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周遭的人马超给你的印象是甚么?老一辈的看电视剧、演义或戏曲,“金吕布,银马超”能不猛吗?年轻一辈的玩游戏或看漫画,统领西凉铁骑的超级猛将,羌胡眼中的神威天将军等等。这些形象,无奈全是后人追加的,根本不是马超本人的历史形象,贴切点的说,日后的加工美化版。我们就先谈其个人武勇吧。
勇:可能很多人认为根本沒有谈的必要,世所罕见的猛将还用再谈讨下去吗?恰恰实情正是史中的马超怎样也排不进一流,马迷请先別破口大骂,耐心点的看看分析,不对的欢迎砖头。马超的勇名出自曹操不再追击关中之战败北后的马超,杨阜的劝谏之言:“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若大军还,不严为其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
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哗,不得了,马超之勇堪比吕布,作者你就拉倒吧,还扯甚么马超之武排不进一流?包括日本人也把这个布看成吕布,但信是谁呢?基本答不出。其实,汉末时人若拿对方类比的话,通常应用西汉初以前的人,杨阜此句也一样,布非吕布,不过是英布;信更是韩信。韩信和英布这两个汉初的异姓王,站在汉廷的立场上来看,其最终结果正正是被诛的谋叛者。当时曹操迎天子令诸侯,杨阜眼中曹操当然是汉廷的丞相,用这样正统政权的角度看刚起兵反叛的马超,把他比喻作韩信、英布再合适不过了。何况,韩信有甚么过人的武勇表现记录下来吗?说到底名声归名声,有勇名的仅《三国志》就不是少数,少有勇名的统统叫一流猛将,一流猛将的通涨率看来堪比津巴布韦的了,不值钱。一句话,名声好比毕业证书;战绩才是日后工作所表现的能力。沒有实战支持的勇名,谈多也遑言。何况这个世界,名不符实者多如牛毛。
请问马超有沒有像关羽于官渡阵斩对方主帅颜良的表现吗?沒有!倒是建安七年马腾应钟繇之请遣马超率庞德随同钟繇战高幹的大将郭援,其下属庞德像关羽一样阵斩郭援。那有沒有因此被南北朝日后的将自比作关、张呢?沒有刺颜良这先决条件,更加不会有人自比作马超!请问有沒有像张辽那样基本靠个人武勇一战杀至敌国上至君主孙权(见《张辽传》)、中至少有勇名的名将徐盛退走(注1)、下至三岁无知小儿闻其名不敢夜啼(注2)的举国震恐吗?更加沒有!那请问马迷凭甚么认为马超其勇天下无双呢?查其本传,连同书內容极为简略的黄忠也有“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的句子;赵云也有当阳护主之战绩,还是那句,马超有甚么?別拿蜀不置史为借口,同书的黄忠和赵云其本传的正文也有其勇的表现,加上裴注马超也沒体面的战例能证明其身价,哪到底自身能力问题还是史料不足的问题?连经常从马腾征战的庞德也有“每战,常陷阵却敌,勇冠腾军。”的句子。
倒是个人本传扬长祎短,马超的另一污点沒有写出来,分见于他传。《张既传》引《魏略》云:“建安初,(韩)遂与马腾相攻击。腾子超亦号为健。(阎)行尝刺超,矛折,因以折矛挝超项,几杀之。”也许马迷会用不过是马超年少时,差点被阎行的断矛尖处刺颈杀死,不代表其日后的实力;或者不过是《魏略》替日后降曹操的阎行粉饰一下。反正一句话,这事再怎样说也不是马超的亮点。
反正真正的污点连个人本传也收录进:日后关中之战时,马韩和曹操单独会晤,阴欲突前捉操的马超当获知曹操身后的从骑正正是虎痴许褚,加上再被许褚一瞋就不敢突袭捉曹操了!马迷肯定又跳出来,这不过是降晋后的陈寿因晋受禅于魏,以魏为正统,故美化一下魏臣,史无其事。无奈实情却非如此,只因日后和蜀后再结盟的第三者孙吴,其后期所修的史书也有超欲擒操而量其轻重的记录(注3),故此事理应史有其事。拿演义剧情马超是关中联军的主帅,不应与一护卫相拼命,又是开罪借口。首先史实中关中联军由十部所组成,沒有真正意义上的盟军总司令,马、韩仅是十部中较大的两部首领。就算马超重伤也可以让其从弟马岱暂代,与韩遂等人商讨决策,关中军不会马上陷入群龙无首的状态。若马超有自信,再不济也不过是被许褚缠住无法脫身捉操,反正不实行当初所想正如日后的发展一样眼巴巴看著曹操纳贾诩的离间之计。难道马超连在许褚面前连自保的信心也欠奉吗?反过来说若不是许褚令马超连一试的勇气也沒有,还能是甚么?若曹操身后是郭嘉,马超不突前捉操才怪。
评:故马超仅有勇名而沒有任何強力的铁证战绩来支持其武勇,污点倒有两个,这还叫一流猛将吗?!
