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三国演义大数据
今日热点
VS
涉及章节
涉及年代
 
 
提及密度
 
 
 
 
事件热度
 
 
 
 
人际广度
 
 
 
 
文武倾向
 
 
 
 
人际关系
 
 
更多数据请点击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谈谈赵云的中军官职

何谓“中军”?比较通俗一点的说法,既经常围绕在“京师”或“主帅”身边的军队。 一、主骑(192-194) 赵云传:“本属公孙瓚,瓚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 “主骑”,既“主管骑兵”。[资治通鉴]在此处作“主骑兵”(卷六十)。其实“主骑”既可完整地表达此一含义。如:[新唐书][哥舒翰传]

三国志中赵云《云别传》小考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将领。虽说他是众多三国群英中颇受今人推崇的人物之一,但其身上也颇具争议。纠其矛盾的中心点之一,就在于[陈志]的[赵云传]和[裴注]的[云别传]。 正方基本上站在肯定[云别传]的立场,认为赵云智勇双全,可当得上“完美”一词。常言“[啥啥啥]都可以相信,为啥不信[云别传]”。反方基本上站在否定[云别传]的立场,认为赵云一无是处,仅仅是个“侍卫长”尔。常言“[云别传]若是可

对诸葛亮伐魏的联想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演义》后期的主要写作思路。但是有七个必定失败的因素在出伐前就已经困扰着诸葛亮和蜀军,使得诸葛亮的北伐是必败无疑。下面我来说说这些必定失败的因素。 一、民心之败。得民心者得天下。此时三分天下,魏占其二,魏国已经控制了中国的绝大多数地区,而此时北方百姓的心中以魏代汉的思想已经得到稳固,南方的百姓经过战乱,他们更加希望安居乐业,发展家园。可是诸葛亮的这次北伐却扰乱的难得的平静。所以不管是魏国百姓还是蜀国百姓,都会因为诸葛亮的北伐对诸葛亮失去信心。 二、地理之败。西北之地自古就是出骑

漫谈于禁、乐进

为曹魏名将之中,于禁、乐进二位将军当是佼佼者。 陈寿的《三国志》将于禁、乐进、张辽、张颌、徐晃五人共为一传,且有“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之语,但以雨纹观之,张颌、徐晃地位略逊于禁、乐进、张辽。《乐进传》中记载:“建安十一年,太祖表汉帝,称进及于禁、张辽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论功纪用,宜各显宠。’於是禁为虎威进,折冲辽,荡寇将军。”曹操在汉献帝前着重夸赞三人,并特别加官,可

马谡为什么该被杀?

京剧中有一出很有名的戏,叫《失、空、斩》,蜀中大将马谡因违反诸葛亮的法令,在与魏国大将张郃的对抗中兵败失了前军营寨街亭,导致诸葛亮被迫搞了一次冒险的空城对敌,诈退敌军因而躲过一劫。后总结战争失败的责任时,按军令状斩了马谡。马连良的马派,谭富英的谭派,言菊朋的言派都有此剧的名段,许多六十岁以上的人有的还可以吟唱两口,确实好听。毕竟是戏,有许多情节是人为编造的,像空城计这段,于史无征,没有的事,马谡也没立什么军令状,纯属是编小说的虚构。杀马谡这事也有两个说法:一是死于狱中,一是以法被杀。为什么被杀

今日推广
文史推荐
热点专题

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陈宫

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陈宫

陈宫(?-198),字公台,东汉末年吕布帐下谋士,东郡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人。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青州黄巾时战死,陈宫等人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但此后陈宫因曹操杀害边让而与曹操反目,并游说张邈等人背叛曹操迎吕布入兖州,辅助吕布攻打曹操。吕布战败后,随吕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决意赴死。

盘点历史上的空城计

盘点历史上的空城计

空城计,是一种被动作战的被动行为,当那些实力空虚、因遭受意外压力被迫走投无路的一方,采用此招,目的就是企图蒙混过关或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由于此计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有许多主动权和机遇还掌握在对方手里,因而,在万不得以的情况下,不宜使用空城计,同时,此计也不宜重复、多次地运用。实际战略中,风险往往与机遇、利益和成功共存,“不入虎穴,焉得虎仔”,空城计的奇巧之处在于:要善于正确、及时地把握对方的战略背景、心理状态、性格特性等,因时、因地、因人地以奇异的谋略解除自己的危机。三国时,诸葛亮之所以

我们是不是有足够的理由鄙视《三国演义》了?

我们是不是有足够的理由鄙视《三国演义》了?

