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三国演义大数据
今日热点
VS
涉及章节
涉及年代
 
 
提及密度
 
 
 
 
事件热度
 
 
 
 
人际广度
 
 
 
 
文武倾向
 
 
 
 
人际关系
 
 
更多数据请点击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不要过分贬低历史上的赵云

赵云,三国里人气最旺的人物之一,也是很多人心目中最喜欢的三国英雄。这主要是因为在《三国演义》中,赵云智勇双全,德才兼备,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代表。但由于在《三国志》等史书记载中,赵云的战绩比较少,尤其是缺乏统率大军、独镇一方的表现,人们对历史上赵云为将的真实能力产生了质疑。加上演义描写和民间流传里赵云的声誉和威名太盛,导致不少人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成了坚定的贬赵派,对历史上的赵云嗤之以鼻。 看了大量关于赵云的激烈争论的文章,自己也认真阅读了《三国志》后,我渐渐修正了原先赵云在自己心目中的定位,接

三国时期的樊城保卫战

一、荆州问题的由来 荆州是故楚地,长期以来就是独立于中原文化的经济、文化区域。其经济中心是江陵(故楚都“郢”就在江陵附近),一条经襄阳、宛城的“驰道”把它和中原地区连接起来。在历史上,楚文明与中原文明长期敌视,其分界大致在襄阳、宛城一线,一般认为,襄阳是楚地的门户,宛城是中原(“中国”)的门户。在三国时期,荆州地区由于地广人稀,区域内还有大量未归化的原始部落,经济并不发达。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讨董联军起时,长沙太守

黎阳之战——袁氏势力真正的终结

在后世的历史学家看来,曹操在官渡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后,似乎袁、曹之争的结果已经决定了。但在当时,曹操可没有这么乐观。官渡之战的直接成果不过是打退了袁绍的进攻,避免了一次失败。说到胜利,那似乎还很遥远。事实也的确如此。官渡之战后,曹操又花了六个整年的时间才彻底消灭了袁氏的势力,统一了北方四州。——这比项羽、刘邦的楚汉之争持续时间还要长。这中间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战略决战:黎阳之战、邺城之战以及白狼山之战。每次作战都经历了半年左右,比官渡之战不稍逊色。 官渡胜利后,曹操为自己

曹操如何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正如史学家们所评价的,官渡之战是一场对历史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大决战。这一战使曹操最终在黄河中下游流域这片当时中国最繁荣、富庶,文化最发达的地域确定了无可争辩的统治地位。而且这一战还是以弱克强的经典战例。曹操是如何取得战役胜利的呢? 我们可以从双方的政治、政策、战略和战役指导等方面作一分析。 一、对汉献帝的态度 在袁绍内部,围绕对汉帝的态度曾发生过争论。当汉帝东逃,暂驻河东时,袁绍曾派郭图前往表达忠诚。袁绍的谋士沮授(一说即是郭图返回后)对袁绍建议道:“将军累叶辅弼,世济忠义。今

详解马超是否曾经“督临沮”

临沮,于东汉时为荆州南郡属县。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得荆州,分南郡立襄阳郡,临沮县移属之。至景初元年(237),又分襄阳郡立襄阳南部都尉,临沮县又移属之。至晋时省襄阳南部都尉,临沮县回属襄阳郡。 一南郡小县,却因“万人敌”关羽死于此而名闻天下。除此之外,与关羽同列的马超,亦有可能曾在某一时期内和“临沮”扯上点关系。 关于马超“督临沮”的记载有两条: 1、马超传:(建安十九年214)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因前为都亭侯。

今日推广
文史推荐
热点专题

是非曲折《出师表》

是非曲折《出师表》

正所谓“历史就是任人揉捏的小姑娘”,千百年前当蜀国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时候,丞相诸葛孔明声泪俱下地写下“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语句表达其报效国家的政治意图,竟然会遭遇后人的各种非议。有争议《后出师表》的真伪性的,有质疑诸葛亮为彰显自己的愚忠而把无辜的蜀汉人民捆绑在战车之上,有学者认为《出师表》所表达的精神思想在当下已属于糟粕,必须予以剔除,更有才华横溢的网友把《出师表》彻底颠覆,谋士诸葛亮摇身变成黑社会大佬……这世道,怎一个“乱”字了得……

