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睿拍-拍照读世界
  • 当前位置:数字三国 > 三国专题 > 正文
  • 后汉三国时代,孔融这样的知识分子有什么用?

    专题制作:泰山王徐庶

      孔融之死是被后世知识分子谈论得最多的三国故事,因为很像一个为了正义理想,而牺牲在强权政治下的光辉儒家知识分子形象。其实并非如此,孔融这个人偏狭残忍,死得一点也不冤枉。我们错以为东汉亡于外戚干政与党锢之祸,其实,正是像孔融这样的儒家知识分子的勾心斗角拖垮了东汉,但是可笑的是,历史却把他们带进另一个完全不属于他们的三国时代。
  • 1
  • --- 1 ---

    本期人物档案

      历史概况:汉太中大夫。孔子二十世孙也。父宙,太山都尉。融幼有异才。年十岁,随父诣京师。年十三,丧父,哀悴过毁,扶而后起,州里归其孝。性好学,博涉多该览。亡抵于兄褒,不遇。时融年二六,留舍之。后事泄,国相以下,密就掩捕,俭得脱走,遂并收褒、融送狱。孔氏一门争死,诏书竟坐褒焉。融由是显名,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齐声称。州郡礼命,皆不就。辟司徒杨赐府。时,隐核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黜,融多举中官亲族。大将军何进拜而辟融,举高第,为侍御史。与中丞赵舍不同,托病归家。后辟司空掾,拜中军候。在职三日,迁虎贲中郎将。会董卓废立,融每因对答,辄有匡正之言。以忤卓旨,转为议郎。时黄巾寇数州,而北海最为贼冲,卓乃讽三府同举融为北海相。融到郡,收合士民,起兵讲武,驰檄飞翰,引谋州郡。稍复鸠集吏民为黄巾所误者男女四万余人,更置城邑,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郑玄、邴原等。时,黄巾复来侵暴,融乃出屯都昌,为贼管亥所围。融逼急,乃遣东莱太史慈求救于平原相刘备。备即遣兵三千救之,贼乃散走。在郡六年,刘备表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为袁谭所攻,融隐几读书,谈笑自若。城夜陷,乃奔东山,妻、子为谭所虏。及献帝都许,征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时,年饥兵兴,曹公表制酒禁,融频书争之,多侮慢之辞。既见公雄诈渐著,数不能堪,故发辞偏宕,多致乖忤。又尝奏宜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内,不以封建诸侯。公疑其所论建渐广,益惮之。然以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而潜怨正议,虑鲠大业。岁余,复拜太中大夫。公既积嫌忌,而郗虑复构成其罪,下狱弃市。时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诛。脂习收其尸。

  • 2
  • --- 2 ---

    孔融挂了

      为什么曹操要杀掉这么一个大文豪呢?很简单,因为政治。中国自古以来被政治杀掉的文豪车载斗量,孔融还算不上其中最杰出的,之前被王允杀掉的蔡邕,只怕就高他一筹。

      史书上之所以没有记载孔融“讪谤之言”的具体内容,估计是史家讳言,不敢着笔。从情理推测,应该是说了些曹操有异心,想篡位之类的话。孔融自恃才高,向来口无遮拦,说出这样的话一点都不奇怪。但这条罪却不好拿到桌面上来讲,也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孔融的罪行多得很,犯不着揪住这条不放。

      史书上之所以没有记载孔融“讪谤之言”的具体内容,估计是史家讳言,不敢着笔。从情理推测,应该是说了些曹操有异心,想篡位之类的话。孔融自恃才高,向来口无遮拦,说出这样的话一点都不奇怪。但这条罪却不好拿到桌面上来讲,也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孔融的罪行多得很,犯不着揪住这条不放。

  • 3
  • --- 3 ---

    残忍的孔融,被干掉一点不冤

      据《艺文类聚》引三国吴秦菁的《秦子》,孔融做北海相的时候,有一天在路上看见一个人在坟墓边哭泣自己的亡父,就停下来仔细观察,发现这人哭是哭了,脸色却一点都不憔悴。然而在后汉,所有自以为正直的知识分子,都以悲伤到哀毁骨立为荣,孔融曾经就是靠这个搏出位的,哪能容忍有人和自己背道而驰,当即把这人抓到官府,以“不孝”的罪名杀了。

