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三国演义大数据
今日热点
VS
涉及章节
涉及年代
 
 
提及密度
 
 
 
 
事件热度
 
 
 
 
人际广度
 
 
 
 
文武倾向
 
 
 
 
人际关系
 
 
更多数据请点击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关公想将女儿嫁给谁?

《三国演义》中,东吴孙权为了和荆州的关公拉近关系,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为媒,想娶关公的女儿做自己的儿媳妇。关公知道后,当着诸葛瑾的面大骂孙权,说:“虎女焉能嫁犬子!”把孙权比成了狗。结果是两家闹翻,孙权派吕蒙抄了关公的后路,夺了荆州,杀了关公父子,并由此引发了吴蜀一场大战,张飞和刘备也在战前战后分别死去,关公的那句骂人话“虎女焉能嫁犬子”可以说是后果不堪设想。 我记得“毛批”曾评论过关公这句不恰当的话,刘备娶过孙权的妹子,

家乱而国衰,一纸兴亡看东吴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要说孙权,早年也是个英雄人物,坐领江东,举贤任能,大破黄祖于西塞山,两拒曹操于濡须口,就连在逍遥津处境最艰险时,他仍能“便马善射”,无怪曹操会发出那样的感叹。然而,东吴兴由孙权,亡亦由孙权。古人云: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江东最高统治者的孙权,晚年在家事的处理上却相当糟糕,简直是糟糕透顶。由此,家都不齐,国非但不治,而且是大乱而特乱,东吴由此而衰,孙家又出了个孙晧这个不肖子孙,连

不要过分贬低历史上的赵云

赵云,三国里人气最旺的人物之一,也是很多人心目中最喜欢的三国英雄。这主要是因为在《三国演义》中,赵云智勇双全,德才兼备,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代表。但由于在《三国志》等史书记载中,赵云的战绩比较少,尤其是缺乏统率大军、独镇一方的表现,人们对历史上赵云为将的真实能力产生了质疑。加上演义描写和民间流传里赵云的声誉和威名太盛,导致不少人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成了坚定的贬赵派,对历史上的赵云嗤之以鼻。 看了大量关于赵云的激烈争论的文章,自己也认真阅读了《三国志》后,我渐渐修正了原先赵云在自己心目中的定位,接

三国时期的樊城保卫战

一、荆州问题的由来 荆州是故楚地,长期以来就是独立于中原文化的经济、文化区域。其经济中心是江陵(故楚都“郢”就在江陵附近),一条经襄阳、宛城的“驰道”把它和中原地区连接起来。在历史上,楚文明与中原文明长期敌视,其分界大致在襄阳、宛城一线,一般认为,襄阳是楚地的门户,宛城是中原(“中国”)的门户。在三国时期,荆州地区由于地广人稀,区域内还有大量未归化的原始部落,经济并不发达。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讨董联军起时,长沙太守

黎阳之战——袁氏势力真正的终结

在后世的历史学家看来,曹操在官渡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后,似乎袁、曹之争的结果已经决定了。但在当时,曹操可没有这么乐观。官渡之战的直接成果不过是打退了袁绍的进攻,避免了一次失败。说到胜利,那似乎还很遥远。事实也的确如此。官渡之战后,曹操又花了六个整年的时间才彻底消灭了袁氏的势力,统一了北方四州。——这比项羽、刘邦的楚汉之争持续时间还要长。这中间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战略决战:黎阳之战、邺城之战以及白狼山之战。每次作战都经历了半年左右,比官渡之战不稍逊色。 官渡胜利后,曹操为自己

今日推广
文史推荐
热点专题

我们是不是有足够的理由鄙视《三国演义》了?

我们是不是有足够的理由鄙视《三国演义》了?

