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三国演义大数据
今日热点
VS
涉及章节
涉及年代
 
 
提及密度
 
 
 
 
事件热度
 
 
 
 
人际广度
 
 
 
 
文武倾向
 
 
 
 
人际关系
 
 
更多数据请点击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漫谈于禁、乐进

为曹魏名将之中,于禁、乐进二位将军当是佼佼者。 陈寿的《三国志》将于禁、乐进、张辽、张颌、徐晃五人共为一传,且有“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之语,但以雨纹观之,张颌、徐晃地位略逊于禁、乐进、张辽。《乐进传》中记载:“建安十一年,太祖表汉帝,称进及于禁、张辽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论功纪用,宜各显宠。’於是禁为虎威进,折冲辽,荡寇将军。”曹操在汉献帝前着重夸赞三人,并特别加官,可

马谡为什么该被杀?

京剧中有一出很有名的戏,叫《失、空、斩》,蜀中大将马谡因违反诸葛亮的法令,在与魏国大将张郃的对抗中兵败失了前军营寨街亭,导致诸葛亮被迫搞了一次冒险的空城对敌,诈退敌军因而躲过一劫。后总结战争失败的责任时,按军令状斩了马谡。马连良的马派,谭富英的谭派,言菊朋的言派都有此剧的名段,许多六十岁以上的人有的还可以吟唱两口,确实好听。毕竟是戏,有许多情节是人为编造的,像空城计这段,于史无征,没有的事,马谡也没立什么军令状,纯属是编小说的虚构。杀马谡这事也有两个说法:一是死于狱中,一是以法被杀。为什么被杀

分析夏侯惇受宠之谜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是来提出这么一个疑问的――为什么夏侯惇论行军打仗不如夏侯渊,论勇武战功不如曹仁、张辽,而曹操对他的待遇却是最好的?三国志记载:“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同时他的官阶也是最高的。当曹操还是个杂号将军――奋武将军时,他就为司马,接着就是校尉一级的折冲校尉。曹操死前他也是当时诸位将军中最大的――前将军。(刘备当汉中王时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可知在前右左后将军中,前将军是最大的。)曹丕即王位后,他就马上成为最高将军等级――大将

刘备的难题

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展开来写的重头戏,历史上仅仅那么一句“凡三往乃见”,小说的作者竟然妙笔生花写出了有声有色的三回故事,真让人佩服作者编故事的本事。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也就是曹操南下荆襄的前一年,刘备见到年轻的诸葛亮,他们的交谈涉及天下大事,被目为对策史称《隆中对策》。对策中的主要内容为两部分:一是分析形势,指出曹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也”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

关于张飞生平中的几件大事

一、“杀”与“欲杀”。 吕布传注引英雄记曰:布水陆东下,军到下邳西四十里。备中郎将丹杨许耽夜遣司马章诳来诣布,言“张益德与下邳相曹豹共争,益德杀豹,城中大乱,不相信。丹杨兵有千人屯西白门城内,闻将军来东,大小踊跃,如复更生。将军兵向城西门,丹杨军便开门内将军矣”。布遂夜进,晨到城下。天明,丹杨兵悉开门内布兵。布于门上坐,步骑放火,大破益德兵,获备妻子军资及部曲将吏士家口。 先主传注引英雄记曰:备留张飞守下邳,引兵与袁术战於

今日推广
文史推荐
热点专题

厚厚一部二十四史:权臣历历 篡位自立或抄家灭族

厚厚一部二十四史:权臣历历 篡位自立或抄家灭族

原文载于《历史总是叫人惦记》作者:梅毅(赫连勃勃大王),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备托孤到底蕴藏何种玄机

刘备托孤到底蕴藏何种玄机

刘备在弥留之际,把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这就是著名的永安托孤,也叫白帝城托孤。后人常把这看做刘备的忠厚和对诸葛亮的信任,也有人认为这是刘备的狡诈,是为了防止诸葛亮专权,篡权而为诸葛亮铐上的一副精神枷锁。那么永安托孤到底是体现刘备的仁义还是诡诈?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历史疑案!

小强填字三国版

小强填字三国版

“小强填字”的游戏你一定玩过,不过三国版的“小强填字”你又玩过没有?依据下列提示信息,在表格的空白地方填上适当的字词句,使得每一行每一列的词汇都符合题目要求。难?不难!通晓三国文史的您一定能回答出来!

