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蝉,是作者精心描绘的一个美丽、机智、勇敢的妇女。
貂蝉巧施连环计的故事,是一出不用改编的绝妙好戏,确是戏中有戏,画中有画。人们早把它搬上舞台,“凤仪亭”给人以美的享受,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这应该归功于作者非凡的艺术才华。
貂蝉的故事在元至治年间《全相三国志平话》里已有记载,还有人把它编成杂剧“连环计”,虽内容有所不同,但都把它写成夫妻之间的悲欢离合故事:貂蝉和她的丈夫吕布失散后,流落他方,因偶然的机会被王允所收容,她得知吕布在长安,为求夫妻团圆,故接受王允的连环计。这样就把貂蝉写得很平庸。作者据此加以改编,重新塑造貂蝉的艺术形象,不是把她写成吕布的妻子,而写她是王允的歌伎,“其女自幼选入府中,教以歌舞,年方二八,色伎俱佳,允以亲女待之”;不是写她为夫妻团圆而接受连环计,而是写她因近见王允“两眉锁愁,必有国家大事”,故表示:“倘有用妾之处,万死不辞!”经王允说出连环计的意图,便毅然答应,愿为国锄奸。这样写,貂蝉的形象就显得很高大了。
而且作者还是在这种情况下让貂蝉出场的:董卓害民欺主,满朝公卿束手无策,只能饮泣相对;曹操虽嘲笑他们,但他自告奋勇刺卓也不成功,后以袁绍为首的十七镇诸侯讨伐董卓又告失败,因而董卓横暴更甚。对此,司徒王允虽忧心如焚,但力不从心,只好在夜间偷偷地仰天垂泪而已。由于貂蝉挺身而出愿为他分忧,他才想出连环计---先将貂蝉许嫁吕布,后献与董卓,使貂蝉从中取事,离间董卓、吕布“父子”反颜,令布杀卓。并把挽救汉朝的重任完全寄托在貂蝉身上,说:“百姓有倒悬之危,君臣有累卵之急,非汝不能救也”。满朝文武想做而做不到的事,貂蝉却以一弱质红裙做到了---除掉了国贼董卓,这对于满朝文武无疑是个绝大的讽刺!
貂蝉能使吕布杀掉董卓,虽说是利用其绝世美貌,但主要还是靠她的机智、勇敢。当我们看到她如何巧弄两个好色之徒---董卓和吕布“父子”时,确是大快人心!
如:貂蝉起于窗下梳头,因从窗外池中倒影发现吕布在窥探,“貂蝉故蹙双眉,做忧愁不乐致之态,复以香罗频拭眼泪”。表示从卓并非己愿,以引起吕布对董卓的怨恨和博得吕布的同情。因之吕布窥视良久,不忍离去,出又复入,这时,“卓方食,布偷眼窥望,见绣帘内一女子往来观觑,微露半面,以目送情。布知是貂蝉,神魂飘荡,卓见布如此光景,心中疑忌,曰:奉先无事且退,布怏怏而出”。她略送秋波,便弄得一个“神魂飘荡”,一个“心中疑忌”;当董卓偶染小疾,吕布借入内问安以探望貂蝉,时正值卓睡,“貂蝉于床后探半身望布,以手指心,又以手指董卓,挥泪不止,布心如碎。卓朦胧双眼,见布注视床后,目不转睛,回身一看,又见貂蝉立于床后。卓大怒,叱布曰:汝敢戏吾爱姬耶!唤左右逐出:今后不许入堂,吕布怒恨而归”。貂蝉的哑剧表演得多么精彩,确实显示出她的机智。在凤仪亭里,作者把剧情引向高峰,同时,更突出貂蝉的智慧。貂蝉约吕布在凤仪亭边等她,但她故意“良久”才来,使吕布在久等中越急想见她;当吕布“见貂蝉分花拂柳而来,果然如月宫仙子”,怎不令他销魂,愿为她豁出性命呢?貂蝉一见吕布便装作哭泣,表示对吕布无限倾慕,但因“此身已污,不得复事英雄:愿死于君前,以明妾志!”言讫,手攀曲栏,装作跳向荷花池,这就使吕布更加醉心,发誓说:“我今生不能以汝为妻,非英雄也!”当吕布说:“我今偷空而来,恐老贼见疑,必当速去”时,貂蝉激之说:“君如此惧怕老贼,妾身无见天日之期矣!”又说:“妾在深闺,闻将军之名,如雷贯耳,以为当世一人而已;谁想反受他人之制乎!”吕布因之羞惭满面,逼使他只能作这样选择:要想娶貂蝉为妻,就必须和董卓决裂。正当吕布和貂蝉偎偎依依,不忍相离时,董卓出现了,见此情态,气的董卓用戟刺布,两个好色之徒火拼了!但经李儒劝解,董卓想以貂蝉赐给吕布时,貂蝉一面机智地为己辩解,说是因恐被吕布所逼,“欲投荷花池自尽,却被这厮抱住,正在生死之间,得太师来,救了性命”。一面坚决表示不同意把她赐给吕布说:“妾身已事贵人,今忽欲下赐家奴,妾宁死不辱!”还要装作自刎,以博得董卓怜爱,终于使董卓改变了主意。吕布非要貂蝉不可,董卓偏却要霸占,吕布杀董卓就势在必行了。
貂蝉这个艺术形象,在作者生花之笔描绘下,既栩栩如生,又显得多么高大!这个艺术形象已成为古典小说人物中的艺术珍品,历来为人们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