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三国演义大数据
今日热点
VS
涉及章节
涉及年代
 
 
提及密度
 
 
 
 
事件热度
 
 
 
 
人际广度
 
 
 
 
文武倾向
 
 
 
 
人际关系
 
 
更多数据请点击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关公想将女儿嫁给谁?

《三国演义》中,东吴孙权为了和荆州的关公拉近关系,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为媒,想娶关公的女儿做自己的儿媳妇。关公知道后,当着诸葛瑾的面大骂孙权,说:“虎女焉能嫁犬子!”把孙权比成了狗。结果是两家闹翻,孙权派吕蒙抄了关公的后路,夺了荆州,杀了关公父子,并由此引发了吴蜀一场大战,张飞和刘备也在战前战后分别死去,关公的那句骂人话“虎女焉能嫁犬子”可以说是后果不堪设想。 我记得“毛批”曾评论过关公这句不恰当的话,刘备娶过孙权的妹子,

家乱而国衰,一纸兴亡看东吴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要说孙权,早年也是个英雄人物,坐领江东,举贤任能,大破黄祖于西塞山,两拒曹操于濡须口,就连在逍遥津处境最艰险时,他仍能“便马善射”,无怪曹操会发出那样的感叹。然而,东吴兴由孙权,亡亦由孙权。古人云: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江东最高统治者的孙权,晚年在家事的处理上却相当糟糕,简直是糟糕透顶。由此,家都不齐,国非但不治,而且是大乱而特乱,东吴由此而衰,孙家又出了个孙晧这个不肖子孙,连

不要过分贬低历史上的赵云

赵云,三国里人气最旺的人物之一,也是很多人心目中最喜欢的三国英雄。这主要是因为在《三国演义》中,赵云智勇双全,德才兼备,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代表。但由于在《三国志》等史书记载中,赵云的战绩比较少,尤其是缺乏统率大军、独镇一方的表现,人们对历史上赵云为将的真实能力产生了质疑。加上演义描写和民间流传里赵云的声誉和威名太盛,导致不少人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成了坚定的贬赵派,对历史上的赵云嗤之以鼻。 看了大量关于赵云的激烈争论的文章,自己也认真阅读了《三国志》后,我渐渐修正了原先赵云在自己心目中的定位,接

三国时期的樊城保卫战

一、荆州问题的由来 荆州是故楚地,长期以来就是独立于中原文化的经济、文化区域。其经济中心是江陵(故楚都“郢”就在江陵附近),一条经襄阳、宛城的“驰道”把它和中原地区连接起来。在历史上,楚文明与中原文明长期敌视,其分界大致在襄阳、宛城一线,一般认为,襄阳是楚地的门户,宛城是中原(“中国”)的门户。在三国时期,荆州地区由于地广人稀,区域内还有大量未归化的原始部落,经济并不发达。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讨董联军起时,长沙太守

黎阳之战——袁氏势力真正的终结

在后世的历史学家看来,曹操在官渡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后,似乎袁、曹之争的结果已经决定了。但在当时,曹操可没有这么乐观。官渡之战的直接成果不过是打退了袁绍的进攻,避免了一次失败。说到胜利,那似乎还很遥远。事实也的确如此。官渡之战后,曹操又花了六个整年的时间才彻底消灭了袁氏的势力,统一了北方四州。——这比项羽、刘邦的楚汉之争持续时间还要长。这中间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战略决战:黎阳之战、邺城之战以及白狼山之战。每次作战都经历了半年左右,比官渡之战不稍逊色。 官渡胜利后,曹操为自己

今日推广
文史推荐
热点专题

众人皆醉我独醒——孤掌难鸣的战略家鲁肃

众人皆醉我独醒——孤掌难鸣的战略家鲁肃

鲁肃,字子敬,东吴著名的军事统帅。早年鲁肃在袁术手下当东城长,后经周瑜的推荐,成为孙权的参谋,很早就为孙权谋划了成就帝业的战略计划,深受孙权器重。赤壁战前,鲁肃在联合刘备、劝说孙权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在之后协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赤壁战后,鲁肃从大局考虑,又劝说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继续巩固孙刘联盟。周瑜去世后,鲁肃接任他的位置,负责处理荆州事务。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去世,年仅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也为其发哀。

三国第一毒士贾诩

三国第一毒士贾诩

三国时代,一如先秦时期,谋士和武夫并非截然不同、各司其职的两种行当,职号谋士而又武夫气十足,或号为武将却足智多谋,至少在三国时并不少见。贾诩,身怀奇谋,胆识过人,阅历繁复,志节深沉。他的品质里也许有着种种别人难以企及之处,但就客观效果而论,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他难辞其咎。

