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睿拍-拍照读世界
三国演义大数据
今日热点
VS
涉及章节
涉及年代
 
 
提及密度
 
 
 
 
事件热度
 
 
 
 
人际广度
 
 
 
 
文武倾向
 
 
 
 
人际关系
 
 
更多数据请点击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荆州漫谈

刘表与荆州 要谈荆州,就不能不说刘表。很多人对刘表的评价不高,但翻看史书,不难发现,刘表是颇有才干的一个人。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也。少知名,号八俊。长八尺馀,姿貌甚伟。以大将军掾为北军中候。灵帝崩,代王叡为荆州刺史。东汉时荆州的州治在武陵郡的汉寿县(今湖南常德汉寿县),当时荆州最强的势力是长沙太守孙坚。孙坚举兵后,杀了荆州刺史王睿,又杀了南阳太守张咨,与后将军袁术合兵。此时荆州的战略重心是南阳,而其它六郡成一盘散沙之势。由于刺史被杀了,朝廷让刘表出任荆州刺史,从此荆州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关羽斩颜良的另一种思路

拿破仑站在阿尔卑斯山上,睥睨天下,说阿尔卑斯山就在我的脚下。鲁迅后来提到这件事,指出他当时所以那么威风,乃是因为身后带着许多兵。这一句话说到了点子上。白马之战时候的颜良也大致如此。 无敌是假想,实际上纵然颜良二十合把徐晃拍回去确实神威凛凛,但偶们反过来寻思凡超一流大将有几个没被群欧过的。假如把许老虎身边搁上张辽徐晃——都不用夏侯家跟曹家的人出马,颜良一个人打得过么,最多也就是跟当年吕温侯一样架隔遮拦不住,回身便走。 偶们知道当时颜良的十万大军只有他一个将领(看起来很不

试从奇正论角度论孔明北伐

东汉末年,政治极端腐败,统治者横征暴敛,再加上连年天灾、饥荒,百姓流离失所,四处流散,饿殍遍野。经张角为首的太平道三十六部,率领黄巾起义席卷全国。他们浇官府,杀官吏,攻破地主庄园、坞堡,州郡官僚纷纷逃匿。陇右的先零羌,湟中羌、义从胡等在客观上配合黄巾军,攻打陇右州县,迅速摧毁了东汉王朝在这里的地方政权,加速了中央政权的崩溃。曹操、刘备等地主武装力量镇压了黄巾起军。他们在此基础上,略州夺县,消灭异已,相互兼并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割据局面。 魏、蜀、吴三国各自统一了北方、益州和江左地区。当

论赤壁之战敌对双方战争指导的优劣得失

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群雄割据、战乱纷起的时期。在东汉末年至西晋灭吴这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爆发了一连串错综复杂的战争。在这些连绵不断、形形色色的战争中,赤壁之战以其深远独特的影响、丰富多样的作战形式在三国乃至整个中国军事史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是一次典型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这场战争的直接后果是形成了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透过千年的岁月风霜,我们仍能从曹军与孙刘联军战争指导的优劣得失中获得历史的经验与有益的启示。 赤壁之战是一场包括一

论诸葛亮的用人——马谡篇

任用贤才是一个国家的执政者所必须要予以充分重视的问题。诸葛亮是蜀国建立初期的最主要执政者,他对任用人材的问题一直是相当重视的。然而诸葛这的用人,又一直以来成为很多人辩论的焦点。一方认为诸葛亮的用人是相当客观和实际的,而另一方则认为诸葛亮用人唯亲,只提拔亲已派的人。讨论诸葛亮用人的焦点无外乎街亭用马谡和未足够重用魏延这两个问题。现在我先就诸葛亮在街亭用马谡这一问题,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在阐述这个问题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先评价一下马谡这个人。 公正地讲,马谡绝不是个庸才。马谡字幼常,是襄阳宜城(今

今日推广
文史推荐
热点专题

三国时期主要人物姓氏族谱

三国时期主要人物姓氏族谱

汉末郡国之间名门望族众多,如何理清盘根错节的家族关系,如何辨清枝叶茂盛的长幼之分,一点点从诸多历史文献中,找出你所需要的答案。刘焉刘表刘备外其余皇室子嗣的生存状况、一手构筑曹魏王朝领导建安文学的曹氏、四世三公的河北之雄袁氏,龙虎狗三国之分的诸葛氏,如繁星般闪烁在汉末三国天空中的诸多英杰们,想必你能找到所有你希望找到的。

曹操是怎样从英雄沦为枭雄的?

