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睿拍-拍照读世界
  • 当前位置:数字三国 > 三国文史 > 正文
  • 小乔墓葬在庐江

      “东吴名将推公瑾,南国佳人说小乔”。

      小乔,东汉太尉乔公(玄)之次女,原籍梁国(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后因战乱徙居皖县(今安徽省潜山县)。史志记载:小乔貌如天仙,号称国色,乃一代佳人。建安三年(198年)嫁吴军大都督周瑜为妻,育有二男一女。小乔生卒年月不详,可其死后,却在今安徽省庐江县、南陵县和湖南省岳阳市共有三处小乔墓,其真伪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我国历史文化的又一个至今未解之迷。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旅游产业的兴起,各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历史名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关将小乔墓作为人文景观的开发又成了上述三地的热门话题。可是,究竟哪一处才是真正的小乔墓葬呢?为此,笔者以史志记载为依据,对照古籍文献,并佐以古遗迹遗存和艺文杂记等多种资料,进行一一考证和辨析——

      一

      考证小乔墓,首先就必须要讲到其夫君周瑜及周瑜墓。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庐江舒(今庐江县西南)人。出身士族,三国时东吴名将。建安十三年(208年),由其直接指挥的“赤壁之战”,以三万精兵破曹操数十万大军而英名大振。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道于巴丘(今湖南岳阳)病卒”,“孙权素服举哀,自迎其丧于芜湖,命厚葬于本土”。

      然亦如小乔墓,周瑜死后,在湖南岳阳、江西新淦和安徽的庐江、居巢、芜湖、宿松、舒城等县共有七处“周瑜墓”。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曾出现一场长达10年之久的周瑜墓真伪之争。1978年,国家文物保护局授权安徽省文物局组织专家组,先后多次分赴周瑜墓葬各地,对周瑜墓的真伪进行实地探测、考察,并查阅大量史志资料及相关古遗迹遗存,最后认定:庐江周瑜墓是真正的墓葬。其他六地的“周瑜墓”均为“衣冠冢”、“兵器冢”和“纪念冢”。庐江周瑜墓得到国家文物保护局的确认,安徽省人民政府于1989年公布庐江周瑜墓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乔和周瑜乃美女嫁英雄,情深意切,恩爱无比。婚期13年,小乔一直是跟随军中相伴夫君左右。周瑜征战途中,箭伤复发于巴丘,小乔始终在他身边照料护理。周瑜病逝后,小乔痛不欲生,扶柩东归,寂守墓庐,抚养遗孤。小乔何时辞世,史志均无具体记述。但根据中国妇女“嫁鸡随鸡,嫁犬随犬”的传统道德和叶落归根的丧葬习俗,小乔死后葬于夫君“本土”,其墓葬和夫君周瑜墓同在庐江,是完全符合史实的。

      

      二

      既然小乔墓葬在庐江,那么在南陵和岳阳两地的小乔墓又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关于南陵“小乔墓”,《南陵县志》明确记载:此墓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起因是当时的南陵知县高怡,有天夜梦小乔,诉说她的墓在城郊香油寺侧,遂令典史江鲲重新建小乔墓于香油寺西苑,并树巨碑一块,阳刻“东吴大都督周公德配乔夫人之墓”。周瑜曾任春谷长(今南陵县在东汉末属春谷县),知县高怡是否有小乔梦诉,姑且不论。但建小乔墓于夫君曾任职之地以资纪念,并借以提升本县名望,其情可察。可后人即以此为小乔真墓葬,乃谬误也。据有关资料记载:周瑜(210年)病逝后,小乔孀居十四载,也就是说小乔大约在公元224年前后去世,距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约1500多年。人死后1500多年再建墓,其墓葬何物,应是不言自明。

      其次,关于湖南岳阳“小乔墓”,最早文字资料记载是明代《岳州府志》,记小乔“死葬岳州今广丰仓内”(今岳阳市一中后花园)。后到清光绪七年(1881年)岳阳督学陆保宗重修小乔墓在冢上重植2株女贞树,又于墓南侧增建小乔墓庐,四周筑有围墙。后小乔墓庐毁于抗日战争的炮火,至今除保存“小乔墓庐”刻石一方之外,其余仅存遗址。至于小乔墓何以在岳阳,有文字称今岳阳乃当年巴丘,是周瑜“病卒”之地。小乔护送周瑜灵柩回本土安葬后,为了晚年生活计,便选择留居于有奉邑享受的巴丘。且就居住在当年周瑜的都督府,所以小乔死后就埋葬在巴丘了(该墓始建于何年无记载)。笔者认为,此一说不可成立。周瑜生前官至大都督,与吴主公孙策是两连襟。三国鼎立之后,孙权乃吴国大帝,他让太子孙登娶了周瑜的女儿周珊,又把自己的女儿和侄女分别嫁给了周瑜的长子周循和次子周胤。不论是周瑜生前还是死后,其夫人小乔都享有“皇亲国戚”的待遇。且不说能享有何等富贵荣华,但绝对是衣食无忧,怎可能要靠“有奉邑享受的巴丘”来解决其“晚年生活计”?更重要的是根据史志记载:岳阳(即巴丘)在东汉末乃荆州属地,一直是刘备(西蜀)和孙权(东吴)长期相互争夺的军事要地,战乱频繁。周瑜就是在征战途中“病卒”于此。时小乔已携带尚未成年的子女扶夫君灵柩回归“本土”(庐江),岂可孤儿寡母再逆江而上客居他乡?!因此,岳阳“小乔墓”亦如岳阳“周瑜墓”,按当时江汉盛行的“一墓多葬”之风,为纪念英雄与美女夫妇在巴丘的岁月,巴丘人继建“周瑜墓”(衣冠冢)后再修“小乔墓”(纪念冢)以资纪念,应在情理之中,可信无疑。

