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睿拍-拍照读世界
  • 当前位置:数字三国 > 三国文史 > 正文
  • 孙权晚年昏庸不已,一群子女为争当继承人同室操戈

     来源:中华网论坛

      历史进入三国后,吴王朝内部围绕皇太子废立引发的悲剧,同样十分激烈和惊心动魄。吴大帝孙权的皇太子孙和,面对残酷无情的内争,最终在姐姐和弟弟诬陷下,狼狈地离开了东宫。

      和大多数帝王即位后,很快便要册立皇后不同的是,孙权在他30多年统治期间,宠幸的夫人虽然有七、八位,但他却迟迟不册立皇后。直到公元251年(吴赤乌十四年),孙权在临去世的前一年,才于病中册立第三位皇太子、孙亮之母潘夫人为皇后。此前由于孙权一直没有册立皇后,几位夫人分别生的7个儿子,因为母亲都不具有皇后身份,所以没有嫡、庶之分。尽管孙权迟迟不册立皇后,但先后却立过三位皇太子。

      孙权册立的第一位皇太子,是他和一位连姓氏也没留下的夫人所生长子、后为徐夫人收养的孙登。公元221年(魏黄初二年),被魏封为吴王的孙权,先是立11岁的孙登为王太子。第二年孙权称帝后,正式册立孙登为皇太子。

      孙登被立为皇太子后,孙权对他寄予了很高厚望。为了培养太子成人,孙权特意“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除众位师傅“侍讲诗书,出从骑射”外,孙权还专门要求太子读《汉书》,目的让他“习知近代之事。”由于对太子教育抓得很紧,孙登也没有辜负父皇厚望,处事十分得体。孙权称帝不久,准备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并留孙登镇守武昌。期间,孙登常常外出狩猎并习练骑射,为了不打扰百姓,他总是“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有一次他乘马外出,突然飞来一颗弹丸,身边人拣起后,正好有个带弹丸的人过来了,于是大家都认为就是这个人用弹丸弹击孙登。“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结果孙登却不让随从殴打此人,他将这个人的弹丸要过来仔细看了看,发现和随从所拣弹丸不同,“比之非类”,于是将这人放了。还有一次,他身边有人将一只盛水金马盂偷着拿走了,孙登知道后,不忍心对他处罚,只是对他一番批评后,将其遣返回家。事后,孙登还不让身边人议论这事。“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公元234年(嘉禾三年),孙权攻打魏合肥新城,让孙登留守。那一年,由于庄稼欠收,一时盗贼很多,为了防范,孙登便主持起草了律令,“所以防御,甚得止奸之要。”应该说,孙权在他统治的前期和中期,选择孙登作为自己继承人,无论对王朝安定,还是皇室内部安稳,都是有利的。

      遗憾的是,33岁的孙登,位居太子之位长达21年后,于公元241年(吴赤乌四年)五月,不幸过早病逝。

      孙登病逝还不到一年,由于此前他的二弟孙虑也已病故,孙权又立3子孙和为皇太子。之后,围绕太子孙和,吴王朝内部,同胞骨肉、同祖同宗之间,彼此为争夺太子之位上演的血腥悲剧,十分激烈尖锐。

      孙和之所以能立为皇太子,一方面和父皇宠爱其母王夫人有关;另一方面,也和他头脑聪明有关。由于他“好文学,善骑射,承师涉学,精识聪敏,尊敬师傅,爱好人物。”因此孙权对他很器重,“权尤爱幸。”公元242年(赤乌五年),太子孙登病故不久,孙权几经权衡,终于册立时年19岁的孙和为皇太子。

      头脑聪明的孙和,自从成为皇太子,和哥哥孙登一样,处事也比较沉稳老练。孙权让他考察朝臣,孙和总能听取大家意见,比较公正地看待每一位大臣。“访咨朝臣,考绩行能,以知优劣,各有条贯。”朝臣之间有了矛盾,他也能从中调处。都督刘宝和庶子丁晏两人不和,常常相互攻击。孙和知道后,就对他们说,作为朝中文武官员,只有相互团结,才能真正为朝廷干点事。如果因为有点看法就你整我,我整你,到头来受到伤害只能是你们自己。“因隙构薄,图相危害,岂有福哉?”在孙和劝说下,两人终于和好,之后再也不闹别扭。当时东宫个别侍从爱好博弈游戏,孙和觉得成天沉溺这种游戏没有什么好处,就常常提醒并劝告他们,“宜讲修术学,校习射御,以周世务,而但交游博弈以妨事业,非进取之谓。”同时还让人写了一篇文章,直陈“好玩博弈,废事弃业,忘寝与食”带来的不是。东宫风气从此为之一新,再也没有人成天贪玩了。

