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羽组建自己的班子试图只手补天,但汉朝气数已尽
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发觉关羽放曹操也是为了达成三足鼎立,但他的本意与诸葛亮截然不同,是为了匡复汉室。自从许田打猎回来,关羽就不再信任刘备,他决心另起炉灶建立自己的班子,便在千里寻兄的路上明收了义子关平,暗收了江湖好汉廖化,准备将来独立打天下,践履结义时的承诺。独立打天下与联合打天下的区别就在于,可以掌握话语权,可以自己做主将天下交还给献帝,而不必再听凭兄长阳奉阴违、一意孤行。但关羽就是关羽,为了不让世人指责他忠而无义,将原本光明正大的事情做得非常谨慎隐蔽。这大概也是他常看《春秋》的原因——学隐微。《春秋》还时刻提醒他尊儒守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应当说,关羽的战略也并非梦想,当时魏、吴两地的确没有一人敢与他分庭抗礼。关羽先是通过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让曹操成为了惊弓之鸟,听说关羽来袭,曹操直想着迁都以避其锋;之后又以单刀赴会让鲁肃等东吴文武噤若寒蝉。这些都是关羽在决战之前做的准备和威慑,不可谓不充分。另外,关羽也耐心等到刘备汉中称王,异志不止是个传说之后才兴兵。
但关公还是没料到岁月会如此无情,自己的身体在走下坡路,后辈关平和廖化跟不上,而东吴一代胜于一代,尤其是鲁肃之后的吕蒙、陆逊,能做到比自己还讲义;曹魏的后生司马懿更是劝曹操不必迁都,设巧计转祸于东吴。如此悬殊,关羽便在取得“攻拔襄阳”、“水淹七军”的短暂优势后,很快陷入了四面楚歌。实际上这些新人的出现并非偶然,决赛从来就与预赛不同,而且自古乱世出英雄,英雄出少年。更何况关羽所忠实的汉朝已经气数殆尽,成了各路诸侯共同摧枯拉朽的对象。虽然关羽的忠汉不同于董承的维护既得利益,不同于伏皇后的钟爱献帝本人,是出于对大汉盛世的缅怀,是出于对儒家正统的维护,是出于华佗式的医人医国,但彼时东汉毕竟已经腐朽到不可救药了,急需改朝换代了。而在封建社会,没有民主竞选,要做到改革图新,又繁荣安定是不现实的,必须经历足够的混战和分合,才能完成新旧交替。由于关羽誓死拥趸他的大汉王朝,也就不可避免遭到了曹、孙、刘、诸葛、司马五大反汉势力的联手围剿,最终败走麦城。尽管关羽个人能力十分强大,五方缺少任何一方都难以短时间撼倒他,但失败却是注定了的。他身首异处、分葬三地的悲壮结局,便是当时整个大汉的写照——四分五裂。随着这根擎天柱的倾颓,东汉也彻底失去了匡复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