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在《典论•;自敍》讲述董卓之乱后:“而山东大者连郡国,中者婴城邑,小者聚阡陌,以还相吞灭。”当时山东也不知有多少股据险称王的势力,大的如黄巾刘辟、何仪等,各聚众数万;小的如杼秋屯帅张宣,也有能力杀掉穷途末路的韩暹。曹操授予降将徐晃,命他讨平河南尹东北的卷、原武两县之贼,大概就是曹丕忆述的那些货色。曹操让徐晃小试牛刀,扫清黄河以南的敌对势力。他也不付所托,很快就讨平,因功被拜裨将军。
至于徐晃有沒有参与数征张绣、讨桥蕤等袁术四将等战役,和于禁、乐进等一样呢?虽然陈寿写史简洁,从征也未必一定会在本传提及(像讨睦固的主帅之一的曹仁,本传居然也沒有列出),但《徐晃传》沒有提及过他,那沒从征的机率还是最大。徐晃真正开始随曹操南征北讨是建安三年(198年)九月,征吕布时的事。
飞将军吕布自从兴平二年于定陶一役负于曹操后,就逃奔刘备,后乘刘备与袁术交战而袭得徐州,刘备辗转投靠已迎刘协的曹操,为曹操遣还屯小沛;曹操又笼络陈珪父子为內应,为灭吕布做准备。但又以朝廷之命拜吕布为左将军,让他减轻防己之心,并加速与袁术的疏离。尽管吕布最终发现曹操遣还刘备的目的,先发制人败刘备及曹援军夏侯惇,但条件充分下,曹操十月便陷彭城,再决水灌下邳,十二月时终灭吕布。徐晃在连场大战期间,也破吕布将赵庶、李邹等。
与吕布有交情的河內太守张杨,本打算出兵救援,但事未成而为其部下杨丑所杀,不过杨丑很快又为黑山贼睦固所害。建安四年三月,以曹仁和史涣为首的曹军,包括于禁、乐进、徐晃等名将,进攻睦固。睦固被讨斩后,曹操又引军相助,围睦固余众。
打睦固这样的货色,出动名将的阵容也未免太大,更何况围余众也需要曹操本人亲征?原来事实的真相是如《后汉书•;袁绍传》注引《献帝春秋》所云:“操引军造河,托言助绍,实图袭邺,以为瓒援。会瓒破灭,绍亦觉之,以军退,屯于敖仓。”陈琳日后替袁绍所写的《为袁绍檄豫州文》,提及当时的內容,也大同小异。
曹操欲乘袁绍对被围于易京的公孙瓒发动总攻击时,偷袭邺城,但因为公孙瓒和张燕里应外合之计被袁绍识破,并被将计就计,公孙瓒兵败自杀,曹操军只得退兵。讨眭固只是替尊者祎的遮丑布,所以徐晃这次从征,也算不上是真正的胜利,不过一年后,他也将在官渡之战上大放异彩。
曹、袁之战即将展开之际,早已四面楚歌的袁术,终于放弃兄弟之争,北投袁绍。曹操却误以为自己已把刘备收为己用,以刘备督朱灵、路招等邀击袁术。虽然是把袁术截住,但参与衣带诏讨曹的刘备,在遣还朱灵等人后,杀徐州刺史车冑以据徐州,并遣使予袁绍,引以为援;泰山寇昌豨也于徐州东海响应。曹操为自己的错误,平添了一个拥有两个万人敌、甚得民心的劲敌。
建安五年正月,衣带诏曝光,曹操杀掉主谋的董承后,与郭嘉一样,议为应先把刚立足的刘备清除,力排议下闪击刘备。袁绍虽不如其本传所云,因爱儿之病而既不救援,又不以主力征曹,只是试探性的进攻为于禁所拒(注2)。徐晃跟从曹操大军,一个月不用就败刘备、禽关羽。刘备败逃至青州,投靠袁绍。
