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 当前位置:数字三国 > 三国人物 > 何曾
  • 何曾

    hé-zēng
    总票数:
    • 何曾 字颖考 199-278(80岁)
    • 籍贯:豫州陈国阳夏 今河南周口市太康县
    • 曾效力势力:魏  西晋 
    • 容貌:暂无相关记载
    • 官至:太傅 太宰 侍中 郎陵公 谥曰元公 
  • 历史简介
  •   西晋重臣、太傅、太宰。父夔,魏太仆、阳武亭侯。曾少袭爵,好学博闻,与同郡袁侃齐名。魏明帝初为平原侯,曾为文学。及即位,累迁散骑侍郎、汲郡典农中郎将、给事黄门侍郎。顷之,迁散骑常侍。出补河内太守,在任有威严之称。征拜侍中,母忧去官。嘉平中,为司隶校尉。抚军校事尹模凭宠作威,奸利盈积,朝野畏惮,莫敢言者。曾奏劾之,朝廷称焉。时曹爽专权,宣帝称疾,曾亦谢病。爽诛,乃起视事,魏帝之废也,曾预其谋焉。时步兵校尉阮籍负才放诞,居丧无礼。曾以籍有才,劝免罪不成。曾在司隶积年,迁尚书,正元年中为镇北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假节。迁征北将军,进封颍昌乡侯。咸熙初,拜司徒,改封郎陵侯。文帝为晋王,曾与高柔、郑冲俱为三公,将入见,曾独致拜尽敬,二人犹揖而已。武帝袭王位,以曾为晋丞相,加侍中。与裴秀、王沈等劝进。践阼,拜太尉,进爵为公,食邑千八百户。久之,以本官领司徒。曾固让,不许。遣散骑常侍谕旨,乃视事。进位太傅。曾以老年,屡乞逊位。刘毅等数劾奏曾侈忲无度,帝以其重臣,一无所问。咸宁四年薨,时年八十。帝于朝堂素服举哀,赐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将葬,下礼官议谥。博士秦秀谥为“缪丑”,帝不从,策谥曰孝。太康末,次子劭自表改谥为元。
  • 历史年表
  • 司马炎即晋王位,封何曾为晋丞相

    何曾少袭爵,好学博闻,与同郡袁侃齐名。

    魏太和元年起[公元二二七年起]

    魏明帝初为平原侯,曾为文学。

    及即位,累迁散骑侍郎、汲郡典农中郎将、给事黄门侍郎。

    顷之,迁散骑常侍。

    出补河内太守,在任有威严之称。

    征拜侍中,母忧去官。

    魏嘉平中[公元年二五一年左右]

    为司隶校尉。

    抚军校事尹模凭宠作威,奸利盈积,朝野畏惮,莫敢言者。曾奏劾之,朝廷称焉。

    时曹爽专权,宣帝称疾,曾亦谢病。

    爽诛,乃起视事,魏帝之废也,曾预其谋焉。

    时步兵校尉阮籍负才放诞,居丧无礼。曾以籍有才,劝免罪不成。

    曾在司隶积年,迁尚书。

    魏正元年中[公元二五五年左右]

    为镇北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假节。

    迁征北将军,进封颍昌乡侯。

    魏咸熙初[公元二六四年起]

    拜司徒,改封郎陵侯。

    文帝为晋王,曾与高柔、郑冲俱为三公,将入见,曾独致拜尽敬,二人犹揖而已。

    魏咸熙二年[公元二六五年]

    武帝袭王位,以曾为晋丞相,加侍中。与裴秀、王沈等劝进。

    晋泰始元年[公元二六五年]

    践阼,拜太尉,进爵为公,食邑千八百户。

    久之,以本官领司徒。曾固让,不许。遣散骑常侍谕旨,乃视事。

    进位太傅。曾以老年,屡乞逊位。刘毅等数劾奏曾侈忲无度,帝以其重臣,一无所问。

    晋咸宁四年[公元二七八年]

    薨,时年八十。

    帝于朝堂素服举哀,赐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将葬,下礼官议谥。博士秦秀谥为“缪丑”,帝不从,策谥曰孝。

    晋太康末[公元二八七年左右]

    次子劭自表改谥为元。

  • 历史评价
  • 司马炎:“侍中、太尉何曾,立德高峻,执心忠亮,博物洽闻,明识弘达,翼佐先皇,勋庸显著”、“太傅明朗高亮,执心弘毅,可谓旧德老成,国之宗臣者也。而高尚其事,屡辞禄位。” 刘毅:“曾侈忲无度。” 《晋书·何曾传》:“曾性至孝,闺门整肃,自少及长,无声乐嬖幸之好”;“曾常因小事加享杖罚。其外宽内忌,亦此类也”;“何曾善其亲而及其亲之党者也”;“何石殊操,芳饪标奇。帝风流靡,崇心载驰。矜奢不极,寇害成赀。邦分身坠,乐往哀随。”
  • 演义数据
  • 1-120回
    在三国演义中出现的章节 共2回
    公元184-280年
    在三国演义中出现的年份 共3年
  • 演义简介
  •   魏臣。与贾充、裴秀劝晋王司马昭立长子炎为世子。司马炎即晋王位,封何曾为晋丞相。
  • 家族资料
  • 三国人物百科制作
    • 创建时间:
      2004-10-02 20:25
    • 百科制作:
      汉中王刘备
    • 内容校对:
      汉圣帝
    • 最后更新:
      2023-08-08 11:09
  • 相关阅读
  • 推荐专题
    热点人物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