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睿拍-拍照读世界
  • 当前位置:数字三国 > 三国专题 > 正文
  • 我们是不是有足够的理由鄙视《三国演义》了?

    专题制作:泰山王徐庶

      经常泡一些三国主题的贴吧、论坛,经常会看到一种现象,有新来的同学用演义的观点试图评论某大虾的观点,然后遭到一众大虾的鄙视鄙夷以及鄙薄:“没水平的人才看演义!”“了解三国就应该看《三国志》,《演义》都是唬小孩用的!”似乎,在一些人眼里,读过几本历史书,知道一点所谓的真相就很了不起的样子哎!《三国演义》成书至今已经数个世纪了,但所谓的翻案风和著大作辨析的“大师”都是现如今的产物,过去几百年都没有人公开反对或留下著作说明,古人格物致知,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去格一下明显不实的三国演义?难道读了正史来批驳演义,真就是那么高明么?(专题策划、制作:泰山王徐庶
  • 1
  • --- 1 ---

    《三国演义》好假啊!历史爱好者看得气炸了!

      1.桃源结义:正史并无写到三人有结拜 只提到情若兄弟(年龄:关羽>刘备>张飞)。

      2.温酒斩华雄:实华雄死于江东猛虎孙坚刀下,三演反把孙坚写成是华雄的手下败将,这对孙坚太不公平了。

      3.三英战吕布︰吕布实被孙坚击退(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4.关公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的却是曹操的部下所为。

      5.张飞鞭督邮︰实乃刘备所为。

      6.徐州诛车冑、古城斩蔡阳:此乃刘备所为。

      ……

  • 2
  • --- 2 ---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三国演义》是中国最早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波澜曲折。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 3
  • --- 3 ---

    一种观点:《三国演义》“歪曲”历史也合理

      小说是有感情倾向的,没有感情倾向的小说不足为小说。固然理性来讲“春秋无义战”三国亦无义战,但如果《三国演义》没有一个“倾刘反曹”的感情基调,那么就调动不了读者的感情,在情节流动上也没有了主线,这还是能够流传至今小说吗?而史书是什么?它是追去绝对客观的,即使小说在情节方面百分之百遵循历史,也不能改变小说本质上与史书的不同。也就是说,如果你一定要把小说当作历史来读,情节也是百分之百之历史,你还是怀着一种感性理念来读,而对于历史,却是要理性的。情节这种表面的东西尚可改变,但小说这种艺术形式本质上的感性意识,与历史是完全背道而驰的。这时你让罗贯中写一部完全遵循历史的通俗文学,那他的作品就是史书的白话译本了。
  • 4
  • --- 4 ---

    学者议论:为什么一定要读《三国演义》?

      演义的意思,并不单纯是史实加入传闻的故事。最好解释为表现义行,以深入人心。《三国演义》一开始便是“桃园三结义”,把一般人的帮会结拜,转化成为义气相结合的忠义行为。刘备、关羽、张飞这三位异姓兄弟,终其一生,都誓死以义相结合。《三国演义》对于人物的评核,也都以义为标准。宣扬忠孝节义,在当时属于显秩序。现代人类喜欢找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说什么经济挂帅。其实是一切向钱看,笑贫不笑娼,以致重财轻德,把赚钱的本领,看得比品德修养更加重要。但是,忠孝节义在现代社会,仍然是影响重大的隐秩序。在现代社会,读《三国演义》,至少可以获得三大好处:……

  • 5
  • --- 5 ---

    客观认识:《三国演义》的魅力与缺点

      三国是历史,去看《汉书》、《三国志》,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看《三国演义》呢?这里面就包含着我刚说的那些道理,《三国》不是正史,而是野史,里边不仅有嘉言懿行、文治武功,更为重要的是有了细节,人物活灵活现起来了,而不是一堆死板的历史,某年他生,某年他做什么,某年他又怎么的,最后某年逝世,那叫死文章。我们的文学为什么要叫文学?特别是我们的中华文学,诸位如果以前没有注意,请留神细细品味,一个大字,“活”。读死文字、死文章,您一会儿就睡着了。凡是您读着眉飞色舞,我们今天谈起来还是如此,那就是活文章。这个“活”范围也很广,比如作者的思维、看法,心灵的活动,笔的活,表现法的活……这样才有魅力,才能吸引你,甚至于百读不厌。由此可见,《三国演义》是在正史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加工将历史转化为文学,从而达到深入普通民众、普及历史与文化知识的目的。它来源于历史,却又区别于历史。它有历史的影子,却更多地体现在文学创作上。
  • 6
  • --- 6 ---

    我们的观点:读历史亦应认同演义

    演义本身和历史并不冲突,想看历史有三国志、资治通鉴,拿史书来反驳文学作品本来就是莫名其妙。再者,推翻演义,与其说是推翻不实历史,不如说是推翻其中的价值取向,推翻我们民族自己的精神偶像。比如说,我们儿时会因为听到桃园结义的故事,交几个好兄弟立志开创一番事业;会因为听到子龙长坂的故事,在面对困难时就会鼓励自己勇担重任不畏艰险;同样也会因为偶尔像曹操一样自私一下下而感觉羞愧……这就是演义留给我们的精神价值。相反的,如果一个人刚要读演义,就要反复强调:三结义是假的,长坂坡是假的,诸葛亮没那么聪明,曹操做得对……我实在不知道这样有什么意义,这本“虚假不实”的书只剩下了满篇的文学游戏而已。
    本专题相关人物: 徐庶
  • 相关阅读
  • 推荐专题
    热点人物
    美团红包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