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睿拍-拍照读世界
三国演义大数据
今日热点
VS
涉及章节
涉及年代
 
 
提及密度
 
 
 
 
事件热度
 
 
 
 
人际广度
 
 
 
 
文武倾向
 
 
 
 
人际关系
 
 
更多数据请点击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曹操追杀匈奴使者之谜

《世说新语容止》中记载: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这也正是“捉刀”这一成语的出处,捉刀也可以理解为枪手的意思。 言归正传。为何曹操要追杀匈奴使者呢? 俗话说:“两国相争,不斩来使。” 只有在来使挑衅过度的情况下,才会引来杀身之祸杀使者无非是为了泄愤

江东奇才吕子明

吕蒙应该算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但他并不是因为他的能力或者才华家喻户晓,而是因为他奇袭荆州,然后杀了关羽。世人受《三国演义》影响,多喜欢刘备和他领导的蜀汉集团,蜀汉后来不但没有实现“兴复汉室”这个政治口号和精神支柱,反而给要铲除的对象曹魏灭亡。而蜀汉集团失去逐鹿天下的因由,世人多认为是关羽大意失荆州,因为人们在对关羽恨铁不成钢的同时,更加痛恨奇袭荆州的吕蒙吕子明,还以“鼠目寸光”、“破坏同盟”等等话语骂吕蒙,《三国演义》的作者

孔明与李严两人关系详析

前言 固然猜测事件背后极富联想,但是仔细详验事件本身经过始末,更能认清来龙去脉。蜀汉自刘备崩殂后,孔明与李严彼此互动微妙,但仍能从迷团中抽丝剥茧,彻底详理头绪。 一、主从关系 对于孔明于李严两人的主从关系,可依三一律穷举如下: (一)孔明为李严上司领导。 (二)孔明与李严平起平坐。 (三)孔明隶属李严节制管理。 实际上两人之间的关系,在前面三种可能的范围,只有其中之一可以成立,另外二个假设则为否定。光是两人之间关系,常令人混淆不清,因此才会有「争权夺利」、「派系斗争」、「权臣专制」及「违反刘备

诸葛亮在刘备眼中的军事才能

我们知道,衡量一个人军事才能的高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 善于用兵,也就是通常说的会打仗,包括决断能力、应变能力、计谋的运用等 第二, 善于治军,也就是统帅、训练部队和部将的能力 第三, 指挥过较多的战役,并且胜多败少,也就是成绩 第四, 有较高的军事素养,或者说军事理论。 其中第一和第二项是一名优秀军事将领的必要条件,加上第三项就是优秀的名将了如果再具备第四项,则很有希望成为军事家。 但是,如果第一和第二项不具备,那么也很难具备第三项。 刘备作为一代枭雄,其所具有的独到

关羽文丑延津之战的非正常单挑因素

[忽闻人报袁绍又使大将文丑渡黄河,已据延津之上。操先使人移徙居民于西河,操自领兵迎之。三军皆起,军马在前,粮草在后。操传令,教粮草车仗尽行前去,后军作前部先锋,护守粮草,以前部先锋却居于后。吕虔曰:“粮草在前,而兵在后,何意也?”操曰:“粮草在后,多被剽掠,吾故令在前也。”虔曰:“倘遇敌军,守粮者又不敢战,必误大事。”操曰:“吾待敌军到时,却又理会。”虔疑,不敢再言。操令粮食辎重,沿河堑至延津。操在

今日推广
文史推荐
热点专题

安阳发现曹操墓

安阳发现曹操墓

12月27日上午,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宣布重大考古发现,曹操高陵在河南安阳得到考古确认。至此,曹操墓到底在何处这一千古之谜终于被破解!

文学上的天才政治上的弃儿——曹植的悲喜人生

文学上的天才政治上的弃儿——曹植的悲喜人生

三国时杰出文学家,曹操之子。曹植很有才学,早年被曹操宠爱,几乎被立为太子,后失宠。魏文帝时,他受兄长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魏明帝时,曹植多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终未能如愿,忧郁而死,年仅四十一岁。曹植为建安文学中成就最高者,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

拨开演义迷雾直面真实的英雄豪杰

拨开演义迷雾直面真实的英雄豪杰

这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阴险狡诈的曹操,宽厚仁慈的刘备,忍辱负重的孙权,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三国演义的画卷中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掩卷遐想之余我们不仅会问,在真实的三国历史上他们果真是这样么?如果不是的话又是什么样的形象呢?让我们一起走出演义的迷雾,还原那些曾经被后人误读数百年的三国英雄!

