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睿拍-拍照读世界
  • 当前位置:数字三国 > 三国文史 > 正文
  • 两种“千里走单骑”的不同结局

     作者:沈忱 来源:青年参考

      沈忱,民间学者,20多年来,对《三国演义》进行庖丁解牛式研读,既考证疑事之真伪,探究史误根源,又尽可能还原风云人物的真实面貌,评述功过是非。但作者的旨趣更在剖析《三国演义》的主观文学审美。

    “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的故事在中国留传了几百年,故事的广泛流传是因为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水分其实很大。所谓“千里走单骑”,路没有那么远,但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西晋陈寿所著史书《三国志·关羽传》中有明确记载:“及(关)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但是不管怎么说,关羽的忠义精神可嘉,罗贯中把这个故事写到小说之中,使之成为千古美谈。

    如果把关羽的这一段短途旅行说成是“千里走单骑”的话,那在三国的历史上,还有一个也可以称之为“千里走单骑”的故事,虽然同样路途不算远,但比关羽的“千里走单骑”难度更大,体现出来的内涵也比关羽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个人,就是被后人用“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来形容的“无用之人”——廖化。

    据《三国志·廖化传》记载:公元219年,关羽兵败而亡。廖化被俘,不得已投降了东吴孙权,虽然史书上没有说明廖化为什么投降,但从后来的情况看,廖化的投降可能是不想自己的母亲受到伤害。不过廖化“身在吴营心在汉”,心系旧主刘备,在长达两年的岁月里矢志不渝。终于,廖化想出了一个诈死的主意。经过精心准备和布置,居然还被大家相信了。

    临行前廖化不忍心抛下自己的母亲,母子二人“昼夜西行”,一路上的风险是可想而知的。在历尽艰辛以后,廖化终于在秭归同刘备会合。

    比起关羽,廖化的“千里走单骑”不仅表现出与关羽所共有的忠义精神,还多出了中华民族一向提倡的“孝”的传统美德,实在是难能可贵。

    不过,两种“千里走单骑”结局却完全不同。关羽,因为这件事被后世缅怀颂扬,大书特写,被称为“关忠义”,而廖化就没有那么好运气了。虽为史料所载,却为后人所遗忘,不仅如此,他还被说成是一个无能之辈。所谓“造化弄人”,廖化可为一例。

    本文相关人物: 关羽 廖化 刘备 陈寿 颜良 孙权
    阅读:
  • 相关阅读
  • 推荐专题
    热点人物
    美团红包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