挟天子究竟能否令诸侯

挟天子究竟能否令诸侯

很多人认为“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一种成功的政治手段,它让曹操在臣子的位子上做了只有皇帝才能做的事。然而我却人这样认为,其实曹操的这一政策或多或少体现了一些他的忠汉情节:在曹操接天子回许都之前,汉献帝过着饿一顿饱一顿的亡命生活。是曹操让献帝重新过上了皇帝的生活,是曹操让汉朝多延续了二十年。

乱世争雄,诸侯失败原因探究

乱世争雄,诸侯失败原因探究

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从此开始了近一百年的战乱时代。乱世出英雄,许多家喻户晓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周瑜、诸葛亮、赵云等英雄人物映入眼帘。但是,亦有诸多乱世枭雄虽然以失败的命运退出历史舞台,如袁绍、袁术、公孙瓒、吕布、刘表等,他们在汉末三国历史上亦曾大放光辉,本专题试图分析曾经风光一时的乱世枭雄失败的原因。

未劈曹颅千古恨曾医关臂一军惊——外科鼻祖华佗

未劈曹颅千古恨曾医关臂一军惊——外科鼻祖华佗

华佗字元化,又名旉,和曹操一样是汉未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是三国著名医学家。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外科尤为擅长,行医足迹遍及河南、安徽、山东、江苏等地。他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后施行剖腹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又仿虎、鹿、熊、猿、鸟等禽兽的动态创作名为“五禽之戏”的体操,教导人们强身健体。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杀,所著医书《青囊书》已佚。

  • 《云别传》相关

    《云别传》相关

    谈到赵云,现在最流行的两种说法就是:亲卫队长和杂号将军。我首先想说的是:一个人的地位并不足以说明这个人的能力。其次想说的是:除了自五四以后的史学家之言,可以无视。最后想说的是:如果想了解历史,可以看原典史传。赵云的资料,可查的并不多,现在最为标准的资料即是《三国志·赵云传》及裴松之注引的《云别传》。就可信度而言,当然《三国志·赵云传》为第一,《云别传》如不与原典矛盾,也应允以采信。这里我谈谈我的几点看法:第一、《云别传》相关。一、出处:就裴松之注引的习惯,我们可以看出一点,那就是无论引何据,都会

    相关人物: 赵云 陈寿 郭冲 秦宜禄 马超 刘备 关羽 曹操 阅读 6755

  • 为何是曹孙刘三家称霸:得人心者得天下

    为何是曹孙刘三家称霸:得人心者得天下

    争天下,胜败决定于人心向背,故说“得人心者得天下”。人心包括民心、军心、将相之心,这“三心”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三心”缺一不可,得“三心”者国必兴。三国中曹、刘、孙为图天下都注意收拢人心,尤以刘备为最。 刘备虽说是”中山靖王胜之后”,实无可考,自己也无靠山,他起自民间,是一个“织履之徒”,一个很普通的平民百姓,后能建立蜀国,全靠自己的本事。他最大的本事是善于”攻心”,故很得人心,他“携民渡江”、“要投江”,荆襄军民感其德都誓死相随”摔阿斗”、“遣众将”以结将心,使众将死心塌地为之效力:“

    相关人物: 鲁肃 孙权 曹操 刘备 诸葛亮 张鲁 袁术 刘禅 庞统 阅读 957

  • 孔明兵法之心得

    孔明兵法之心得

    将之道夫将材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唇,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场,长於剑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Z译文

    相关人物: 诸葛亮 阅读 2636

  • 曹操与张绣:为何“盗婶”仇人相见分外亲热

    曹操与张绣:为何“盗婶”仇人相见分外亲热

    张绣是骠骑将军张济的族子,张济死后,张绣接手他的工作。不久,曹操打来了,张绣吃了败仗,投降了曹操。本来,张绣这次是准备跟着曹操闹革命的,但没有想到曹操会在吃紧的战事里,和自己的婶婶,即叔叔张济的遗孀好上了。 这曹操也是欺人太甚。又气又恨又悔的张绣决定反曹。张绣在夜间突袭曹营,沉醉在美色中的曹操根本来不及作出反应,只好狼狈逃窜,以致损失惨重。首先是他自己,被不知何方神圣射出的流矢所伤其次是长子曹昂和亲侄子曹安民都死于乱军之中爱将典韦死守营门,受伤数十处,奋战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不

    相关人物: 张绣 曹操 张济 曹昂 曹安民 袁谭 武宣皇后 阅读 500

  • 论一代传奇英雄刘备

    论一代传奇英雄刘备

    曹操煮酒论英雄,在他眼里天下之英雄,“惟有使君与操耳”。历史的车轮已经把三国时代的印痕碾得粉碎。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回头再看三国风云,究竟谁可以称得上英雄呢?古今之英雄者,无不与天下黎民百姓休戚相关,无不与忠、义、信、孝、礼、智、廉相关。从这点出发,很难说刘备不是英雄。刘备的英雄气概,很大一部分不是因为他从卖草鞋开始,转战南北、金戈铁马、一统西南做到汉中王,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创造了历史上的三个神话。这三个神话,不一定完全符合现代的道德标准,但一直作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为许多办大事、怀大志的人所效