千古奇冤还是刚愎自用——一代武圣关羽之死

千古奇冤还是刚愎自用——一代武圣关羽之死

关羽(160或162-219)本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山西运城)人。东汉名将,刘备起兵时,关羽跟随刘备,忠心不二,深受刘备信任。刘备、诸葛亮等入蜀,关羽镇守荆州,刘备夺取汉中后,关羽乘势北伐曹魏,曾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吓得曹操差点迁都躲避,但是东吴偷袭荆州,关羽兵败被害。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

功高震主盛极而衰:死在摇篮的周瑜军团

功高震主盛极而衰:死在摇篮的周瑜军团

荆州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古战场(没有之一),无数大战在这里上演,无数故事也在这里发生。然而故事总与真实的历史有一定差距,三国时代孙刘联盟与曹操争夺荆州这一战役在众多不同版本的史料中反而显得扑朔迷离。荆州争夺战虽然双方阵容豪华,仗打得激烈异常,然而颇具喜剧意义的是,这一战的结果没有产生出赢家: 老曹为避免两线作战而退保襄阳,自然是失败了。孙权急于独揽大权摆脱掣肘,自断一臂、误把刘备当成了韩信,费力不讨好更是失败。刘备虽然许得大诺、借得荆州,事后却一味强赖、不肯履约,始终名不正言不顺,终致东吴背盟、

  • 蒋干是位好同学

    蒋干是位好同学

    “杀熟”是时下的流行词,指的是坑害亲戚朋友赚熟人的钱。比如,到老同学开的店子里玩,本想买点便宜货,结果买回来的东西比市场价贵几倍,这是一种常见的“杀熟”。最厉害的“杀熟”大概要算前几年盛行的传销了,不少人被熟人骗得倾家荡产、身无分文。其实“杀熟”这事不新鲜,古时就有,《三国演义》里的“蒋干中计”就是一个典型的“杀熟”案例。蒋干和周瑜从小就是同窗好友,交情不浅,在蒋干眼里,周瑜肯定是很看重同学之情的,不然,他也不敢当着曹操夸下招降的海口:“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蒋干“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

    相关人物: 蒋干 周瑜 曹操 张允[刘表] 蔡瑁 阅读 444

  • 曹操发达之后并不恢复其本姓夏侯的原因

    曹操发达之后并不恢复其本姓夏侯的原因

    曹操本姓夏侯,父嵩为中常侍曹腾养子。尝意其富贵之极,何不复姓?后见一书云:当时有以谶纬进者,云古者名官职不言曹,自汉以来始名官尽言曹也,至吏亦言属曹,卒言侍曹,此非天意乎?操遂不复姓。此或实事。 ——《曹操不复姓》 曹操姓什么,这有好几种说法。史书上也很模糊,对曹操的老爸曹嵩,追溯曹操姓氏的关键因素,史书上就简单地说了一句“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估计是被曹操和曹丕等人删改过了,他们也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的本来姓氏。 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曹操本姓夏侯,因为他老爸曹嵩本来是夏侯睿的儿子,不过夏侯睿是一个很老

    相关人物: 曹操 刘协 袁绍 曹嵩 曹腾 曹丕 阅读 389

  • 危险的赌博-东征伐吴

    危险的赌博-东征伐吴

    孔明杯辩论赛有些年了,但我好象每次都懒得写些做辩论,难得最近有闲时便随便写篇,发表下自己的意见,顺便骗个精品。(好久没精品了)我的观点是刘备不该伐吴,下面是我的观点,欢迎大家辩论。第一:先来说说刘备伐吴前发生了些什么事?曹操刚亡,曹魏代汉。此时刘备可能是认为自己最大的威胁曹操已经死了,而汉已被曹魏所取代,自己正好名正言顺的称帝续汉,在名义上他完全可以打着正统的旗号出征。其次伐吴时刘备年事已高,而儿子又小,他一方面想在自己有生之年能使自己的蜀汉政权更加稳固更加强大,有那么点急于求成的意思,另一方面

    相关人物: 刘备 诸葛亮 曹操 张南[蜀] 吴班 韩当 张苞[蜀] 凌统 关兴 周泰 阅读 2355

  • 蜀汉军士屯田

    蜀汉军士屯田

    人们一提到三国时的屯田,就说:“吴不如魏,蜀不如吴”。实际,这话也未必很中肯,无论从封建统治者所花费的心思、难度和效果看,蜀汉的屯田都未必不如魏、吴。刘备在时,常征伐在外,诸葛亮镇守成都,足食足兵。刘禅继位,事无大小皆由诸葛亮做主。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年)亮死后,蒋琬、费祎相继执政,都遵守诸葛亮的成规行事,后主延熙十六年(253年)费祎遇刺身死,此后至蜀亡也只剩下十年,掌握军国权柄者,尚有大将军姜维及尚书令董厥、樊建等人,均为诸葛亮生前精心培养者。只因刘禅昏暗,晚年政治受到宦官黄皓干扰,至于衰

    相关人物: 诸葛亮 刘禅 刘备 赵云 邓芝 姜维 黄皓 费祎 陈寿 阅读 1316

  • 傅佥之过

    傅佥之过

    公元263年,钟会率魏军十八万伐蜀,派部将胡烈进攻阳安关。当时驻守阳安关的是关中都督将军傅佥和分将蒋舒,蒋舒本为武兴督在位庸碌无为,结果为朝廷派人代替了他,另派其助傅佥把守关口,蒋舒因此怀恨在心。见到魏军前来,就想卖国出降,乃诡谓傅佥曰:“今贼至不击而闭城自守,非良图也。”佥曰:“受命保城,惟全为功,今违命出战,若丧师负国,死无益矣。”蒋舒本来是想让傅佥出城,自己好乘机献城,但见傅佥不上当,就说:“子以保城获全为功,我以出战克敌为功,请各行其志。”遂率众出关。傅佥以为他是出战,因此没有防备,那料

