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有七分真
内容提要
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三国演义》倒底有几分真,作者先将《三国志》从传记体改成编年体,第一次对《三国演义》作极为详细的对照,并列出每一回的真实程度,及虚构部分,最后结论与章学诚的“七实三虚”完全相符。
同时作者将《三国演义》的虚构内容作一分析,指出了虚构部分主要用于塑造诸葛亮和关羽,同时为了衬托诸葛亮,又贬低了一代伟人周瑜。
由于《三国演义》是基于史实《三国志》加工而成的历史演义,所以一问世,就有人研究它有几分真,三百多年来最权威的说法是章学诚的“七实三虚”,早已被大部分学者所接受。近年来,就虚实问题先后出版了盛巽昌的《三国演义》(补正本)和张国光的《三国演义》(文史对照插图本)。最近有人另立高见,认为《三国演义》五分真都不到。文中言之凿凿,似成一说,但毕竟是一面之词,仅算一家之见。由于没能分析全书,所以每出一说,均有支持的人,亦不乏反对者。由于笔者排出了《三国志》与《三国演义》的对照本,并已经出版,所以顺便将两书中所述事件之间的差别列了出来,现总结如下表。
本文采取真实程度的标注方法,即:取材于《三国志》的材料究竟有多少,如0。95意味着约95%的内容录来源于《三国志》;如为0。2则基本为虚构,即从《三国志》来的材料不到20%,这种标明方法取自于数学。
1 《三国演义》各回中所用的《三国志》材料
回目 真实程度 虚构的主要故事 虚构人物
1 0。9 三人桃园祭天地,三人救董卓。 程远志
2 0。8 玄德用牛血破张宝妖法,刘备怒鞭督邮,蹇硕实为何进所杀。 严政,许韶,郭胜
3 0。9 李肃以赤兔、金甲、锦袍诱使布杀丁原。
4 0。8 丁管用象简直击董卓,曹操借刀杀董卓,陈宫捉曹操,杀吕伯奢。
5 0。6 盟词为臧洪所作,华雄斩鲍忠,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杀胡轸。 武安国,鲍忠,俞涉,潘凤,方悦,穆顺,赵岑
6 0。95 袁绍夺玉玺,刘表战孙坚。
7 0。9 孙坚屡战屡胜,换孙坚尸。 陈生
8 0。4 董卓残暴一回全真,王司徒巧使连环计及董太师大闹凤仪亭全为虚构。 貂蝉
9 0。75 除吕布戏貂蝉,具体描述诱杀董卓一节外,其余全为真。
10 0。9 马超杀李蒙、王方一节。 李别(李利)
11 0。85 陶谦的为人和让位与史实不附。多出陈宫献计伏击曹操。 曹德
12 0。85 曹操设计攻吕布。 宗宝
13 0。75 刘备谦让徐州牧,郭汜与李傕徒手博斗。 崔勇
14 0。8 曹操诸将迎驾及离间吕布与刘备。 李暹,荀正
15 0。8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16 0。8 张绣攻击曹操,操诱奸妻邹氏,火烧曹营。
17 0。9
18 0。8 陈宫搜得玄德回答曹操密书,关云激张辽。
19 0。6 刘安杀妻为食,陈珪出卖吕布,并设计吕布自相攻杀,张辽投降过程。
20 0。6 董承受诏有其事,均没有如此详细。
21 0。6 董承十里长亭相送,车胄出迎刘备及备杀胄。
22 0。6 捉放王忠、刘岱。
23 0。6 《三国志》中为吉本,吉太医下毒遭刑。
24 0。5 刘备偷袭曹营。
25 0。4 关公约三事,曹操待云长。
26 0。4 颜良为曹军所斩,云长战龚都。辞曹操。
27 0 杜远,胡华,胡班,王植,孔秀,韩福,,孟坦,卞喜,普净,秦琪
28 0。1 斩蔡阳一回为移花结木。 郭常, 裴元绍,周仓 关定,关宁
29 0。9 华佗徒弟医治小霸王。
30 0。95
31 0。5 操十面埋伏击绍,大败玄德,蔡瑁谮刘表。
32 0。95 袁谭装病。 汪昭,岑璧
33 0。95 郭嘉之计实为丞相之谋。 彭安