汉末各路诸侯的兴亡之路

汉末各路诸侯的兴亡之路

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虽然这段历史时间短暂,然而我们不会忘记在汉末的历史舞台上有多少英雄人物潮起潮落,意气风发,想当年曹操以阉竖之后首倡义军,毅然举起了匡复汉室的大旗,刘备为了兴复汉室是四处奔波,孙权具有父兄留下的基业对未来也是踌躇满志,董卓、袁绍、公孙瓒各路诸侯也雄踞一方。

狡兔死走狗烹——陆逊的悲哀

狡兔死走狗烹——陆逊的悲哀

陆逊字伯言,本名议,吴郡吴人也。世江东大族。少孤,为从祖康纲纪门户。黄武元年,拜大都督、假节。督军五万西陵拒刘,伐谋分兵相机而动。火攻,备军尽殁。黄龙元年,拜上大将军、右都护。辅太子。嘉禾五年,逊协诸葛瑾攻襄阳,信韩扁为敌虏。逊善赌人,昔言以诸葛恪、暨艳、杨竺终败丧,果应。赤乌七年,代顾雍为丞相。陈 “太子正统,藩正有别,当彼此得所,上下获安。”叩头流血。权不纳,又累遣使责逊,逊愤恚卒,年六十三。孙休时,谥昭侯。

在权与利的深渊里挣扎的一代枭雄——董卓

在权与利的深渊里挣扎的一代枭雄——董卓

董卓(? - 192),字仲颖,凉州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早年为汉将,在西方平定少数民族叛乱,后来又参加讨伐黄巾起义,数次兵败,却依然升为前将军,掌管重兵。董卓拥兵自重,驻兵于河东,不肯接受朝廷的征召而放弃兵权,正逢京都大乱,何进被杀,董卓趁机进京,控制了中央政权。之后董卓废汉少帝,立汉献帝,关东诸侯联盟讨伐董卓,董卓放弃洛阳,移都长安。董卓生性残虐,当权后横征暴敛,激起了民愤,最后被王允和吕布谋杀。

是非曲折《出师表》

是非曲折《出师表》

正所谓“历史就是任人揉捏的小姑娘”,千百年前当蜀国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时候,丞相诸葛孔明声泪俱下地写下“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语句表达其报效国家的政治意图,竟然会遭遇后人的各种非议。有争议《后出师表》的真伪性的,有质疑诸葛亮为彰显自己的愚忠而把无辜的蜀汉人民捆绑在战车之上,有学者认为《出师表》所表达的精神思想在当下已属于糟粕,必须予以剔除,更有才华横溢的网友把《出师表》彻底颠覆,谋士诸葛亮摇身变成黑社会大佬……这世道,怎一个“乱”字了得……

  • 《三国演义》上的关羽为何喜欢戴绿帽子

    《三国演义》上的关羽为何喜欢戴绿帽子

    关羽为何喜欢戴绿帽子是一个千古之谜……自古以来说法众多。 最易理解版:关羽夫人背夫偷汉,以至关兴走野。 最没说法的说法:关二哥爱这手,咱就绿给你看!从小就穿“真维斯”,层次上去就下不来了。 最环保说法:绿色环保,他是我国环保事业第一人。他倾尽心力宣传着环保思想,鼓励汉吴魏三地人民爱护植被,保护长江母亲河。想想,如果长江断流,怎么打“火烧赤壁”啊? 最实际说法:耐脏且目标不明显,深绿色作战时邋遢也不是很明显。英俊帅气的形象永远存在战场又不过分暴露目标。哪像赵云那个SB,全白上场,战场上这么打眼,小