经常泡一些三国主题的贴吧、论坛,经常会看到一种现象,有新来的同学用演义的观点试图评论某大虾的观点,然后遭到一众大虾的鄙视鄙夷以及鄙薄:“没水平的人才看演义!”“了解三国就应该看《三国志》,《演义》都是唬小孩用的!”似乎,在一些人眼里,读过几本历史书,知道一点所谓的真相就很了不起的样子哎!《三国演义》成书至今已经数个世纪了,但所谓的翻案风和著大作辨析的“大师”都是现如今的产物,过去几百年都没有人公开反对或留下著作说明,古人格物致知,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去格一下明显不实的三国演义?难道读了正史来批驳演义

三国历史上战绩最辉煌的勇将张辽

三国历史上战绩最辉煌的勇将张辽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他与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并称为曹魏的“五子良将”。昔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及吕布败亡,归曹操。张辽随曹操四处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之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斩乌丸单于蹋顿于柳城,又讨平梅成、陈兰争贼寇。曹操赤壁败退,独任张辽、李典、乐进等守合肥,成功击退孙权十万大军,张辽一战威震江东。黄初三年,张辽病笃,卒于江都,谥刚侯。卒年五十四岁。

三国十大英年早逝人物

三国十大英年早逝人物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在三国的历史里,有许多风云人物因为各种原因壮志未酬,英年早逝。让人为之扼腕痛惜。清明节又将来临,让我们一起来纪念那些早逝的英灵。

  • 刘备借荆州的真相

    刘备借荆州的真相

    中国民间有句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而事实上,刘备借荆州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东汉时期的荆州包括今天湖北、湖南全境和河南、广东、广西、贵州的部分,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当时的荆州分为七个郡,以长江为界,南阳郡在江北,南郡、江夏郡大部在江北,两郡的其余部分和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四郡在江南。公元200年,在北方站不住脚跟的刘备投奔了荆州军阀刘表,被安置在南阳郡的新野县,长期寄人篱下。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刘表惊死,次子刘琮投降。刘备只得撤往南郡的江陵(今湖北荆州市),在当阳长坂

    相关人物: 刘备 孙权 曹操 关羽 刘表 刘璋 张辽 刘琮[刘表子] 刘琦 韩遂 阅读 784

  • 率真恣肆话祢衡

    率真恣肆话祢衡

    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禁忌和条条框框,我们姑且称之为生存法则。在这些无形的生存法则面前,可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上天已经安排好了三六九等,你要做的,就是遵从你那个等级的信仰,不作非分之想。亦步亦趋,不可越雷池一步。琐细地推究下去,上一等级便是下一等级努力打拼的目标。那些华服下的冷漠,宝马雕鞍后的跋扈,都被追逐者目为高贵,纷纷效尤。贫血的社会孕育出畸形的社会群体。社会的上层要求拥趸的顶礼膜拜,等你鞠躬尽瘁到一定程度,鸡犬升天也不是没有可能。很客观地说,磕头、作揖是绝大多数人一生的“事业”。

    相关人物: 祢衡 黄祖 孔融 刘表 杨修 阅读 1615

  • 毛泽东评曹操的真实用意

    毛泽东评曹操的真实用意

    陈立旭写的《毛泽东为何评曹操》文章,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现将该文摘编如下:总观毛泽东评曹操的言论可见,时间大多集中在50年代,而他50年代评曹操的言论,又绝大部分集中在50年代后期,特别是1958年和1959年。搞清楚1958、1959两年前后中国内部发生了哪些重大政治事件,搞清楚当时中国与外国的主要政治关系,而毛泽东又是怎样思考、对待、处理这些重大政治事件和重要政治关系的,是探寻毛泽东评曹操所含深意的关键。如1958年11月,毛泽东在第一次郑州会议上,在谈到殷纣王、秦始皇的同时,谈到了曹操。

    相关人物: 曹操 阅读 1222

  • 刘备的“滑铁卢”:吴蜀夷陵之战

    刘备的“滑铁卢”:吴蜀夷陵之战

    吴蜀夷陵战役发生于魏文帝黄初二年、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七月,止于黄初三年闰六月。刘备亲率10万大军,进攻东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率兵5万前往迎击,刘备战败使蜀汉政权日渐趋向衰落。 夷陵战役的起因 孙权集团夺取荆州,斩杀关羽之后,引起了,刘备集团的震惊,刘备更是羞愧交集,想立即出兵攻打东吴。诩将军赵云建议说:“汉朝的主要敌人是曹操,并非孙权,应该先灭曹魏,孙权自会降服。现在曹操虽然已死,其子曹丕业已篡位,正想收揽天下人心,早日夺取关中。如果我们屯兵于黄河、渭水的上游,讨伐叛逆的曹

    相关人物: 刘备 孙权 陆逊 关羽 曹丕 张南[蜀] 孙桓 张飞 赵云 吴班 阅读 1636

  • 浅论诸葛亮

    浅论诸葛亮

    兄弟在论坛上看了几篇关于诸葛亮的文章,总的来看,评价各有侧重,有些是难得的好文章,但是,有些就不太象话了,我认为有必要在此予以澄清。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智谋过人,用兵如神,懂天文,晓地理,乃“天下奇才”。出山三把火,烧的曹兵丧胆舌战群儒,智激周郎,把东吴拉成同盟抗曹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等故事千古流传,妇孺皆知。《出师表》《诫子书》等文章脍炙人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助庸主刘禅,忠心为国,毫无私心。这一切的一切奠定了他万古受人景仰的崇高地位。但是,人无完人,诸葛亮

    相关人物: 诸葛亮 刘备 孙权 司马懿 曹操 李严 关羽 彭羕 蒋琬 刘封 阅读 2005

  • [转帖]曹操何时代相?

