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字文长,荆州义阳郡 (今河南桐柏)人,“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与关羽几分相似,曾为前军师 征西大将军 南郑侯 。
魏延在演义中是蜀汉中后期屈指可数的勇将,他智勇双全,武艺不在五虎上将之下,善养兵卒,勇猛过人,心高气傲,为人孤高。长沙战役中魏延与黄忠投降刘备,此后就跟随刘备和诸葛亮征战各地。刘备死后,魏延作为诸葛亮的左膀右臂,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魏延多次参与北伐,令北方大将闻风丧胆,莫敢向前。能力大大高于王平、廖化、张翼、张嶷等人,赵云、关兴、张苞去世后,更是成了“汝乃主将不可轻出”的宝贝。但在孔明死后,却令兵造反,最终死于最亲密战友——马岱的脑后一刀。
魏延真的有反骨吗?
我看不然。
从魏延的戎马一生经历的历程看来,所表现出来无一不是对蜀汉的一片赤胆忠心。特别是火烧葫芦谷一战表现更甚——以死效忠蜀汉。诸葛亮让魏延引五千兵马引诱司马懿上钩,到葫芦谷一把火烧了。诸葛亮其实想一把火烧了司马懿的同时顺便把魏延烧了,司马懿死了魏延也就没什么大用处了。
当时的魏延是蜀军第二号人物,是先锋大将。他自己何尝不知葫芦谷地形?也何尝不知生还几率极小?按道理如果魏延有的确如诸葛所言的反骨,这个时候无疑就是一个有造反的最佳理由和时机,可是他没有。他舍生取义去了,为了蜀汉事业抱着和司马懿同归于尽的心态。这样的人会造反?至于司马懿没有死那就是诸葛失算,为将者竟然只顾地利却忽略了天时。反而是魏延同志却惊险万分几被烧死,屈身于马腹顺利归还。
纵观整个葫芦谷之战,知险而上表现出魏延的"忠";只身与司马懿父子大军厮杀,诱敌到目的地表现出魏延的勇;在熊熊烈火中临危不乱藏身马腹顺利生还表现出魏延的智。
而诸葛亮却一口一个“脑后反骨”,打着折扣封爵加赏,背后又是“怜其勇而不杀之。”再加上魏延为人孤傲,听得此言必定忿怒,又见诸葛亮对自己多用少赏十分不满,每每要造反,可是也知道诸葛亮捉自己不难,又怕自己的家人被杀,可见他是一个有请有义的大丈夫!
但他终究没有诸葛亮聪明,既然“死诸葛能走生仲达”,难道还除不了一个魏延?终于魏延死于“卧底”马岱,也是他最亲密的战友的“脑后一刀”。
这样一个忠勇智俱备的大将竟然落到如此下场,可想而知"西蜀无大将,廖化当先锋"是历史的必然。
哀哉!文长!痛哉!文长!惜哉!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