在沮授、田丰劝谏无效后,袁绍正式举主力征曹,以先锋颜良围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四月曹操率军救援,纳荀攸声东击西之计,以张辽、关羽、徐晃等为先锋,轻兵奇袭颜良。颜良虽然勇冠三军,但如荀彧所分析,他不过是一夫之勇,曹军将至时才被迫仓猝还击。是役主角无疑是关羽,阵斩主帅颜良,但徐晃也于是役领兵,作出一定的贡献。随后袁绍军渡河,文丑领五、六千骑进攻延津,但又中曹操的诱饵之计,文丑军忙于抢掠而自阵大乱,为曹操的五、六百骑所击杀。颜良和文丑这两个袁绍名将一举被杀,袁军士气遭受打击。徐晃两次从征有功,被拜偏将军。官渡之战进入激烈的兵器攻防战和袭粮战。
关中诸将为钟繇所镇抚,加上杨阜料定曹胜袁败,他们便保持中立;刘表只是表态支持袁绍,但忙于应付张羡反于荊南四郡,一兵也沒有派遣过。袁绍便遣人至其家乡豫州汝南,策反当地豪族,其后更遣刘备与黄巾刘辟合流,开辟第二战场让曹操腹背受敌。这次的牵制行动相当有成效,曹操在官渡之战前已经知道汝南有变,以有帅才和管治能力的满宠为太守,但最后叛县太多,已不是满宠所能镇压,以曹仁进讨刘备;徐晃和曹洪所击破〔氵隐〕强(汝南属县)贼祝臂,正正是响应袁绍之辈(注3)。
曹操推行屯田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首年于许得谷百万斛,解决了军粮的问题。不过曹军兵力本来就不及袁军,也无大多余力用在保护粮队,结果如《三国志.任峻传》所述的“贼数寇钞绝粮道”。曹操为此有两手准备,一是让任峻典军器粮运,他沿途设营保护。甚至主动反攻袁军的袭粮队,如曹仁破韩荀于鸡洛山;另一方面则是反袭袁军之粮,在荀攸建议下,徐晃正是担当此一任务的要员,与史涣击袁绍将韩猛之数千运车于故市。
徐晃是役功劳最多,再次被封都亭侯。徐晃两次所封的都亭侯,虽然皆是以刘协为名义的汉廷,但曹操未必承认安邑时那“御史刻印不供,乃以锥画,示有文字,或不时得也”的封爵,所以这时才正式给爵位予徐晃。情况与庞德不同,毕竟他随马超作乱,爵位有可能先废后再封,但徐晃一直以来都是仕身在刘协身旁的当权者,沒有庞德的可能性。
许攸来投后得识袁军机密,曹操率兵五千袭破淳于琼领兵万人所镇守的乌巢,也就是袁军军粮的所在地,加上张郃和高览反攻曹操大营失利,接著受谮惧而降曹。乌巢之火让袁军士气崩溃而败,最终曹操以少胜多,结束这场决定中原命运的大战。
徐晃于官渡之役所扮演的角色是一支机动兵力,哪里危急就往哪里,有別于在前方游击或坚守之将,如于禁;或镇守后方之将如荀彧、李通。
建安六年曹操破袁绍于仓亭、败刘备于汝南、建安七、八年间曹操破袁绍之子袁谭和袁尚于黎阳、钟繇督关中诸将讨郭援、夏侯惇拒刘备于博望等等连场大战,徐晃本传也沒有交代其去向,也许是留守后方,或者从征。有记录显示徐晃重回战场已是迟至建安九年的事。
袁绍在建安七年去世,结果却引发出二子争立的问题,曹操虽于黎阳击破二袁,但最后听从郭嘉之计,扮作南征刘表好让二袁自斗,结果如他所料,袁谭失利便遣辛毗为使求援。曹操同意,于建安九年二月进围袁尚将审配所守的邺城。