    相关人物: 钟会 傅佥 蒋舒 胡烈 许仪 邓艾 刘备 阅读 2402

  • 寻找捷径:曲直论

    寻找捷径:曲直论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很难直达目标,一步登天。个人或集团,在其奋斗的过程中,往往历尽艰险,最后或有所成。他们始终向着既定目标,坚定不移地一直走到底,然而在实际行动中,则采用迂曲路线。三国时代,各大集团大都有着同一的最高目标,这就不可避免地发生激烈的冲突。这种冲突形成了强大的阻力,使双方均无法轻易越过,于是,直接的、正面的抗衡,就常常转化为间接的、侧面的、迂回的斗争。曲直韬略在军事、政治、外交领域内也就应运而生,并且其内蕴被不断开拓、充实,成为斗争中的重要工具。曲直韬略在三国时代的发展主要侧重在四个方

    相关人物: 曹操 刘备 孙权 司马懿 诸葛亮 赵俨 杜畿 任峻 阅读 479

  • 也说子龙

    也说子龙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初从公孙瓒,没有显赫的官位,战绩响亮之处是帮公孙在某次和袁绍的战斗中挽回了面子。刘备发现了他是个人才,才从公孙处要来。从此跟着刘备东奔西走,戎马一生,卒于诸葛亮六次北伐之际。谥号曰顺平。所以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是在刘备手下度过。我喜欢这个人物,最初也是他作为孤胆英雄来认识的,但是逐渐地,我从更多方面来认识他了。他的军事能力可以分2方面来看:单挑和统帅。单挑能力应该说是很强的,最著名的是单骑救主,后来被演绎成多种版本。但是都体现了他强大的个体作战能力。然后就是在魏蜀争夺汉中

    相关人物: 赵云 刘备 魏延 曹操 黄忠 张辽 诸葛亮 夏侯德 阅读 2293

  • 让蜀汉政权意难平的荆州问题

    让蜀汉政权意难平的荆州问题

    提到荆州争端的是非问题,我想,首先有一个事实必须澄清:荆州是刘备趁赤壁之战的大好时机攻取的,而不是孙权自动“借”与刘备的。刘备新得荆州之后,北面有曹仁,东面还有孙权,如果不能搞好和孙权的关系,就无法抽出兵力来进取刘璋。赤壁之战中,孙权的战略目标除了击退曹操外,就是趁势取得荆州,但在这场斗争中败给了刘备。孙权方面并不甘心于这样的失败,因为荆州对东吴来说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读过三国志的都知道吕蒙曾就东吴的长期战略问题对孙权说过他的看法,东吴要想扩展版图,只有两个突破口,一个突

    相关人物: 刘备 孙权 诸葛亮 曹操 魏延 关羽 刘璋 邓艾 张辽 张郃 阅读 1420

  • 三国英雄大聚义

    三国英雄大聚义

    三国英雄大聚义(由于时间关系,我只排了魏、蜀两国的一部分,望大家补充)魏 蜀 理由天魁星 曹操 刘备 这还用说,他们都是君主。天罡星 曹丕 刘封 二号人物,皇位的最有可能的继承人天机星 司马懿 诸葛亮 这也不用说,他们都是非常聪明的人天闲星 徐庶 刘禅 他们在自己的国家啥都不干天勇星 夏侯惇 关羽 最利害的将领天雄星 夏侯渊 赵云 同上天猛星 典伟 张飞 同上天威星 张辽 黄忠 同上天英星 张合 马超 同上天贵星 郭嘉 庞统 比较有能力的谋臣天富星 贾栩 法正 同上天满星 曹仁 廖化 生活比较幸

    相关人物: 曹操 贾诩 张翼 刘封 曹洪 法正 李典 乐进 马谡 钟会 阅读 619

  • 曹操的生活远见:谨小慎微地多留后路

    曹操的生活远见:谨小慎微地多留后路

    最近新版《三国演义》热播,虽然被自作聪明的编导们改得有点变味,但是纯从娱乐性和视觉效果来看,还是对得起大把钞票投资的。这版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更加明显地“尊曹”。我个人也是比较喜欢曹操的,于是应景,来说一段曹操的小事。 曹操去世前,不厌其烦地对家务小事做出指示:妻妾艺妓们可以住铜雀台余下的熏香分掉,不要用来祭祀以免浪费各房的女人可以学着编丝带草鞋来卖…… 曹操在大多数时候是很真实的一个人,不像刘备那么虚伪,何况人之将死,其言也真,没必要抱着病体,吃力不讨好地说一些违心的话,所以我相信他当时确

    相关人物: 曹操 刘备 阅读 247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cne3online.com
三国搜
文史
人物
连环画
书籍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