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表与荆州 要谈荆州,就不能不说刘表。很多人对刘表的评价不高,但翻看史书,不难发现,刘表是颇有才干的一个人。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也。少知名,号八俊。长八尺馀,姿貌甚伟。以大将军掾为北军中候。灵帝崩,代王叡为荆州刺史。东汉时荆州的州治在武陵郡的汉寿县(今湖南常德汉寿县),当时荆州最强的势力是长沙太守孙坚。孙坚举兵后,杀了荆州刺史王睿,又杀了南阳太守张咨,与后将军袁术合兵。此时荆州的战略重心是南阳,而其它六郡成一盘散沙之势。由于刺史被杀了,朝廷让刘表出任荆州刺史,从此荆州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拿破仑站在阿尔卑斯山上,睥睨天下,说阿尔卑斯山就在我的脚下。鲁迅后来提到这件事,指出他当时所以那么威风,乃是因为身后带着许多兵。这一句话说到了点子上。白马之战时候的颜良也大致如此。 无敌是假想,实际上纵然颜良二十合把徐晃拍回去确实神威凛凛,但偶们反过来寻思凡超一流大将有几个没被群欧过的。假如把许老虎身边搁上张辽徐晃——都不用夏侯家跟曹家的人出马,颜良一个人打得过么,最多也就是跟当年吕温侯一样架隔遮拦不住,回身便走。 偶们知道当时颜良的十万大军只有他一个将领(看起来很不
东汉末年,政治极端腐败,统治者横征暴敛,再加上连年天灾、饥荒,百姓流离失所,四处流散,饿殍遍野。经张角为首的太平道三十六部,率领黄巾起义席卷全国。他们浇官府,杀官吏,攻破地主庄园、坞堡,州郡官僚纷纷逃匿。陇右的先零羌,湟中羌、义从胡等在客观上配合黄巾军,攻打陇右州县,迅速摧毁了东汉王朝在这里的地方政权,加速了中央政权的崩溃。曹操、刘备等地主武装力量镇压了黄巾起军。他们在此基础上,略州夺县,消灭异已,相互兼并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割据局面。 魏、蜀、吴三国各自统一了北方、益州和江左地区。当
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群雄割据、战乱纷起的时期。在东汉末年至西晋灭吴这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爆发了一连串错综复杂的战争。在这些连绵不断、形形色色的战争中,赤壁之战以其深远独特的影响、丰富多样的作战形式在三国乃至整个中国军事史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是一次典型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这场战争的直接后果是形成了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透过千年的岁月风霜,我们仍能从曹军与孙刘联军战争指导的优劣得失中获得历史的经验与有益的启示。 赤壁之战是一场包括一
任用贤才是一个国家的执政者所必须要予以充分重视的问题。诸葛亮是蜀国建立初期的最主要执政者,他对任用人材的问题一直是相当重视的。然而诸葛这的用人,又一直以来成为很多人辩论的焦点。一方认为诸葛亮的用人是相当客观和实际的,而另一方则认为诸葛亮用人唯亲,只提拔亲已派的人。讨论诸葛亮用人的焦点无外乎街亭用马谡和未足够重用魏延这两个问题。现在我先就诸葛亮在街亭用马谡这一问题,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在阐述这个问题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先评价一下马谡这个人。 公正地讲,马谡绝不是个庸才。马谡字幼常,是襄阳宜城(今
汉末郡国之间名门望族众多,如何理清盘根错节的家族关系,如何辨清枝叶茂盛的长幼之分,一点点从诸多历史文献中,找出你所需要的答案。刘焉刘表刘备外其余皇室子嗣的生存状况、一手构筑曹魏王朝领导建安文学的曹氏、四世三公的河北之雄袁氏,龙虎狗三国之分的诸葛氏,如繁星般闪烁在汉末三国天空中的诸多英杰们,想必你能找到所有你希望找到的。
用朱子彦的话来说,很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都是“盖棺不能论定”。其中,时代背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不同的政治空气下人们会对同一个人物作出不同的历史定位。同一个人物的多个侧面会随之从不同角度被放大。而曹操形象在中国历史上的多次变迁则是最典型的代表。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在三国的历史里,有许多风云人物因为各种原因壮志未酬,英年早逝。让人为之扼腕痛惜。清明节又将来临,让我们一起来纪念那些早逝的英灵。
我国历史上的文人墨客从来不吝啬对诸葛孔明的赞美之词,如“大业定三分,伊吕洵堪称伯仲奇才真十倍,萧曹未许比经纶”“生为兴刘尊汉室 死犹护蜀葬军山”。而另外一边,鲁迅先生曾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无限夸大诸葛亮的智慧与能力,把他描写成“多智而近妖”。而历史学家胡觉照认为,从树立、拔高诸葛亮个人形象,直到将他塑造成一个完人而推上神坛,是《三国志》、历代政治家、史学家、《三国演义》等集体力量的结晶。在2007年时候,更是有专家学者联合发出呼吁,要求把诸葛亮请下神坛。历史上的诸葛亮是否被神话?我们
蜀汉(西元221年~263年),又称季汉,三国之一。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汉室宗亲刘备在军阀混战中崛起。延康元年(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汉,次年(221年),刘备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在四川(蜀地)成都称帝,延续了汉朝大统。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禅,历二帝,共四十三年,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国力强盛,但是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后元气大伤,后来诸葛亮治国,恢复生产,使得能与魏吴抗衡。蜀汉后期拥有益州、汉中、南蛮等地(今四川及云南、贵州北部、陕西旧汉中府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