注
1。《潘璋传》:合肥之役,张辽奄至,诸将不备,陈武斗死,宋谦、徐盛皆披走,璋身次在后,便驰进,横马斩谦、盛兵走者二人,兵皆还战。
《贺齐传》:二十年,从权征合肥。时城中出战,徐盛被创失矛,齐中兵拒击,得盛所失。
2。《太平御览》卷279引《魏略》:张辽为孙权所围,辽溃围出,复入。权众破走。由是威震江东。儿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辽恐之。
3。《太平御览》卷704引《江表传》:魏太祖与马超会语,超自负其多力,尝制六斛米囊,东西走马。辄提米囊以量太祖轻重,太祖寻知之,曰:“几为狡虏所欺。”
智:其实更加不用多说,只因连大多数马迷也恐怕不会像云迷那样将其说成为智勇兼备的名将。但少部份马迷却感谢裴松之收录了乐资所著的《山阳公载记》,只因有段马超欲行拒曹军于渭北之计,后曹操闻之曰:“马儿不死,吾无葬身地也。”其后就以此无限扩大,把马超推至和贾诩、周瑜的地位了。可惜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希望不是选择性失明,那段裴注其后又有另一《山阳公载记》在《马超传》內,引录者裴松之评乐资的记载:“秽杂虚谬,若此之类,殆不可胜言也。”若曹操以“吾无葬身地”评宛城之贾诩、赤壁之周郎,无异议,只因基本实情如此。但马超呢?先抛开是否如襲松之所言,先分析拒渭北之计是否能令曹操有如此的慨叹。
“宜于渭北拒之,不过二十日,河东谷尽,彼必走矣。”这就是马超其计的全部內容,我们先分析一下第二句“二十日粮尽退兵”,只因情况简单明确,两个字评之:“胡说!”马迷別骂我放屁,要是真有人放屁也不是我本人,我们来看看建安十六年的关中之战具体战况吧:曹操纳徐晃之计,八月令其与朱灵渡蒲阪,中间隔了个闰八月,九月曹军渡渭,后让关中军求战不能被迫割地送子请降,再中贾诩的离间之计兵败。十月曹操自长安追击至安定围杨秋迫其投降。怎样也有两个月六十天,甚么二十日河东谷尽,简直是扯谈。反正不是马超错误评估邻近之郡,河东太守杜畿的能力,就是其情报收集上有问题。若说马超沒有侦察不过是他瞎猜一通的话我不表反对,只因河东在关中之战结束后有有馀畜二十万斛(见《杜畿传》)!
