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睿拍-拍照读世界
  • 当前位置:数字三国 > 三国文史 > 正文
  • 小霸王孙策称霸江东的三个原因

      演义地十五回重点介绍孙策夺取江东一事。虽然之前也曾经提到孙坚率军回到江东,但是只因正史上并无记载,于是演义也只能含混言之,知道孙策出场,才名言孙策在江都居住,这也是呼应正史。毕竟当时的江东还有其他诸侯在。罗贯中写作“七分实,三分虚”,只是有时候这虚构就仿佛说谎,撒一个谎言要用十个谎言来圆。

      不过,对于孙策夺取江东,罗贯中的描绘还是比较出色,写出了小霸王孙策能够快速夺取江东的几个重要原因。

      在演义中,孙策能够快速夺取江东的首要原因是善于用人。

      孙策的部下来自三个方面。第一部分是孙坚的旧将,以朱治程普最为出色。当孙策在袁术麾下倍感屈辱,前途茫然的时候,是朱治首先站出来安慰孙策,并且告诉孙策:“尊父在日,多曾用我。君今有不决之事,何不问我;乃自哭耶!”朱治的这句话可以代表孙坚的老部下当时对孙策的态度。孙坚时代,朱治等人对待孙坚,并不是明确的主仆关系,而仅仅是上下级关系。看朱治的这番话,对孙策满是关怀,但是也体现出,朱治是以一个父执的身份来劝慰孙策,而并非是一个下属来听从召唤。之后,随着孙策平定江东,建立威名,孙策在孙坚旧将心中的地位会越来越高,但是朱治、程普等人对待孙策,以及后来的孙权,和其他人不同,他们的心中,更多一份骄傲。于是,当周瑜主持赤壁之战时,程普心中不满,而黄盖带头反对,也为很多人相信,正是这个原因。

      当然,对当时的孙策来说,朱治的加盟非常及时,也非常可贵。孙策感慨父亲英雄,而自己只能寄人篱下,于是在月下哭泣。孙策虽然勇猛,可毕竟还是一个二十岁的青年,在政治规划上还比较茫然。朱治告诉孙策,可以告诉袁术,打着救丹阳太守吴景(孙策舅舅)的名义,向袁术借兵,然后趁机夺取江东,开创自己的事业。这个建议,对于孙策来说,无疑是一个茫茫大海上的指路明灯,告诉了孙策前进的方向。

      朱治的这个建议还是非常正确的。在当时的天下,早就被诸侯瓜分。相对而言,淮河以北地区被袁术占领,袁术兵多粮广;山东地区是吕布刘备,一个能征惯战,一个有仁德之名;北方则是最强大的诸侯袁绍公孙瓒节节败退,袁绍很快就占据了北方四州;而中原中部地区曹操崛起,潜力最大;益州和凉州,有刘焉马腾韩遂;两湖地区是荆州的刘表,用兵几十万;唯独江东地区,也就是秣陵(南京)、吴郡、会稽等地区,驻守官员的实力最弱。并且,孙家在江东(主要是吴郡)生活多年,孙坚的那些部将也多是江东人,人脉颇广,比较有号召力。因此,进攻江东,确实是不二选择。

      第二部分来源是孙策的亲友。相比强大的曹家军,东吴孙家的势力相对弱小,可是又远远要比孤家寡人的刘备来的强势。孙策的弟弟孙权先不说,前面我们提到孙策的舅舅叫吴景,曾经担任丹阳太守,堂兄叫孙贲,担任丹阳都尉,叔父孙静,弟弟孙翊孙朗,堂兄弟孙瑜,那都是一时豪杰,成为东吴安定的强大力量。