34 0。6 张武、陈孙反,伊籍相的卢,蔡氏窃听,蔡瑁欲害玄德。 张武,陈孙
35 0。1
36 0。3 曹仁、李典连败两阵,程昱计赚徐庶母。
37 0。4 徐母怒斥徐庶。
38 0。8 第三顾的一路风景及面叙
39 0。 5 凌统欲杀甘宁,请备为黄祖报仇。
40 0。6 李珪至死大骂不绝,诸葛亮火烧新野(这一回不是重头戏)。
41 0。4 徐庶劝降刘备,备欲投江而死,操未杀刘琮及蔡夫人,魏延投长沙,长坂坡。 淳于导,夏侯恩,晏明,钟缙,钟绅
42 0。5 诸葛亮活动全无记载,东吴人马全为史实 。 夏侯杰
43 0。5 除了诸葛亮言行外,全为史实。
44 0。6 徐亮之高见全真和铜雀台赋为半真,其余众将纷议全为虚构,程普不服瑜调遣,瑾说亮。
45 0。3 断聚铁山粮道,计害刘备,蒋干中计中有一半为真,操杀“蔡瑁、张允”为乌有。
46 0。3 草船借箭确有其事,但地点、主角均不对,黄盖献密计亦为史实,但非亮与瑜之谋。 蔡中,蔡和
47 0。1 黄盖书为实,人物全有,其余全虚。
48 0。1 除操诗与刘馥确有其事外,其余全为虚构。 吕通
49 0。4 仅赤壁之战,黄盖纵火与中箭落水为真。
50 0。4 曹操三笑,诸葛亮庆功,云长义释华容道。
51 0。4 周瑜过油江,周瑜装死计。
52 0。4 周瑜分南岸地以给备。取四郡为实,叙述为虚,云拒樊氏有其事,但与史载不尽相同 邢道荣,陈应,鲍隆
53 0。4 张飞取武陵,关公降汉升,未杀韩玄,金旋。 巩志,贾华,戈定
54 0 国太,国老
55 0。3 妹才捷刚猛及瑜上疏为真外,其余全为虚构。
56 0。4 取西川换荆州总设计师为孙权,沮计者是刘蜀之王观也。
57 0。4 瑜死不实,亮吊丧,权轻凤雏,黄奎与马腾谋害曹操。 黄奎,苗泽,春香
58 0。8 操欲下江南,马超之梦,曹仁失潼关,曹操险遇害。 钟进,曹永,张横
59 0。6 裸衣斗马超,韩遂暗算马超。
60 0。6 张松反难杨修,讥曹操,备迎张松,李恢态度不合史实。
61 0。7 酒宴舞剑,吴国太训权,曹操梦。 周善
62 0。6 张昭献计,杨怀、高沛暗杀刘备,黄忠救魏延 刘璝
63 0。5 亮言西川庞统凶兆,亮哭统,义释严颜有过程但无细节。
64 0。75 卓鹰
65 0。75 马超大战张飞于葭萌关,杨松受贿赂,杨柏,李恢说词。 杨松
66 0。85 荀攸的死因。 杨任
67 0。9 杨松
68 0。75 左慈戏曹操一回一半为虚构。
69 0。9 赵颜延寿。
70 0。45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无天荡山。
71 0。7 杀夏侯渊的过程不对,过蔡邕庄。
72 0。75 五界山,褒州,“一人一口酥”,阔字。
73 0。7 玄德谦让,云长大胜夏侯存、吕常。 翟元,王甫
74 0。6 庞令明抬榇,大战关云长父子,对于禁污蔑之词,罾口川。
75 0。9 吕蒙斩同乡。
76 0。9 索要白米十万石,诸葛瑾劝降。
77 0。5 吕蒙之死,玉泉山显神,曹操感神,云长呼备。 王甫
78 0。85 《青囊书》,操病势转加之梦。
79 0。85 丕逼诸弟。
80 0。85 曹后骂兄,杀符宝郎祖弼,诸葛亮装病。 祖弼
81 0。7 亮等苦谏,张飞死前先兆,张苞关兴比武。
82 0。5 张苞、黄忠之死、夏恂、周平、马忠、关兴杀潘璋,大胜孙桓,杀范疆、张达。 史迹
83 0。3 璋卒于嘉禾三年,黄忠,关平杀敌,荐举陆逊。关公显圣斩潘璋。
84 0。8 孔明怒斥连营,八阵图,孙夫人投江而死。 程畿
85 0。6 诸葛亮安退五路大军无记载。
86 0。7 陆伯言高论,迎邓芝,与孙韶之争,张辽死的时间不对。
87 0。5 赵云战三洞主。 关索,鄂焕,金环三结,董荼那,阿会喃
88 0 董荼,孟优
89 朵思,杨锋,孟节
90 0。3 祝融氏,木鹿大王,带来洞主
91 0。7 祭泸水,离间曹睿与司马懿。