只因此计被韩遂用不如半渡击之而否决,故从来沒有实行过,那马超若真的实行此计,驻军到底会有多少根本无法得知。倒能逆向思维推测一下,徐晃成功渡河后、堑柵还未完成前,梁兴领五千步骑夜袭。逆拒已渡河的四千徐晃军,曹军有可能偷渡而被派驻防守的兵力断不可能比梁兴五千兵更多,故极大可能是让梁兴领五千或以下拒渭北。进一步来说,马超若是率万余逆拒的话还可以说其真的视蒲阪为身死存亡之地,否则若只是意识其或有危险而从来沒有认真考虑守蒲阪的话,这些光看到或有危险而无法化险为夷,甚至将计就计,不过是比危机到来也不知道的下等人略強罢了。官渡之战时曹操用荀攸声东击西之计令袁绍错误判断无法救援颜良,结果颜良被曹军渡河后击杀。曹操是聰明人,其下属一提出其通常能明白並加以模仿,关中之战离间之计如是;建安十二年不攻辽东让公孙康杀二袁活活就是郭嘉不攻二袁让其自斗的翻版。曹操若声东击西渡河,梁兴五千军能拒守一个月已是极限,但河东郡还有二十万斛粮,不过是延长关中之战的时间,把马超败亡的时间推迟罢了。
这就是所谓的拒渭北之计的全部。退一万步来说,真的迫使曹军粮尽退兵,曹操又不是不会退兵时设伏,真的追击恐怕也就落得张绣的下场(注4)。只因关中军确实已中过伏,当然,无法确定马超本人是否在该次中伏之役中。(注5)关中军中怎样看也沒有贾文和之辈能让曹操退兵期间吃亏,拒渭北之计凭甚么能让曹操无葬身地?!若是赞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政治用人方面优异、军事防守能让曹操四出濡须无功而还,还算是真心话。若是殿后时曹操几为马超所率的骑兵追兵“矢下如雨”所伤,或许可能说:“马儿不死,吾无葬身地也。”就假设曹操不知马超其后那句二十天的笑料、又未发生梁兴五千军夜袭,仅拒渭北之计,能与宛城和赤壁媲美吗?故笔者深表赞同裴松之所评,这类虚谬记录多不胜数了,曹操基本不太可能也无必要说这话,这句为事实的机率连一半也沒有。
若连这本传正文不载的疑似亮点,实乃曹操评语虛构机率极高、污点成份倒更重的事也沒有的话,那马超真的基本沒有其战场用计的表现了。如前文所述,马超有中伏的嫌疑,货真价实的中贾诩的离间之计。马迷们,別又用光韩遂中计来替马超脫罪,《武帝纪》白纸黑字的写了四个大字的:“超等疑之”。其后曹操活学活用,故意在给予韩遂的信件中“多所点窜”,显得好像是韩遂自己更改,成功让马超等“越疑遂”。日后得羌胡之助捲土重来、陇上郡县响应,并据凉州州治冀城,表面威风八面,无奈因自身一个错上加错的决定让自己一年也沒有就被打飞外,为赵衢、尹奉等骗攻屯卤城的姜敍、杨阜,留在后方的妻子杨氏因此被杀(注6)。那就是杀一已降的刺史韦康、放一欲复仇的杨阜。杀韦康或许马迷更愿意放在政治,反正马超的政治也不抱希望,弄至全州引以为恥並欲复仇就算真的是其政治败北(注7)。只因不止从事杨阜这等有识之士,连有勇有谋的烈女赵昂妻王异也敢于为复韦康之仇不惜牺牲儿子赵月,以及一老妇姜敍母面对马超敢直斥其背父杀君(注8)。放走杨阜就怎样也无法归纳为政治的范畴了。相对来说,中王异计误以赵昂真心从己还算是小事一件了(注9)。
评:中计频频,就算真有秽史《山阳公载记》的拒渭北之计,也只能证明马超不是一危机到来前沒有反应的大白痴,倒是该事自暴其短,即搜集情报或评估形势的不足。马超根本就不是能化险为夷和转危为机的一流谋主。战场上用智的表现不突出,甚至可以说是基本沒有。
4。《贾诩传》:诩说绣与刘表连和。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
5。《武帝纪》:贼退,拒渭口,公乃多设疑兵,潜以舟载兵入渭,为浮桥,夜,分兵结营于渭南。贼夜攻营,伏兵击破之。
6。《夏侯渊传》:赵衢、尹奉等谋讨超,姜叙起兵卤城以应之。衢等谲说超,使出击叙,于后尽杀超妻子。
7。《杨阜传》引《列女传》:建安中,马超攻冀,害凉州刺史韦康,州人凄然,莫不感愤。
8。《杨阜传》:阜曰:“守城不能完,君亡不能死,亦何面目以视息于天下!马超背父叛君,虐杀州将,岂独阜之忧责,一州士大夫皆蒙其耻。君拥兵专制而无讨贼心,此赵盾所以书弑君也。超强而无义,多衅易图耳。”