      而孙策的亲戚也人才众多。最有名的当然是连襟周瑜。此次出征,除了得到舅舅和堂兄的帮助,最主要就是得到了周瑜的帮助。在演义中对于周瑜和孙策的关系做了一个微小的改动。周瑜第一次出场,有一个简单的介绍。说两人在舒城时交情很好,于是结为兄弟,孙策出兵江东,周瑜带着叔父周尚(新任丹阳太守)的数千兵马前来帮助。此时,周瑜说:“某愿施犬马之力,共图大事。”孙策很高兴,说:“吾得公瑾,大事谐矣!”在正史当中,仅仅有孙策的一句话,而没有周瑜的那句话。在正史当中,孙策的原文叫:“吾得卿,谐也。”此处的“卿”并非君主对臣子所说的爱卿,而是对友人的一种亲密称呼。就像很多人对自己的心上人,也会称呼“卿卿”一样。在孙策口中,周瑜和孙策的地位严格的来说,还只是兄弟之间的称呼。可是,罗贯中添加了周瑜的那句话,却把周瑜定位为孙策的臣子,“效犬马之劳”,自认孙策的犬马了。

      第三部分人才,来自孙策的亲自招纳以及自己主动来投。

      本回中提到了奠定早期江东方略的一位大贤,江东名士张纮。周瑜告诉孙策,想要成就大业,必须得到江东二张,即张纮、张昭二人。孙策亲自到两人家中,两人就答应了。其实在正史当中,张纮此时追随孙策出征,而张昭则没有。正是张纮帮助孙策决定未来的人生方向在江东。在演义当中,张纮和张昭二人几乎合一,而详写张昭,略写张纮。而相比东吴“文有张昭,武有周瑜”,又详写周瑜,略写张昭。《三国演义》有着严重的美化武将和谋士而淡化政治家的色彩。

      而本回中最精彩的是小霸王孙策和对手刘繇手下大将东莱太史慈的一番打斗。太史慈笃烈刚强,神亭一战,名闻天下。之后,和孙策相约,日中而至,也传为佳话。一方面即体现了太史慈的刚烈,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一方面,还是突出孙策虽然刚勇,刚勇之余,还有对人的坦诚。而这,正是孙策能够招揽到许多贤才的重要原因。

      孙策取得江东的第二个原因是勇武盖世。

      无论是在正史中,还是在演义中,孙策相比其他诸侯,最突出的还是能打。演义中的曹操最大的特色是奸,刘备最大的特色是仁,孙策最大的特色就是勇了。

      听说孙策率军前来,刘繇有些担心,部将张英却说,只要自己率领一只兵马,在牛渚驻扎,纵然有百万雄兵,也必然可以击退。可是真正面对孙策,却一战而溃。太史慈曾经主动请战,可是刘繇以太史慈年轻为由,拒绝了太史慈。

      而最能体现孙策之勇的还是孙策率领十三骑,去刘繇大营附近查探地形,遭遇太史慈。双方你来我往,单挑十分精彩。之后两人一个用枪挑着太史慈的小戟,说:“太史慈若不是走的快,已被刺死了!”太史慈不甘示弱,让士兵拿着自己夺去的孙策的头盔,大喊:““孙策头已在此!”依旧是礼尚往来,气势上一点不输。就算是后来刘繇兵败,太史慈无奈来降,孙策问起当日神亭大战的事情,说:“神亭相战之时,若公获我,还相害否?”按照常理,一般人此时被抓自然服软,可是太史慈却笑着说:“未可知也!”而孙策一点不生气,反倒哈哈大笑,彼此欣赏。后来太史慈主动提出前去招降旧部,孙策立刻答应,以第二天日中为约期。太史慈走后,孙策众将很担心太史慈一去不返,可是孙策却自信的说:“子义乃信义之士,必不背我。”孙策对太史慈的信任,正是孙策获取众将信任的一个缩影。

      对待孙策的勇武,谋士张纮曾经表示担心,说:“夫主将乃三军之所系命,不宜轻敌小寇,愿将军自重。”张纮说的有道理。回想当初,孙策的父亲孙坚为何会在进攻刘表获得大胜的情况下功败垂成死于非命呢?主要就是孙坚过于心急,而孙策和其父一样,勇武过人,但是对自己的勇武过于自信,以至于失去了对时局的一个准确判断。后来孙策被人暗杀,也源于这个性格缺陷。

