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睿拍-拍照读世界
  • 当前位置:数字三国 > 三国专题 > 正文
  • 董卓如何拉开三国诸侯割据之乱的大幕

    专题制作:淡淡天蓝

      东汉未年的黄巾大起义,不但没有推翻东汉政权,反而使流民们所憎恨的东汉各地的豪强地主势力蓬勃发展,在经济上,他们拥有大量自给自足的庄园,拥有割据一方的物质基础,而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帝国中央政府为了镇压农民起义,更加依赖于地方豪强,充许他们大规模的拥有自己的军队,而地方官吏也大多为豪强大姓所把持。

      一个群雄争霸的时代来临,而所谓的东汉王室,已成看客。但在豪强涌起的时代,走到了历史舞台中央,成为第一男主角的,是白手起家的董卓

  • 1
  • --- 1 ---

    噩梦的起点:董卓进京

      东汉帝国的宦官与外戚的斗争,一代又一代的上演。东汉宦后争权终结版双方一边是东汉末年臭名昭著的十常待,一边是汉灵帝的大舅子大将军何进。

      以张让为首的十常待把持朝政多年,树大根深,何大将军要搞倒十常待不是件容易的事,何进与时任司隶校尉的袁绍商量,只能借助于地方军事力量这样的秘密武器来搞定十常待了。何进不知道自己这一招基本相当于与敌人同归于尽,直接终结东汉帝国和百年来的宦戚争霸。

      在人选上何进挑了很久,选中董卓,是因为董卓本人并非豪门世族,在朝延在势力根基并不深厚,董胖子看似粗豪,有几分胡人的习气,看起来城府也不深。比那些斯文的老狐狸好打交道。就这样,董卓顺利带兵进入洛阳。

  • 2
  • --- 2 ---

    董卓的野蛮执政史

      董卓到了洛阳之后,干了几件轰轰烈烈的大事,我们一件一件来说。

      董卓在接他们回宫的时候,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据资治通鉴记载:“卓与帝语,语不可了;乃更与陈留王语,问祸乱由起,王答,自始至终,无所遗失”。董卓非常高兴,认为协更贤能,而且协为董太后所养,和自己是同族,这更激起他换帝的决心。

      董卓从凉州将一群野蛮兵卒带到首都,他自身也经历30多年的戎马生活,作战经验丰富。董卓将当时朝廷所有将领玩弄于手掌,连镇压黄巾而负有盛名的皇甫嵩、朱隽都十分害怕他。

  • 3
  • --- 3 ---

    十八路诸侯集结蓄势待发

      由于董卓的一系列改革,使得当朝政治与桓、灵相比有了大为改观。名士皆为当朝所用,而和董卓有关系的人并不身处要职,一度有太平的态势。但是有人是不服的,袁绍逃入冀州后,冀州牧韩馥保护好他,没人敢伤害他,他就号召州郡进诛董卓。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胄、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起兵,袁绍为盟主,自号车骑将军。

  • 4
  • --- 4 ---

    讨伐董卓之战全过程

      战争终于在初平元年2月末爆发。但是这已经历时两个月,众将为了拥兵自重,就地割据,纷纷观望不进。曹操说:“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诸君何疑!向使董卓倚王室,据旧京,东向以临天下,虽以无道行之,犹足为患。今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但是没有人听他的话,曹操准备自己干。

      当献帝在西迁途中时,袁绍讨论进攻之策,诸将都害怕董卓兵力强盛(董卓的士兵为西北六郡之兵,多为骁骑,是东汉最为精锐的部队),不敢进攻。在联军各怀异志之时,董卓开始了自卫反击战,这些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削减联军作战意志,在精神上加以摧毁,给袁氏的领导地位施加前所未有的压力,加速瓦解联军。

  • 5
  • --- 5 ---

    群雄伐董卓之走向末路

      为了避免联军土崩瓦解,部分联军首领们自己进行反击,反击分为政治反击和军事反击。

      政治反击很简单:袁绍立帝。关东诸将商议:皇帝年少,又被董卓逼迫,远隔在虎牢关以外,不知道是否生还,幽州牧刘虞,是汉朝的宗室贤俊,可以成为我们的新皇帝。其实也是袁绍为了便于其发布号令才想到的这一策。

      军事反击主要由孙坚来完成,外加朱隽、陶谦的支持。孙坚自从上次(初平元年冬)被胡轸军袭击之后,就将整顿军事为主。初平2年春孙坚又率领豫州诸郡约10万士兵,向梁东进攻,但又被董卓大将徐荣包围。

    本专题相关人物: 董卓
  • 相关阅读
  • 推荐专题
    热点人物
    美团红包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