《杨阜传》引《列女传》:及(赵)昂与杨阜等结谋讨超,告异曰:“吾谋如是,事必万全,当奈月何?”(王)异厉声应曰:“忠义立于身,雪君父之大耻,丧元不足为重,况一子哉?夫项托、颜渊,岂复百年,贵义存耳。”昂曰:“善。”
《杨阜传》:十八年九月,与(姜)叙起兵于卤城。超闻阜等兵起,自将出。而(赵)衢、(梁)宽等解(杨)岳,闭冀城门,讨(马)超妻子。超袭历城,得叙母。叙母骂之曰:“汝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视人乎!”超怒,杀之。
9。《杨阜传》引《列女传》:(马)超遂背约害(韦)康,又劫(赵)昂,质其嫡子月于南郑。欲要昂以为己用,然心未甚信。超妻杨闻(王)异节行,请与宴终日。异欲信昂于超以济其谋,谓杨曰:“昔管仲入齐,立九合之功;由余适秦,穆公成霸。方今社稷初定,治乱在于得人,凉州士马,乃可与中夏争锋,不可不详也。”杨深感之,以为忠于己,遂与异重相接结。昂所以得信于超,全功免祸者,异之力也。
统:看演义或打游戏才成为马迷的朋友们,一看到统率这范畴,统领一众西凉铁骑的锦马超,我们就看你这楼主还有甚么办法硬把他拉下神坛?确实,如前文所述,马超追击殿后的曹操军,其骑兵所展现的骑射相当不俗,马超其领骑的能力还是有的。但能否以此就排进中华名将之列和卫青、霍去病之辈並列呢?马迷们也千万別这么快沾沾自喜,答案却是连三国一流名将之列也不能!原因见于该段《曹瞞传》的裴注前,《武帝纪》中“校尉丁斐因放牛马以饵贼,贼乱取牛马,公乃得渡。”的这一句,意思也就是追击中的马超军军士,但因有牛马可抢而自乱,不再执行原本的任务了。我们基乎可以肯定马超其后有下令禁止部属勿取,原因是马超造反的目的不就是拒曹操吗?难道是为了这群牛马这样的小利?当然不可能。曹操就在眼前,马超自然顺理成章的下令军队勿取继续追击,但事情却沒有发生,那唯一的可能性不就是马超军军纪太烂,无法为命令所动。这与张辽下令慌乱中的士卒马上安静下来的军纪(注10),差远了。小兵们的智谋不是人人皆如张辽看破不可能一军尽反,那凭甚么马上安静下来?不就是张辽的军令下达,小兵们抑压內心的恐慌而服从军令吗?
当然,还有另一个可能性,那就是马超面对曹军突然放牛马饵之而毫无反应,连基本的应对反应也沒有。但观乎马超其人怎样也谈不上弱智,还是倾向军纪烂。三国时有这样军纪烂但治兵能力却一流,还胜多败少的一流名将吗?好像沒有。还有一点应注意,若这次不是曹操目的仅是替渡河军队殿后,而是故意用牛马饵敌,那马超搞不好落得和官渡之战时的文丑一样,其军士抢劫曹军辎重,五六千人还被不滿六百骑的曹军击败伏诛。何况曾两次战场中阵斩敌主帅的虎豹骑(袁谭和有再世冒顿之称的蹋顿,详见注11)是参与关中之战的(注12),光有勇名的马超搞不好因其军纪烂慘成文丑第二,一战而禽的匹夫(注13)。
军纪不行那马超独自领军的战绩总行吧?那就从他代父为主帅后开始一一分析胜败得失吧。故兴平元年马腾和韩遂为樊调败走、建安七年马超率万人与关中诸将的援兵,为钟繇所指挥的从征就不计算在內(主将为谁和其他关中援兵的资料详见于《钟繇传》及其裴注)。成都之战因马超军原本不是刘备军,马超自己暗中投靠,为刘备所遣的李恢所迎。突然有第三方变成刘备援军,懦弱的刘璋震恐再被围城数十天,兵尚三万粮、还能坚守两年的情况下为简雍说服才投降(详情可参阅《华阳国志 刘先主志》或《资治通鉴》)。怎样看也无法把马超看成进攻方刘备军的主帅,不然诸葛亮和张飞与刘备和马超並列进攻方主帅了,但这可能和合理吗?故也不计算在內,尽管是马超降备后所立的大功。
定义方面:若是两个同级的将领之一,同为主帅就不算从征;因第三方的突然介入让交战双方中的其中一方因此腹背受敌被迫退兵,判作平;交战双方中其中一方因占领战略要地或破对方其中一军一将,迫使对方无奈退走,判作胜。现在仔细看点评:
A。关中之战,败;
B。冀城之战,胜;
C。逆拒援军夏侯渊,平;
该战原句见于《夏侯渊传》:马超围凉州刺史韦康于冀,渊救康,未到,康败。去冀二百余里,超来逆战,军不利。汧氐反,渊引军还。
