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地处王朝北部边陲的军官公孙瓒利用手中的兵权,借机扩大自身的势力范围,迫于兵威,幽、并、冀、青河北四州的许多郡县均在其掌控之中。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公孙瓒率领精锐部队,以讨伐黄巾军为名,积极向南扩张,兵锋一度到达青州。为争夺冀州的实际控制权,刚刚入主冀州的“袁绍集团”与长期盘踞幽州的“公孙瓒集团”于是年冬在界桥进行了一场大战,史称“界桥之战”。袁绍利用“先登”死士与强弩兵配合步兵方阵大败公孙瓒军,斩杀公孙瓒任命的冀州牧严纲及手下千馀人。该战役的胜利使得袁绍成功地阻止了公孙瓒的南侵态势,大大挫折了幽州集团的锐气,为其在冀州树立稳固的统治根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此战之后,双方仍然争战不断,相继进行了如“龙凑之战”、“巨马水之战”等战役,战争状态持续了将近两年,以双方互相耗尽兵粮及董卓借汉献帝之名遣使和解告终。
在此后双方的战略对峙期间,公孙瓒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杀掉了自己的行政上司幽州牧刘虞。与袁绍停战后,公孙瓒退回蓟县(今北京大兴区),在县城东南另筑小城自守,与刘虞临近,且二人对戎狄政策出现严重分歧,双方明争暗斗,渐渐结下仇恨。初平四年(193年),刘虞担心公孙瓒反叛,于是率兵攻打公孙瓒。当时,公孙瓒的部曲放散在外,欲从东城逃走。刘虞的士兵不习战,又下军令不准骚扰百姓,久攻不下。公孙瓒随即招募精兵数百人,顺着风势放火,趁势杀入刘虞兵营,刘虞大败。刘虞与他的部下往北逃到居庸县(今北京延庆东)。公孙瓒很快又攻破了居庸城,活捉刘虞及其妻子儿女。此时董卓已死,献帝派使者段训给刘虞增加封地,令其督统六州,升迁公孙瓒为前将军,封易侯。公孙瓒诬陷刘虞与袁绍谋反称帝,胁迫段训斩刘虞及其妻子儿女于蓟市。刘虞为人品德高尚,出身皇族,在士族中影响很大,其任幽州牧后政绩卓著,对内追求宽政,发展经济,安抚百姓,赢得了治下民众的广泛支持;对外执行怀柔的民族政策,深得少数民族民众的爱戴。据《英雄记》记载,“虞之见杀,故常山相孙瑾、掾张逸、张瓒等忠义愤发,相与就虞,骂瓒极口,然后同死。”可见,刘虞的死使得士族阶层、普通百姓和边疆少数民族三股实力对公孙瓒产生了极大的不满。加之,公孙瓒得到整个幽州之后,日益骄矜,不恤百姓,记过善忘,睚眦必报,促使当地的这三股势力形成合流,对其发起报复。
195年(汉献帝兴平二年),刘虞的从事渔阳鲜于辅、齐周、骑督尉鲜于银等率幽州兵马欲为刘虞报仇,因燕国(今北京大兴)阎柔素有恩义,便推举阎柔为乌丸司马。阎柔招集鲜卑、乌丸等诸部兵马,共得汉兵、胡兵数万人,与公孙瓒所置渔阳太守邹丹战于潞河(今朝白河)之北,大败公孙瓒军,并斩杀邹丹。
坐镇冀州的袁绍敏锐地发现了幽州内部的激烈矛盾,便派遣刘虞之子刘和与麴义率兵,联合乌桓与鲜卑诸部,南北夹击公孙瓒集团。公孙瓒屡战屡败,只得逃回易京(故址在今河北雄县西北)。公孙瓒感觉到自己在幽州的统治已然松动,更没有能力吃掉袁绍集团,故而决定转为守势,临易河挖十余重战壕,又在战壕内堆筑高达五六丈的土丘,丘上又筑有营垒。堑壕中央的土丘最高,达十余丈,公孙瓒自居其中,又囤积粮谷三百万斛。此后,公孙瓒日益疏远宾客,渐渐地身边一个亲信也没有了。