    相关人物: 关羽 刘备 曹操 关兴 赵云 阅读 1185

  • 书摘:三国刘璋退出争霸天下的悲剧性格

    书摘:三国刘璋退出争霸天下的悲剧性格

    马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马车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马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马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着什么。 刘备总算得逞了。那刘璋怎么办?如果把他留下来会不会是个祸害呢? 刘备最终还是没有向曹操学习,没有向曹操对付刘琮那样斩草除根。不仅如此,良心未泯的刘备还把南郡公安这块地方划给了刘璋,而且,刘璋家里原先的钱财物品,刘备都纹丝未动,如数奉还,就这样,刘璋佩戴着“振威将军”的印绶上任去了

    相关人物: 刘璋 刘备 诸葛亮 张松[刘璋] 曹操 刘焉 张鲁 刘禅 阅读 1687

  • 北征乌桓是曹操战略决策失误

    北征乌桓是曹操战略决策失误

    建安十二年二月,曹操率军从淳于回到邺城,现在曹操已经在有意识的经营邺城,中国的政治中心开始北移,发往全国的政令、军务开始来自邺城,许都只是块招牌了。 不过朝廷还是有点利用价值的,因为全国各地的军阀--包括挑明与曹操作对的那几人,也还都是奉的大汉年号,对天子刘协还是要称臣的,不管是谁,还是把获得朝廷--实际上谁都明白是曹操--的褒奖为荣,自己任命了官职,还是要上报给曹操的中央政府给予确认一下,不然,总觉得名不正,言不顺。 曹操还有一手绝的:为了最大限度的对现任皇帝加以利用,数年征战间隙也没闲着,

    相关人物: 曹操 刘备 刘表 郭嘉 袁尚 刘琦 袁绍 孙权 诸葛亮 阅读 1168

  • 铜墙铁壁陈仓城:诸葛亮从未攻下的地方

    铜墙铁壁陈仓城:诸葛亮从未攻下的地方

    连环画智取陈仓封面 关中与汉中之间,自古有四条通道,自东向西数,分别为子午道(关中长安——汉中洋县),傥骆道(关中周至县——汉中洋县),褒斜道(关中眉县——汉中褒城),陈仓道(关中宝鸡——汉中阳平关)。子午道侧背受西城(今陕西安康)司马懿威胁,傥骆道过于艰难这两条通道都直通关中腹地,出秦岭山脉入渭河平原之后,易受到魏军包围。相比之下,褒斜道好走一些,但是依然避免不了遭受包围的凶险。惟有陈仓道出山之后,可以依据陇上和秦岭地形,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进退自如。 公元228年,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失

    相关人物: 诸葛亮 郝昭 孟达[蜀] 司马懿 王双[讨蜀] 曹真 申仪 廖立 赵云 阅读 1871

  • 让人疑惑的赵云

    让人疑惑的赵云

    整部《三国》,你大概找不到一个比赵云更叫人喜欢的角色了。忠勇明智,让他一个人占全了。而且,还是那样的“偶像”级帅哥,以至于从界桥到长坂坡再到定军山,无论在连环画还是在京剧里(这是我那个时代仅有的影像艺术),他以一个英武过人的青年将军形象过了三十年,好像时光流逝把他给忘了。 关于赵云的第一个疑惑就是关于年龄的,按照《演义》的说法,赵云第一次出现是在界桥之战中大战文丑,救了公孙瓒,当时的赵云是“少年将军”,我们可以估计为二十岁左右,而刘备此时大约三十

    相关人物: 赵云 刘备 诸葛亮 黄忠 曹操 魏延 吕布 关羽 刘禅 公孙瓒 阅读 2076

  • 赵云的可贵之处-三国学研究之七

    赵云的可贵之处-三国学研究之七

    读过《三国演义》,对赵云都有很深的印象。小说写到赵云的地方不少,重点写他的回目就有“单骑救主”(41回)、“智取桂阳”(52回)、“截江夺阿斗”(61回)、“力斩五将”(92回)四回。其中前三回都与初期的荆州之争相关,并都有一定的史实依据写他年已七旬时随孔明北伐,在凤鸣山连斩五将,则史无所据,纯属小说家艺术创造。不过,《三国演义》写赵云,总体上是比较真实的,与历史上的赵云基本相符。历史上的赵云,给人印象最深的主要不在勇力方面,而是他的胆识、人品。作为一员武将,赵云无疑是第一流的,但他不像众多三

