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睿拍-拍照读世界
  • 当前位置:数字三国 > 三国文史 > 正文
  • “忠义”是刘备没有成功的主要原因

     作者:不敢妄言 来源:新浪博客

      每读一遍《三国演义》、《三国志》,总是为刘备没有成功而扼腕叹息,总是被刘备那种忠肝义胆、忠义之气所感动,刘备失败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他“太过于忠义”所造成的,所谓成也忠义败也忠义是也。

      一、忠于君王

      有人会笑,说忠义怎么是刘备失败的原因呢?你这结论是否太浅显呢?且听我道来。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战火四起,各路军阀都打着维护汉朝江山的虚名,施行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实。十常侍之乱、董卓进京、曹操的讨伐均是以夺取政权为目的,东汉王朝名存实亡,依然是春秋、战国情景的翻版。而刘皇叔在一个朝代行将灭亡之时,还要竭力维护其腐败政府,打着“匡复汉室”的旗号,甚至将蜀国称之为蜀汉,其思想领域太缺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其号召力当然要大打折扣了,如果敢于砸烂旧世界建立新社会,则玄德的成功几率就会大大提升。

      二、仁义君子

      关云长是人们最敬仰的义薄云天的英雄,是“义”的典型,道德的化身。然而他的兄长刘备也不是无情无义之人,在某种程度上,刘备的“义”比之关羽有过之而无不及。桃园结义时说“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背义忘恩,天人共戮。”在其后的“革命生涯”中,他们哥三都在履行着结义时的誓言。有例为证:

      其一,刘备在任安喜县尉时,督邮来视察,那督邮真的有眼无珠,刘、关、张何等样人,岂能把小小督邮放在眼里,结果被张飞痛打一顿,刘备为保护张飞免遭厄运愤而辞职带领弟兄逃逸。

      其二,张飞丢失徐州,使刘备家小失陷,欲自刎谢罪,刘备夺剑劝曰:“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吾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生,但愿同死。今虽失了城池家小,安忍叫兄弟中道而亡?”一番话既打消了张飞的自责,又体现了“兄弟之义在于生死与共”的情义,怎能不令人感激涕泠。这也确实是玄德君的真情流露,在新野败逃赵云救主、元直走马荐诸葛等章节里都可找到例证。三国之中惟有玄德有此真情,谁又能望其项背呢?前述之事若在当今,恐怕也没有谁能有如此义气和胆识吧!

      其三,东吴偷袭荆州,关羽为东吴所害,刘备不顾一切要尽起西川之兵报仇,对诸葛亮和赵云的苦劝不屑一顾,《三国志》载,“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刘备说:“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河山,何足为贵?”刘备作为一代君主,是有大抱负和远大理想的人,竟然能够为了兄弟义气舍弃妻儿老小和大好江山,丧失理智不惜一切为践行“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结拜誓言,最后郁愤而终。这种重恩义、讲仁义的做法,实在可歌可泣,为后人树立了典范,在中国5000年历史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

      三,东吴毁约使三国鼎立失去了基础

      偷袭荆州是吴、蜀撕毁“联合抗曹”合约的无法弥补的错误,虽然荆州是被蜀国“巧取豪夺”得来的,但是怎能因为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断送两国的命运。关羽攻打魏地襄阳将曹仁困在樊城,然后用计水淹七军,击败了于禁庞德的援军,并生擒二将,曹操闻报吓的一点想法都没有,甚至作好了迁都的准备,还是司马懿抓住东吴一心想夺回荆州的思想,献计使东吴袭取关羽后方——荆州,才使关羽败走麦城,丧失性命,从而导致了刘备的伐吴,最终使两国覆灭。

      我看过不少“大话三国”、“水煮三国”、“笑侃三国”的文章,大都把刘备说成是“伪君子”、“装孙子”、“用哭笼络人心”等等,这纯粹是不足称道的“水煮”“笑侃”,其实,刘备的忠义和侠士之风在尔虞我诈、乱世纷纭的三国时代,犹如腐臭的大河注入的一股清流。晋代的陈寿、宋朝的裴松之在《三国志》中曾评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主之风,英雄之器焉。”有位网友曾说:“刘备是成也忠义败也忠义,他为了给异姓兄弟报仇不惜倾国之力,你能说他虚伪吗?能与这样的人做兄弟,夫复何求?”刘备在政治上失败了,但他在忠孝仁义上却世代为人们称颂,那些挖空心思、搬经据典试图贬低刘备、“水煮”刘备的“仁人志士们”,真的是只见树木未见森林、鼠目寸光、居心叵测之辈矣!

    本文相关人物: 刘备 关羽 张飞 曹操 赵云 陈寿
    阅读:
  • 相关阅读
  • 推荐专题
    热点人物
    美团红包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