经常泡一些三国主题的贴吧、论坛,经常会看到一种现象,有新来的同学用演义的观点试图评论某大虾的观点,然后遭到一众大虾的鄙视鄙夷以及鄙薄:“没水平的人才看演义!”“了解三国就应该看《三国志》,《演义》都是唬小孩用的!”似乎,在一些人眼里,读过几本历史书,知道一点所谓的真相就很了不起的样子哎!《三国演义》成书至今已经数个世纪了,但所谓的翻案风和著大作辨析的“大师”都是现如今的产物,过去几百年都没有人公开反对或留下著作说明,古人格物致知,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去格一下明显不实的三国演义?难道读了正史来批驳演义

用一双慧眼 还张飞一个本来面目

用一双慧眼 还张飞一个本来面目

据说真正的他,其实是个美男子,他的两个女儿都先后成为了皇后,所以他本人相貌至少不会很差,并不像小说里写的那样粗犷凶悍 据说真正的他,其实是员儒将,擅画美人,书法也十分了得,涪陵、八濛山、阆中等地都存有他的书法,并不像小说里写的那样胸无点墨据说真正的他,其实是位文化人,爱与士大夫来往,有国士之风,并不像小说里写的那样带着一身浓浓的市井气。

东吴政权的奠基人横扫江东小霸王孙策

东吴政权的奠基人横扫江东小霸王孙策

孙策其一生基本是在马背上过的,他一生征战,好结交士大夫,善于用人,军纪严明,先后攻占吴(今江苏苏州)、会稽(今浙江绍兴)等郡。后率军攻庐江太守刘勋,得到袁术、刘勋残部两万余人,领庐江郡(今安徽庐江西南),得豫章郡(今江西南昌),于是统一江南,为孙氏割据江东奠定了基础。

三国七大最顶级统帅蜀汉仅占一席

三国七大最顶级统帅蜀汉仅占一席

三国时期的顶级军事统帅,总体来看主要有曹操、周瑜、孙策、诸葛亮、曹真、司马懿、吕蒙、陆逊、邓艾、姜维、陆抗、羊祜等人。其中若论对时局的影响力而言,大概有七位有着全局性的影响,是对三国大局的形成、发展、延续和改变有着重大影响的人物,按照时间而论,前期看有曹操、周瑜,中期为诸葛亮、司马懿、陆逊,后期则是邓艾、陆抗。

东吴十二虎臣战绩记载

东吴十二虎臣战绩记载

三国时期猛将如云,蜀有五虎上将,魏有五子良将。东吴也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将领。在立国初期,猛将兄即有数十位之多,《三国志》则把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十二人合为一传,因其英勇骁战、功勋卓著而并称“东吴十二虎臣”

  • 三国:窝里斗者的一次盛宴

    三国:窝里斗者的一次盛宴

    《历史的点与线》出版后,有读者问我,说你这本书,从盘古开天到清朝结束,写了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史,为什么三国那段重要的历史,到你笔下,仅十几个字就一笔带过了呢?我答曰,说三国那段历史重要,是传统观点。我的看法是:一,汉尾(即魏晋南北朝)近四百年,三国仅占六十年就时间构成而言,不足道也。二、三国史乃中国的内战史,里面充满了阴谋与讹诈以我的脾性,对窝里斗厌之有余。所以,我很少写和三国有关的文章。即便是今后写起这方面的文章来,恐怕也只有批评的视角。三国史,不妨从董卓弄权说起,那时的各路英豪,一看董卓玩

    相关人物: 曹操 诸葛亮 吕伯奢 陈宫 魏延 董卓 孟获 阅读 1524

  • 刘备伐吴并非仅为义气有其深层原因

    刘备伐吴并非仅为义气有其深层原因

    刘备伐吴,历来被认为是替关羽复仇、将兄弟情义置于国家大事之上的轻率行为。其实刘备此举,既非激于义愤,也非一意孤行,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从当时形势来看,更可说是必然之事。 一 刘备正式起兵东征,是在他正式即皇帝位的章武元年(221)七月,而关羽失荆州是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十月,为东吴所害是当年十二月,也就是说,刘备伐吴之时距关羽被害已是一年半有馀。刘备若在关羽死时即刻出兵,尚可说是激于兄弟情谊,但迟至一年半后方才出兵,则将此番出征单纯视作为弟复仇明显显得牵强。若从这一年半左

