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熟”是时下的流行词,指的是坑害亲戚朋友赚熟人的钱。比如,到老同学开的店子里玩,本想买点便宜货,结果买回来的东西比市场价贵几倍,这是一种常见的“杀熟”。最厉害的“杀熟”大概要算前几年盛行的传销了,不少人被熟人骗得倾家荡产、身无分文。
其实“杀熟”这事不新鲜,古时就有,《三国演义》里的“蒋干中计”就是一个典型的“杀熟”案例。
蒋干和周瑜从小就是同窗好友,交情不浅,在蒋干眼里,周瑜肯定是很看重同学之情的,不然,他也不敢当着曹操夸下招降的海口:“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
蒋干“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来”,一个“昂然”,透出了蒋干即将与老同学见面掩饰不住的兴奋,蒋干见面就问:“公瑾别来无恙!”蒋干满腔同学旧情,本是要与周瑜叙一番旧的。不想周瑜一点面子都不给他,当着众人迎头给他一棒:“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耶?”这话里有指责,平时你都干什么去了,也不来走动走动,看望我一下,现在飘水过江而来,算哪回事?
蒋干大老远的兴冲冲地来,就受了这闷头一棍,心是凉了半截,只想打道回府,周瑜哪里肯放,这么好的一个“杀熟”时机,岂能白白放过,他挽了蒋干的手入席。
过后,周瑜领着蒋干参观了东吴军营的精兵强将,大笑道:“想周瑜与子翼同学业时,不曾望有今日。”这是自我感觉良好的真话,并非假醉之后的狂语。
蒋干其实是个实在人,他是一直看好自己这位优秀同学的,于是说:“以老兄高才,实不为过。”周瑜拉着蒋干的手,继续显摆自己:“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蒋干看到老同学现在风光无限,心里也为他高兴呀,之所以在他面前不提归顺曹操的事,是因为,他觉得老同学现在既然那么风光,“忽悠”他到曹操那边,曹操不一定会重用他,说不定混得还不如现在这样。同时蒋干忽然担心起来,自己当时在曹丞相面前把话说的那么满,一无所获地回去怎么交代呀?管不了那么多了,于是他剑走偏锋,就有了晚上偷听、盗书等宵小行为。后来曹操果然中计,斩了水军首领蔡瑁、张允。蒋干本想借老同学在曹操那里出人头地,哪里想到反过来让老同学“放了鸽子”。
蒋干盗书是被逼的,他的心肠不坏,算是一位好同学。而周瑜将计就计请君入瓮,顺势“杀熟”,并不比蒋干的行为高尚多少。说来说去,这赤壁之战,蒋干也算为东吴立了件大功。看来,“杀熟”不仅限于商场,战场上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