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睿拍-拍照读世界
  • 当前位置:数字三国 > 三国专题 > 正文
  • 细数三国集团谁才是不“坑爹”的接班人

    专题制作:誤入凡塵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魏(曹魏)、蜀(蜀汉)、吴(东吴)三个政权。三国时代波澜壮阔,充满生机,常引起后人追思。唐宋诗词中有大量三国内容。元明清时期,三国事迹成为戏剧和民间艺术文学常见话题。晋代陈寿所作史书《三国志》,颇有参考价值。明代罗贯中以三国历史为蓝本,编撰小说《三国演义》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丰富多彩的历史内涵也流传到世界各地。
  • 1
  • --- 1 ---

    曹操为什么选曹丕做世子

      别看曹操的儿子曹植才气那么大、文章那么好,可是在父亲眼里,曹植并不那么完美,曹操觉得曹植这个人很浮华,也就是不实在,曹操觉得曹丕很沉稳,尽管他不如曹植多才多艺。

      看看曹植身边那帮子朋友,一个个尽管满嘴的诗词歌赋,但是往往烂醉如泥,曹操知道这些都是纯粹的文人,让他们写写字、画幅画,都是好材料,可是治理国家不是描龙绣凤,不是风花雪月,曹操逐渐陷入了沉思。

      有几次曹操在询问对国家大事的把握上,曹植总是侃侃而谈,眉目清晰,并且很有章法,曹丕的却很朴实,不过比较接近曹操的想法,后来有人说曹植的是别人告诉他的,这个人就是杨修。

  • 2
  • --- 2 ---

    曹丕是怎么当上太子的

      植任性而行,不自彫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这种说法看起来挺客观,颇具辩证法的味道,意思是:曹丕之所以能当上太子,从外因上讲,是因为曹植做事任性,言行不加掩饰,饮酒无度,失去了曹操的宠信,给曹丕创造了机会;从内因上讲,是因为曹丕施用权术,掩盖真情,自我矫饰,宫中的人和曹操的手下大都为他说好话,给曹丕创造了条件。

      但是,稍微有点阅读能力的人,谁都能体会到这种说法的言外之意:曹丕这个太子当的很不光彩,他玩弄欺骗的把戏;曹操立曹丕为太子,是受了曹丕的蒙蔽。很显然,如果按照这个说法来理解的话,曹丕无疑是个人品很低劣的人,而曹操俨然成了容易受人唬弄的主儿了。

  • 3
  • --- 3 ---

    点评:三国豪杰初聚首,生子当如孙仲谋

      从第三集开始,新版《三国》总算可以让人挺直腰杆恭维它几句——战争场面的华美以及武打场面的设计终于为它赢得了重重一分。从之前使用于荣光出演关羽时,网上就不乏攻击谩骂,其终极目标直指于荣光单纯的武夫形象,忙不迭地将其与94年陆树铭老师的版本做对比,大大突出着关公的忠义千秋和儒将风采,可就忽略了关羽到底也是千百年来世所流传的“武圣人”,能与万世师表孔夫子同列,武力还得了吗?老版三国“武戏不武”的重大的(可能也是唯一)缺憾,在新版《三国》呼啸作响的战场和特效制作下的金戈铁马中被弥补,千军万马,鏖战不休,山谷殷红,林木颤栗,雷霆交击,血肉横飞,杀气直薄云霄,终于将“千里无鸡鸣,白骨蔽平原”的惨烈渲染了出来,而远离了老版《三国》简单的“舞打”场面,终于让战争视觉爱好者们过了一点瘾。

  • 4
  • --- 4 ---

    为何要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操与袁绍在官渡血战时,少年孙权还顾不上抬头看中原,就连父兄血仇也只能先放一放,哥哥孙策是在西征荆州黄祖的途中被害的,这笔账也只能记在黄祖的头上,不过孙权现在只能集中精力,先安江东,因为哥哥孙策丢给他的其实是一个烂摊子。

      建安五年孙策辞世时,孙家的势力其实仅止于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几郡的郡治,也就是几个大城市,广大山区、农村在当时被视作偏远深险之地,反政府武装几乎遍地皆是,公开打出不服孙氏统治的也有不少。主要的是那彪悍的山贼,那是些只认识刀枪,其它一概不识的超强百姓,如不尽数剿灭,江东永不得太平。

      曹操为弟承兄业的孙权提供了政治支持:代表朝廷任命孙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承认江东为其屯军之地,并认可孙权有管理江东地区一切地方事务的权力。

  • 5
  • --- 5 ---

    “阿斗”刘禅被后人误解千年 是仁德之君

    “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等成语典故,对三国蜀后主刘禅作了无情嘲弄。不过,在提交15日举行的纪念刘备入蜀1800周年暨诸葛亮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中,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三国文化专家罗开玉和谢辉所著《三国蜀后主刘禅新论》认为,从帝业上看,刘禅不失为中常之君;从帝品上看,刘禅是中国历史上肚量大的、节俭的、真正爱民、宁愿自己蒙怨,又确被后人误解千年的仁德之君。

      《三国蜀后主刘禅新论》 作者认为,刘禅为帝41年,大体可分三阶段:诸葛亮时期(223-234年),刘禅“以父事之”;蒋琬、费祎执政时期,无为而治时期(234-253年);帝权失控期(253-263年)。

      作者认为,诸葛亮对刘禅评价较高,如赞其“知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 6
  • --- 6 ---

    刘禅“乐不思蜀”其实是忍辱负重

      后主刘禅究竟是“扶不起的阿斗”,还是“忍辱负重的明君”?近日,中国曲协会员、四川师范大学国学顾问魏奉明,应邀做客成都国学馆开讲 《史话成都》。他从邓艾灭了蜀汉后刘禅还留在成都讲起,一直讲到刘禅投降魏军。对千年来刘禅所背负的 “乐不思蜀”的骂名,魏奉明说“应为其平反”,因为在他看来,刘禅如此“懦弱”是为了避免人民作无谓的牺牲,是其仁爱的表现。

      扶不起阿斗? 他其实是忍辱负重

      “邓艾灭了蜀汉以后,后主刘禅还留在成都。钟会、姜维发动兵变,司马昭觉得让后主留在成都总不大妥当,就派他的心腹贾充把刘禅接到洛阳……”魏奉明说,千百年来,刘禅被定义为“扶不起的阿斗,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人”,“不过我持相反观点,刘禅不仅不是昏君,而且还是个明君!”

    本专题相关人物: 陈寿
  • 相关阅读
  • 推荐专题
    热点人物
    美团红包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