建安三年(198年),袁绍传书给公孙瓒,想与其释和,公孙瓒却没有答复,反而增强了守备。袁绍于是大兴兵马攻打公孙瓒。此时,公孙瓒又犯了第二个严重的错误——丧失军心。《英雄记》记载,一次公孙瓒有别将为敌所围,公孙瓒不肯相救,并说:“救一人,使后将恃救不力战;今不救此,后将当念在自勉。”《孙子兵法•;九地篇》讲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西汉名将韩信应用这一理论,背水结阵、奇正并用,以三万乌合之众大破赵军二十万,获得了“井陉之战”的胜利,演绎了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传奇。“井陉之战”中,韩信始终是同将士们在一起直面生死的,正是将领无畏舍身的精神激励了全军的斗志,从而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这才是孙子“置死地而后生”的本意;而公孙瓒则是把军士放在绝地而自己置身事外、无动于衷,这样怎么能够让人信服,谁又肯为这样的将军去浴血奋战呢?果然,这一举动丧失了士兵对公孙瓒最后的信任。等到袁绍来攻时,公孙瓒南界的别营守军感觉难以抵挡,而又想到公孙瓒必不肯相救,军士无人死战,众人或降或逃。南界守军的迅速瓦解,使得袁绍军直接攻到了易京,并围困该城。不过,此前精心构筑的易京城防还是延缓了袁绍的进攻,公孙瓒趁机派他的儿子公孙续向黑山(今河南浚县西北)军求救,又想亲自率兵冲出重围,占据西南山,仰仗黑山军的援助,切断袁绍军的后路,以解易京之围。然而,长吏关靖劝谏道:“如今将士都各怀叛离之心,已无力再战,他们之所以能固守是顾惜自身故乡的老少,而把将军您当成主心骨,将军如能持久坚守,袁绍自然会退兵,四方的别营军队又可以会合。如果将军现在弃易京而走,军队会失去后镇,易京覆灭指日可待。将军失去根基,流落荒野,怎么成就事业呢?”公孙瓒听后决定不离开易京,等待其子搬来救兵,内外夹攻袁绍。客观上讲,关靖的这段话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至少为公孙瓒稍稍稳住了本已动摇了的军心,延缓了公孙瓒部的败亡。
同年三月,黑山帅张燕与公孙续率兵来救被袁绍围困的公孙瓒部。援兵未到,公孙瓒便秘密派人送信给公孙续,令续率骑兵于北隰之中,举火把为应,自己就从城内出战,内外合击,击溃袁绍军的包围。不巧袁绍劫得了这封密信,将计就计,如期举起火把。公孙瓒以为救兵到了,率兵出击。袁绍设伏兵袭击公孙瓒,公孙瓒大败,又回到城内坚守。袁绍掘地道到城楼下,毁坏其望楼,渐渐到达中央的土丘。公孙瓒自料必败无疑,先杀掉自己的妻子儿女、姐妹,然后引火自焚。至此,袁绍彻底消灭了盘踞幽州的“公孙瓒集团”,雄霸青、幽、冀、并四州,统一了黄河以北的大片地区。
就这样,名噪一时的白马将军公孙瓒覆灭了,《三国演义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仅借满宠之口简要地讲述了此事。公孙瓒的覆灭,看起来只是因为军事秘密泄露造成的,非常的偶然,但这偶然之中却有着很多的必然因素发挥着作用。首先,公孙瓒杀死名臣刘虞,使得氏族势力、广大民众和戎狄诸部都对他产生了不满,再加上其独揽幽州大权后,又回到自己“对外强硬、不恤百姓、睚眦必报”的老路上,使得幽州当地三股势力对他的不满变成了怨恨,促使他们合流,共同对抗自己。可以说,公孙瓒在处理刘虞的问题上大失民心,袁绍则很好地把握了这个机会,合纵连横,令公孙瓒陷入了空前的孤立;持续施压,赢得了竞争中的主动。其次,作为一个以军人身份起家的割据势力首领,军队是公孙瓒统治的有力武器和根本保证,在后期作战中其疏远旧有部下的做法和不救被困部众的行为,激起了军士们的极大不满,在失去民心之后,又丧失了军心,致使军队战斗力陡然下降,甚至是一击即溃。如此一来,他的统治也就真的走到头了。因此,“失去民心军心、上下离心离德”才是公孙瓒败亡的根本原因,“通信被截、秘密泄露”只是一个导火索,让他的败亡更加迅速一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