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一个刘备的隐痛,有史可依,诸君看完勿要气恼@
初……(张裕)其人饶须,先主嘲之曰:"昔吾居涿[zhuo]县,特多毛姓,东西南北皆诸毛也,涿令称曰:‘诸毛绕涿居乎’!”裕即答曰:"昔有作上党潞[lu]长,迁为涿令者,去官还家,时人与书,欲署潞则失涿,欲署涿则失潞,乃署曰‘潞涿君’。”先主无须,故裕以此及之。(《三国志·周群附张裕传》)
起因是刘备觉得张裕的大胡子摸样可笑,就嘲他几句。本来嘛,“白面有须,是为美也。”胡人似的胡子是滑稽了一点,可是刘备似乎没有随身带镜子;他自己嘴上一毛不拔倒不记得了。
不过,“潞涿君”这个嘲笑未免忒刻毒了一点。“潞”同“露”音,“涿”同“啄”也同“椓”谐音。啄是鸟嘴,露啄是说刘备光着嘴巴没有胡子:而椓是太监的意思,露椓简直就是嘲笑刘备是个太监了。一语双关,实在是妙啊!说的刘备哭笑不得。生气却有理亏,也没奈何他。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任凭张裕如何熟晓占候,天才过群,刘备都不会对"潞涿峻”这个莫大的嘲讽释怀的。连诸葛大人也救不了他,刘备只用一句话来坚定地的回绝诸葛亮:"芳兰生门,不得不锄。"翻译成白话就是:"有才能也没用,谁让他得罪了我,我绝不让他逍遥自在!"
这件有损刘备的完美形象的事,自然是绝对不会出现在《演义》里了,大抵又“为贤者讳”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