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睿拍-拍照读世界
  • 当前位置:数字三国 > 三国专题 > 正文
  • 凭什么把《三国演义》踢出“四大名著”?

    专题制作:泰山王徐庶

      几年前,科学家们经过仔细研究,缜密商议,决定将冥王星“开除”出“九大行星”的队列,从此以后冥王星一个人孤零零的漂泊太空之中无人理睬,处境是多么的悲凉啊!
      如今,学者们又开始拿文学名著下手啦,又经过“仔细研究,缜密商议”,他们认定大名鼎鼎妇孺皆知的《三国演义》居然是一部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18禁的作品:残暴的皇权,腐朽的忠孝节义,煞费苦心的阴谋诡计,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战场……真是让人比用了谷歌还心神不宁啊!他们提出呼吁,要求把毒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三国演义》剔出“四大名著”的队列,要让祖国的花朵在和谐的阳光下自由的绽放!
      可是,“四大名著”从此失去一个好兄弟,人民群众会答应吗?
  • 1
  • --- 1 ---

    缘由:中学教师拒讲《三国演义》

      北京市海淀区新国语培训学校校长王泽钊在自己的博客中贴出了一篇名为《不要再让中小学生读〈三国演义〉了》的文章,迅速在网络上引起了争议。

      在博客文章中,王泽钊说,“《三国演义》被荒谬地列为四大名著之首,与巨著《红楼梦》同列,实在令人费解。就思想性来说,《三国演义》简直就无可称道!残暴的皇权,腐朽的忠孝节义,煞费苦心的阴谋诡计,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战场。”“在1980年代,我就提出《三国演义》的问题。在课堂上,我从来不鼓励学生去读《三国演义》,不读最好,因为这是一部在思想上和文学上毫无价值的作品。”王泽钊认为,诸葛亮为了自己的主子得天下,让弱势群体变成了尸体,这是“智慧的化身”吗?王泽钊表示对此也感到很困惑,“我们为什么那么喜欢讴歌战争,我们为什么对战争不能厌恶,我们为什么总是津津乐道于杀人放火的‘智慧’?”

  • 2
  • --- 2 ---

    声援:《三国演义》是今天必读的经典吗?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认可的经典作品,有人给这个现象取过一个名字,叫知识共识。经典最早是宗教术语,指的就是合法的经书或典籍。西方文学经典的形成,始自柏拉图时代对文学原理的界定。它把一个时代大家公认的一些重要作家的作品,称为文学经典,或经典作品。但经典的形成,常会有选择机构或成员的偏见或局限,更有来自政治的干扰。所以20世纪后,对文学经典的形成出现了各种置疑。比如经典中的男权思想、阶级边缘化问题,都成为人们对经典作品的不同看法。一个时代或一个民族的经典之门,应该如何对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和民众打开,已成为西方学者们越来越多考虑的一个问题。
  • 3
  • --- 3 ---

    质疑:《三国演义》不算名著?谁说了算?

      稍有一点儿文学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无论古今中外,哪一部作品是否能够被列为名著,并不是专家或者行政长官说了算的。那么说话算数的人又是谁呢?自然是读者和受众。名著之所以称之为名著,首先要经过时间的检验。哪一个时代,都有优秀作品。以我看来,此时代的优秀作品,并不等于彼时代的优秀作品。假使有部作品能够超越时空,一百年两百年三百年乃至一千年之后,仍被大量的人群阅读,并从中受益,你说它不是名著,行吗?
  • 4
  • --- 4 ---

    批驳:《三国演义》并非学生思想“毒药”

      我以为,无论怎么样,《三国演义》比起现在一些流行在社会当中的低级趣味的小说、漫画,水准上还是不知高了多少倍。从教育角度上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的能力和素质才是关键。有了独立思考能力,在教师指导鼓励下开阔视野充分欣赏包括《三国演义》在内的中外名著,在阅读口味上高要求高标准,鼓励学生对文学中的糟粕、精华结合现代意识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名著中的少数过时思想,显然难成“毒药”。而独立思考、阅读口味高起点,对现代低级趣味的作品更能起到“盾牌”作用。
  • 5
  • --- 5 ---

    观点:凭什么把《三国演义》踢出四大名著!

      当然,不可否认,最优秀的作品也难免有瑕疵。但评价一部作品,不能只从个人喜好的片面和狭隘的角度下定论。我们不能因为施用法术降妖伏魔,而把《西游记》说成是宣扬封建迷信之作;不能因为存在起义之战事和情义之搏杀,而把《水浒》说成是号召以暴对暴之流。甚至更不可把作品的生成靠数代人的“集体创作”,以及成为了陋巷中顽劣小儿喜欢听的故事,而把名著视作是“无文学性,无思想性”可言。说到底,“集体之创作”和“小儿之所爱”,正说明了名著是国人智慧文明的结晶所在,是雅俗共享,老少皆好的。而这样的作品,岂能不算做四大名著之列?
  • 6
  • --- 6 ---

    态度:我保留读《三国演义》的权利

      我是读着《三国演义》和《西游记》这样的书长大的,诚如王老师所说,这些书确实来自街头巷议,原来只是俗文学中的一支,被文人改编了而已,至于我小时候津津乐道的诸如《隋唐演义》、《童林传》等评书,就更是纯粹的民间娱乐消遣文字了。根据我的记忆,这些书不但给我带来了无数的乐趣,而且成为我和小伙伴们之间谈不完的话题,大概在间接上还促进了我的人际交往能力呢。其实这原本是个无须探讨的问题,像皮亚杰和蒙台梭利等现代教育大师早就得出结论:娱乐和游戏,完全是少年儿童身心两方面发展所不可或缺的要素。所以说,即使《三国演义》毫无营养,只要它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就自有其可取之处,更何况它还确实是一本文学杰作,没有搞清状况的只是王泽钊先生自己而已。
  • 相关阅读
  • 推荐专题
    热点人物
    美团红包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