    相关人物: 刘备 刘禅 曹操 赵云 阅读 2265

  • 评选三国十大见义勇为青年:貂禅献身列第三

    评选三国十大见义勇为青年:貂禅献身列第三

    顾名思义,见义勇为青年当然是要有见义勇为的行为才行,佟掌柜有句至理名言——“光说不练假把式”,所以,那些个面对黑恶势力,只是横眉冷对,在论坛或博客上发发牢骚者,如弥衡、边让之流,概不在评选范围之内,这也就是本次评选,为何要以流血量作为重要的参数的原因所在。 当然啦,这也不是说,只有武夫才能入选,正所谓,我为天下人洒血断头,向黑恶势力作了斗争的文人,往往下场更惨,但怎么样的斗争才算是见义勇为呢?还是那句话,光说不练假把式,好比振兴论坛,有光喊口号者,有既喊口号又造砖顶贴者,有不喊口号也造砖

    相关人物: 伍孚 曹操 廖化 吉本 董卓 杜远 陈宫 公孙瓒 孙坚 吕布 阅读 723

  • 谁才是三国时代最睿智的人

    谁才是三国时代最睿智的人

    三国里最睿智的人是谁?是诸葛孔明先生吗?要说最勤快最辛苦也最忠贞的人,当属孔明先生。要说睿智,恐怕未必,其偏居蜀地,以倾国之力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五次北伐,两出祁山,皆功亏一篑,且屡败屡战,师老兵疲,国力亏损,自己夙夜未眠,油枯灯尽,出师未捷身先死不说,也拖累的整个蜀国陷入人民战争的泥淖之中,难以自拔。致使三足鼎立中的蜀国精尽人亡第一个被人砍了腿,三足鼎成为了两条跛足腿,落了个被司马家族所收编的结局。诸葛孔明先生的不自量力和不能审时度势,以及一生只知效死愚忠不知变通历来被史学家们所诟病。 那么,三

    相关人物: 孙权 关羽 曹操 陆逊 刘备 诸葛亮 吕蒙 诸葛直 阅读 829

  • 孙策之死是孙权一手策划的么

    孙策之死是孙权一手策划的么

    孙策与孙权性格各异,在战略观点上矛盾很大,孙权要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必须夺取孙策的权位。加之外界的影响,很可能谋杀孙策。在《三国志·吴书·孙策传》中,陈寿对孙策的评价是:“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他指出了孙策力能胜人,有“小霸王”式的刚猛之气又指出了他性情浮躁、不会用人等特点。 张(纟龙)劝道:“夫主将乃三军之所系命。不宜轻敌小寇,愿将军自重。”孙策却无可奈何地说:“先生之言如金石,但恐不亲冒矢石,则将士不用命耳。”由此就可看出问题有多么严重,军中诸

    相关人物: 孙权 孙策 孙翊 孙朗 妫览 孙河 吕范 孙匡 陈寿 张昭[吴] 阅读 755

  • 两汉时期的强势外交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典范

    两汉时期的强势外交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典范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的朝代,给后人留下了无数值得骄傲的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汉朝在抵抗外敌时,所表现出来的气节和血性,非常值得当今的中国人学习。 汉朝最强大的敌人是匈奴,外交斗争主要围绕匈奴展开。汉朝的外交斗争大体分两个阶段:和亲阶段和反击阶段。从汉高祖的“白登之围”到汉武帝的“马邑之围”,是和亲阶段。这一时期,汉朝确实是国力不济,不得不韬光养晦。但在经历了大约70年的“和亲”之后,汉武帝率领汉人强势“说不”,进入了反击阶段。 汉朝对匈奴的韬光养晦,说起来也是屈辱外交,但这屈辱终究

    相关人物: 马援 阅读 222

  • 细数诸葛亮的十大过错

    细数诸葛亮的十大过错

    一:架空刘禅。刘备死后,由于刘禅年幼,由诸葛亮执政。当刘禅长大成人后,诸葛亮理应把大权移交给刘禅。 但诸葛亮没有这样干,而是把军政大权进一步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更派人监视后主的一举一动。令刘禅敢怒不敢言,刘禅想抢回大权,但满朝都是诸葛亮的亲信,只好信任宦官黄皓,造成千古遗憾。 二:穷兵黩武,祸国殃民。诸葛亮在执政期间,仅为完成“先主之心愿”和他自己的“隆中对”的策略而不顾国力民力,六出祁山。由于力量相差太远,无法收复中原,反而令国家背上一个大包袱,并直接影响他的继承人姜维,令北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相关人物: 诸葛亮 刘备 关羽 刘禅 魏延 杨仪 李严 姜维 赵云 费诗 阅读 2004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cne3online.com
三国搜
文史
人物
连环画
书籍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