曹操是怎样从英雄沦为枭雄的?

用朱子彦的话来说,很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都是“盖棺不能论定”。其中,时代背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不同的政治空气下人们会对同一个人物作出不同的历史定位。同一个人物的多个侧面会随之从不同角度被放大。而曹操形象在中国历史上的多次变迁则是最典型的代表。

三国十大英年早逝人物

三国十大英年早逝人物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在三国的历史里,有许多风云人物因为各种原因壮志未酬,英年早逝。让人为之扼腕痛惜。清明节又将来临,让我们一起来纪念那些早逝的英灵。

诸葛亮是否称得上“千古贤相”?

诸葛亮是否称得上“千古贤相”?

我国历史上的文人墨客从来不吝啬对诸葛孔明的赞美之词,如“大业定三分,伊吕洵堪称伯仲奇才真十倍,萧曹未许比经纶”“生为兴刘尊汉室 死犹护蜀葬军山”。而另外一边,鲁迅先生曾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无限夸大诸葛亮的智慧与能力,把他描写成“多智而近妖”。而历史学家胡觉照认为,从树立、拔高诸葛亮个人形象,直到将他塑造成一个完人而推上神坛,是《三国志》、历代政治家、史学家、《三国演义》等集体力量的结晶。在2007年时候,更是有专家学者联合发出呼吁,要求把诸葛亮请下神坛。历史上的诸葛亮是否被神话?我们

千古遗恨隆中对——西蜀的霸业春秋

千古遗恨隆中对——西蜀的霸业春秋

蜀汉(西元221年~263年),又称季汉,三国之一。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汉室宗亲刘备在军阀混战中崛起。延康元年(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汉,次年(221年),刘备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在四川(蜀地)成都称帝,延续了汉朝大统。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禅,历二帝,共四十三年,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国力强盛,但是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后元气大伤,后来诸葛亮治国,恢复生产,使得能与魏吴抗衡。蜀汉后期拥有益州、汉中、南蛮等地(今四川及云南、贵州北部、陕西旧汉中府一带)。

  • 关羽从人到神《三国演义》功不可没

    关羽从人到神《三国演义》功不可没

    在中国,甚至在全世界,一部小说,能将其中一个人物塑造成万民心目中的一位尊神者,敬仰之,供奉之,祭祀之,膜拜之,只有这部《三国演义》及其塑造的关羽。要说文学的功能,影响最大,反映最佳,社会效果最强烈者,莫过于此了。 造神,是中国人最爱玩的一种骗人游戏。在封建社会里,统治者造各式各样的神来愚弄老百姓,还有的,造自己为神或者鼓吹个人迷信之类,让大家顶礼膜拜。但不论造得多么神乎其神,终究有倒牌子的一天,只有《三国演义》造出来的这个关帝,具有想象不到的长远生命力。 近二三百年间,中国人(包括海外华裔)信关

    相关人物: 关羽 张飞 刘备 刘协 严颜 周仓 关平 刘禅 黄忠 马超 阅读 325

  • 古今帝王盗墓先驱:东吴大帝孙权

    古今帝王盗墓先驱:东吴大帝孙权

    资料图片:孙权 关于孙权的故事很多,凡是中国人都能说出个一二来,但如果说孙权盗墓,知道的人可能没有几个,不少人可能也不会相信。 孙权盗的是哪个人的墓?这个人的祖上算起来与孙家祖上的关系还不一般呢,他就是历史上第一任“长沙王”吴芮。 既然要盗墓材,长沙附近的古冢名墓很多,为什么要选吴芮的?这是因为吴芮的墓材多,而且好。 秦汉时期曾流行一种特高等级的下葬礼制,叫“黄肠题凑”。这种葬式有利于尸体保护,本是春秋时期周天子所葬专用,后来诸侯王、功臣,经特许也可使用了。 “黄肠题凑”全部用上等木料做成,