四月,曹操留曹洪继续攻邺,自己挥军败武安(邯郸以西)长尹楷于毛城、破沮授子鹄于邯郸(赵国治所),断上党粮道。时间上的先后次序应该从《武帝纪》;本传称为別攻有点问题,因为据《三国志.仓慈传》注引《魏略》所载,曹操亲自赦免与其父有旧的令狐邵。
攻毛城徐晃设伏兵大败袁军,攻破三屯。本役的焦点就是这战为五子中仅有的设伏破敌的战例,这是徐晃用计的亮点之一。
赵国易阳(邯郸东北)令韩范诈降而自守,曹操派徐晃前去攻打,徐晃兵临城下,给韩范写了封信,用箭射入城中,陈明利害劝其投降。详细內容不得而知,只知道韩范被说服后改变主张,决定以全城投降,不战以屈人之兵。
徐晃劝告曹操二袁未破,袁氏城守都在观望中。如灭易阳只会令他们拼死抵抗,那河北就平定无期。若礼遇易阳以为模办,那他们都会望风归顺。这千金买骨之计为曹操采纳,毕竟官渡战后冀州城邑多降于曹。《武帝纪》也提及涉长梁岐和韩范一同举县降,赐爵关内侯。《资治通鉴》卷64把梁歧也加进徐晃的话中,变成徐晃言于曹操曰:“二袁未破,诸城未下者倾耳而听,宜旌赏二县以示诸城。”
五月,曹操引水灌邺城。七月,袁尚将马延、张顗等临陈投降,救援的袁尚军因此溃败。曹操得袁尚印绶、节钺等以此示城,守军崩沮。八月,审配兄子荣开门投降。马延、审荣也许就是徐晃之计的产物。
心怀二心的袁谭乘机夺取袁尚的城池,被曹操以他背盟为由,绝婚进讨。十二月,袁谭弃平原还保南皮。建安十年正月,徐晃从征,乐进先登南皮东门;曹纯所率的虎豹骑阵斩袁谭,冀州平。同月,焦触、张南率诸郡太守、令长,兵数万降曹,袁熙与袁尚俱奔辽西乌丸。四月,张燕又率十万黑山众来降。
早在邺城破后并州高幹已降,河北四州看似只余下辽东公孙氏越海而占的东莱(见《三国志.公孙度传》)之际,袁氏正酝酿最后一次大反击。反击以赵犊、霍奴等杀幽州刺史及涿郡太守,和三郡乌丸攻鲜于辅于犷平揭开序幕。
鲜于辅为刘虞旧部,很早以前就降曹抗袁,在当地本身就有一定实力,袁绍时也无法攻灭。袁氏的反扑逼使曹操在八月亲征救援,斩赵犊等,乌丸回塞外。曹操走远,拥众五万的高幹(见《三国志.牵招传》)不但举并州反,寇崤、渑间,拥众数万的张晟、弘农张琰也起兵响应;黑山贼张白骑和高幹同时进攻司隸河东(注4)。远在幽州的曹操,只好遣乐进和李典敌高幹;钟繇、张既督关中军救河东。
青州海滨当年也沒有闲下来,史称“郡滨山海,黄巾未平,豪杰多背叛”(见《三国志.何夔传》)。张辽击破公孙康将柳毅于东莱,又与长广太守何夔合兵讨允平贼从钱;东牟人王营聚众三千余家据昌阳县为乱,为何夔用计使其众散;海贼管承也聚众三千余家,迟至十一年八月才为曹操所剿灭。徐晃所讨的平原叛贼,既有一个叛字,恐怕是忠于袁谭,曾随主子降而又复叛的袁氏故吏的可能性大一点,如乐安太守管统(见《三国志.王修传》)。讨平袁氏和贼寇、內部权力整顿后,曹操为解决最后的隐患,决定把袁氏的最后依靠乌丸铲除。诸将认为:“袁尚不过是亡虏,乌丸贪得无厌而不念旧情,岂能受袁尚利用?