92 0。3 韩凤鸣山。 董禧,薛则,崔谅,杨陵,程武,韩德及四子:瑶、琼、瑛、琪。
93 0。4 骂死王朗,偷袭淮营。
94 0。45 关公显圣,朱赞(名不符实)徐晃死的地点不对。 陈造,苏颙,万政,张普、彻里吉,雅丹,越吉,曹遵
95 0。9 郭冲三事中有空城计的详细记载。 陈造
96 0。95
97 0。75 王双伤两将,姜维献诈书。 谢雄,龚起,费耀
98 0。5 仲达授计,魏兵反中亮计,取陈仓。
99 0。5 大破魏兵,锦囊为虚。
100 0 张虎名不副实。 秦良,苟安
101 0。7 诸葛妆神收麦。
102 0。7 夏侯渊四子中只有夏侯霸参加了蜀之战,邓艾诈降,郭淮失木牛流马。 秦明,邓文,岑威
103 0。8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104 0。9 诸葛亮作大龛,懿用手摸头曰:“我有头否?”。
105 0。85 马岱斩魏延、杨仪魏延送紧急表。
106 0。95 裴景
107 0。9 无牛头山。
108 1
109 0。7 昭困于铁笼山上,姜维回马杀郭淮,淮死的时间与地点不对,龙凤汗衫血诏,迷当名实不符。 俄何烧戈,王韬
110 0。95
111 0。9 姜维强辩,邓艾庆功。 鲍素
112 0。8 诸葛诞设计败朱异,姜维战邓忠,傅佥杀王真和李鹏。 王真和李鹏,陈俊
113 0。6 “姜维斗阵破邓艾”一回的时间不对。 郑伦,党均
114 0。6 弃粮胜魏兵,投黑龙江而死。 王瓘
115 0。9 郤正献计。
116 0。85 武侯显圣,疆川口。
117 0。9 “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 马邈
118 0。9 司马昭与贾充商议。
119 0。9 司马炎带剑入内,乱瓜打死张节。 张节
120 1
将120回的真实度相加后再除以120回,仅得0。63,即《演义》全书只有6。3分真。这与章学诚的“七实三虚”非常接近,现在已经把《后汉书》与《晋书》对照的结果出来了,如用接近于原著的嘉靖本来对照,真实度比七分还要稍为高一点!
2 作者虚构故事的主要目的
《三国演义》中除了文学艺术加工需要外,虚构故事主要用在哪些地方呢?主要是神化诸葛亮和关云长,同时丑化曹操,如果诸葛亮与周瑜在一起时,周瑜成了反角。
一.塑造关云长——虚构最多的部分之一
《三国演义》的前18回中,所用《三国志》材料很多,约有80%以上取材于《三国志》,尤其是一些人物妙语,几乎全抄史书。但关云长一出现后,虚构部分急剧增加,主要虚构的有:
移花接木,如“温酒斩华雄”。华雄被斩是事实,时间和地点也一致,但为孙坚所杀。斩文丑,文丑是在官渡之战的初期被杀,但曹操所为,与云长挨不上边。杀蔡阳是刘皇叔大作,但也用来塑造云长。
纯为艺术而创造的一些人物。《三国演义》中虚拟的大将级人物不多,但为云长特设两员:关索与周仓。为突出关云长而虚构的故事就多了,最出名的要数“过五关斩六将”,前后达二回半之长,1万余字,所用笔墨仅次于诸葛亮。它成功的描述了一身正气的云长:不近女色、信誉卓著、忠君。而“大奸雄”曹操为了拢络他,前所未有的大发慈心:对云长是上马金,下马银;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请。到头来换得个“来去明白,真丈夫也”,当然后面还有华容道一说。
关公显灵有2处:玉泉山显圣杀吕蒙;第二次在第九十四回的“诸葛亮乘雪破羌兵”中,时值关兴被西羌国的铁车密围无法走脱,关羽大显神灵。
《三国演义》中虽将关云长写为理想伟人,但罗贯中还是引用了不少《三国志》素材,写出了他待人太傲的坏脾气——能在他眼中算上英雄的人不多:初来时的诸葛亮他不买账,黄忠老将军的名字排在他后面,居然声称“终不与老兵为列”,马超封为五虎上将时,他要去成都一比高低,是诸葛亮的一番夸耀使他的自尊心得到了极的满足。当然最终其命也送在“傲”字上!
