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素之六,百姓的讹传
陈寿说:“诸葛亮病逝后,黎民百姓对他的追思一直持续到现在。即使是甘棠人歌颂召公,郑人歌颂子产,都比不上诸葛亮得到的民间赞誉。”
(《三国志。诸葛亮传》: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
在当时那种信息不对称的社会,黎民百姓又有多少机会了解真相呢?他们大多时候都是在以讹传讹而已。
蜀人的以讹传讹有例为证:据说蜀人为了追思诸葛亮,而对其子诸葛瞻仰慕不已。朝廷一旦有个什么善政佳事,民间便总讹传是诸葛瞻之功劳。
(《三国志。诸葛亮传》:瞻工书画,强识念,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是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