如大军深入塞外征乌丸,刘备必劝刘表乘虚袭许都,万一发生变化,事情就后悔不及了。”事实上还真有人密谋打算袭邺城,只是始终沒成事(见《三国志.凉茂传》)。郭嘉极力主张乘乌丸无备,尽早解决对四州尚有恩德的袁氏(日后马超得羌之力卷土重来,陷凉州州治冀城,证明郭嘉之虑不无道理);刘表自知驾驭不了刘备,必不肯听从。诸将中明确已知的有张辽,徐晃是否也持相同意见,史料不足,不过可能性也很大。最终曹操同意郭嘉的看法,找当地人田畴为响导,以轻军沿已荒废的旧路,进袭乌丸的大本营───柳城。
蹋顿被边长老比作冒顿(见《三国志.乌丸传》),也就是匈奴极盛时,围刘邦的那个单于。既能拿来相提并论,蹋顿本身的治军等能力也应该不差;乌丸名骑天下闻名,当时很多军阀以乌丸军参战,敌方可是单兵作战能力极強的游牧骑兵。曹军这次行军过程绝不轻松,辎重在后,在夏雨下行走数百里无人之路,体力消耗可不轻。
幸好如郭嘉所料,这样的代价换取的是攻敌不备,蹋顿他们在曹军将至前,才被迫率数万骑迎敌。两军卒遇于白狼山,曹军士卒因己方辎重在后、披甲者少而惧,但曹操看出啟军阵容不整,便以劝曹操迎击的张辽为先锋,率徐晃、张郃、曹纯等,曹军是役大破乌丸和袁氏联军,更阵斩蹋顿,其后下柳城。徐晃因功拜横野将军。曹操不伐辽东,等待公孙康杀掉逃奔至辽东的二袁,公孙氏的臣服宣告河北在曹操的掌握之中,眼光终于可以南移。
2.刘备以徐州叛,太祖东征之。绍攻禁,禁坚守,绍不能拔。《三国志.于禁传》
3.时袁绍盛於河朔,而汝南绍之本郡,门生宾客布在诸县,拥兵拒守。太祖忧之,以宠为汝南太守。宠募其服从者五百人,率攻下二十馀壁,诱其未降渠帅,於坐上杀十馀人,一时皆平。得户二万,兵二千人,令就田业。《三国志.满宠传》
汝南降贼刘辟等叛应绍,略许下……绍之未破也,使刘备略汝南,汝南贼龚都等应之。《武帝纪》
太祖与袁绍久相持於官渡,绍遣刘备徇〔氵隐〕强诸县,多举众应之。自许以南,吏民不安,太祖以为忧。仁曰:“南方以大军方有目前急,其势不能相救,刘备以强兵临之,其背叛固宜也。备新将绍兵,未能得其用,击之可破也。”太祖善其言,遂使将骑击备,破走之,仁尽复收诸叛县而还。《三国志.曹仁传》
时袁绍举兵南侵,遣使招诱豫州诸郡,诸郡多受其命,惟阳安郡不动。《三国志.赵俨传》
即斩绍使,送印绶诣太祖。又击郡贼瞿恭、江宫、沈成等,皆破残其众,送其首。遂定淮、汝之地。《三国志.李通传》
官渡之役,四方瓦解,远近顾望,而此郡(颍川)守义,丁壮荷戈,老弱负粮。《三国志.文帝纪》注引《魏书》
4.黑山、黄巾诸帅,本非冠盖,自相号字,谓骑白马者为张白骑。《三国志.张燕传》注引《典略》而高幹举并州反。时河东太守王邑被徵,河东人卫固、范先外以请邑为名,而内实与幹通谋……会白骑攻东垣,高幹入濩泽,上党诸县杀长吏,弘农执郡守,固等密调兵未至。畿知诸县附己……得四千余人。固等与幹、晟共攻畿,不下,略诸县,无所得。会大兵至,幹、晟败,固等伏诛。《三国志.杜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