看《三国演义》中的美酒文化

看《三国演义》中的美酒文化

经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整个小说中,关于酒和饮酒的记载虽不敢说每餐必饮,但说每回必有,总还差不多。英雄豪气干云,每每把酒助兴。且看几个著名的饮酒场面,便可知一二。

西蜀的霸业春秋细说蜀汉建国史

西蜀的霸业春秋细说蜀汉建国史

话说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司空曹操以其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战胜了“虎视四州,强盛莫敌”的袁绍,统一北方与此同时,江东在讨逆将军孙策、讨虏将军孙权两代的经营下,也是“国险民附,贤能为用”。而此时的刘备,正寄居在荆州牧刘表帐下,兵微将寡,根本不具备兴复汉室的能力与实力。 刘备自称是汉武帝的兄弟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史称靖王“乐酒好内”,生了120多子,他的后代自然多得惊人),以复兴汉室为己任,在黄巾起义中,拉起一支小部队。由于势单力孤,连吃败仗,一直未能独

  • 甄妃之死:在曹丕兄弟之间徘徊的爱情

    甄妃之死:在曹丕兄弟之间徘徊的爱情

    “惊鸿瞥过游龙去,虚恼陈王一事无” “君王不得为天下,半为当时赋洛神。” 唐代李商隐以柔情诗作讲述着曹植的浪漫爱情,而后世熟知甄洛也多半由于曹植的那阕《洛神赋》,然而这段情虽美丽动人,却又虚无缥缈。 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曹植被魏文帝曹丕封为甄城侯,第二年,晋封为甄城王,作《感甄赋》。后来,甄洛之子曹叡即位为魏明帝,将《感甄赋》改名为《洛神赋》。 曹植在《洛神赋序》里写道:“黄初三年,作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此赋与甄洛未

    相关人物: 曹丕 曹植 曹操 袁绍 袁熙 曹彰 袁谭 袁尚 曹叡 司马懿 阅读 1899

  • 刘备的成功秘诀

    刘备的成功秘诀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经过40余年大小千百次战争,中国被一分为三。曹操“少机敏,有权术,任侠”,20岁时任洛阳北部都尉等要职,祖上三代均为高级干部,其父亲曹嵩“官至太尉”,家资豪富,加上后来“挟天子以令诸侯”,得天时之利。孙权虽是在“福窝窝”里长大的,但其个人素质特高,15岁就担任了县太爷(阳羡长),被郡、州府选定为孝廉、茂才17岁接班被汉献帝封为“讨虏将军”,父兄为他开辟了富饶的江东六郡根据地,依凭长江天险,颇得地利,割据一方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刘备,文化程度低,又穷又瘟,无

    相关人物: 刘备 穆皇后 刘璋 孙权 吴懿 曹操 刘瑁 刘焉 麋竺 阅读 1008

  • 小学生作文:周瑜的千年之冤

    小学生作文:周瑜的千年之冤

    说起周瑜,人们往往会想到他的心胸十分狭窄,虽然他在《三国演义》只在五个故事中出现,但是每次都显得那么小气,最后被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给气死了。他在临死之前叹了一声:“老天,既生瑜,何生亮啊!”总之他给人们留下了非常不好的深刻印象。 直到今天,我读过了《品三国》之后,才知道他的“千年之冤”。 据历史记载,周瑜是东吴一位心胸宽广、智勇双全的将领,被任命为大都督。他的死,并不是被诸葛亮给气死的,是因得了疾病而病故的。他也不是人们传说中的心胸狭窄之人。不仅这样,他还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历史人物,比如在三国时期一

    相关人物: 曹操 周瑜 诸葛亮 阅读 416

  • 袁术称帝为何这么快失败

    袁术称帝为何这么快失败

    在十八路关东联军讨伐董卓战的时候,孙坚在洛阳废墟捡到一个宝贝:皇帝的大印!孙坚并没有把这个传国玉玺上交盟主,后来死的时候,传给了儿子孙策。孙策一直在袁术手下做事,他想到江东去发展,就找袁术借兵,用传国玉玺做抵押,借得兵三千、马五百匹。在江东发展的很不错。袁术由此而得到了传国玉玺。于是,就做起了皇帝梦。此时的局势为:甲、南边的袁术,势力最强乙、中部西边的曹操,势力其次丙、中部东边的吕布,势力较弱。这三方之中,甲丙联合,对乙方曹操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曹操此时就必须设法破坏甲丙联盟,争取乙丙联合,共

    相关人物: 袁术 曹操 吕布 孙策 刘备 刘协 孙坚 董卓 关羽 阅读 5242

  • 用历史知识诠释《赤壁》被大众误读的细节

    用历史知识诠释《赤壁》被大众误读的细节

    《赤壁》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吴宇森版本的三国演义,其实比大众耳熟能详的罗贯中版《三国演义》要尊重历史得多。但可悲的是,长久以来,很多人把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当成了历史,所有和演义不同的对三国历史的解读,都被带上“歪曲历史”的帽子,远的是易中天《品三国》,近的就是这次电影《赤壁》了。 最近赤壁上映以来,看到很多评论,都打着所谓尊重历史的幌子,对吴宇森比三国演义更贴近史实的电影描述,横加指责,如有人很不满意影片里没有“赵云长板七进七出张飞喝断挡阳诸葛亮舌战群儒”等情节。其实这些都是罗版三国演义神话

