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曹操攻取汉中的作战,可能很多人以为,这次作战并没有什么激烈的交战,对手也不强,没有什么值得写的内容。确实,本次作战,虽然时间不短,但是实际上在汉中作战的时间很短。不过,本次作战,有三个问题还是很值得探讨一番的。 其一,曹操究竟是怎么攻取阳平关的? 其二,曹操在占领汉中后不趁势取蜀是否是战略性错误? 其三,曹操为何不走秦岭谷道进攻汉中,而要走阳平关? 一、 当时的军事形势 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应当说是一个多事之年。在本年中发生的比较著名的事件包括:曹操攻取汉中、消灭张鲁集团刘
公元208年,周瑜克曹军于赤壁,随即与刘备合兵追击。而仓皇而逃的曹操留宿将曹仁据守江陵,径自北归。 周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周瑜的计划是四面包抄,所以在兵未交锋时,周瑜就派遣部将甘宁攻打夷陵,“宁建计先径进取夷陵,往即得其城,因入守之。”刘备自己在堵另一路,“备别遣关羽绝北道”,周瑜自己主攻。这时兵微将寡的刘备不失时机的提出:“仁守江陵城,城中粮多,足为疾害。使张益德将千人随卿,卿分二千人追
三国时代由于军阀混战的需要,骑兵得到了大力发展。相对的骑兵战术也出现了飞跃。现谨参考《中国通史》的描写来简单叙述一下。 当时各军阀都着力建立骑兵部队。公孙瓒得以威行幽州,屡破胡骑,靠地就是由“善射之士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为白马义从”(后汉书。公孙瓒传)。马腾势力更是以羌胡等少数民族为主体建立了一支强大的突骑兵,最近有人认为他还使用了罗马的战术,不过尚且缺乏有利证据。曹操作战,善用骑兵,军中有编有“虎豹骑”(《三国志·魏志&middo
演义中出现了许多的神仙鬼怪,给文章增色不少,但同时也有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在里面,如天命所归,天意难违等等。下面说说其中的几位,戏构小诗,聊以一笑。 南华老仙:碧眼童颜,手执藜杖,黄巾张角的师傅,授张角三卷天书,即《太平要术》。并告戒张角要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化成清风而去。(这个神仙好象不怎么样,眼光还没有刘备好呢,都神仙啦,也算不出张角以后要造反。无怪游戏中经常把他设成妖怪。多半是张角杜撰出来蒙那些无知的教民的。) 碧眼童颜执藜杖, 太平要术洞中藏 可惜收徒眼光短, 一碧
汉末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在我国古代政治家中确实是一位佼佼者。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和为追求天下统一大业而鞠躬尽瘁的奋斗精神,以及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风范,确实使人敬佩。可他也不是完人,也有他的短处。对于诸葛亮其人,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们都曾有过不少评述,可惜由于历史的局限,或者由于“为贤者讳”之类的思想所囿,抑或由于敬仰之情,不愿言其瑕者甚多,尤其是在他对待和使用蜀国大将魏延问题上更是讳莫如深。《三国演义》中“魏延脑后有反骨”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情人节之际,请让我们再次细细品读三国乱世上的爱情故事,并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摘要:曹丕改长安、谯、许昌、邺、洛阳为五都大有深意。若检索曹魏兴起之历史,则五都仿如曹魏走过的五个脚印。一言蔽之,谯乃曹操兴起之都,许昌乃汉亡之都,邺乃魏兴之都,长安乃稳定关中、凉州,防范蜀汉之都,洛阳乃混一区宇之都。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载黄初二年(221年)“改许县为许昌县。以魏郡东部为阳平郡,西部为广平郡。”裴松之引《魏略》曰:“改长安、谯、许昌、邺、洛阳为五都,立石表,西界宜阳,北循太行,东北界阳平,南循鲁阳,东界郯,为中都之地。”[1]77侯康云:“鱼豢《魏略》八十九卷。京兆
这是一个色彩缤纷的舞台,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世纪。皇朝的腐朽,政治的昏暗,一个分崩离析的时代,一个乱世的存在。杰出之士未展其志,忠贞之人无辜受戮,有功之臣难获提拔。。“英雄”,他们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终究无法得到准确的答案。 历史的画卷,因为他们的出现而变的格外绚丽。同样,又因为他们的悄然逝去而留下了遗憾。时代的不公,历史的抉择,让人无法宣泄出心中那份对他们无限的依恋和惋惜之情。惟有用心的去聆听,耳边,会响起一首史诗般的英雄悲歌……
三国时期是一个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动荡时期,在不足一百年的时间里,战争和杀戮始终是这个时代的主题,当那些诸侯和英雄们互相之间进行野蛮杀戮之时,他们身后的女人们也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或多或少的影响或者改变着那个时代的发展进程!
界桥之战是中国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期,袁绍与公孙瓒为争夺冀州而开打的战争,为各地诸侯争夺地盘明显化的第一次会战。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冬,公孙瓒屯兵盘河,袁绍在界桥应战。此战之后双方仍然争战不断,先后发生龙凑之战、巨马水之战,历时两年,以双方互相耗尽兵粮及董卓借汉献帝之名遣使和解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