    相关人物: 刘备 诸葛亮 孙权 关羽 鲁肃 周瑜 吕蒙 曹操 刘表 阅读 4164

  • 论东吴夺荆州的战略失误

    论东吴夺荆州的战略失误

    近日拜读了本站一位朋友的《东吴必须夺取荆州》一文,本人持有一些不同的意见,特写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三国演义》上把东吴吕蒙白衣渡江写成是司马懿所献的计谋,这固然是小说的写作需要。但笔者认为,这也有可能是事实。孙权攻击荆州是战术上的重大胜利,但却是一个战略上的重大失误。孙刘交兵的后果其实是打破了三国的力量均衡,给魏造成了可趁之机,换句话说,也就是孙权夺取荆州,真正得利的最大赢家是曹魏政权。首先从荆州的战略地位来看,荆州固然是所谓英雄用武之地,但它落在魏、蜀、吴各国之手,所能起到的作用并不相同。对蜀

    相关人物: 孙权 关羽 刘备 曹操 吕蒙 诸葛亮 项羽 伊籍 阅读 2672

  • 谈谈一世枭雄曹操晚年的战略布局

    谈谈一世枭雄曹操晚年的战略布局

    曹操的一生,是东征西讨的一生。即使到了晚年也不例外:建安十七年到建安十九年,刘备袭占蜀地,二十年、曹操出兵汉中,逼降了张鲁后退回邺城休整。期间刘备孙权争而复合。建安二十一年末,征讨孙权,第二年正月,与孙权对阵巢湖大战三个月后,接受了孙权实为议和的请降同年末,刘备进军汉中,与张郃夏侯渊对阵。第二年七月,曹操发兵讨伐刘备,并坐镇长安。建安二十三年,汉中失利,主将夏侯渊被杀,曹操不得已而亲征。 刘备据险而守、拒不接战,数月后,曹操退军,并连汉中百姓、退往秦岭以北,派张郃退守陈仓。建安二十四年,关

    相关人物: 曹操 孙权 刘备 关羽 诸葛亮 张郃 侯音 孟达[蜀] 于禁 曹丕 阅读 1197

  • 《三国演义》不算名著?

    近日,素有“语文狂人”之称的中学特级教师王泽钊曾对媒体说,《三国演义》根本就算不上文学,其思想性也无可称道!他对这部作品的名著地位很不感冒,表示不希望学生读《三国演义》,称《三国演义》就是“杀人演义”,是残忍的血腥谋斗,是数代人“集体创作”的产品,是陋巷中顽劣小儿喜欢听的故事,被荒谬地列为“四大名著”之首,实在令人费解。对于王老师的高论,许多人也同样不怎么感冒,指责其言论过激,不经思考,就下定论。更有人怀疑他到底读没读过《三国演义》,即便读过,究竟读懂了没有?并举出该书既有思想性也有文学性的证据

    相关人物: 阅读 767

  • 《煮酒侃三国》之:谈谈关羽失荆州

    《煮酒侃三国》之:谈谈关羽失荆州

    《煮酒侃三国》之:谈谈关羽失荆州看过《三国演义》的读者对关羽失荆州这个话题绝不会感到陌生,年青时看《三国演义》,每每读到这里,总是感到无比痛惜。以后看了《三国志》等史书之后,对关羽以及关羽失荆州,才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历史上的关羽失荆州,究竟是怎样一个过程,其中又有哪些值得思考的地方呢?一、关羽围攻襄阳、樊城的目的和时间我们都知道,关羽是在他包围樊城时被吕蒙从背后偷袭,结果痛失荆州的。那么,关羽为什么会尽遣主力去围攻樊城,而使得后方空虚呢?对于关羽围攻襄阳、樊城,有人认为这是为了配合刘备在西线

    相关人物: 关羽 刘备 曹仁 曹操 于禁 徐晃 吕蒙 士仁 刘封 张飞 阅读 1320

  • 刘备应该劝说曹操杀吕布么?

