物除了诸葛亮,独挡一面的大将除了魏延也几乎损失一空。
    本专题相关人物: 刘备 陆逊
  • 相关阅读
  • 推荐专题
    热点人物
    美团红包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