      当然,作为皇室贵族子弟,孙和身上也有一些纨绔劣习。晋人王嘉在《拾遗记》中说,在孙和宠幸的众多女性中,他最喜欢邓夫人。孙和常常拥着他坐在膝上戏玩。有一天,孙和“于月下舞水精如意,伤夫人颊,血流污袴,娇姹弥苦。”孙和一看急了,急忙让太医配药医疗。结果太医说,像脸上这种伤,只有用白獭骨髓、玉和虎珀等配在一起,好了才不没有伤疤。孙和立即以百金悬赏,然而一些渔民却告诉他,活白獭很不容易捕获,只能以死白獭骨代替入药,并说效果也很好。孙和“乃命合此膏”,由于用的虎珀多了,夫人伤好后,脸上反而留下了一点红斑点。“如朱,逼而视之,益其妍。”孙和身边其他女人,一看邓夫人这幅模样,为了争宠,一个个“皆以丹脂点颊,而后进幸,妖惑相动,遂成淫俗。”

      尽管孙和还是一位比较清醒聪明的皇太子,但在争宠激烈的皇室内部,那些心怀鬼胎的亲属,为了自己利益目的,才不管他聪明不聪明。在权力诱惑下,一些眼巴巴盯着太子之位的亲属,整起他来丝毫不客气,不手软。孙和之所以从太子位上跌落下来,就是因为同父异母姐姐孙鲁班、以及心怀鬼胎的四弟孙霸联手诬陷,最终,父皇孙权听信了女儿和四子谗言,硬是废了皇太子孙和。

      居心叵测的孙霸,为什么会对太子孙和发难?说起来,完全是野心和私欲所致。当初孙和立为皇太子时,孙霸曾被父皇封为鲁王。孙霸虽然身为鲁王,但孙权将他也安排住进了东宫,并且和太子一切待遇相同。一些大臣认为太子和鲁王,待遇应该有所区别。孙权听了,就让孙霸搬出东宫,将兄弟俩分开。因为这一点,孙霸对孙和很不满,心想就因为孙和是太子,自己才搬出了东宫,从此心里很不服气,“二子由是有隙。”一直对太子之位存有幻想的孙霸,此后曲意滥交朋友,在朝中结党营私。孙权知道后,觉得孙霸这样做,必然会“滋延大臣,举国中分。”因此借口让他好好读书,“禁断宾客往来。”目的就是不让孙霸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来往。一些大臣又担心孙权这样做,弄不好会逼着孙霸走向反面。孙权却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他改正学好。让孙权想不到的是,常怀觊觎之心的孙霸,非但没有像父皇希望的那样从此学好,相反,为了能取代太子,孙霸根本不念骨肉之情,而是愈加凶险和阴毒。

      就在这种貌似平静其实危机四伏之际,孙权却准备册立孙和之母王夫人为皇后。此举立即引起了时已经嫁给左护军全琮为妻的大女儿孙鲁班(母亲为步夫人)强烈不满。孙鲁班本来和孙和母亲王夫人矛盾就很大,得知父皇这一想法,坚决不同意立王夫人为皇后。“素憎夫人,稍稍谮毁。”同时,孙鲁班担心由于自己反对,将来太子孙和一旦继位,肯定会找自己算帐,因而在父皇面前,极力诬陷孙和,甚至逼着父皇废掉他。“吴主欲立王夫人为后,公主阻之。恐太子立怨己,心不自安,数谮毁太子。”(《资治通鉴》卷74)。

      恰在这个时候,身体有病的孙权,一天让太子孙和,到位于朱雀桥南边的哥哥孙策庙中,替他祭奠。孙和之妃张氏的叔叔张休家,正好住在附近。孙和代父祭奠完后,张休顺便邀请太子到府上坐了一会。令孙和想不到的是,孙鲁班居然让心腹,暗中偷偷跟踪他的行动。孙鲁班于是抓住这事大做文章,无中生有地对父皇说,孙和不但没有到庙中去祭奠,反而到张休家,共同商议并企图谋反。“公主使人觇视,因言太子不在庙中,专就妃家计议。”更为可恶的,孙鲁班还莫须有地诬陷说,王夫人在您病重时,不但不忧伤,反而还很高兴,“有喜色。”经不起孙鲁班谗言诬陷,一时蒙在鼓中而又不明真相的孙权,顿时十分生气。而王夫人听到孙鲁班如此诬陷自己,更是气得不知所措,没几天竟被活活气死。孙权“发怒,夫人以忧死,太子宠益衰。”