    [转帖]曹操何时代相?

    曹操在《三国演义》里称谓很多,有时被骂为“奸雄”、“奸贼”,有时被直呼其名或蔑称“曹阿瞒”,有时又被称为“将军”,但在一般情况下,被称为“丞相”是人们所熟知的。丞相确实是曹操的正式官称,但“曹丞相”应自何时称起,则是一个值得提出讨论的问题。 《三国演义》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驾幸许都,吕奉先乘夜袭徐郡”,写曹操接受荀彧等人建议,将汉献帝自洛阳接至许都。把汉献帝安顿好以后,曹操在后堂设宴,与众谋士商议如何消灭吕布和刘备。只见许褚说:“愿借精兵五万,斩刘备、吕布之头,献于丞相。”这是《三国演义》中曹

    相关人物: 曹操 袁绍 刘协 刘备 吕布 刘表 孙权 袁尚 阅读 815

  • 曹操得陇后为什么不望蜀

    曹操得陇后为什么不望蜀

    曹操是何等人物?既然得陇,焉能不望得蜀?但是,想得到是一回事,能否得到又是另一回事。 主簿司马懿现在还远没有锻炼出后来的战略眼光,给曹操的建议全凭臆断想象,分析别人不利时却疏忽了别人的优势所在,尤其对自己部队的硬伤,更是视而不见。 劝曹操出兵益州实际上是只看一点,不及其余:“刘备以诈力战胜刘璋,巴蜀人心并未归附,而现在刘备本人远征江陵,此战机不应该放过。我军今克汉中,益州震动,趁胜势进兵益州,大军指处,蜀兵必然瓦解。圣人也不可违背天意,更不应该放弃时机。” ——应该说司马懿所述之蜀军这些弱点都

    相关人物: 曹操 刘备 刘晔 张鲁 司马懿 霍峻 刘璋 张飞 诸葛亮 刘琮[刘表子] 阅读 3284

  • 浅谈深论说英雄:项羽和关羽的区别

    浅谈深论说英雄:项羽和关羽的区别

    关羽和项羽,我所知道的鼎鼎大名两位中国古代“猛人”。除了同为武将,勇猛善战,还有一个共同点——名字里有“羽”(且不管它到底是名还是字)。先看关羽,“关”字指关隘、城池,“羽”指羽毛或轻飘、看轻,那么“关”和“羽”放在一起,可指——用一很现代的词组——轻松过关,所以有“过五关,斩六将”的英雄事迹。再看项羽,“项”字指脖子,“项上人头”、“强项令”等是也“羽”字不必说了。那么“项”与“羽”放在一起则是“视人命为草芥”,所以有每下一城必大肆杀戮,还有“坑杀二十万降卒”等极其严重的“反人类”罪行。最终

    相关人物: 关羽 项羽 刘备 华雄 马谡 吕布 诸葛亮 曹操 阅读 2612

  • 水淹七军究竟是自然灾害还是关羽有意为之

    水淹七军究竟是自然灾害还是关羽有意为之

    在三国演义中,水淹七军是非常著名的一次战斗,反映的则是关羽除勇武外,指挥作战能力也很强。三国演义中对这次战斗的描写如下。关羽进攻樊城,曹操命大将于禁为南征将军,庞德为先锋,统帅七路大军,星夜去救樊城。关羽得信,亲自披挂前去迎敌。关羽、庞德大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第二日交战,二将齐出,并不答话,拍马交锋五十回合,庞德拨马逃走,关羽紧追不舍。庞德取箭,关羽躲闪不及中箭,回营养伤。十日后,箭伤愈合。又听关平说曹兵移到城北驻扎。关羽不知何意,骑马登高观望,看到北山谷内人马很多,又见襄江水势汹猛,水淹七军

    相关人物: 关羽 于禁 庞德 曹仁 曹操 满宠 温恢 周仓 关平 徐晃 阅读 7715

  • 幸运儿孙权的接班之路

    幸运儿孙权的接班之路

    三国英雄中,孙权无疑是个幸运儿,他在一个最恰当的年龄承袭了父兄的基业,成为家族事业的守成者与光大者。 孙权的幸运首先源于他名门贵胄的出身。孙权的祖上孙武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军事家与政治家,历史上少有的军事天才,《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权的父亲孙坚出生时,其母“梦肠出绕吴昌门”,邻人谓为“吉征”,生后果然容貌不凡,性格阔达,有英雄之气,后被封为乌程侯、破虏将军。 孙权出生更是充满奇幻色彩。据《搜神记》记载:“孙坚夫人吴氏,孕而梦月入怀,已而生策。及权在孕,又梦日入怀。以告坚曰:‘妾昔怀策,梦月入怀

    相关人物: 孙权 孙策 曹操 黄祖 孙坚 周瑜 张昭[吴] 刘表 鲁肃 阅读 1394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cne3online.com
三国搜
文史
人物
连环画
书籍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