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睿拍-拍照读世界
  • 当前位置:数字三国 > 三国专题 > 正文
  • 古人的几种“号“,你知道几个?

    专题制作:摩纳哥

    古代中国人的号不仅是我们熟知的绰号、外号那么简单。在古代,号有着很多的种类。自号、赠号、谥号这些分别是指什么,又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盘点下。
  • 1
  • --- 1 ---

    自号

      自号就是自己为自己所取的号。古人的自号,一般都有寓意在内。

      1、以居住地环境自号:如陶潜,自号五柳先生。李白自幼生活在四川青莲乡,故自号青莲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陆游,号龟堂。辛弃疾号称稼轩居士。明武宗朱厚照自号锦堂老人,明世宗朱厚璁自号天池钓叟,明神宗朱翊自号禹斋。乾隆晚年自号十全老人、古稀天子。咸丰(奕)自号且乐道人。

      2、以旨趣抱负自号:杜甫,自号少陵野老,“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六一居士”是欧阳修晚年的自号。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金心农自号出家庵粥饭僧,都体现了个人的旨趣。

      3、有些人还以生辰年龄、文学意境、形貌特征,甚至惊人之语自号。辛弃疾自号六十一上人,赵孟頫甲寅年生,自号甲寅人;元郑元右,自号尚左生,明代祝允明自号祝枝指生,后在民间演变成祝支山。朱尊,自号夕阳芳草村落,唐寅自号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普救寺婚姻案主者。徐树丕,自号活埋庵道人。

      

  • 2
  • --- 2 ---

    赠号

      古人赠号,主要有三种情况:

      1、以其轶事特征为号。如李白,人称谪仙人。宋代贺铸因写了“一川烟柳、梅子黄时雨”的好词句,人称贺梅子。张先因写了“云破月来花弄影”,“浮萍断处见山影”,“隔墙送过秋千影”三句带“影”字的好诗,人称“张三影”。类似例子再如:

      现当代作家的笔名艺名也可算入号的范畴,有的是自号,有的是赠号。

      郭沫若(笔名)原名开贞,巴金、夏衍、冰心全是笔名(自号),而非原名。

      艺名(赠号):张英杰——盖叫天,牛俊国——牛得草,荀慧生——白牡丹,李慧敏——白玉霜,毛稚黄——毛三瘦。

      2、以官职、任所或出生地为号。王安石称王临川;杜工部(杜甫),贾长沙(贾谊);王右军(王羲之);汤显祖称汤临川;康有为,广东南海人,称康南海;孔融,曾任北海太守,人称孔北海;顾炎武,江苏昆山亭林镇人,人称顾亭林。

      3、以封爵、谥号为号。诸葛亮封武乡侯,人称武侯;司马光,封温国公,岳飞,谥号武穆。

      宋以后,文人之间大多以号相称,以至造成众号行世,他们的字名反被冷疏的情况。苏轼一生有14类38个名号,

      由于号可自取和赠送,因此具有自由性和可变性。以至许多文人,有很多别号,多的可达几十个,上百个,“别号太多,反成搅乱”(郑板桥集题画。靳秋四索画),所以近代以后,尤其建国以来,文人用号之风大减,不少人发表作品不用笔名,就用真名。少数文人存有别号,多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前就出名的文人。如鲁迅曾自号书斋,绿林书室,且介亭;王力自号龙虫并雕斋;姚雪垠,无止境斋;叶圣陶未厌居,俞平柏古槐书屋,此可谓遗风。

      

  • 3
  • --- 3 ---

    谥号

      我国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并相沿成为制度,这种制度称为谥法,所给予的称号名为谥号。

      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还有私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私谥可能始于东汉,或谓春秋时期已有。民国以后,称谥在一段时间内仍存在。

      谥号的选定要根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谥号时选择。这些字大致分为下列几类: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平”表示“布纲治纪”。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炀”表示“好内远礼”,好祭鬼怪曰灵,“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乱”等。中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愍”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

      明清时期,谥法内容基本固定下来。首先是各筹级人员的谥号字数固定下来。如明代皇帝谥号为17字,亲王1字,大臣2字;清代皇帝21字,硕亲王1字,大臣2字。其次,赐谥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要取决于“圣裁”。据统计,西汉到清末,历代宗室、百官得谥者共10473人,而明代两代就有5935人,占总数的57%左右。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谥号中还有一种私谥,这是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死后由其亲戚、门生、故吏为之议定的谥号。私谥始于周末,到汉代才盛行起来。古代除对帝王可以称呼其谥号外,称呼高官司大臣、学者名流的谥号也是一种尊重的称呼。有些人的谥号由于经常被后人称呼,几乎成为他们的别名。如岳武穆(岳飞)、陶靖节(陶渊明)等。