    刘备应该劝说曹操杀吕布么?

    当曹操决定征讨袁绍的时候,他采纳了谋士的建议:首先消灭后患---吕布。此时吕奉先在徐州已有些时日,根基颇为深厚。论武,他吕奉先为三国第一猛将。论文,有足智多谋的陈宫。本来并不容易消灭,但家贼难防,陈登父子投降曹操,陈登并献"三箭计",元龙与孟德互为里应外合,大败吕布。奉先知道已无力回天,便有意降曹,并请座上客刘备为自己这阶下囚说情,而且曹孟德也有纳降吕布之意。就在这时,刘备提醒曹操说:君不见丁原与董卓之下场。一句话,葬送了三国第一猛将吕布吕奉先的性命。刘备为什么要劝说曹操杀吕布?刘备劝说曹操杀吕

    相关人物: 吕布 刘备 曹操 丁原 陈登 董卓 陈宫 阅读 3162

  • 曹丕:金戈铁马间的多愁善感

    曹丕:金戈铁马间的多愁善感

    一.曹丕生平曹丕,字子桓,生于灵帝中平四年(公元187年),死于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乱世,曹丕便“生于中平之季,长于戎旅之间,”,典论自序说道:“余时年五岁。上以四方扰乱,教余学射,六岁而知射。又教余骑马,八岁而知骑射矣。以时之多难,故每征,余常从。” 他多次随其父于金戈铁马间南征北战,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惨状,“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所有这一切,为他以后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真实的生活基础,也确实在他的

    相关人物: 曹丕 曹操 曹植 徐干 桓范 吴质 王粲 王充 陆机 阅读 985

  • 曹操非凡而复杂的一生:特殊的家世背景

    曹操非凡而复杂的一生:特殊的家世背景

    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没有哪一个人物能够像曹操这样具有多重特征,既有作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伟大,也有作为其对立面的奸诈、阴险,甚至卑鄙。如果你提出一个问题:“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去做一个测试,问一个研究中国历史或文学的知识分子,或者是去问一个学习中国历史或文学专业的大学生,那么他们会回答:曹操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伟人。如果你问一个对中国古代“四大名著”非常熟悉的中学生,那么他们会回答:曹操是一个非常阴险的政治家。如果你问一个酷爱戏曲的普通百姓,他们也会十分肯定地告诉你:曹操是一个“白脸奸臣”。

    相关人物: 曹操 曹腾 曹节[曹操曾祖] 曹嵩 许劭 曹丕 袁绍 阅读 893

  • 从孙权劝学看营销人员如何“升值”

    从孙权劝学看营销人员如何“升值”

    一、关于“六最”帝王孙权 东吴大帝孙权(182-252)字仲谋,汉族,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孙权可以说是三国时代的著名“六最”帝王,身世最神奇,生命最长寿,爱好最个性,眼光最前瞻,胸怀最宽广,战果最辉煌。 身世最神奇 相传孙权之母吴氏夜梦红日东升,黄龙入体,不久生下孙权。孙权出生时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骨骼非常,形貌奇伟异于常人,其父孙坚十分高兴,认为这是大富大贵之相。除了出生十分神奇外,孙权还是兵家始祖孙武的第二十二代后裔,和曹操是宦官后裔遭人耻笑不同,和

    相关人物: 孙权 曹操 孙坚 虞翻 刘备 孙策 吕蒙 阅读 454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cne3online.com
三国搜
文史
人物
连环画
书籍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