      拿到现在来,如此枉杀百姓,可称得上十足的恶吏。在当时,就算不孝该死,也该有证据。这事足以说明孔融的残忍,也让我们恍然一惊,原来所谓砥砺节义的仁厚儒生,杀起人来一样不眨眼。其实后汉清流党人中有类似行径的不少,我向来认为和酷吏差不多。但酷吏还承认自己残酷,只说是依法不得不如此;而儒生却认为自己正当,杀人也算高尚。就这点来看,孔融最后被曹操以同样的罪名杀掉,其实是一点不冤枉的。

  • 4
  • --- 4 ---

    孔融与东汉三国时儒生的道德优越感

      可笑的是,后来他到处失败,一事无成,最后还是跑到许昌,在曹操把持的朝廷做官了。他屡屡讥讽曹操杀人,从未想过他自己有权的时候,杀人也是不讲道理的。他这种行径,用后世的话说,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当然,孔融肯定不会承认这一点,如果我们能通过巫师找回他的鬼魂,他肯定会说:“不,我跟曹操不同,我杀人,杀的都是该杀的人,他们都是十恶不赦的禽兽,死有余辜。”

      这是孔融真实的想法,也是后汉知识分子群体的真实想法,他们从哪来的道德优越感呢?为什么会这么自信呢?当然是来自于儒家经典。

      但这个儒家经典,严格地说,是经过他们自己改造的儒家。

  • 5
  • --- 5 ---

    所谓党锢之祸原来不是正义的儒生PK邪恶的宦官

      而掌握了话语权的儒生,对后汉王朝又有什么贡献呢?可以说,除了空谈之外,贡献不大。甚至可以说,后汉的彻底灭亡,多少是由那个家中世传《孟氏易》的袁氏家族首领袁绍促成的。

      读过《后汉书·宦者列传》的人就知道,后汉的宦官不但没有我们所想的那么坏,而且其中不乏贤人。比如郑众,“一心王室,不树豪党”;蔡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良贺“清俭退后”,死后让皇帝都思念他的忠厚;曹腾“奉事四帝,未尝有过。其所进达,皆海内名人”;吕强“清忠奉公”,面对封侯的赏赐“辞让恳切”,说起来,这些优秀品质,就算那些最正直的儒生,也顶多不过如此,为什么他们动不动就逼皇帝把阉人一网打尽呢?

      表明上儒生可以说得冠冕堂皇,说是宦官专权,朝政黑暗。但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争权。只要稍微回顾后汉倾覆的过程,就可以看到这点。

  • 6
  • --- 6 ---

    孔融这样的文人儒生只适合搞时评

      悲剧既已铸成,按说儒生如果真有治国才能,方扫除宦官之后,虽有董卓把持朝政,也有机会并力将董卓赶走,而后汉或许还有重新稳定的机会。但我们在史书上看到的却不是如此。

      同样是我们开篇提到的孔融,他被董卓任命为北海相,有充分的机会施展才干,击灭黄巾,稳定本郡。刚就任时,他也确实是“收合士民,起兵讲武,驰檄飞翰,引谋州郡”,一副要治平天下的样子,结果却屡战屡败,最后竟弃国而逃;后来又被刘备举荐为青州刺史,掌控一州,却被袁绍的儿子袁谭打得丢盔弃甲,连妻子也被俘虏,只身一人逃回许昌,投奔他甚为轻视,并因此杀了左丞祖的曹操。后汉的王充曾比较过儒生和文吏的区别,提到儒生不会治理政事,所以一直遭到文吏的嘲笑。像孔融这样无能又残忍的儒吏,难道不该被嘲笑吗?

  • 7
  • --- 7 ---

    本期专题

    专题来源:网易历史频道

    专题制作:泰山王徐庶

    制作时间:2009年11月18日

    本专题相关人物: 孔融
  • 相关阅读
  • 推荐专题
    热点人物
    美团红包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