      孙和母亲遭陷害刚离开人间,孙霸同党杨竺、全琮子全寄等人,为了能让孙霸早日取代太子,“阿附鲁王(孙)霸,与(孙)和分争,阴相谮构”,也合伙谮毁对付孙和。《吴录》中说,面对孙霸等人接二连三的诬陷,孙和越是担心被废,孙霸就越不放过他。“太子自惧黜废,而鲁王觊觎益甚。”孙权听得多了,心里也有了一些疑虑疙瘩。一天,孙权特意单独召见杨竺,想听听他对孙霸的看法,“辟左右而论霸之才。”杨竺为了计好孙霸,在孙权面前,夸大其词,大说孙霸有多好,“竺深述霸有文武英姿,宜为嫡嗣。”孙权越听越动心,竟然真的打算由孙霸取代太子孙和,“于是权乃许立焉。”

      按说,戒备森严的宫廷,帝王和臣僚谈话时,一般不会有人、也没有人敢冒险偷听。然而,正如俗话所说,隔墙有耳。就在孙权和杨竺交谈,打算废掉太子孙和时,偏偏有个给使,却听到了他和杨竺谈话内容。这名给使很快将孙权想法,私下悄悄透露给了孙和。“有给使伏于床下,具闻之,以告太子。”遗憾的是,尽管这名给事向孙和告了密,但当时并没有引起他的警觉。直到几天后,孙和几经思考,才感到事情不妙。恰在这时,和他关系比较密切的尚书选曹郎陆胤要去武昌,临行前,陆胤向孙和告别。孙和为了避嫌,表面上装着不和他相见,然后却微服悄悄到了陆胤出行所坐的车上,和他商量对策。“至其车上,与共密议。”商量的结果是,孙和让陆胤出面,再找身为丞相的堂姐夫陆逊,由他上表谏奏父皇,不要废了自己的皇太子身份。陆逊得知这一情况,立即上谏说:“太子正统,宜有磐石之固。鲁王藩臣,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获安。”(《通鉴纪事本末》卷10)孙权一看陆逊这话,当即怀疑杨竺泄露了他们谈话内容。于是召来杨竺追问,杨竺指天发誓,再三表白自己没有泄露。“权疑竺泄之,竺辞不服。”孙权又找来陆逊,问他从那里得到的消息。在孙权追问下,陆逊只好说是陆胤告诉他的。“遣问逊何由知之,逊言胤所述。”孙权又将陆胤召来严加拷问,为了保护孙和,陆胤只好骗孙权说是杨竺说的。孙权遂将杨竺抓起来,严刑拷打,“竺不胜痛毒”,违心地承认说是自己说的,“服是所道。”孙权一气之下,“乃斩竺。”

      如果说杨竺被杀有点冤枉的话,也算是咎由自取。因为如果不是他和孙霸同流合污,替孙霸说那些话,说不定孙权还不一定要废掉太子孙和。正是他夸大其词的不实之言,才让孙权有了废掉太子孙和的念头。不过通过这件事,孙权对孙和还真有了疑心,怀疑他和其他大臣结伙。所以这件事反到坚定了孙权废掉太子的决心。

      孙权废掉太子的想法一传开,立即在朝臣中引发了不同意见。他的侄女女婿陆逊和其外甥、太常顾谭等人知道孙权想法后,力谏孙权不得对太子有所怀疑,并劝他要“异尊卑之礼,使高下有差,等级踰邈,如此,则骨肉之恩全,觊觎之望绝。”然而,鬼迷心窍的孙权,却借机将顾谭和弟弟顾承、以及张休等人发配到交州(三国时治所在龙编,即今越南河内东天德江北岸),并赐张休死。太子太吾粲,建议孙权让鲁王孙霸出镇夏口,想以此缓和一下矛盾,并慢慢断掉孙霸野心。岂料孙霸听到这些消息,又在父皇面前诬陷吾粲。孙权一怒之下,将吾粲下狱并处死。吾粲生前因和陆逊等人关系密切,之后孙权又“数谴中使责问陆逊,逊愤恚而卒。”

      吾粲、陆逊虽然含冤而死,但孙权一时还没有废掉太子孙和。这下坐不住的,到是孙鲁班。为了促使父亲早日废掉孙和,孙鲁班又结交同样为父亲宠爱的孙亮之母潘夫人,并在父亲面前大说孙亮好话。为了讨得潘夫人喜欢,巩固自己和孙亮关系,孙鲁班还做主将丈夫侄孙女全氏,嫁给孙亮为妃。孙鲁班的所作所为,反而让孙权渐渐地看出,孙鲁班也罢,孙霸也好,他们这样做,其实是各打各的鬼算盘。结果,孙权对孙霸结党谄害太子,并想取代太子孙和的野心,越来越感到生气反感。“以鲁王霸结朋党经害其兄,心亦恶之。”

