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睿拍-拍照读世界
  • 当前位置:数字三国 > 三国专题 > 正文
  • 袁绍:被历史的尘埃所淹没的三国英雄

    专题制作:汉晋

        袁绍:东汉末世族豪强。汉大将军、冀州牧。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大氏族,初平元年从渤海起兵,号召天下讨伐董卓,被推为盟主。群雄割据。绍占据中原,为割据势力之首。然袁绍未听部下之谏,失去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良机。汉帝被曹操挟至许昌,曹操自封为大将军,而封袁绍为太尉、邺侯。袁绍以势强,耻为操之下,遂不受封。操以大将军让绍。袁绍破公孙瓒。与曹操征战。建安五年,袁绍兵精粮足,攻打曹操。在官渡被曹操大败。自此势力衰弱。官渡之战后,建安七年,在平定河北诸郡叛乱的途中,袁绍发病而死。
  • 1
  • --- 1 ---

    袁绍:三国时期孤高忠义的豪杰

      袁绍出身四世三公的豪门,然而其为庶出,在古代嫡长子继承制中 地位是很低的。袁绍又生而丧父,幼年生活抑郁。这两者结合,养成了袁绍的孤傲性格。
      袁绍深知其出身的弱点,因而极其注重自身的修养。东汉以孝治天下,袁绍丧母,以古礼守丧三年,又追服父丧,共六年,因而为人所重。袁绍将见许子将,去宾客车马,单身而行。袁绍少年养名,以品行高洁名动天下,为将来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袁绍又好游侠,因而结交天下豪杰。他有四个“奔走之友”:名列“八厨”的张邈、为友复仇的何颙、赴难不惮的许攸、仗义刺卓的伍孚。俗话说“物以类聚”,由此可以想见袁绍少年时的形象——清高正直、勇于赴难。
  • 2
  • --- 2 ---

    三国诸侯袁绍和曹操差距在哪里?

    袁绍于各寨内选精壮军人,用铁锹土担,齐来曹操寨边,垒土成山。曹营内见袁军堆筑土山,欲待出去冲突,被审配弓弩手当住咽喉要路,不能前进。十日之内,筑成土山五十余座,上立高橹,分拨弓弩手于其上射箭。曹军大惧,皆顶着遮牌守御。土山上一声梆子响处,箭下如雨。曹军皆蒙□伏地,袁军呐喊而笑。曹操见军慌乱,集众谋士问计。刘晔进曰:“可作发石车以破之。”操令晔进车式,连夜造发石车数百乘,分布营墙内,正对着土山上云梯。候弓箭手射箭时,营内一齐拽动石车,炮石飞空,往上乱打。人无躲处,弓箭手死者无数。袁军皆号其车为“霹雳车”。由是袁军不敢登高。审配又献一计:令军人用铁锹暗打地道,直透曹营内,号为“掘子军”。
  • 3
  • --- 3 ---

    官渡之战彻底摧毁了袁绍的自尊心

    下面我们就从建安五年这个三国历史上很重要的一年说起,建安五年正月曹操进攻徐州的刘备,这个因为《袁绍传》田丰的劝袁绍曹操后方,袁绍说小儿有病而推脱,及《魏武帝本纪》中贬袁褒刘的说法,让广大后来人无限遐想。我们来仔细想下,刘备是带着曹操的命令去打袁术的,结果把自己认命的徐州太守车胄,占领了徐州,徐州和兖州非常近,刘备在徐州还是有点基础,况且当时曹操攻占徐州用兵是相当凶横的,当地也有相当的反曹意识,曹操也了解刘备,在和袁绍决战之前绝不能留这么一个后顾之忧,当时的刘备的兵力还是不足的,虽然打败了刘岱和王忠,所以在决战之前还是应该尽快的解决刘备,上面也说了曹操在官渡早就开始部署,也不怕袁绍的来袭。
  • 4
  • --- 4 ---

    不识时务注定了袁绍失败的命运

    一是袁绍不识大势,坐失天时。在董卓乱政、搅乱朝纲被诛杀后,由于王允决策失误,董卓的部下李傕等乘机作乱,劫持了皇帝和王公大臣,后来汉献帝在杨奉董承的救护下仓皇东逃。这时,袁绍的谋士沮授献策,要袁绍把汉献帝这面旗帜抢到手,在邺城建都,以“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兵马以讨不臣”。沮授又劝说犹疑一定的袁绍道:“迎皇上不仅符合道义,而且是符合当前需要的重大决策。如果我们不先下手,一定会有人抢在前头。取胜在于不失时机,成功在于敏捷神速,希望将军考虑。”但是袁绍终于没有采纳沮授的意见,以致失去了一个极好把握“天时”的机会。
    然而,曹操却毫不犹豫地带兵“护驾”,把汉献帝迎回到故都洛阳。
  • 5
  • --- 5 ---

    曹操为袁绍垂泪或为少老对手伤心

      世人皆云刘备爱哭,殊不知曹操也常流泪。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一向以硬朗、苍健、气势恢弘的姿态处世,并卓尔不群地屹立于历史长河。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有着吞天吐地之志的铁腕人物,也常常为他人潸然泪下。在记载三国时期最原始、最权威的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本)中可见一斑。
      4.为袁绍垂泪。《三国志·魏书·袁绍传》中有写:“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太祖少与交焉。”曹操在年少时就与袁绍有交往,此后,他们一起讨董卓、攻袁术,每次都取得了成功。再后来,二人在战场上成了对头,结果曹操获胜。袁绍于建安七年病死。建安九年,曹操来到袁绍墓前祭拜,失声痛哭。

  • 6
  • --- 6 ---

    不以成败论英雄——袁绍

    再看这场战争袁绍有没有明显的战略失误呢 有学者认为官渡之战前两次小的遭遇战白马,延津之战使袁军丧失颜良,文丑两员名将,先不说这两员大将是不是真如三国志上所说是河北名将,在官渡之前,也就是在袁绍取四州的时候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两个所谓的名将。因为三国志毕竟是晋人所写,一点偏颇没有是不可能的。就算是这两员大将是名将,也如袁绍传里所说绍军大震。但是我们看最后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呢 徙其民,循河而西和公还军官渡。结果是曹操小胜但是却退兵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袁绍以优势兵力步步为营,逐步挤压曹操,在战略上是没多大问题的。紧接着袁绍连营稍前,逼官渡,合战,不可否认也许袁绍采取沮授的“宜徐持久,旷以日月”更加稳妥。

  • 7
  • --- 7 ---

    本期专题

    专题制作:汉晋
    专题横幅:圈儿ayen
    专题制作时间:2011年11月3日
    本专题相关人物: 袁绍 曹操 许昌 公孙瓒 董卓
  • 相关阅读
  • 推荐专题
    热点人物
    美团红包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