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睿拍-拍照读世界
  • 当前位置:数字三国 > 三国专题 > 正文
  • 江东治国良臣张昭

    专题制作:淡淡天蓝

       张昭,三国时吴大臣。少时好学,博览群书。二十岁时拒绝应试孝廉而与名士王朗等人讨论时事,深受陈琳赏识。东汉末年张昭避乱扬州。孙策举事时,张昭出任长史、抚军中郎将。孙策器重张昭,有关文武之事均由张昭办理。 孙策死时将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则尽力辅佐孙权,迅速稳定了民心士气。张昭敢于直言谏议,曾因违背孙权意愿而一度不让他朝见。孙权称帝之后,张昭因年老多病而辞官,著有《春秋左氏传》和《论语注》。嘉禾四年,张昭去世。孙权素服吊唁并赠谥号文侯。
  • 1
  • --- 1 ---

    张昭的政治立场远高于孙权

      与其说张昭是主降,毋宁说他是反战。

      这得从头说起,《三国志˙张昭传》载『汉末大乱,徐方士民多避难扬土,昭皆南渡江。』

      之所以避难扬土,是因时局动荡、争伐不止,张昭看到了不少因战争而发生的悲剧、百姓流离、朝纲混乱、经济崩盘、野心家骤起,这个时候,是张昭政治立场的奠定期。

      尔後虽受孙策所用,但在孙策的拓展领主的政战方针里,张昭表现的机会并不多也无杰出的建言或功迹之类,有很大的原因是政治理念的不合。

      但孙策是有知人之明的,他奠定了基础,却不幸早死,但也因他深刻了解到张昭的政治立场

  • 2
  • --- 2 ---

    从孙策和孙权对周瑜张昭的态度看二人性格

      孙策去世后,周瑜将兵赴丧,从此留在孙权身边,与张昭二人一文一武,共同辅佐孙权,此时周瑜的地位明显要高于其他将领了。在这几年间,孙权对周瑜基本上是言听计从,赤壁之战时更让他做主帅迎击曹军,成就了周瑜的赫赫功名。赤壁之战后,由于孙权和周瑜的政治观点的不同,孙权没有采纳周瑜的建议,后来也十分后悔。但他对周瑜的怀念和评价一直是所有大臣中最高的,周瑜子女皆嫁娶太子和公主,也可见一斑。

      而在张昭方面,孙权本人也较擅长政治,张昭的才能也就不能显得如孙策时重要,而孙策临终对张昭说“若仲谋不任事者,君自取之”这句话,很可能对城府极深的孙权也产生了某些心理阴影。

      

  • 3
  • --- 3 ---

    孙权讨厌张昭的根本原因

      早年孙策张昭以师礼,张昭仍然很谨慎,到了孙权执政的时候,开始张昭也是比较老实,慢慢的就喜欢摆架子,孙权早期还能忍耐,但老是让下属搞的下不来台也太郁闷了,后来张昭越发无礼。孙权老了之后几次在说酒宴上羞辱张昭,但他杀了那么多看不顺眼的大臣,早期开国元勋们的后代几乎全部被安上各种罪名给喀嚓了,却让曾经主张降曹的张昭安享晚年,其实孙权心里还是很尊重张昭的,

      君臣冲突最严重的一次是公元232年10月,辽东太守公孙渊叛魏臣吴,孙权大喜,遣使大加封赏。张昭等认为其降有诈,谏阻孙权。孙权不能忍受,按刀大怒说:“吴国之士入宫则拜孤,出宫则拜君,孤之敬君亦为至矣,而数于众中折孤,孤尝恐失计。”张昭泪流满面

  • 4
  • --- 4 ---

    德高望重的张昭为什么一生没有当丞相

      拿张昭和荣登相位的顾雍来做一番比较,也许对张昭为什么当不了丞相,能找出点原因来。顾雍的资历比张昭浅,却能担任吴国的丞相十九年。他最大的优点是沉默寡言,提干封后就像没这么一回事,对家里人也不说一声。对于军国大事的是非得失,更是“自非见面,口未尚言”。孙权曾经表扬他:“顾君要么不开口,一开口就必然说中。”也许是觉得自己受了托孤之重任吧?张昭一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哪怕是不成熟的意见,也急于发表,本意是想供主子参考,然而言多必失,果然就有说错的地方。他曾在背后议论鲁肃“年少粗疏”甘宁建议孙权攻打黄祖,他也当面提出责难,怕战事不利引起内乱,结果一战而平,证明他的担心是多余的。这样的失误一多,难免在头儿那里留下不好的印象。
    本专题相关人物: 张昭[东汉] 张昭[吴] 孙权 孙策 文武 王朗 陈琳
  • 相关阅读
  • 推荐专题
    热点人物
    美团红包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