      孙权之所以对孙霸开始反感,是因为担心他为了争夺皇太子之位,极有可能引发内讧。为此孙权对侍中孙峻说,由于太子和兄弟之间这种关系,使得一些大臣为了各自利益,也已分成两派。如果再这样下去,无论对谁都没有好结果,最终只能为天下笑话。“子弟不睦,臣下分部,将有袁氏之败,为天下笑。”孙权还说,就目前这种现状,如果孙和继续为皇太子,孙霸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将来即便孙和继位,也会不可避免地引发内乱。“若使一人立者,安得不乱乎?”不过,孙权又觉得,即是废了太子孙和,也不能立孙霸为太子。倘若立孙霸为太子,那些不同意废掉孙和的大臣,肯定会联合起来反对,这样反而更不利于孙霸。为了平息矛盾,只有废掉孙和,再立幼子孙亮为太子,也许这样才能缓和一下矛盾,“遂有废(孙)和立(孙)亮之意。”

      虽然如此,孙权一时还在犹豫不决,下不了废掉孙和的决心。直到拖了几个月,孙权最终狠下心来,先将孙和囚禁起来。

      得知孙和被囚禁的消息,很多大臣对孙权此举极为不满。有的大臣甚至为此连性命也搭了进去。孙权女婿、骠骑将军朱据(孙权二女儿朱鲁育丈夫),对小舅子、太子孙和颇有好感,遂上书以汉武帝刘彻废掉太子刘据、导致父子反目的故事,力劝孙权不能这样做。虽然朱据“言则恳至,义形于色,守之以死”,然而任凭他百般劝说,孙权就是不听。尚书仆射屈晃,又“率诸将吏泥头自缚,连日诣阙请和。”孙权在建业宫中白爵观看到后,非常恼火。生气地说朱据和屈晃等“无事忽忽”。无难督陈正、五营督陈象等也上书切谏,孙权一怒之下,竟然将陈正、陈象全族满门抄斩。陈正被杀后,朱据和屈晃还是“固谏不止”。孙权盛怒之下,让人将朱据和屈象捆起来带到大殿,俩人仍“口谏,叩头流血,辞气不挠”。孙权没办法,只好让人将他们各打一百杖后,将朱据贬为新都郡丞,将屈晃免官打发回老家。其他跟着上谏的十几个人,也一同被撵出朝廷,一时“众咸冤之。”公元250年(赤乌十三年)八月,孙权和大臣经过这样一番激烈决斗,终于废掉了太子孙和,并将他安置在故鄣县。

      废掉太子孙和,孙权对鲁王孙霸和同党诬陷孙和的事,此时也有所察觉。用心不良的孙霸,其末日随着哥哥孙和的被废很快也到了。孙权“颇悟太子(孙)和之无罪,”于是毫不留情地赐孙霸死。孙霸同党全寄等,因为共同参与诬陷孙和,一个个也被孙权杀了。盛怒之下,孙权还让人将已被杀掉的杨竺尸体,扔到长江去。不久,孙权到南郊祭祀还宫,想起无辜被废的太子孙和,想召他回来。然而,由于心怀鬼胎的孙鲁班和侍中孙峻、中书令孙弘等从中作梗,孙权最终没能召回孙和。

      孙和在血淋淋的内争中失去太子身份仅过了两个多月,孙权遂立孙和异母弟、年仅8岁的潘夫人之子孙亮为皇太子,同时立潘夫人为皇后。后宫空缺多年的孙权,终于正式册立了一位皇后。

      经历曲折的潘氏,之所以能被立为皇后,主要是她拥有出众的美色。出身于会稽句章(今浙江余姚)一个小官吏之家的潘皇后,在父亲犯法被处死后,和母亲及姐姐,一同没入吴后宫罚做苦工。“父为吏,坐法死。夫人与姊俱输织室。”潘氏姐妹入宫后,被安置在织室做苦役。晋人王嘉所著的《拾遗记》中说,潘氏“容态少俦,为江东绝色。”当时和她一样做苦力的人,都夸她长得如同天仙神女一样漂亮,“同幽者百余人,谓夫人为神女。”后来,有人向孙权推荐她,孙权一听,立马让人为潘氏画像。当时由于潘氏心情不好,“忧戚不食,减瘦改形”,画工就将她面带忧愁的真实面貌,不加修饰地画了出来。孙权一见潘氏画像,顿时十分高兴,连连夸她像仙女一样漂亮。“此神女也,愁貌尚能惑人,况在欢娱。”为贪慕潘氏美色,公元242年(赤乌五年)已经60出头的孙权,很快将潘氏“召充后宫”。没多久,潘氏便“得幸有娠”。次年,又生下了儿子孙亮。在母以子贵的封建社会,潘氏命运从此发生了让她做梦也没有想到的转折。公元251年(吴赤乌十四年)夏,称帝快30年、此前有过六、七位夫人,一直没有册立皇后的孙权,在身体患病的情况下,遂立位居妃位之后的潘氏为皇后,“亮母潘氏立为皇后。”这个罪犯之女,想不到孙权空缺多年的皇后宝座,竟然让她轻易地坐上了。

