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有提到的,张飞斗吕布的时候,五十合,张飞先沉不住气,枪法渐渐散乱,然后性起又平吕布,扳回一点局势。不过既是性起,一时血气之勇而已,久战不利。且张飞毕竟年轻,还没有太多历练,乍遇强敌久战不下,焦急毛躁破绽愈多是正常的。
这时候的吕布正值壮年,武艺纯熟,较之张飞,更为沉稳老练,尚不成熟的张飞,在武艺比拼上五十合就处于下风是正常的。
这时候关羽介入战场,估计也是看出来这一点,担心张飞有失所以才助战吕布。毕竟吕布胯下的赤兔马,虎牢关吕布甫一登场时就着重笔墨介绍,是个人都看出来它的不凡,若是张飞一个不慎败逃了,张飞的马是绝对跑不过赤兔,下场可以参考文丑。
三匹马丁字儿厮杀。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
话很明白,既然是厮杀,你来我往互有攻守,一面倒还叫厮杀?只有一方进攻叫虐,另一方一味防守叫挨打。至少吕布在以一敌二的情况下,不是被动挨打,攻守滴水不漏。
关张二人合力,打到三十回合,都没办法战倒吕布。
一般来说阵前单挑,要么是阵斩敌将,直接斩于马下,要么就是战几几合,料敌不过拍马便走。类似于许褚马超,马超张飞这样大战两百回合不分胜负的,真心不多。
那些所谓谁谁与谁谁至少要一千回合才能分出胜负的,简直扯淡。典韦许褚肉搏三百合,都从中午打到了黄昏(似乎是的),保持一千回合高强度的单挑,项羽也吃不住。
既然吕布一没被阵斩,二没力怯,很显然,以一敌二的吕布,虽然在进攻方面讨不到便宜,但是可以保证防守,短时间内不会落败而逃。
另外从赞诗中,刘备登场之后的打斗描写来看。
三人围绕战多时,遮拦架隔无休歇。喊声震动天地翻,杀气迷漫牛斗寒。吕布力穷寻走路,遥望家山拍马还。
一直到了这个时候,吕布才有力穷寻走路的描写。证明在刘备上阵之前的吕布,并没有到力穷寻走路的地步。
而刘备登场之后,打斗的描写就变成了
三人围绕战多时,遮拦架隔无休歇。
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
无论是赞诗还是原文,都透露出来一个意思,那就是刘关张三人将吕布围在了中间,转灯般厮杀。
如果说吕布之前还能依靠赤兔马的神骏,赤兔马的机动性和关张游斗,合理切割战场,依靠自身的走位机动性来游斗二人,以及方天画戟这种奇门兵器的特性来牵制对抗关张,那么刘备一上场,直接将吕布限制在了一个狭小的地形里,使吕布的机动性大大受损,之前的战术已经不奏效,只能硬碰硬的打。
很显然以一敌三的吕布,就算刘备的攻击性明显不足,对于吕布来说也是很大的威胁。
因为赞诗里说的很明白,遮拦架隔无休歇。脑子正常点的人都应该知道,这句话指的不是刘关张,而是吕布。
在刘备上场之后,将吕布的战场合理压缩之后,吕布失去了机动性和游斗的资本,吕布就要同时面对关张二人的进攻,所以不再有之前的写意,遮拦架隔无休歇,这时候是处于一味的防守,也就是被动挨打的状态。
并没有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追着刘备穷追猛打,依靠刘备牵制关张。
有句话很对,叫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吕布是个小人,这点毋庸置疑,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简直是标准的真小人。所以他完全无法理解刘关张的情深意重,在他看来,就算是他一戟把刘备劈了,关张二人也不会多么悲痛,自然不会想到以刘备为短板来牵制关羽,张飞。
很明显,关张和吕布是同一级别的猛将,之间的差距虽然有,但并不十分明显。吕布和关张之间的搏斗之所以保持着一个微妙的平衡,或许是因为赤兔的机动,战术的合理,轮流和关张交手,分担了压力而已。
如果正面对打,硬碰硬对打,吕布估计是很难做到三十合战不倒。不说吕布,任何一个武将面对两个同级别武将,都难以做到硬拼不落下风。而刘备的作用,既是对吕布战术的瓦解,也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