    相关人物: 赵云 刘备 曹操 公孙瓒 袁绍 孙权 赵范 刘禅 阅读 3863

  • 三国乱世真正的智者:蜀后主刘禅的大智慧

    三国乱世真正的智者:蜀后主刘禅的大智慧

    刘禅:(207-271)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 刘禅这个人知道三国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的,而且都觉得他是个昏庸无能之辈,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上都把他写成了一个昏庸的亡国之君。后来还有一句话叫:“扶不起的阿斗”,甚至还有人说刘禅是:“亡国之昏君,丧邦之庸人”。阿斗真的扶不起吗?他真的是个昏庸、愚钝甚至有些弱智的君主吗?我觉得不是的,他是三国史上在位当皇帝时间最长的一个,有人说那是诸葛亮的辅佐啊,刘禅在位40年,在11年的时候诸葛亮就死了,他还继续当了29年的皇帝,他如果真的无能,

    相关人物: 刘禅 诸葛亮 魏延 孙皓 蒋琬 杨仪 杜微 阅读 1073

  • 辕门射戟彰显吕布勇力无双智谋过人

    辕门射戟彰显吕布勇力无双智谋过人

    在世人眼中,吕布是个有勇无谋的人,但是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吕布的脑袋还是比较灵光的。当然,吕布距离刘备、曹操等顶尖的诸侯还有一些距离,但并非是遥不可及。一般来说,在吕布明白的时候,做出的许多决策都相当正确,可是当吕布糊涂的时候,又仿佛一个三岁小孩。 先说吕布的明白。 之前,刘备奉曹操命令前去进攻袁术,吕布乘势占领了徐州,刘备前无去处,后无归路,正在狼狈逃窜的时刻,袁术派人告诉吕布,只要你出兵帮助我消灭刘备,那么我给你许多钱粮。吕布一听大喜,命令高顺带领五万人抄刘备的后路,把刘备下了个半死吗,连

    相关人物: 吕布 刘备 纪灵 袁术 张飞 关羽 曹操 陈宫 阅读 1426

  • 三国时代最优秀的伯乐

    三国时代最优秀的伯乐

    司马徽是三国演义中的名士,据说是他向刘备推荐的伏龙凤雏。 徽,字德操,号水镜,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住城东南20余里洞林寺侧(今曹徐村),徽清雅,以有知人之明著称于世。汉灵帝末年,群雄割据,有经邦济世之才的司马徽不愿施展才能为时所用,他缄默固守,甘愿陷居阳翟故里,躬耕度日。据说司马徽有弟子数人,皆当时名士,诸葛亮、庞统、崔州平、石滔、徐庶等人。 司马徽与庞德公黄承彦交友甚密。庞德公是当地的大名士,是庞统的叔父,其子庞山民娶了诸葛亮的姐姐黄承彦的女儿后来嫁给了诸葛亮,所以这几个人亦亲亦友。

    相关人物: 司马徽 刘备 诸葛亮 刘表 庞统 庞德公 黄承彦 阅读 790

  • 历史上唯一令曹操流泪的女人是谁

    历史上唯一令曹操流泪的女人是谁

    提起曹操不知道的人恐怕不多提起来莺儿来如果你不知道,那是毫不奇怪的。然而,来莺儿是惟一让曹操流泪的女人,你知道吗? 无论戏剧还是小说,无论正史还是野史,大多把曹操描绘成一个白脸奸臣,阴险多疑,手段毒辣,诡计多端,是历史上的反面人物。 其实,历史上的曹操确确实实是文武双全,智勇兼备,才气过人的一代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这一点,在《三国演义》中有所体现。在汉献帝虎落平阳、无依无靠、到处流浪的时候,是他慧眼独具,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将汉献帝迎接到了许昌,正所谓“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绝对

    相关人物: 曹操 刘协 曹洪 袁绍 许褚 典韦 阅读 635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cne3online.com
三国搜
文史
人物
连环画
书籍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