    相关人物: 孙权 孙坚 吴纲 阅读 331

  • 解析第一次北伐诸葛亮战略和魏延战略

    解析第一次北伐诸葛亮战略和魏延战略

    关于诸葛亮一次北伐未能采纳魏延的建议,由魏延分兵一路由子午谷直攻长安,许多人认为诸葛亮过于谨慎,缺乏战场的应变之道,其实这是相当不公平的。下面让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这两个计划来看看到底谁才是奇谋。 根据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载,诸葛亮在建兴五年三月率诸军北驻汉中,临行前,发表了有名的《出师表》。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从进驻汉中到正式开始北伐,这中间足足有一年的时间。关于诸葛亮为什么足足等待了一年才出兵。根据我的猜测,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整军备战,思索

    相关人物: 诸葛亮 魏延 孟达[蜀] 孙资 马谡 曹叡 赵云 曹真 邓芝 张郃 阅读 877

  • 关羽仁义无双的两大善举

    关羽仁义无双的两大善举

    关羽是三国时期的勇将,但与他同时期的勇将很多,可是后人独把他推得很高,甚至尊之为“武圣”。对此,历代争议很大。很多人觉得关羽的名声是统治阶级捧起来的。觉得他不过是个失败者,够不上“武圣”的称号。我倒觉得,从勇冠三军方面看,固然与他齐平的不乏其人,但勇冠三军兼大仁大义者,非关羽莫属,谁也比不过他。也许还有人说关羽的仁义只是针对刘备,是私人交情,没有更多的社会意义。若真有人这么认为,只要他留心分析一下史有明载的关羽两大善行,也许会动摇自己的看法。关羽的两大善行,不容忽视,是其人品使然: 一是公元21

    相关人物: 关羽 吕蒙 庞德 于禁 袁绍 刘备 曹操 阅读 720

  • 曹操其实是高帅富 “容貌短小”是后人贬低

    曹操其实是高帅富 “容貌短小”是后人贬低

    曹操身材如何,在《三国志》里根本没有记载,《魏书》里也没有。认为曹操个子矮的人,证据无非就是《三国演义》和《世说新语》,以及《魏氏春秋》,《三国演义》是小说就不用提了。 《世说新语》他的本质也是“笔记小说”,也属于小说,虽然里边有的内容可信,但大多数不可信,尤其涉及曹魏的,基本都是黑,因为作者刘义庆是汉献帝后人,不可能说曹魏好话,尤其魏太祖曹操更是被贬低的对象,所以《世说新语》里涉及曹魏的部分多不可信。 东晋孙盛《魏氏春秋》:“魏武王姿貌短小,神明英彻”,很多人信了这个,但是我要说的是,孙盛是

    相关人物: 曹操 孙盛[西晋] 曹丕 袁遗 刘协 阅读 2221

  • 分析周瑜取南郡之战

    分析周瑜取南郡之战

    周瑜取南郡之战,《三国志》史料很分散,史家分较少,而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世人误解也颇多。 这些误解可以概括为:周瑜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损兵折将,自己还受了伤,不过得江陵一座空城,战果却便宜了刘备。而且周瑜与曹仁在江陵对峙期间,刘备趁机占领江南四郡,逐步做大。所以周瑜取南郡的战略选择是错误的。 这些观点经不起史料的推敲。而实际上,周瑜在南郡会战中表现的军事才华不亚于赤壁之战。 一、夺取南郡的战略必要 夺取南郡,对于孙、刘两个利益集团来讲,都有战略上的必要意义。 从地理位置上看,南郡跨长江两岸,是赤

