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睿拍-拍照读世界
  • 当前位置:数字三国 > 三国文史 > 正文
  • 遥想文则当年

      在正史记载中于禁的生平纪录实在有限,樊城之战也沒有纪录其降前降后的因果是怎麼樣的,而于禁本身又是那种不喜欢替自己开解罪名之人,关于这点是有史可查,《演义》小说也有写过:
    公元197年,曹操在南阳败于张绣,撤退途中,嫡系青州兵军纪混乱,而大将于禁所部则秋毫无犯。一次,于禁看到青州兵抢掠民众财物,便当众斩杀带头违反军纪的三名将领,并责令其他将领严格约束所部。几个青州兵将领伺机报复,一到营地就向曹操告状,诬告“于禁图谋不轨,乘战乱撤退之机,斩杀统帅亲兵”。曹操了解事情真相后,立即召集众将,当众表彰严格治军的于禁,将其由伯爵升为侯爵。
    而于禁的死因是病死,只是陈寿在病字之前加上病是由惭愧引起,這…也可以說于禁是老死的吧!(呜呼兮!叹悯兮!)
    关于有人称其为“懦夫”——小子这里实在不敢恭维。
    若论功过、人品争议性,地位越高,命越长的人要受争议的地方也越多。(諸葛亮和周瑜都是一時英杰,奈何皆于最光辉之时陨落,总教人舍不得…)自然今天少有人追究其在生时的种种过失(这里也有演义小说对其人“神话”的贡献),而我认为若是真英雄,自然是经得起时间与庸儒口舌的考验。于文则的争议便证实了其的真正历史角色。所谓“懦夫”不过是一些人的义气之见。
    在这里我还要郑重声明小子十分认同并赞赏于将军的军事能力,至於人品,于禁的确是比较特别的那种:
    于禁对下属,其持军严谨,以法御下,不甚得士众心;对朋友,他受命征讨旧友昌豨,昌豨投降,罪人都认为应送往曹公定夺,于禁却说:『诸君不知公常令乎!围而后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事上之节也。豨虽旧友,禁可失节乎!』挥泪斩了朋友昌豨;作为同僚,于禁受令要收同僚朱灵的部众,只以个人威重,领数十骑,却能收『赍令书,径诣灵营夺其军,领灵及其部众莫敢动 』而众皆震服的效果,于禁看来不易相处,但凭个人才能及威容,连什少赞扬下属的曹操都曾赞他是虽古之名将不能及,对他那些出众行为却益重之……
    在这里我们并不能以其败降于关羽便全然否认其能。樊城之战,以史实记载乃天灾(安古话而言叫“天欲亡其文则,文则不得不忘”),水淹七军之事,关羽可谓“上得天时”而(凑巧)大胜。于文则也因其那奇怪有趣的性格而落得“弗克其终”。(文则其降因、后果亦不得而知。吾想后人俗士也无权指责其功过,毕竟无史可考。)
    而依诸史所记,及小子的评价,以功而论“魏五子”之首非这“最号毅重”的于禁,于文则莫数!

    咿呼兮~遥想文则当年……

    于禁的历史评价

    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三国志 魏书十七 张乐于张徐传》

    曹操曰:“淯水之难,吾其急也,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三国志 于禁传》

    太祖表汉帝,称于禁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三国志 乐进传》

    本文相关人物: 于禁 曹操 昌豨 关羽 朱灵 陈寿 张绣 乐进 周瑜
    阅读:
  • 相关阅读
  • 推荐专题
    热点人物
    美团红包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