      面对张纮的劝谏,孙策道歉说:“先生之言如金石,但恐不亲冒矢石,则将士不用命耳。”孙策承认张纮的话很有道理,可是却认为作为全军统帅,如果不能够冲锋陷阵,恐怕手下的将士不能为之效命。孙策的担心有道理吗?表面上看起来有道理,其实是很没有道理。作为全军主帅,冲锋陷阵固然可以激励将士,但是却不能成为常态。毕竟冲锋陷阵乃是普通将领的事情。看其他诸侯领袖,比如曹操刘备袁绍之流,会亲自冲杀在前吗?除非万不得已,是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冒险的。而更重要的,还是一场战争的胜败,关键不在于主帅是否冲锋陷阵,而在于战前的决策。就如演义中大量描绘的战争一样,身负其实在交战之前就已经决定。靠主将激励,而改变战场胜败的例子不能说没有,但是少之又少。

      也正因为孙策的冒进,在本回中孙策被进攻薛礼时被箭射中,幸亏孙策躲闪及时,没有伤及要害。而孙策将计就计,充分利用中箭一事,反倒大败薛礼,也体现了孙策在勇武之外,颇有谋略的一面。

      当然,孙策用兵的谋略当然不能和周瑜相比,更无法和诸葛亮相比。孙策的谋略,不过是最基本的应变,比较的粗浅,距离谋略艺术还比较远。

      孙策得到江东的第三个重要原因,是时无英雄。

      当时,天下虽然已经大定,可是江东地区却没有英雄,孙策得以“乘虚而入”。

      当时的江东主要有三股势力,一个是以刘繇为首的扬州刺史势力,主要盘踞在曲阿和秣陵一代。一个是吴郡的严白虎,一个是会稽的王朗

      对于刘繇,在正史中也颇有名望,演义中一律淡化,突出刘繇看重无能的张英樊能,而废弃大将之才的太史慈。演义中的刘繇,就是一个头脑简单的诸侯,不知道合理利用人才。至于辅佐刘繇的薛礼和笮融,没有过多的笔墨。其实和薛礼笮融的几番大战,在正史中孙策都打得很辛苦,远不是演义中那么轻松。

      对于严白虎,演义当中自封为东吴德王。可是严白虎德在何处?文中没有任何描述,看原文称“自称东吴德王”,就可以品味出包含的讥讽之意。后来严白虎被孙策击败,逃亡之际抢掠百姓,遇上凌操,被凌操率领乡民打的屁股尿流,从此可见其伪善。

      当孙策率军进攻,严白虎之子横刀立马在吊桥前,很是威猛。可是,当太史慈拈弓搭箭,一箭射中城楼士兵左手时,双方人人喝彩,严白虎大惊。严白虎派儿子严舆邀请孙策饮酒,提出和孙策平分江东,完全不知道自己所处的险境。孙策一听大怒,说:“鼠辈安敢与吾相等!”于是亲手斩杀严舆,严白虎吓得弃城逃走。

      在演义中,严白虎也被简化成为一个虚有其表,不知死活,鼠目寸光的江东鼠辈。

      至于王朗,在演义当中也被丑化。后文提到王朗之死,非常有名,王朗后来归了曹操,有一次想要羞辱诸葛亮,没想到被诸葛亮活活骂死。

      此时孙策来犯,王朗和来投的严白虎,一起前任丹阳太守周昕三人一起商量对策。一般我们会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可事实常常相反。三个臭皮匠,凑在一起,结果反而不如一个臭皮匠了。三人联手出兵,被孙策一朝击溃,会稽也轻而易举的被孙策夺取。

      有了秣陵、吴郡、会稽三郡,整个的长江以南地区基本上就归属孙策了。

    阅读:
  • 相关阅读
  • 推荐专题
    热点人物
    美团红包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