其中不利二字到底能否看成马超军胜夏侯渊军呢?那要再看看《三国志》內其他战役中不利是否表明攻方严重失利。现以建安三年的穰城之战为参照物,详看攻方曹操军、守方张绣军和增援的刘表军的记录。其中,刘表军因参与第一次追击完败,《刘表传》扬长祎短故沒有收录,可以不用考虑。《贾诩传》的记录就是注引4的原文,並沒有提及之前曹军是否为张绣、刘表联军打败。
《武帝纪》: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公军不得进,连营稍前。公与荀彧书曰:“贼来追吾,虽日行数里,吾策之,到安众,破绣必矣。”到安众,绣与表兵合守险,公军前后受敌。公乃夜凿险为地道,悉过辎重,设奇兵。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乃纵奇兵步骑夹攻,大破之。
《荀攸传》:建安三年,从征张绣。攸言于太祖曰:“绣与刘表相恃为强,然绣以游军仰食于表,表不能供也,势必离。不如缓军以待之,可诱而致也;若急之,其势必相救。”太祖不从,遂进军之穰,与战。绣急,表果救之。军不利。太祖谓攸曰:“不用君言至是。”乃设奇兵复战,大破之。
《张绣传》绣还保穰,太祖比年攻之,不克。
从《荀攸传》我们可以得知“军不利”三个字,对照攻守双方主帅的本传记录,皆沒有看到曹操军战败的记录;“军不利”是发生在曹操退兵设伏前的,故贾诩劝张绣在中伏后复追击获胜的可能性也可以排除。至于曹操退兵之因,《武帝纪》中“公将引还”的裴注已经有答案,那就是袁绍田丰劝袁绍袭许,这符合第二个定义,因第三方介入而退兵。所以马超逆拒夏侯渊,不利不能判作马超胜;其后夏侯渊退兵因汧氐反(注15),与南方拒冀城的马超掎角声援,夏侯渊才退兵,故判作平。
D。杨阜复仇战,败;
E。祁山之战,败;
《夏侯渊传》:超奔汉中,还围祁山。叙等急求救,诸将议者欲须太祖节度。渊曰:“公在邺,反覆四千里,比报,叙等必败,非攻急也。”遂行,使张郃督步骑五千在前,从陈仓狭道入,渊自督粮在后。郃至渭水上,超将氐羌数千逆郃。未战,超走,郃进军收超军器械。渊到,诸县皆已降。
《杨阜传》引《列女传》:遂共闭门逐超,超奔汉中,从张鲁得兵还。异复与昂保祁山,为超所围,三十日救兵到,乃解。超卒杀异子月。凡自冀城之难,至于祁山,昂出九奇,异辄参焉。
建安十八年马超被逐后从张鲁借兵,率领氐羌诸军围赵昂和王异所守的祁山,三十天后,夏侯渊军先锋张郃军到达,马超未战而退,符合第三个定义,故判作败。至于围祁山期间有沒有中赵昂和王异的九个奇计之一,不得而知。
F.下辩之战,败。
《武帝纪》:刘备遣张飞、马超、吴兰等屯下辩;遣曹洪拒之。...曹洪破吴兰,斩其将任夔等。三月,张飞、马超走汉中,阴平氐强端斩吴兰,传其首。
《曹休传》:刘备遣将吴兰屯下辩,太祖遣曹洪征之,以休为骑都尉,参洪军事。太祖谓休曰:“汝虽参军,其实帅也。”洪闻此令,亦委事于休。备遣张飞屯固山,欲断军后。众议狐疑,休曰:“贼实断道者,当伏兵潜行。今乃先张声势,此其不能也。宜及其未集,促击兰,兰破则飞自走矣。”洪从之,进兵击兰,大破之,飞果走。
曹洪纳曹休计破吴兰,斩其将任夔等,战略面上迫使张飞和马超退回汉中,按第三个定义,判作败。
六场战役中仅仅是胜了一个被围八个月无援兵、因不欲再让百姓受苦而降的韦康(注16);平远道赶来的夏侯渊军;其馀四战或因战略被迫退,或完败。从以上的战绩我们还发现,马超军的攻坚能力实在无法恭维,若是围三国有名的坚城如江陵、合肥、陈仓或邺城等还情有可愿,仅仅是冀城还要不是对方全军无力再战的情况下才投降,换句话来说,若靠自身实力的话必定是八个月以上才破冀城;那面对赵昂和王异坚守祁山一个月也无可奈何也不算奇事了,皆因马超的攻城力实在不济。
名气大而被刘备受予左将军、骠骑将军,这与其军功无关的,代表不了这是其能力表现。成都之战的功劳刘备早就以平西将军来相回应,其后还立了甚么功劳得以当之无愧的升职?名气大还可以看劝刘备为汉中王的表中,排首名的正正是西州之豪马超,再看看其后是徒有名声的许靖、刘璋旧臣且有姻亲的庞羲、与东州兵同为来自三辅的射援,总不能说他们立的功比诸葛亮、法正、关羽和张飞更多吧?名声且甚得羌胡心才是刘备授予高职的考虑;若袁谭当年真心降曹,曹操授予高职让其镇守乌丸之地,总不能说因其高武职而在军事能力上,比其他曹魏名将还強吧?