  • 4
  • --- 4 ---

    绰号

      绰号,也称诨名、混号、诨号,很多绰号都在与相貌、姓名、生理特征相结合的条件下,对担当者的禀赋德性、行为举止等作出外观与内涵有机统一的概括,同时富有强烈的公众舆论的褒贬性能,从而也在某种程度上构成社会评判机制的一个部分(其间因阶级立场、文化教养和道德观念的不同所造成的分歧乃至错误性导向,是另一回事)。

      绰号并非全是轻薄子之互相品目。有些绰号是公论所赠的美号,是人民爱戴绰号担当者的口碑。明代监察御史丁俊生活节俭,常食豆腐,人称“豆腐御史”;新繁知县胡寿安种菜自食,人称“菜知县”,都是对为官清廉者的颂扬。再如“阎罗包老”、“铁面御史”之类绰号,则是对刚正端直的褒扬。明代荆州知府张宏,坚决不接待通关系走门路的人,时人赠号“闭门张”。即使在今天,谁要能从老百姓那儿得个这样的绰号,也是光荣的事。

      绰号又是讨伐邪恶、嘲讽奸佞的口诛之剑。如北魏人拓跋庆智任太尉主簿,不论大事小事,非贿不行,唯胃口不大,十钱起价,人“钱主簿”;还有不少文人骚客、书画高手或梨园名伶的绰号,多起于对他们学术和艺术成就的褒扬。如南朝刘孝谅,精通晋朝史实,绰号为“皮里晋书”;唐代李守素,最擅谱牒之学,绰号为“肉谱”;北宋词人张先(字子野)因平生有三句得意的词句皆带“影”字,被取绰号为“张三影”,以及诸如武士中的“活张飞”、“活武松”等。

      从起用缘由看,绰号也可以作粗略分类,或描摹性情,或记述轶闻,或勾画相貌,或表述特长。而从语言艺术看,绰号对汉字文化潜力的开掘,在修辞手法上所达到的造诣,都远远超过了名讳、表字、别号、室名之类的平均水准。也许大多数绰号都不像前者那样或出于经典,或工于雕琢,缺乏书卷气雅致味,但它们运用简练精辟的语言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却真正能使担当者在人们闻见时而获得一种立体感。

      当然,绰号也有它的明显缺陷,有时或流入低级趣味,如讪笑他人生理缺陷,因比喻夸张而近乎为虐等。

      网络上有关于三国“卧龙凤雏幼麒冢虎”的绰号。卧龙(伏龙)是诸葛亮之号,凤雏是庞统之号,这个自古以来广为人知,自不必说。倒是“幼麒冢虎”所指为谁,难住了相当一部分(甚至是熟悉三国的)人。网上的答案:“幼麒”指姜维,“冢虎”是司马懿。甚至还有说姜维号“幼麟”的,而“幼麒”指的是周瑜抑或是陆逊!乱套了!这究竟是肿么回事?

      其实看看网友的回答,你就会释然:

      “冢虎这种名字更是像日本人制造出来的。传统中国文献中没有这个说法。……”

      “ 额,天水麒麟儿印象中是光荣系列三国志、真三国无双里称呼姜维的,冢虎好像有印象但不知出典在哪”

      “河内伏冢虎,江东据幼麒一说出自YY小说《胭脂三国》,任何正史或者演义都没有这个记载”

      “说是周瑜的是因为一部小说《胭脂三国》,里有“河内伏冢虎,江东据幼麒”一说,这《胭脂三国》是现代的小说,做不得数。”

      “安荣再无双系列给拟的称号”

      “ 这不都是民间传说么…”

      由此可见,“幼麒冢虎”是现代小说、现代游戏里面完全杜撰的绰号。

      像这种新兴的绰号,它与“卧龙凤雏”这种历史上公认的绰号放在一起相提并论,显然是不合适的(是不是有点傍名牌的感觉),它恰恰缺少的就是历史积淀,注定不会被历史爱好者、尤其是三国历史爱好者所接受。

      

  • 相关阅读
  • 推荐专题
    热点人物
    美团红包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