二.神化诸葛亮——虚构用得最多的地方
历史上的诸葛亮确是伟人,《三国志》全书为830,000字(连标点,下同),《三国志》中,为皇帝以外的大人物单独立传者仅有两人(另一人为陆逊),诸葛亮传用了11,722 字,陈寿又用了1,000余字对他作了一个全面评价,其评语之多,评价之高,均属史学罕见。
《三国演义》中有近六分材料来自《三国志》,而四分虚中有三分之一用于神化诸葛亮。
1)三顾茅芦
为了神化诸葛亮,书中写到要见他一面都很难,刘备从年底到来年的阳春三月,“凡三往”,最后是“乃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我统计了一下诸葛亮的出场用了5,809字,除了人名字以外,几乎全为虚构!
2)赤壁之战
火烧赤壁到了顶点,在罗贯中笔下诸葛亮成了通天文,晓地理,明阴阳,精阵法,算风云,擅长于火攻水淹,陆战水战车战马战无一不精之神人。从第四十三回到第五十回计八回,约37,900字,几近一中篇小说,其中的故事绝大部分为虚构。
3)七纵七擒孟获
七纵七擒孟获在历史上真这么一回事,《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中有样一句话: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凡36字,如果把裴松之的注全加上去也仅334字,到《三国演义》中整个面貌焕然一新,从第八十七回到第九十一回的前半部分,共4回半,过23,000字。七擒孟获与火烧赤壁还不一样,虚构的故事特别多,其中的人名也多为虚构。
三、受伤最深的人——周瑜
周瑜死时年仅36岁,可他一生战果辉煌,为人豁达,精通音乐,陈寿专门为他立了一传,计4,952字,对周瑜的为人评价也不低:瑜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由此可见,时人对周瑜的评价极高,另载:(程普)“数陵侮瑜”,而瑜从不计较,“折节容下,终不与校。”,以致于程普发自内心地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瑜之人品无瑕可击矣!但一遇到诸葛亮,周瑜的一切就改变了,最为特出的例子是在“火烧赤壁”的战场上。
1)赤壁之战中的周瑜
历史中确有赤壁之战,且不是一场小战,此时的刘备已经走投无路,鼠窜到了夏口,曹操士气正盛,灭掉刘备易如反掌,只等时机。此时诸葛亮最先看到了这一点,而且想到了出路,《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曰:
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这是大战前的态势,《三国演义》中亦忠实于史书,出入不大——即刘备已是无地自容,能投靠的都投靠过了,正巧鲁肃送上门来,诸葛亮来个顺水推舟,刘备则渔翁得利,大喜过望。
到了东吴,诸葛亮在促成孙刘联盟中起了很大作用,此时东吴大臣们已闻风丧胆,诈词一发,个个腿软股栗,像是少了膝盖骨,唯有下跪才能保全江东。当时主战者仅有鲁肃。孙权虽能一时说服,大臣们一发高见,他又会动摇。
此时的诸葛亮确有高明之处,他的说人方法很特别,先一激之下的孙权勃然大怒:“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然后又是一番高论说得孙权决心抗战。在联孙抗曹中,诸葛亮功不可没。但周瑜的功劳也不可没,他先分析曹操之后患,后指出了抗方法,孙权立即表态:
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并且孙权
权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从这一怒还反应出一个情况,刘备还不出名!