不过,从《曹瞞传》的记录来看,曹操每次渡河后皆为马超骑兵骚扰而无法立营,比拥众更多加上夜袭还被兵少的徐晃打败的梁兴強,虽谈不上一流,但马超还是可能被列入二流名将的。
评:军纪烂、败多胜少、攻坚力奇差,仅其控骑还有可取之处,毕竟能迫使曹操头疼一会。三国一流名将怎样也肯定无法入选,更不用提列入中华一流名将之列(唐宋两朝武庙和《百将传》,马超皆榜上无名),但被评为一名二流的将领还是勉強可以的。
10。《张辽传》:时荆州未定,复遣辽屯长社。临发,军中有谋反者,夜惊乱起火,一军尽扰。辽谓左右曰:“勿动。是不一营尽反,必有造变者,欲以动乱人耳。”乃令军中,其不反者安坐。辽将亲兵数十人,中陈而立。有顷定,即得首谋者杀之。
11。《曹纯传》:仁弟纯,初以议郎参司空军事,督虎豹骑从围南皮。袁谭出战,士卒多死。太祖欲缓之,纯曰:“今千里蹈敌,进不能克,退必丧威;且县师深入,难以持久。彼胜而骄,我败而惧,以惧敌骄,必可克也。”太祖善其言,遂急攻之,谭败。纯麾下骑斩谭首。及北征三郡,纯部骑获单于蹋顿。
《乌丸传》:蹋顿又骁武,边长老皆比之冒顿。
12。《武帝纪》:公乃与克日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遂、超等走凉州,杨秋奔安定,关中平。
13。《荀彧传》:彧曰:“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颜良、文丑临阵授首:皆如彧所策。
14。《武帝纪》引《献帝春秋》:袁绍叛卒诣公云:“田丰使绍早袭许,若挟天子以令诸侯,四海可指麾而定。”公乃解绣围。
15。《武帝纪》:氐王千万叛应超,屯兴国。
《资治通鉴》胡三省注:氐王千万,略阳清水氐种也。其后为仇池之杨。
《武帝纪》把千万的响应时间写在夏侯渊出兵之后,明显写反,今从《资治通鉴》的次序。
16。《杨阜传》引《列女传》及超攻急,城中饥困,刺史韦康素仁,愍吏民伤残,欲与超和。
政:背信弃义杀一爱民的凉州刺史韦康,正如前文所述,弄至全州莫不引以为恥,这样的政治能力,大家有目共睹。倒是想花更多的笔墨,从政治角度上来说建安十六年之反到底值不值得?只看演义的当然以讨汉贼曹操不成,父亲马腾、兄弟马休和马铁被杀,还用多此一问吗?这不叫反还叫起义兵呢。无奈这只是演义美化马超的写作手法,加插一些史无其文,兼且把马腾被杀的时间先后次序写反,让人觉得理所当然的举兵,实情却是马超不但置留在邺实为人质的老父不顾,还认一有杀母之仇的韩遂为父(注17),伦理道德上来说称为逆子也不过份,怪不得时人皆这样看马超,甚至当面痛骂马超也无言反驳了。用甚么这只是骗取韩遂一同出兵的假话也改变不了曹操于建安十七年五月即关中之战结束后的事实。或许马迷会用胡三省之评,指出这是曹操迫关中反所以不得不起兵为由,但能否再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若马超投降后能否保存一家的命呢?答案是完全可能!参与关中之战、十部之一的杨秋被围投后,曹操不得沒有再追究,还复其原有官职与爵位;被时人看为妖道的五斗米道教主张鲁,降曹后还得到优厚的爵位。杨秋和张鲁战败后而降曹操也沒有杀掉,未战而降的马超又怎会反被夷三族?这份明是为维护马超硬把政治家的曹操说得像个政治白痴,试想一下,若投降后反全家被杀,还有人会降吗?这倒像马超杀韦康犯下的政治大错。马腾又沒有如演义中那样参与血衣诏;又不见得族中有个漂亮女子如张济妻那样,还真找不到曹操非杀马超不可的理由。