      转眼间大贵的潘皇后,凭着孙权宠爱坐上后位之后,由是变得很不安分。潘皇后首先想到的事,就是要求孙权将她还在织室做苦工的姐姐,放出去嫁人。孙权听了潘皇后话,由他做主,很快将她姐姐嫁给谭绍为妻。“请出嫁夫人之姊,权听许之。”为了巩固自己的后位,潘皇后从此不许孙权宠幸后宫其他女人。“性险妒容媚,自始至卒。”当时,袁术曹操败后,女儿也沦落到吴后宫,孙权对袁术之女袁氏也很喜欢。为了保住自己后位,嫉妒心很强的潘皇后,根本不许孙权和她在一起。不仅如此,潘皇后对袁夫人等,还大加迫害,“谮害袁夫人等甚众。”当初,孙权宠爱的“性不妒忌,多所推进”的步夫人死后,孙权一度还想立袁夫人为皇后,“权欲立之。”只是袁夫人由于没有儿子,再三推辞,表示自己不愿当皇后。“自以无子,固辞不受。”结果,潘氏当上皇后之后,野心日益膨胀,并大整袁夫人。

      令潘皇后想不到的是,就在她刚坐上后位半年多,孙权便一病不起。眼看重病在身的孙权活不了几天,自不量力的潘皇后就让中书令孙弘,给她讲述当年吕后专权称制之事。母后当政这种在封建王朝非常敏感的大事,立即引起了众大臣反感。加上潘皇后平时经常搞些小动作大整同辈,对周围人很不好,“左右不胜其虐”。结果,那些常常受她虐待的同辈,面对潘皇后日益暴露的野心,一个个担心孙权去世后,自己和当年吕后迫害的戚夫人一样,很有可能成为潘皇后刀下鬼。这些嫔妃心想,与其以后为潘皇后所害,还不如先下手为强,将不得人心的潘皇后除掉。一天,潘皇后由于劳累过度,昏睡不醒。其她嫔妃乘也熟睡之机,毫不留情地将她勒死了。“诸宫人伺其昏卧,共缢杀之。”(《三国志》卷50)事后这些人又统一口径,一致对外说潘皇后因急病突然而死。后来,孙权知道了真相,将参与谋杀潘皇后的人,全部杀了,“坐死者六七人。”

      就在潘皇后被杀不久,71岁高龄的孙权,也因病去世。之后,潘皇后之子孙亮继位为帝。潘皇后从一名罪犯之女,虽然登上了皇后宝座,但是,因为野心和私欲膨胀,树敌太多,终为同辈所杀。对于心理扭曲的她来说,这一点同样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年幼的孙亮刚一坐上帝位,杀机四伏的吴王朝,一场又一场的血腥诛杀接连出现。原来孙权临去世前,考虑到太子孙亮年龄小,孙亮堂侄、侍中孙峻就推荐大将军诸葛恪(蜀丞相诸葛亮侄子)辅政。一开始,孙权还嫌诸葛恪刚愎自用,并不打算让他辅政。孙峻“谓朝臣皆莫能及,极力保之。”不过,孙权也觉得实在没有合适人选,乃“诏诸葛恪为首席辅政,孙弘、滕胤次之。”和首辅诸葛恪关系一直很僵的中书令孙弘,对自己和诸葛恪一同辅政,非常不满,总担心这位对头迟早会除掉自己。因此孙权去世后,孙弘几次想寻机杀掉诸葛恪。没想到对孙弘一直保持警觉的诸葛恪,先下手为强,还没等孙弘来得及下手,反而先将孙弘杀了。孙弘被杀后,一场由孙峻导演的除掉诸葛恪的血斗又开始了。

      原来孙亮继位后,诸葛恪大规模地出兵和魏交战,特别是吴兵围攻合肥城时,因为久攻不下,加之天气炎热,士兵病死了近半,一时民怨四起。正好这时,诸葛恪外甥女、原太子孙和的张妃,一天让人捎话向舅舅问好。诸葛恪顺便也让捎话人转告外甥女,让她好好生活并照顾好孙和。结果这事很快被泄露出去。一时间,到处又传说诸葛恪要迎孙和回来,“民间或言欲迎和。”孙峻乘机又诬陷说诸葛恪准备谋反,于是假借宴请之机,将诸葛恪杀了。诸葛恪的两个儿子闻父亲遇害,和母亲一起前来收取诸葛恪遗体,结果也为孙峻杀了。