    相关人物: 周瑜 刘备 曹仁 曹操 关羽 甘宁 徐晃 孙权 李通[魏] 乐进 阅读 9378

  • 谈谈诸葛亮之于蜀汉的三大战略失误

    谈谈诸葛亮之于蜀汉的三大战略失误

    首先我们充分肯定诸葛亮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少有的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和楷模,是个人品质高尚,为蜀汉鞠躬尽瘁一生的极品男人。现在之所以谈他的战略失误,主要源自于成王败寇之说,虽然北方的曹魏实在过于强大,但是,蜀汉却亡国在东吴之前,不能不说,蜀汉的军事政治方面的战略安排还是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国家整体军事进取的态势不够坚决和明朗 1、应制定隆中对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战略主攻方向和配合方向的战术目标 荆州失误,说明诸葛亮的隆中对只有战略规划而没有实施方案,刘备

    相关人物: 关羽 刘备 诸葛亮 魏延 刘禅 曹操 蒋琬 费祎 杨仪 李严 阅读 1020

  • 你不知道的诸葛亮的那些事

    你不知道的诸葛亮的那些事

    诸葛亮帅哥丑女婚姻佳话背后的真相 说起诸葛亮,大家都会想到三顾茅庐、白帝托孤、七擒孟获、挥泪斩马谡、独创木牛流马……千百年来,他被人们当作智慧的化身。尤其是在文学作品的渲染下,一个神秘莫测而近乎完美的智者形象出现在大家眼中。鲁迅先生曾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妖。”那么,诸葛亮真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近神”吗? 诸葛亮的乱世童年 世人对于诸葛亮雄才伟略的了解,大多来自于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之后的事情。那么诸葛亮27岁出山之前的成长经历,又是怎样的呢?那就要从他的祖上说起。诸葛亮,字孔明,是东汉末

    相关人物: 诸葛亮 刘表 庞德公 黄承彦 诸葛玄 蒯祺 庞山民 阅读 2068

  • 虽轻描淡写但近乎完美:周瑜身后的雅俗世界

    虽轻描淡写但近乎完美:周瑜身后的雅俗世界

    铜雀春深锁二乔,清代费丹旭绘。唐代杜牧《赤壁》诗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周瑜身后存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镜像。在正史与野史、官方与民间之中,1800年来,出现着形形色色的周瑜,并与那个曾经真实存在的周瑜,渐行渐远。公元210年,赤壁之战刚刚结束不过两年,周瑜即死于一次军事行动的准备之中。当时他36岁。人们对于他的不幸,说法各异,在史书中,他的死源于一次意外的箭伤。而在民间,人们更愿意相信,年轻人是死于他的小肚鸡肠。由于过早的夭折,围绕着这位壮志未酬的大人物周

    相关人物: 周瑜 曹操 诸葛亮 张昭[吴] 鲁肃 小乔 孙权 刘备 阅读 479

  • 曹操用人不忌,不得已而为之

    曹操用人不忌,不得已而为之

    连环画里的曹操形象 在河南安阳发现的所谓曹操墓,到底是真是假,似乎永远都是一个谜,只要疑问一天存在,墓地的真实性也就一天不得定论。然而,关于曹操的疑问,有可能消停吗? 即便如此,我们对他的“形”还是如此好奇,已经到了挖地何止三尺的地步。而对于他的“神”的探索,更像是一个无限量的宇宙。今天,我就他的用人之“神”进行一番探索,就当是在这个无量宇宙中发出一艘小小的探测器吧。 “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这段话,是曹操的谋臣荀彧反驳孔融时说的。孔融觉得袁绍有田丰、许

    相关人物: 曹操 袁绍 荀彧 许攸[袁绍] 郭嘉 田丰 孔融 伏完 辛评 阅读 178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cne3online.com
三国搜
文史
人物
连环画
书籍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