这么长的大篇幅,其实只不过是想一个重点,若有政治智慧大可如周瑜、孙权辈不遣子入贡,成为曹操的人质(注18)。若马超能看出何不像孙权一样?还要让父亲于赤壁战前被征为卫尉(注19)?!要么一心跟从曹操不反降,要么像孙权那样坚定独立于曹操的汉廷外不受其控制,墙头草想两面讨好?不论治军能力和智谋皆无法与曹操集团相抗衡,最终落得过“羁旅归国,常怀危惧”的下场,当然,日后的马超已懂自保之道,算是政治上有点进步(注20)。当年曹袁之战时那样马腾的阴许,马腾被傅干说得立马改变立场,从沒看过马超如傅干那样明确劝谏父亲,估计马超的看法和马腾相近,否则日后也不会造反(注21)。
评:还是算了吧,马超之政治从来沒有人抱有期望的。
17。《马超传》引《典略》:腾攻遂,遂走,合众还攻腾,杀腾妻子,连兵不解。
《张既传》引《魏略》:及遂还,超谓遂曰:“前钟司隶任超使取将军,关东人不可复信也。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
18。《周瑜传》引《江表传》:曹公新破袁绍,兵威日盛,建安七年,下书责权质任子。权召群臣会议,张昭、秦松等犹豫不能决,权意不欲遣质,乃独将瑜诣母前定议,瑜曰:“昔楚国初封于荆山之侧,不满百里之地,继嗣贤能,广土开境,立基于郢,遂据荆杨,至于南海,传业延祚,九百余年。今将军承父兄余资,兼六郡之众,兵精粮多,将士用命,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人不思乱,泛舟举帆,朝发夕到,士风劲勇,所向无敌,有何逼迫,而欲送质?质一入,不得不与曹氏相首尾,与相首尾,则命召不得不往,便见制于人也。极不过一侯印,仆从十余人,车数乘,马数匹,岂与南面称孤同哉?不如勿遣,徐观其变。若曹氏能率义以正天下,将军事之未晚。若图为暴乱,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将军韬勇抗威,以待天命,何送质之有!”权母曰:“公瑾议是也。公瑾与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遂不送质。
19。《张既传》:太祖将征荆州,而腾等分据关中。太祖复遣既喻腾等,令释部曲求还。腾已许之而更犹豫,既恐为变,乃移诸县促储偫,二千石郊迎。腾不得已,发东。太祖表腾为卫尉,子超为将军,统其众。
20。《彭羕传》:羕闻当远出,私情不悦,往诣马超。超问羕曰:“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谓卿当与孔明、孝直诸人齐足并驱,宁当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羕曰:“老革荒悖,可复道邪!”又谓超曰:“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超羁旅归国,常怀危惧,闻羕言大惊,默然不答。羕退,具表羕辞,于是收羕付有司。
21。《钟繇传》引《战略》:袁尚遣高干、郭援将兵数万人,与匈奴单于寇河东,遣使与马腾、韩遂等连和,腾等阴许之。傅干说腾曰:“古人有言“顺道者昌,逆德者亡”。曹公奉天子诛暴乱,法明国治,上下用命,有义必赏,无义必罚,可谓顺道矣。袁氏背王命,驱胡虏以陵中国,宽而多忌,仁而无断,兵虽强,实失天下心,可谓逆德矣。今将军既事有道,不尽其力,阴怀两端,欲以坐观成败,吾恐成败既定,奉辞责罪,将军先为诛首矣。”于是腾惧。干曰:“智者转祸为福。今曹公与袁氏相持,而高干、郭援独制河东,曹公虽有万全之计,不能禁河东之不危也。将军诚能引兵讨援,内外击之,其势必举。是将军一举,断袁氏之臂,解一方之急,曹公必重德将军。将军功名,竹帛不能尽载也。唯将军审所择!”腾曰:“敬从教。”于是遣子超将精兵万余人,并将遂等兵,与繇会击援等,大破之。