    相关人物: 诸葛亮 曹操 周瑜 小乔 桥公 孙登[吴] 赵云 关羽 阅读 561

  • 刘备的重大失误:本想借张飞除异己,却被吕布夺走了徐州

    刘备的重大失误:本想借张飞除异己,却被吕布夺走了徐州

    刘备丢了徐州,表面看似乎是张飞与曹豹的矛盾白热化,使吕布有机可乘进而导致了崩盘,事实上,事情没有这么简单:首先,以刘备的政治手腕,怎么会低能到放任张飞和曹豹的矛盾发展于不顾,甚至在自己出征之后敢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其次,张飞和曹豹的私人恩怨怎么就突然爆发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 这两点,史书都没有详细记载,而这恰恰是徐州被吕布搞掂的关键所在——刘备是故意把张飞放在曹豹身边的,而张、曹之间也没有很深的过节,爆发冲突完全是刘备的授意——假小弟之手除掉异己势力,而刘备的目的只有一个:消灭丹阳势力在徐州的影

    相关人物: 刘备 曹豹 吕布 张飞 陶谦 许耽 张温[吴] 麋竺 陈登 曹操 阅读 838

  • 《三国演义》中政治流派的实践得失

    《三国演义》中政治流派的实践得失

    《三国演义》通过政治发展的客观过程和结果,揭示中国儒、法、道等各中国主要政治流派的实践得失。 1、儒家:儒家思想的代表是刘备。刘备在政治上贯彻的是仁的思想,他在一切的政治活动中都以仁为本,这使他的政治活动中有以下的受益:他打起的“光复汉室”的旗帜,以此作为选择政治军事目标的总标准,从而使得整个刘备集团始终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其次儒家中仁的思想使刘备与部下及百姓们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刘备很会联络感情。现在有的人认为他虚伪,这实际上是刘备受到儒家仁的思想的影响而已,人们看了《

    相关人物: 刘备 曹操 司马懿 赵云 关羽 张飞 郭嘉 庞统 刘璋 司马徽 阅读 1284

  • 千秋遗恨隆中对——关羽北伐纵横探

    千秋遗恨隆中对——关羽北伐纵横探

    一、隆中一对 诸葛亮初见刘备,即提出了“跨有荆益、联孙抗曹,天下有变,两路进兵,规复汉室”的战略计划。自长坂至汉中,刘备万里长征,从倾家荡产,濒临倒闭的寄居客军,一举成为拥兵十数万,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头等诸侯。其十年迅猛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就是《隆中对》。故而,要充分理解关羽北伐的战略目的,就必须先理解《隆中对》。 《隆中对》的战略预备,一是跨有荆益,一是联孙抗曹。此间矛盾,姑且留于后文评述,在此先谈其战略进攻的计划,即天下有变,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刘备身率益州之

    相关人物: 关羽 曹操 孙权 刘备 曹仁 于禁 徐晃 吕蒙 庞德 孙仲 阅读 3724

  • 让曹操干流口水却不敢碰的一个美女

    让曹操干流口水却不敢碰的一个美女

    少年时代的蔡文姬便熟读史书,精通音律,声名远扬。曹操自然对学妹十分敬重,或许还有些许少年青涩的爱慕之情,曹操便有了以重金赎回蔡文姬的举动。 众所周知,曹操乃乱世枭雄,他一生染指的美女艳妇不计其数,而他对一位曾被匈奴俘获的美丽女俘虽然垂涎三尺,但却从不敢抱有非分之想。尽管如此,这位美丽的女俘的一生命运却与曹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就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才女蔡文姬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生于此时的蔡文姬也不能置身世外。蔡文姬,名琰,子明姬,后因避司马昭的名讳,改名文姬。蔡文姬一生三嫁,命运坎坷,这也许就

    相关人物: 蔡琰 曹操 董祀 蔡邕 董卓 王允 蔡中 阅读 1518

  • 为夏侯惇平反!

    为夏侯惇平反!

    有人说夏侯敦无论是历史还是演义都是无能的,其实是因为史书因为某种原因故意简化了,甚至丑化了元让。 王歆曾赞夏侯曰:元让当时雄将,惜乎传记不详,五之一而云劫质事,显韩浩也,五之一而云楙。楙实庸懦之人,不意名将之子,便堕凡俗,是将门不得两传耶?略从粗窥,武则扫荡丑类、绥靖地方,文则劝课农桑、并为军屯。何曹夏侯之能者如是之多耶?岂梁沛间真有帝王气耶? 这点可充分证明夏侯的传记的确是被简化甚至丑化了。 夏侯和曹操便无血缘关系,倒是夏侯渊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曹操,二人存在亲戚关系。论关系元让不如妙才论血缘

    相关人物: 夏侯惇 曹操 夏侯渊 韩浩 夏侯和 张邈[东汉] 于禁 曹仁 阅读 5844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cne3online.com
三国搜
文史
人物
连环画
书籍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