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 当前位置:数字三国 > 三国文史 > 正文
  • 论曹丕主动放弃襄阳的真实性与错误

     作者:燕京晓林 来源:三国英雄论坛

      在中国历史上,襄阳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军事重镇。尤其是在南北对峙的时期,襄阳的归属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双方军事格局的强弱。

      在三国时期,魏国以合肥、襄阳、祁山为其东、南、西三条战线的战略性据点,在整个对吴、蜀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这三个战略据点中,合肥、祁山根据记载一直由魏军精锐部队坚守,从没有丢失过。唯一曾经被敌人占领的一个战略据点就是襄阳。
    那么,襄阳究竟是如何被敌人占领的呢?它是被吴军攻占的吗?本文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1、襄阳的战略地位

      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襄江(汉水)南岸。其北面紧邻襄江,隔江与樊城相望,西南方有山地屏障。自春秋时楚国即在此筑城,经历代增修,成为城墙高大坚固、护城河宽阔(国内最宽的护城河)、易守难攻的堡垒。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纸糊的樊城”之说。

      做为一个军事重镇,襄阳的地理位置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从整个中国的战略格局看,襄阳不仅是东西之间的重要联系枢纽,也是南北之间的一个重要枢纽。

      襄阳地处南阳盆地的南部,北上可以威胁宛城以直逼中原;南下则可攻取江陵以截断长江,并顺流而下威胁东南;向西可通过汉中联络西北的雍凉,向东通过汉水可直接出吴会。因此,从全局意义上来讲,襄阳的战略意义是远远超过其他两个战略据点的。

      无怪著名军事地理学家顾祖禹在论湖北形势时说道:“湖北之形胜,在武昌呼?在襄阳呼?抑荆州呼?曰: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

      南宋吕祉在《东南防守便利之江流上下论》中写道:“嶓冢导漾,东流为汉,汉沔之上,则襄阳为之都会。故庾翼以谓襄阳西接益、梁,与关陇咫尺,北去河洛,不盈千里,方城险峻,土沃田良,水路流通,转输无滞,进可以扫荡秦、赵,退可以保据上游者也。”

      因此,当关羽发动襄阳战役后,曹操不仅摄于襄阳战场的危机局面意欲迁都,前后投入该战场的著名大将就有曹仁满宠于禁徐晃张辽(张辽没有赶上参战,曹操自己也随后亲自赶来),这些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方面大员,先后投入此次战役,可见襄阳对曹魏的重要意义。

    阅读:
  • 相关阅读
  • 推荐专题
    热点人物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