      三

      小乔墓葬在庐江,其墓始建于何时,虽无正史可考,但散见于稗官小说、名公诗文集、艺文杂记等都多有文字记载。

      小乔墓在庐江县城西门外绣溪河北岸真武观旁,古称“瑜婆墩”。墓有封无表,平地起坟,汉砖结构,墓前有拜台、供桌等石器。墓门朝东,与城东周瑜墓遥遥相望。此墓至明朝一直都保存较完好,后在明崇祯年间(1628-1640年)的动乱中被兵火毁坏,明人王永年曾写诗记下当年遭劫惨状:“墓木如经劫火烧,今时潜水(庐江县城又名潜川,笔者注)旧吴朝。凄凄两冢依城郭,一是周郎一小乔”。到清顺治七年(1651年),山东进士孙弘吉吉任庐江知县,一日“由公瑾墓西行,绕北岗数里,至真武观,小乔之冢在焉。然冢之前后,既犁为田,古甓缺裂已久,固不若公瑾墓之尚完也”。于是孙知县便“使人荷锸筑其坟”,并作《小乔辞》勒石记之:“大堤堤下水涓流,乔家国色古遗周。上有靡靡之茂草,四角花砖绕一扌不。周郎尽卒三十六,江淮哀痛吴主哭。胭脂色褪镜奩移,曾在黄垆在华屋。只今幽隧已成蹊,东望周郎宰木低,里人喭甚勿复较,我将锦石列丹题”。清末,小乔墓再遭破坏,抗日战争时期,安徽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王况裴(湖南衡阳人,名宁度,号绿野),曾主持依原样修复。直至上世纪50年代初,尚有土冢荒丘,残碑断石。但经“文革”浩劫后,庐江小乔墓亦已是仅存遗址,别无他物了。

      但值得欣慰的是,从现存的古籍文献等资料中发现:千百年来,历朝的文人墨客前来庐江周瑜墓、小乔墓凭吊者无数,写下了许多脍灸人口的诗词楹联佳作,给我们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其典型的代表作有明朝诗人王召《过周瑜小乔墓》:“东吴名将推公瑾,南国佳人说小乔。应是两人俱绝代,白扬相望共萧萧。”清著名女诗人陶安生(江苏补用道庐江章玕夫人)所写的《过小乔墓》:“姊从君,妹从臣,英雄儿女俱绝伦。曲同顾,醪同注,豪气柔情两相慕。玉帐留连历几春?阿瞒铜雀愿徒殷。风流已盖三分国,玉树琼花尽后尘。可惜奇缘天也忌,周郎竞继孙郎逝。佳儿虽缔两家姻,后死尚违同穴誓。惟欣香冢近城隈,公瑾相望土一扌不。想见月明荒野夜,英灵犹得共徘徊”。此诗深情地哀惋小乔生平且真实地记述了当年小乔“香冢”之状,给人以遐想,发思古之幽情。还有小乔墓庐石刻上的一副对联:“小苑辟从今,对马鬣一扌不,秋风酒酹湖萍白;大姨渺何处,独蛾眉千古,春雨香留墓草青”也都是从这里流传至全国,世人吟诵。

      如今,这些珍贵的文史资料由县文物管理部门收集整理,珍藏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乔夫君周瑜墓的陈列馆内。近几年来,当地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多有关于重建小乔墓的议、提案,并已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笔者相信,最少是希望:随着地方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产业的崛起,在庐江县城“巍巍两冢依城郭,一是周郎一小乔。”这一具有千年历史的人文景观会完整的再现在游人们的面前。 

    本文相关人物: 小乔 周瑜 孙权 孙弘 桥公 孙登[吴] 周胤
    阅读:
  • 相关阅读
  • 推荐专题
    热点人物
    美团红包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