魅:若只站在汉人传统道德礼教的情况下看马超,马超确实曾是汉廷所置的凉州刺史韦康的属下;更是置入朝实际为质的父亲马腾不顾而起兵。背父弃君这罪名,怎样也逃不了。何况,不论陈寿还是日后南朝宋的范晔,史家眼中也不过是把马腾、马超视为董卓馀党!马迷別骂我,请移玉步,自己翻查一下《三国志 董卓传》和《后汉书 董卓传》看看最后几句有否提及马腾父子?若不是被董卓结好过的而被视为一伙而被写进《董卓传》內,又不见其他非董卓馀党(牛辅、李傕、郭汜、樊调、张济、张绣)也被收进?恐怕连君主刘备也是这样看待马超,別马上投臭鸡蛋,蜀吴的功臣封侯若不是被封实土的话,遙领魏土的有时是封其家乡的郡某县为侯(那可能正正是其家乡),比方蜀汉的张飞为涿郡人,被封西乡侯;吴的濮阳兴为陈留人,被封外黄侯。若是魏臣不用遙领可以封其家乡光宗耀宗,例如张郃的鄚侯和徐晃的杨侯。马超是右扶风茂陵人,若不封益州境內某县为侯也应是茂陵侯,偏偏居然是封为同郡的斄乡侯。本来右扶风十四个县中被封为斄乡侯也沒甚么问题,问题却是董卓曾为斄乡侯!让马超承袭父亲马腾的同郡槐里侯岂不也被董卓和董旻任过的斄乡侯、郿侯或鄠侯太多?这个灰色幽默真不知是刘备有心还是无意了。
马超败走汉中,政教合一政权的张鲁曾想受予其都讲祭酒的职位,及把女儿嫁给马超结为亲家。结果有人对张鲁说了一句:“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不知是否听过其认杀母仇人韩遂为父的传闻,但背信弃义杀韦康应该是知道的,毕竟张鲁曾遣兵相助。)张鲁马上打消这个念头。其后也不知做了甚么事让张鲁视马超为仇人,张鲁降曹操后,曹操把当年秘密降刘而留在南郑的儿子马秋交予张鲁,让其亲手杀掉。或许张鲁此时唯一的庆幸是听从当年某人的良言劝谏没把女儿嫁给马超,不然会像马超的庶妻董氏那样被曹操赐予阎圃(董氏和马秋的交代就在《马超传》引的《典略》中)。
评:背父弃君、认贼作父、背信弃义、抛妻弃子、董卓馀党,若不是这混血儿还甚得羌胡心,且怎样还有部曲追随,马超实和一过街老鼠无异。
总结:自晋室南渡后,对待魏蜀的官方立场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本来是以魏为正统,立马变脸,只因需要寻求政治上的合法性来让江东大族支持其政权,所以蜀汉政权由此变为正统,其代表人物如《汉晋春秋》的作者习凿齿,为了这样建基于政治的方针而妄顾历史,居然在其《晋书》的本传说司马懿有大功于汉,拙者实在愚昧无知,还望有识者赐教司马懿如何有功于蜀汉,好能茅塞顿开。原句:“宣皇祖考立功于汉,世笃尔劳,思报亦深。”
南朝在文化事业方面始终远胜北方,在被戏曲、杂剧这类文化工具影响下,民间的看法自是慢慢倾向蜀汉,一个本传沒甚亮点的赵云、一个根本沒有任何射箭漂亮之作的黄忠,就是受惠于这样的大环境下,五虎形象鲜明且各有特色。评书的能否容许一个这样的马超继续以原本面目来面对观众呢?所以马超真的做对了投靠刘备,连自己日后在人民的心目中位几何级数的跳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