赤壁之战开始后,战争与诸葛亮就无缘了。
3)孙权嫁妹与借荆州
赤壁之战后,格局已定,东吴空前巩固,上下一心。孙权为了立住脚根,他主动将妹妹嫁给了刘备。但《三国演义》中就完全不一样了书中是周瑜一步一步走向失败,可每失败一次,又能找到更好的妙计,实在无计可施,则图尽匕首现,多次想杀掉刘备。
4)三气周瑜
在小说气死一员大将或一开国老臣的情况不多见,但在《三国演义》却发生了两起:一起是气死周瑜,另一起是王朗。用一计二计三计而气死了一个大军事家,这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发生。而史书中明确记载住周瑜是去巴丘的路上病逝的。
3.结束语——虚构的艺术魅力
现在再回到正题,《三国演义》中引用了近65%的《三国志》史料,应该说这是典型的抄袭行为。可其实不然,《三国演义》比《三国志》更为深入人心,例如现在还有关帝庙,人们还在崇拜诸葛亮,神州大地处处有人在研究《三国演义》,年年均开《三国演义》研讨会,人们还苦苦寻找《三国演义》的作者。而且不仅在中国,在日本、东南亚也是如此。其魅力何在?下面仅用该书中最不起眼的小处——描写各种人物的死,来说明《三国演义》文学艺术成就。
一、诸葛亮之死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写得太长,又夹了不少装神弄鬼之处,但是临终遗言仍不失为字字珠玑。
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叹息良久。
此时他尽力去做的是“出寨遍观各营”,最先想到是“不能临阵讨贼”,革命了一辈子,到死还没有想到为子孙捞好处,为本人树碑立传!
二、忠臣之死
《三国演义》中写忠诚之士的死很多,本文仅举审配一例:
临受刑,叱行刑者曰:“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乃向北跪,引颈就刃。
这36个字中字字催人泪下,处处使人想到审配的忠烈情景:大义凛然的审配叱吒行刑者的形象、向北而跪的忠义场面、引颈就刃的壮举,将永远铭刻在读者心中,无情地鞭鞑着一切贪生怕死的小丑们!
壮烈场面能写到如此,审配虽死犹生!
其实最为壮烈的死是孔融二子之死,共41字,从这二子的一句话,计9个字,“破巢之下,安有完卵乎?”,它发应出曹操的残忍,甚至发出“有子倘能如此,死复何恨!”之感叹。
三、小肚鸡肠人——周瑜之死
以上全是正面人物,其实反面人物也写得各有千秋,例如写小肚鸡肠人的死——周瑜之死就是一例,其遗言仅六字:
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请注意不是死而是亡,不是一声而是数次)。
从这一长叹中可以看到,周瑜的度量何其小!
四、最著名的遗言之一——刘备嘱儿
刘备戎马一生,为人宽厚,自认为曹操占天时,孙权有地利,而他只能取人和,所以在他的遗言中全谈道德的重要性。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据说上海的大马路上最近还挂出这一条横幅
五、曲折但扣人心弦的杀人
最为曲折但扣人心弦的杀人过程是吕布死前的一段对话,从这157字中可以看到吕布的求生渴望,曹操的犹豫不决,刘备的奸雄,吕布最后一句话揭穿了刘备处世的圆滑。全文分三步:一是吕布为了活命,全面展开外交攻势,先向刘备求助,玄德老奸巨猾,只是“点头”。到了楼上,吕布的“叫曰”成了最成功的说人术之一,仅32字就彻底打动了曹操的心,此时刘备如能念及“辕门射戟”,一言能活吕布,可刘备毕竟是一代枭雄,13字就击中曹操的要害,且一锤定音。此时吕布才明白刘备为人:“是儿最无信者!”布走前说道:“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这一句,无情地鞭鞑了刘备的良心,也用事实向曹操说明这个忘恩负义之徒的为人。
《三国演义》不仅不是文抄公杰,而是一部更伟大的艺术创作,它为后人开了依据史实写演义之先河,也为改编历史树立了一个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