      孙峻残忍地杀了首辅诸葛恪,此后便由他独揽大权。为防止废太子孙和东山再起,孙峻很快又将屠刀对准孙和。“及恪被诛,孙峻因此夺和玺绶,徙新都。”之后,孙峻“又遣使者赐死。”孙和临死前,和张妃等人告别,张妃觉得丈夫死后,孙峻之流肯定不会放过自己,与其苟生,还不如和丈夫同归于尽。张妃对孙和说,“吉凶当相随,终不独生活也。”说完“亦自杀”。只有孙和小妾何氏,即后来继位为末主的孙皓之母,因顾念儿子才没有自杀。

      自从孙峻专权,吴王朝内部,顿时陷入了更加混乱的血腥局面。利用权势,胡作非为的孙峻,不但乘机“奸乱宫人”,甚至和堂姑孙鲁班乱伦通奸,“与公主鲁班私通。”孙鲁班和孙峻有了奸情后,越发变得不安分。将军孙仪等,对孙峻勾结孙鲁班祸乱朝政,淫乱作恶十分反感,准备诛杀孙峻。孙仪之谋泄露后,为了保护情夫,孙鲁班又在孙峻面前,诬陷同母妹妹孙鲁育是孙仪同谋,孙仪气得无奈,只好自杀。在孙鲁班教唆下,先后有数十人为孙峻所杀,“将军孙仪、张怡、林恂等欲因会杀峻。事泄,仪等自杀,死者数十人,并及公主鲁育。”不过,作恶多端的孙峻,后来下场也不好。公元256年,(吴五凤三年)孙峻率军攻打寿春(今安徽寿县),回到石头城后,因为心虚而梦到诸葛恪杀他,竟然因惊吓而病,没几天就死了。“遂梦为诸葛恪所击,恐惧发病死,时年三十八,以后事付(孙)綝。”

      孙峻死后,他的堂弟侍中武卫将军、领中外诸军事的孙綝又开始统掌朝政大事。“负贵倨傲,多行无礼”的孙綝,根本不把孙亮放在眼中。公元257年(太平二年),年方14岁的孙亮开始亲政。老谋深算的孙綝,常常故意难为这位小皇帝,“孙綝表奏,多见难问。”孙綝还私下精选了三百多名15至18岁的壮男,将他们集中起来,并让专人教练习武,“选大将子弟年少有勇力者,使将之,日于苑中教习。”(《资治通鉴》卷77)孙亮一些诏令,孙綝根本就不听。

      血气方刚的孙亮,从此对专横跋扈的孙綝十分不满。感到这个颇有野心的家伙,迟早会作乱。孙綝也觉得,孙亮肯定也不会放过自己,心里也很害怕。“綝以孙亮始亲政事,多所难问,甚惧。”为了防止孙亮对他下手,狡猾的孙綝便“称疾不朝,筑室于朱雀桥南。”然后又让弟弟威远将军孙据、武卫将军孙恩、偏将军孙干等分别入苍龙宿卫,“分屯诸营,欲以专朝自固。”孙綝所作所为和反常行为,越发引起了孙亮警觉。一天,孙亮得知姐姐孙鲁育为大姐孙鲁班所害的真相后,就追问孙鲁班,让她说出事情原委。做贼心虚的孙鲁班,却狡辩说自己不知道,并将责任推给他人。“我实不知,皆(朱)据二子熊、(朱)损所白。”在朱鲁班诬陷下,信以为真的孙亮,一怒之下,将朱熊、朱损兄弟二人全杀了。朱损妻子因和孙綝家是亲戚关系,孙綝得知朱损之死,很不高兴。孙亮便决定除掉孙綝,“遂与公主鲁班、太常全尚、将军刘承议诛(孙)綝。”

      如此重大的密谋,却被孙亮信任的全皇后之父全尚、全纪父子透露出去。本来,孙亮让全皇后兄弟全纪,将此通报给时任卫将军的父亲全尚。为此,孙亮再三告戒全纪,绝不能将此情况告诉给他的母亲孙氏(孙綝堂姐)。“卿宣诏语卿父,勿令卿母知之。女人既不晓大事,且綝同堂姊,邂逅泄露,误孤非小也。”对于孙亮再三叮咛,全纪父子却不当回事。全尚从儿子那里知道这事,遂将孙亮一再警告切勿泄露的机密,透露给了夫人孙氏。孙氏又立即将这一重要情况,告诉给了孙綝。“以语(全)纪母,母使人密语。”

