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历史上对于武将对阵厮杀的细节描述都是比较少的,但到了清代,有好事者做了专门研究。大家都知道,究大清一朝,思想、艺术、文学的大家,凤毛麟角,屈指难数,质量数量远逊前代诸朝。但大清不乏考据名家。特别是史学方面,出过一些很优秀的考据学者。
用今天的话说:清朝出过一些历史“狗仔队”高手,专行各种资料的归纳、总结、分类、疑古、考异诸事,然后辑录成笔记体。这些资料虽缺少深度,却不乏精度。有的笔记体文献中,对那些被边缘化了的战阵斗将,竟然也做了很精彩的记录。而三国时猛将如云,自然少不了战阵斗将的精彩场面。
三国演义为了突出武将高强的武艺,经常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各个国家地域的武将,他们往往在万军之中如无人之境,而作为武将们最底层的陪衬的士兵们,常常是被欺负和虐待的对象,士兵的作用在小说家的夸张之下被大幅度的弱化,某些情况下甚至也出现了以武将个人武勇而左右战局的战例;而有时候仅仅是数百人,却可以让超一流的武将行动受阻,受困多时甚至威胁到其生命。
历史上张辽800破10万,并不仅靠了他的个人武勇,而就是他的号令指挥能力之强大,800士兵才能起到以一敌十的作用,难道是800军的单兵战斗力强大么?如果是这样的话,把张辽换成黄祖如何?反正800人没换啊,可是要换成黄祖,估计没一顿饭的功夫,恐怕就得全军覆没了吧
其实,在冷兵器时代,除了武将个人的指挥能力和士兵的素质外,阵法也对古代的战争胜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谓的行军布阵,行军就是指军队行进到战区的状态,而布阵就是到了战区之后展开的作战状态。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并不是街头混混斗殴,大家拿着刀枪冲上去一阵砍杀,人多势众下手狠毒的就能胜利。在战争中,战斗双方必须要组成战阵,才能发挥各种兵器的优势,说白了就是一大群人如何更有效地发挥自己武器的特长杀死敌人,而好的阵法往往能以寡敌众。坏的阵法,常常让自己的士兵乱成一团,既不能发挥应有的战斗力,也不能保护好己方主将的安全。
阵形作为冷兵器战争最重要的战术内容,是决定古代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也是那些兵家们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作战中能否进行有效的排兵布阵是一个将领军事才能的重要体现 。我国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已经对阵法有一定的研究。在春秋战国车战盛行的时期,一般是车兵和步兵配合作战,车兵在前,步兵在后,一辆战车引导五十到八十名步兵作战。而战国后期的秦国就是不一样,它是将车兵拿出来组织,使车兵摆脱了步兵的束缚,而让它单独作战或者与骑兵配合作战。同时代的罗马军团也凭借自己对军队阵法的独到理解称霸古欧洲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