      孙綝得知孙亮密谋,连夜发兵,并于天亮时,包围了皇宫,准备废掉孙亮,“綝夜发严兵废亮。”孙亮闻讯皇宫被围,十分愤怒,“上马带鞬执弓欲出”,准备和孙綝拼个死活。同时大声对人说,“孤大皇帝适子,在位已五年,谁敢不从者。”侍中近臣和孙亮乳妈等,怕他敌不过孙綝,“共牵攀止之。”孙亮气得两天连饭都不吃,并大骂全皇后说,都是你父亲坏了我的大事。“尔父愦愦,败我大事。”孙亮又让人叫全纪来,准备责问他为何不听自己话。全纪吓得不敢见孙亮,只是让人替他回话说,我父亲不听陛下的话,有负于您,我现在还哪有面目见您。“臣父奉诏不谨,负上,无面目复见。”说完,万分羞愧的全纪,只好自杀。

      孙綝包围了皇宫,又派光禄勋孟宗祭告太庙,同时宣布“废吴主(孙亮)为会稽王。”为此,孙綝召见群臣并对他们说:“少帝荒病昏乱,不可以处大位,承宗庙,以告先帝废之。诸君若有不同者,下异议。”慑于孙綝淫威和事发突然,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的众大臣,“皆震怖。”只好附和说,我们只有听你的了。于是孙綝遣中书郎李崇“夺(孙)亮玺绶,以亮罪状班告远近。”尚书桓彝,不肯在孙綝炮制的孙亮“罪过”布告上署名,“綝怒杀之。”之后,孙綝又让将军孙耽,将16岁的孙亮送到封国。同时将全尚在贬往零陵途中杀了。孙亮从此就再也没有下落。

      孙亮被废后,孙綝拥立孙亮的哥哥孙休上台,是为景帝。23岁的孙休,表面上对孙綝比较宠信,暗中却一直谋划除掉这个恶棍。就在孙亮废后3个月,孙休便以孙綝逆谋为名,不动声色地设计好了诛杀他的计划。“十二月戊辰腊,百僚朝贺,公卿升殿,诏武士缚綝,即日伏诛。”(《三国志》卷48)时年28岁,野心勃勃,祸乱朝廷的恶棍孙綝,终于成了比他还小、又为他所立的孙休刀下鬼。

      不久,孙休以和孙峻、孙綝同族为耻。下令从孙氏族中除掉他们,只称他们为故峻、故綝。而对惨遭他们迫害致死的诸葛恪等,孙休让人重新予以安葬,各为祭奠。对因受诸葛恪牵连发配到外地者,全部召还,以示平反。

      不过,被野心家孙綝推上御座的孙休,称帝后日子并不好过。鉴于以往教训,大臣们多次建议他尽快册立皇后、皇太子,但孙休却以“涖事日浅,恩泽末敷,后妃之号,嗣子之位,非所急也”为由,一直拖着不立皇后和皇太子。直到在位5年后,即公元262年,才立外甥女朱氏(朱据和孙鲁育女儿)为皇后,儿子孙X(“雨”头下面繁体“单”字)为皇太子。

      自从朱氏坐上后位,慢慢知道母亲孙鲁育,最终死于大姨妈孙鲁班阴谋之中。每当想起故去的母亲,心里十分伤感。《搜神记》中有个故事说,孙鲁育被孙鲁班和孙峻暗害后,草草埋在石子冈。朱氏成为皇后之后,想重新安葬母亲,“将欲改葬之。”由于石子冈是个乱坟场,墓冢比较多,朱皇后一时竟找不到母亲坟墓。她让人查问,知情的人也说不出具体是那一座坟。只有一名宫女,还依稀记得孙鲁育“亡时所著衣服。”朱皇后于是“乃使两巫各住一处以伺其灵”,过了好大一阵子,这两个人说,他们看见一位30多岁的女人,“上著青锦束头,紫白袷裳,丹绨丝履,从石子冈上半冈,而以手抑膝长太息,小住须臾,进一冢上便住,徘徊良久,奄然不见。”朱皇后按俩人所说,挖开墓冢,果然是母亲,遂将母亲重新安葬。此事显然为人枉撰,不足为信。但从朱皇后母亲之死看,在封建社会,骨肉同胞之间,一旦为了各自利益,相互间是何等无情!

      朱氏在后位上仅坐了两年,孙休就因病而死。孙休死后时间不长,因为太子幼小,争夺帝位的斗争,又开始呈现白热化。

      原来孙休病重期间,准备传位于已被立为太子的孙(雨下繁体单)。这时,左将军张布找到朱太后,认为在内忧外患俱存的情况下,应由一个年龄大点的人继位,这样才能保持吴王朝稳定。于是有人推荐孙和之子、时年23岁的乌程侯孙皓继位。张布遂找到朱太后,让她定夺。目睹吴王朝内乱的朱太后,无可奈何地对张布等人说,“我寡妇人,安知社稷之虑,苟吴国无损,宗庙有赖,可矣。”(《资治通鉴》卷78)意思说,你们既然不打算让太子继位,那你们爱立谁就立谁吧,我还能说什么。朱太后这种态度,使得孙皓继位后,非常生气。结果孙皓上台仅一个多月,就下令不许称朱氏为太后,而贬她为景皇后。没过几天,这个残忍无道的恶棍,又“逼杀景皇后。”之后,孙皓还将孙休4个儿子中两个年龄大点的,毫不客气地杀了。此时距孙休之死才一年多时间。

      应该说,孙皓即位伊始,还曾有点励精图治的决心。“发优诏,恤士民,开仓廪,振贫乏,科出宫女以配无妻者,禽兽养于苑中者皆放之。”(《资治通鉴》卷78)一时百姓视其为明主。但是没多久,其劣性便暴露无遗。“及既得志,粗暴骄盈,多忌讳,好酒色”,因此又使百姓大失所望。孙皓还常常滥杀无辜,公元273年(凤凰二年),其“爱姬遣人至市夺民物。司市中郎将陈声素有宠于吴主(孙皓),强之以法,姬诉于吴主。”孙皓听了十分生气,就找了个借口,“烧锯断(陈)声头”,并扔到四望山下。更为荒唐残忍的是,孙皓设宴招待群臣,要求人人皆醉,宴会结束后,“或剥人面(皮),或凿人眼。”孙皓后宫蓄有大批美女,一旦看不中那个美女,他先是让人推到水中折磨,继而再将她们杀死。“后宫数千,而采择无已。又激水入宫,宫人有不合意者,辄杀流之。”大臣多次劝谏,孙皓根本就不屑一顾。

      当孙皓沉湎于酒色而不能自拔时,吴王朝和他的死期终于到了。公元280年(天纪四年)三月,雄心勃勃的西晋武帝司马炎,发兵20多万,又命益州刺史王睿,造了许多高大战船,率水军8万沿长江顺流而下,直逼吴都石头(今江苏南京)。孙皓闻讯,让丞相张悌督战。然而面对“旌旗烛天,威势甚盛”的西晋军士,吴兵溃不成军,节节败退。不久,王睿水军攻入石头城,孙皓无计可施,只好“面缚舆榇,诣军门降。”随着孙皓投降,存在了50多年的吴王朝从此而亡。

      吴亡二百多年后,刘宋朝裴松之在他所注的《三国志》中认为,吴王朝灭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孙权废了太子孙和;另一方面,则因为孙皓暴虐所致。“横废无罪之子,虽为兆乱,然国之倾覆,自由暴晧。”在他看来,如果孙权不废太子孙和,那么皇权的传承,就不会有这么多风波枝节。“若权不废和,晧为世嫡,终至灭亡,有何异哉?此则丧国由于昏虐,不在于废黜也。设使亮保国祚,休不早死,则晧不得立。晧不得立,则吴不亡矣。”今天看来,这完全是封建文人一厢情愿的推论设想。当然,身处封建时代的裴松之,受其局限,不可能洞察到问题的实质。

      吴王朝走上灭亡之路,应该说是历史的必然。在此之前,各种力量围绕太子孙和的血腥较量说明,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社会,血浓于水的骨肉同胞之间,不管有多么亲近,面对权力诱惑,任何一个能沾点边的人,只要有点可能,都想拼搏一下。而对于在位的帝王来说,为了缓和这种矛盾,他们总想采取调和的态度,不想让客观存在的矛盾继续扩大。调和无果,只好另立太子,以杜绝其他皇子觊觎之心。然而这样做,非但化解不了矛盾,反而又使得各种矛盾更加激化。从孙权当时面临情况看,只要他一天不废掉太子孙和,以孙霸、孙鲁班等为首的废太子派,也就不会善罢甘休。在此情况下,孙和无论是在太子位上,还是将来嗣位,皇室内部,都少不了暴力和冲突。至于孙亮、孙休等辈,虽然在矛盾漩涡中分别成为太子乃至坐上了帝位,但面对居心叵测,野心勃勃,权掌机要的亲属,缺乏统治基础的他们,自然会一触即溃。至于孙皓,尽管幸运地在内争中拣了个便宜,但因为他残暴荒淫,自然又加速了灭亡的步伐。可见,只要封建专制政治存在一天,皇子们争夺太子之位的斗争,始终就会存在一天。不管老帝王和皇太子多么聪明有为,专制体制下形成的这个瓶颈,他们无论如何都过不去。这种因为争夺权力而导致的人性扭曲、冲突激烈的现象,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没有能力从根本上解决。

    阅读:
  • 相关阅读
  • 推荐专题
    热点人物
    美团红包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